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我在入夜后当地府判官 > 第十二章:打印机的卡纸声与审判庭的冷光

我在入夜后当地府判官 第十二章:打印机的卡纸声与审判庭的冷光

簡繁轉換
作者:土豆熬茄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06 15:12:23 来源:源1

第十二章:打印机的卡纸声与审判庭的冷光(第1/2页)

写字楼的中央空调总在下午三点准时出故障。我盯着打印机吐出的纸,边缘卷得像只干硬的虾,第17份客户合同的签名栏卡在滚筒里,墨粉蹭得“陈默”两个字糊成团黑,像极了乐乐化疗后掉在枕头上的头发。

“陈默!这份合同今天必须寄走!”组长的高跟鞋声从格子间外传来,她的指甲涂着正红色,敲在我桌上的文件夹上,“上周的业绩垫底,现在连台打印机都搞不定?”

我没抬头,伸手去拽卡纸,指尖被滚烫的滚筒烫出个红点。疼劲窜上来时,突然想起昨夜审判庭的影苔——也是这样的红,只是那红里裹着寒狱的冰气。打印机“咔哒”一声反转,卡纸带着半截撕裂的签名弹出来,落在键盘上,盖住了“删除”键。

“客户催了三次了,”组长的声音拔高,办公室的目光全聚过来,像地府审判庭的探照灯,“你要是干不了,趁早滚蛋,有的是人想抢这个位置。”

我起身盯着她,想怼回去却捏着那半截合同纸,纸边的锯齿划破掌心,血珠渗出来,滴在“客户名称”栏上——“青峰置业”,和开发后山林场的那家公司同名。上周去工地送文件时,我看见他们的广告牌立在烧焦的树桩旁,铁架上缠着的红绸带,和赵德山卷宗里的红绳一个颜色。

“五分钟修好。”我把卡纸塞进碎纸机,机器绞碎纸张的声音像在嚼骨头。组长冷哼一声转身时,我瞥见她包里露出个信封,封口的火漆印是片银杏叶,和张判官茶杯上的补痕一模一样。

下班时,写字楼外的暴雨正急。我在公交站台避雨,听见两个穿西装的人在议论:“青峰置业那块地挖到东西了,据说有具白骨,手里还攥着个铁皮盒。”另一个人的声音压得低:“老板让连夜埋了,别影响下周奠基……”

雨水顺着站台的广告牌往下淌,模糊了“1998年林场火灾旧址”的字样。我的手机突然震动,是林小婉发来的照片:乐乐举着蜡笔在画奥特曼,画纸上的怪兽长着猫头鹰的头,爪子下踩着片燃烧的森林。

审判庭的冷光在踏进门时准时裹上来。影苔今天是深紫色,像结了层薄冰。张判官坐在卷宗堆里,面前的BUG-072卷宗泛着旧报纸的黄,封面上的老头穿件洗褪色的邮递员制服,嘴角的痣被照片的折痕劈成两半。

“李大海,1984年因‘私拆救灾邮件’判入鞭狱,魂体受刑三十年。”我翻开卷宗时,判官卡贴在掌心,凉得像块刚从忘川水里捞出来的石头。往常碰到这种明显的冤案,卡面早该烫得发颤,可今天只有层微弱的光,像濒死的萤火。

卷宗里的证物照片沾着水渍:被拆开的邮件散在泥地里,青霉素药瓶的标签泡得发涨,最上面的信封写着“青石坳孤儿院收”,邮票上的长城图案裂成了蛛网状。供词页的字迹歪歪扭扭,“认罪”两个字被墨团糊住,隐约能看见底下的划痕——是“不”字。

“当年的邮递所长周志强说,查获时李大海正把药品往树洞里塞。”张判官往我桌上推了碟松子糖,糖纸在冷光里泛着银光,“按规矩,私拆邮件最高判二十年,他这加刑十年,据说是因为‘拒不认罪’。”

我捏开颗松子糖,甜味裹着股焦糊味在舌尖炸开——和白天碎纸机里的味道一样。指尖划过证人证词栏,周志强的签名日期是1984年6月15日,笔迹里的弯钩和我白天看到的银杏叶火漆印重合。判官卡突然“嗡”地轻颤,卡面映出段模糊的画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二章:打印机的卡纸声与审判庭的冷光(第2/2页)

暴雨里,李大海背着绿色邮包往山上跑,邮包的带子断了,药品撒在泥水里。他跪下去捡时,白衬衫的后颈处露出片银杏叶纹身,和周秀莲白大褂上的图案一模一样。远处的孤儿院方向亮着灯,隐约能听见孩子的咳嗽声。

“鞭狱的刑具是用忘川的铁做的,”张判官的茶杯碰在桌角,发出冰裂似的脆响,“三十年下来,魂体早就被抽成丝了,你看这卷宗里的魂体检测图——”他指着张泛黄的图纸,上面的魂体轮廓只剩细细一缕,像根快断的红绳。

我翻到家庭关系页,“女儿”栏写着“李青,1976年生,青石坳孤儿院收养”,下面用铅笔标着行小字:“先天性心脏病,需青霉素维持”。再往后是份死亡证明,日期是1984年6月16日——李大海被判刑的第二天。

判官卡突然投射出李大海的魂体影像。他跪在鞭狱里,后背的皮肉翻卷着,却死死攥着个小药瓶。“我女儿在等这个,”他的声音像被水泡过的纸,“孤儿院的医生说,再没有青霉素,她活不过今晚……”

影像里突然闯入个穿制服的人,一脚踹翻药瓶,徽章在火光里闪了下——是周志强,胸牌上的编号和我白天在合同上看到的“青峰置业”注册号后三位一致。

张判官的呼吸顿了顿,往茶杯里加了片新的银杏叶:“按条例,私拆邮件刑期二十年,加刑的理由是‘倒卖救灾药品’。但你看这页——”他指着证物清单,被“倒卖”的药品全是儿童用的青霉素,剂量正好够一个心脏病患儿用一个月。

我指尖落在判决书上“审判长”的签名处,那字迹和周秀莲卷宗里的审判笔迹出自同一人。判官卡的冷光突然聚成束,照亮了卷宗夹层里的半张照片:李大海抱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站在孤儿院的银杏树下,女孩手里举着的信封上,贴着和王伯汇款单一样的邮票。

“他不是在私拆,是在送救命药。”我敲下重审申请时,声音平稳得像在念天气预报。判官卡没有发烫,只有卡面的奥特曼光剑轻轻闪烁,切开了卷宗里的假证——周志强的证词是伪造的,墨迹里混着1998年才生产的钢笔水成分。

系统弹出提示的瞬间,阳间的暴雨似乎穿透了地府的穹顶。我看见卡面映出工地的画面:挖掘机正在连夜填埋什么,泥土里露出半截铁皮盒,盒盖上的猫头鹰图案被雨水冲得发亮。

张判官往我手里塞了颗金色药丸,青瓷瓶里还剩69颗。他的指尖在发抖,杯沿的银杏叶补痕泛着银光:“1984年孤儿院的流感,死了23个孩子,幸存的那个……”

“是林文清。”我接过药丸,掌心的凉意突然散开,像有片羽毛轻轻拂过。卷宗的最后一页自动翻开,上面用铅笔写着行字,笔迹和乐乐画奥特曼的笔触很像:“猫头鹰在找李青的铁皮盒”。

走廊的时钟指向凌晨三点十七分,和赵德山怀表停摆的时间一致。审判庭的影苔慢慢转成暖黄,可我知道,那不是因为暖意——是有什么东西正在暗处睁开眼睛,像工地深处被掩埋的白骨,正透过泥土往外看。

我把重审通过的文书归档时,发现BUG-071卷宗的封皮不知何时露了出来,照片上的老太太正往墓碑上摆枇杷干,墓碑后的松树影里,藏着个小小的邮筒,邮筒上的编号是“7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