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状元郎 > 第一百一十二章 苏吹

状元郎 第一百一十二章 苏吹

簡繁轉換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15 04:16:07 来源:源1

第113章苏吹

卢知县利用学生考试的功夫,回房『处理了一会儿公务』。

一觉睡到……呃,一直忙到日头偏西,他才重新出现在众人眼前。

忙了半下午,他精神头反而好多了,你说神不神奇?

只是依然步履蹒跚,走起路来像只大马猴。

待他缓缓坐在软垫中空的太师椅上,小厮重新上了茶,朱琉和钱怀仁这才呈上试卷。

后者屁精附体丶大赞不已:「县尊这三道题出得真是妙,尤其是上下两斋的考题。上斋考察基础,提醒他们脚踏实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以截搭题考查下斋,提醒他们戒骄戒躁,岂不知泰山高矣,泰山之上还有天。」

「啊?」卢知县听得一愣一愣。经幕友提醒才明白过来,自己千防万防,还是闹了笑话——将上斋的题给了下斋,下斋的题给了上斋。

他一寻思,就想起怎麽回事儿了。昨晚受那李百户款待,没想到这里的酒,居然出奇好喝。结果忍不住贪了几杯,被架回房间时,看东西已经一个变三个了。

喝醒酒汤时,幕友呈上了待拟的三道题,自己过目后觉得没什麽问题,就重新装了信封。

肯定是醉眼惺忪装错了!

想到这,他怨念深重地瞥一眼下首陪坐的李百户,这粗鄙武夫是不是妨我呀?

李百户见状,忙绽开发自内心的笑容,回应知县大人的注目礼。

卢知县却倏然收回了目光,觉得跟他对视都晦气。

但事已至此,也只能错进错出了,卢知县感激地望一眼老钱,心说不愧是老牌狗腿。便咳嗽一声道:

「确实,本县考虑到贵院的学子十分优秀,一般的题目肯定难不倒,反而可能助长了傲气。所以就稍微别出心裁了一点,以告诫为主,考察次之,但愿他们能体会到本官的苦心。」

「大人真是用心良苦啊!我等一定将大人的告诫,传达到每一个学生!」朱琉也捏着鼻子拱手道。

「好好,朱山长请坐,我们一同阅卷。」卢知县高兴道。不管真情还是假意,朱琉确实给咱留足了面子!

「是。」朱琉便在卢知县旁边坐定,钱怀仁将三斋试卷并排放在两人中间的茶桌上。

「虑及县尊公务繁忙,身上又不太爽利,所以我等斗胆先筛选了一遍,每一摞上头的几份,都是私以为相对出色的习作。」朱琉轻声介绍道:「越俎代庖,还请大人恕罪。」

当然免不了人情世故,比方马千里和李奇宇的卷子也在下斋优秀习作中……

「唉,德嘉老弟言重了,这是诸位对本官的爱护啊。」卢知县在这里感受到了尊重乃至恭维,路途遥远丶痔疮发作导致的烦躁也就自然消失了。他和颜悦色道:「我还不相信你的水平啊?来,咱们一起再看看。」

说罢便拿起一份卷子,摇头晃脑阅看起来。

~~

正如朱琉所言,卢知县哪能把一百多份卷子一一看完?就算他精神允许,身体也不允许啊。

所以卢知县只略略扫了几眼上斋的卷子……都是要毕业的学生了,做那麽简单的题,有什麽好看的?待会儿按书院的安排召见即可。

他把重点放在了,唯一没出错题的中斋。细细读了几篇文章,不禁大悦道:「好好,太平书院果真是卧龙藏虎啊!这几份卷子别说过县试了,就是拿给大宗师,怕是也能过关的!」

「县尊谬赞了,小子们火候还很不够。」朱琉谦虚道:「得劳烦县尊帮他们再加把火啊!」

「那是当然。本县有教化育才之责嘛,」卢知县拢须笑道:「何况得英才而育之,实乃平生快事。」

他便命幕友记下,上斋和中斋名次靠前的学生。倘若近期县试的话,这些学生自然都会得到关照。

只是距离下次县试还有一年半呢,也不知到时候县太爷还能不能记起这茬来?

但至少现在,无论是院方还是卢知县,都兴致勃勃地投入了这场荐材选材的活动。

卢知县最后把目光转到下斋,打算像上斋一样扫两眼,就快速结束阅卷……题目太超纲了,能考察个什麽出来?

谁知下斋的第一份卷子,就定格了他的目光。

卢知县虽然学历有限,但已经主持县试十多年了,阅卷的眼光早就练出来了,只扫一眼他就感觉这该是篇好文章……

便拿起来细看,简短的八字破题便刺入眼帘:

「仁本在诚,浮伪先亏——好好,一个『诚』字,把上下两截紧密勾连起来,又精准阐发了孔孟之道!这题破得又稳又准!谁说下斋的学生不会截搭题?」

「确实。」幕友从旁捧哏道:「正如东翁所言,小小书院卧龙藏虎啊!」

「这学生的悟性确实强了些。」朱山长笑道:「不过最多算块璞玉,他才学作文半年有馀,还有很多需要县尊教导的地方。」

「什麽,学制艺还不到一年?」卢知县和幕友齐齐吃一惊,赶忙继续念道:

「诚为仁本,孝悌发于内则本固;伪乃仁蠹,巧令饰于外则根凋。」

「仁启孝悌,孝本至诚。亲亲之爱发于天性,非诚不笃;人伦之常存乎实心,非真不彰。离本真而饰虚言,违伦常而作矫容,实舍本逐末,仁何以立?」

「好好好……」卢知县连说了十几个好,读完冒子便忍不住看向朱琉道:「你说这孩子作文还不到一年?」

「有他的斋师张先生为证。」朱琉便指向在堂下陪坐的张砚秋。

张砚秋忙起身拱手道:「禀县尊,这学生叫苏录,正月入学时连何为破题都不知道。我出了一道最简单的『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让学生们练笔,结果他交了白卷。」

「哦?」卢知县登时来了精神,两眼放光道:「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神童麽?终于轮到本县撞大运了吗?」

「他已经十四岁了,说神童有些牵强了。」张砚秋永远实事求是。

「不牵强,不牵强。他总是从十二岁过来的吧?难道他十二岁时,就不是神童了吗?」卢知县激动地坐直身子,表情一阵扭曲,嘶嘶倒抽冷气道:

「比方当今杨大学士的大公子,十二岁成名至今已经六年了,大家还不是一口一个『杨神童』的叫着?」

一番论证还挺严谨,堂中众人自然纷纷称是。

张先生心说,我那学生十二岁时,还在家里种地呢。杨慎怎麽比?便假假叹气道:「可惜那孩子十三岁才开蒙,报考书院前一百天,方开始学习『三百千』。」

「那不是更厉害了吗?这不是神童是什麽?!」显然卢知县是铁了心的,要从这大山里,挖掘个神童出来。

一旁的幕友也凑趣道:「神奇的是,张朋友给这孩子出的平生第一道题,居然跟东翁给他出的题不谋而合,可见冥冥中自有天意啊!」

「你别说,还真是!」卢知县这下更来劲儿了,连疼痛都感受不到了,激动地拍案道:「本县给他出的题有『其为仁之本与』,张朋友给他出的题,也有『其为仁之本与』,果然是天作之合,合该本县得到这个神童啊!」

众人闻言大感佩服,这麽刁钻的角度都能注意到!怪不得这位尤先生能把钱山长挤走。

「恭喜东翁,不虚此行啊!」尤幕友拱手道贺。

「哈哈哈,我说什麽来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卢知县兴奋地放声大笑,别说书院众人,就是尤先生也没听过他这样的笑声。

卢知县笑完了又嘶嘶倒抽冷气,对张先生道:「这孩子叫什麽,什麽出身,还有什麽特异之处?」

「回县尊,他叫苏录,本地军户出身,家里条件不好,所以读书晚了些。」张先生便正色道:「入学后,为了省钱,每日来回二十里山路上下学,风雨无阻。每天吃的是自家带的高粱饼子,用的是他哥哥烧松烟制的墨条……」

「确实,那孩子原先家里贫寒了些。」朱山长也点头道:「入学前没有纸,就从山里采集芭蕉叶子,煮过晾乾后用来写字。」

「这麽艰苦的条件也没有影响他进步,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从入学时的最后一名,考到了全校第一!」钱山长赶紧也赞叹道。

他现在勉强算是『苏吹』了,不再一味站『朱』了。

「哎呀,这孩子真不容易,听他的经历就像又看了一遍《送东阳马生序》,但愿他将来也能有宋龙门的成就!」卢知县感动得稀里哗啦,掏出帕子擦擦眼角道:

「德嘉贤弟,老哥哥得批评你两句了,虽然『家贫子向学』的故事很励志,但这样的良才美玉,应该得到加倍呵护才是。书院怎麽能如此暴殄天物呢?」

「呵呵,县尊有所不知,刚才说的都是老黄历了。」朱山长忙笑着解释道:「书院已经给那孩子发了膏火银,他现在跟别的同窗一样,都吃住在书院了。」

「这还差不多。」卢知县这才放过朱琉,对张砚秋道:「张朋友继续说。」

「学生要说的是,这孩子的神机颖悟还在其次,最关键是有一颗仁爱之心!」张砚秋今天是有备而来的,卯足了劲儿要给苏录整个大活。

「哦?这不又跟我们出的题目对上了?」卢知县一听又来精神了,亢奋道:「好哇,有才无德可不行,德才兼备方能成为栋梁之材!」

说着他亲切招呼张砚秋道:「张朋友坐近些,细细说,你何出此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