第73章二回战
备课耳房中,张先生为苏录讲解道:
「虽制艺之排比对仗,主在八股;然起讲为立论之始,亦需简劲之文,以奠其基。」
「所以可以有意识地,以排比之法增论力,壮开篇之气!」说着他提高声调道:
「八股为说理之文,说教必有气势!夫理之昭昭,非恃声高;但若辞气软绵,何以服人?」
「先生们为什麽喜欢你上次月课的文章?因为开篇十六个字——『民性有常,导之则正;知理难强,顺之乃安!』气势十足,舍我其谁!」
「为什麽后来却不给你分呢?因为后面没把气势贯穿下去!」张先生激动地拍着桌子,手背青筋隐现道:
「小子记住,什麽叫入口气?什麽叫代圣人立言?就是老子乃圣贤也,我是在居高临下教育你们!不是平等地说服,所以就得铿锵有力,舍我其谁,懂吗?」
「明白了!」苏录茅塞顿开。虽然很不恰当,但他确实想到了小胡子演讲……
其实,若非担心他又会挂零,张先生都是临毕业,才会把这些『歪门邪道』教给弟子。因为这很容易把弟子引入歧途,从此沉迷投机取巧,却忘了提高自身水平才是王道。
但相信以苏录远超同年的成熟,应该问题不大……吧。
在张先生看来,苏录的破题十分惊艳,而承题本身花头就不多,若是把起讲也提上去,整个『冒子』不就好起来了?判卷的先生见了,还不得……给个半分?
所以张砚秋给苏录搜集了整整三十篇,他认为比较合适的程文,并隐去了起讲部分,让苏录模仿『夫…者…也;盖…也;是以……』的句式,练习起讲排比。
还有四天时间,苏录每天要练七八个起讲排比,说实话并不容易。比起背书丶义理和谋篇布局来,这是他不折不扣的弱项。
幸好还可以请教同窗,林之鸿和乔枫都热心帮他斧正,并将自己的心得无私相授。
当然世上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对你好……首次月课放榜不久,两人便向苏录请教过八股文的义理与结构。苏录也没有藏私,将自己的八股申论法,传授给了二人。
所以二人此时才会投桃报李,甚至觉得报答苏录的那点东西,实在太微薄了……
~~
四天后便是四月十五,第二次月课的日子。
说巧也不巧,今天又下雨。其实永宁每年的雨水,基本集中在三到七月,现在正是连阴的时节……
月课依然是老规矩,第一场帖经墨义,第二场作文。
第一场还是没什麽好说的,直接跳到第二场,题目乃——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苏录一看便知,这句出自《论语》最后一篇『尧曰』。这种题叫通章题,指题目涵盖原文完整段落或核心主旨,需围绕全篇要义展开论述,而非仅针对局部字句。
这依然算是平正之题,没有任何的花头,不需要费尽心机审题,可见新手保护期还没过。
苏录经过一番绞尽脑汁的推敲,最终还是以四字短句破题……
他考虑过换个文风,以免审美疲劳,但自个能力一般,水平有限。换一个风格不一定能得到先生的认可,还是不敢冒险。
这次的目标很明确——一定要拿分,所以要稳字当头!
接着他还是像上次那样,先写出一篇半文不白的草稿,然后充分调动近期所学,诸如起讲排比,和山长所授的『独孤九剑』调整润色。使出吃奶的力气,终于完成了这篇《君子惠而不费》。
到点交卷之后,学生们便暂时解放了。虽然雨越下越大,却依然挡不住他们向往自由的心情,撑着伞披着蓑衣冲出了山门,到镇上撒欢去了。
他们的卷子则一如上次,被送到了道南堂。
午饭后,先生们稍事休息,便开始阅卷。
之前就说过书院是没有午睡的,因为『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朱字注曰『学者当惜阴,不可怠惰。』
所以在儒家看来,白天睡觉是懒惰的表现……
当然先生们吃饱了也会犯困,尤其是看着学生们那一篇篇乏善可陈,令人昏昏欲睡的文章,就更加提不起精神了。
只能靠喝浓茶或者嚼蒌叶卷提神……
这时最幸运的,就是遇到一篇酣畅淋漓的文章,读之可精神一振!所以只要有先生读到了,便会击节叫好,高声念给大家解乏。
只是这样的文章并不多见,阅卷过半,只有朱子和丶林之鸿丶乔枫等寥寥两三篇。
「子和的文章比上次要认真,确实振聋发聩,但总感觉有些过犹不及了。」先生们听完评价道:
「倒是之鸿的文章进步很明显,之前他方方面面都略逊子和一筹,这回在义理和谋篇布局上,已然扳回来了。」
「是啊,这次之鸿的文章读起来非常清爽,令人四肢百骸都很熨帖,只是在力道上仍欠缺了点。」
「这可能跟他的性子有关,你没法强让关西大汉唱《寒蝉凄切》,也没法强让江南女子唱《大江东去》。」钱怀仁笑道。
「那这回他两个谁先谁后?」祝先生问道。
「还是照旧吧。」钱怀仁淡淡道。他虽然不亲自阅卷,但必须要控好场。
「好。」祝先生点点头,心说我这一问都多馀……
「对了,那苏录的文章谁看了?」钱怀仁知道待会儿山长来了,肯定要问起这小子,自然要提前掌握情况了。
众人也都好奇望向,批阅省身斋试卷的几位先生。
「还没看到。」几位先生摇摇头,但既然副山长发话了,便从剩下的试卷中找出了苏录那张。
「我来念念,看看这一个月他有没有长进。」祝先生拿过来,朗声诵道:
「居仁由义,动合时宜,修持中节,德范昭然!」
「好好好!」先生们听完破题十六个字,登时神清气爽,赞不绝口道:「一如既往的铿锵有力,提纲挈领,甚至比上回还好!」
「是啊。」最年轻的牛先生赏析道:「他这回用的是暗破。孟子曰『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点出了君子行事的根本准则,与题目中君子五德的道德准则相呼应。」
「『动合时宜』契合『惠而不费丶威而不猛』;『修持中节』对应馀下的三个特质;最后以『德范昭然』总括之!可谓滴水不漏,毫无瑕疵,比上回老道许多。」
「没错,这题眼亮出来,这篇文章就决计差不了。」祝先生击节道。
「别高兴太早,换了别人是这样,但这小子就不一定喽。」有先生笑道:「难保又是虎头蛇尾。」
「哈哈,是啊……」众先生深以为然。
「莫罔,继续念。」钱怀仁吩咐一声。心里盘算着,待会先生们若是又给零分,自己该如何捞一捞?
总不能真把山长的『璞玉』踢出去吧?
但这帮家伙轴得很,要是还那麽白,也难搞得很……
那字莫罔的牛子孺牛先生,便继续念承题道:
「盖君子之修,本于仁而循于义,应于物而合于理,斯为盛德之仪。」
「不错不错,有进步。」祝先生抢着定个调。
众先生也无异议道:「确实不错,而且居然还有韵律了。」
「这麽短的时间,属实不易。」先生们赞两句,催促道:「继续念起讲。」
便听牛先生声音洪亮道:
「怀仁心以行惠,取诸固有而财不伤;秉义理以任劳,尽其在吾而怨不生。节嗜欲于分内,守矩度自贪念远;安泰然居高位,存谦敬而矜意消。正己身而行止肃,此皆修仁循义之效也。」
「不错不错,进步非常明显!」先生们赞许道:「能看出来这孩子在文辞上下了大功夫,虽然对仗上还有些生硬,平仄也有问题,但已经有那麽点意思了。」
「没错,义理依然一流,文辞也不算辣眼了。」钱怀仁松了口气,拢须道:「一个月进步这麽多,实属难得。」
「再看八股,这才是真正见文辞的地方。」众先生再度催促。
牛子孺便继续诵『起股』道:
「施惠有度,非悭吝乃损益合宜;任劳有恒,非顽执为厥职安守。制欲有节,非枯寂而取舍合道;持泰存恭,非卑屈实谦光得正。树威有则,非暴戾惟端方孚众。」
中股曰:
「惠不虚糜,因势利导而泽被常昭;劳不苟安,竭力赴功而职修心宁。欲不纵则天理彰,希求不逾绳墨;泰不矜则人道立,尊荣不失温恭。威不恃暴则德风远,整肃无伤和煦。」
后股曰:
「施惠非强与,顺本然之利;任劳非空劳,尽当然之责。制欲非绝求,谨分内之界;持泰非恃位,怀谦卑之心。树威非倚法,修内在之德。」
束股曰:
「五德并行,根仁循义;百行皆备,立世安躬,此乃至德之行!」
~~
牛先生念完之后,不禁大赞道: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小子真是进步神速,骈文已经写得有模有样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基本没有错误。」
「而且很霸气。」祝先生也欣慰道:「有点儿孟子视诸侯如土鸡瓦狗的意思。」
「确实很凌厉。」众先生公允道:「不过还是上一篇中正平和的文风更适合他。」
「他明显是在提升自己的文笔,矫枉过正,在所难免。」祝先生替苏录说话道:「这正说明他的可塑性!」
待众先生议论完了,钱怀仁便问道:「那依诸位高见,该怎麽给他打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