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泡沫时代东京文豪 > 7 霓虹物语1980(7)

泡沫时代东京文豪 7 霓虹物语1980(7)

簡繁轉換
作者:三春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0 15:17:15 来源:源1

7霓虹物语1980(7)(第1/2页)

80年代初的东京,如果是庶民传统还在的町区,人情味还是很足的,远不是几十年后的‘迷失东京’,一切都那么冷淡迷离。所以,即使是一个不太熟的街坊,能有这样的好意也不奇怪。而林千秋也受此启发,一下找到了赚第一桶金的方法!

是啊,职业围棋赚第一桶金是不合适,等回报的时间太长了。可是业余围棋呢?

不得不说,八十年代的日本业余围棋还是很有搞头的。因为这个时候日本经济特别好,带动文化开始发力。而围棋作为一个很好的文化项目,在这股风潮中和相扑一起被拔高到了‘国技’的地位(也有这段时间日本围棋一骑绝尘,是绝对优势的项目的原因,国民总是会对有优势的项目更热情)。

根据统计,此时日本的围棋人口是1200万,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设立奖金丰厚的围棋大赛(所以日本有名的围棋大赛都是‘新闻棋战’)。还有各路大企业,也非常乐于赞助围棋,以提升品牌逼格。

这种潮流下,只要能成为职业围棋手,不说大富大贵,小康生活是稳稳的——就算是个职业菜鸡,拿不到什么比赛奖金,那平常下下收费指导棋,开开围棋教室,在一些愿意‘赞助’的企业挂职什么的,也能很滋润了。

不过,如果真的是职业围棋手的‘底层’,其实收入是不如业余棋手的顶层的。

因为日本围棋职业化做的很规范,职业棋手不可能参加业余比赛,而业余比赛在这个围棋大火的年代又多的是。而且职业棋手中的小透明可没什么商业价值,业余棋手中的天王就不一样了......

总之,这就是个‘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典型案例。事实上,这年代还真有定段成功,成为职业棋手,最后发现职业围棋不好混,不要职业棋手身份,又回去做业余棋手的呢!

而林千秋正是看中了业余围棋门槛低、来钱快的优点(对有实力的她来说是这样),至于说天花板低,那倒不是问题。在碰到天花板前她肯定能攒够‘第一桶金’,之后就会做别的去。到时候业余围棋也好,职业围棋也罢,就都和她没关系了。

林千秋回家研究了一下那张传单,发现‘德享杯’是一周以后开赛的一个小型业余棋赛,举办地在东京千代田区,冠军奖金是50万円。另外,还有三天截止报名...最好的是,它对参赛者没有任何要求,只要付3000円的报名费,没有任何段位证书都可以报名。

这挺难得的,正式的业余大赛一般也会要求有个业余段位,业余三段、五段,甚至更高——想到这些,林千秋已经打定主意,等到拿下‘德享杯’,她就去棋院递交棋谱,弄个业余段位证书,以免一些合适的比赛没法参加。至于获得证书需要花钱,当是投资了。

是的,她已经决定靠参加业余棋赛挣自己的‘第一桶金’了,也就开始规划起来了。

林千秋行动力也是挺强了,周日下午2点得到这张传单,三点半就到了千代田区的报名点报名——其实可以邮寄报名表,不过她人在东京,也担心邮寄出问题,干脆就现场报名了。这样顺便还能了解一下更具体的赛程安排,看看比赛场地呢!

赛程主要分为两部分,即外围赛和本赛。外围赛是大部分报名参赛者需要经历的,外围赛阶段,大量的报名参赛者经过残酷的淘汰赛,最终只有16名能够进入本赛。

而进入本赛后,他们会和另外16名参赛者汇合。这16名参赛者就各有来历了,他们有的是业余高段位者,有的是棋院推荐的院生,而像是职业棋手的入室弟子,也不是没有。

林千秋没有这些‘来历’,那就只能勤勤恳恳从外围赛打起了。不过这也不是没好处,她现在正好对这个时代的围棋不太熟悉,还能借此机会多和一些水平不高的业余棋手交手,免得乍遇高手翻车。

另外,离‘德享杯’开赛还有一个礼拜,她也不是就什么都不做了。报名回来的路上,她就顺路去了一趟书店,买了一本最新的名局棋谱和一本死活题集。是打算这一个礼拜多打打这个时代的棋谱,做做这个时代的死活题。

了解这个时代的围棋理念、流行定式也很有必要——虽然她看起来很自信,好像冠军也不在话下,但实际也会担心翻车。这就像是大学生做小学生的奥数题集,看起来应该游刃有余的,可到底怎么样,还是得上手了才知道。

考虑到之前在围棋会所举办的小比赛上,还被人家的骗招给骗到(虽然最后靠硬实力都给平趟过去了),这种担忧也不是没道理的。

就这样一番准备,等到一周之后的‘德享杯’外围赛开赛时,至少林千秋自己是觉得胸有成竹了...如果将她这周的心路历程写成书,大概就是《八十年代围棋一周速通,从入门到精通》这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7霓虹物语1980(7)(第2/2页)

嗯,都是半个世纪前的围棋技术了,拿捏!

感觉有点儿过于乐观了?不过从结果来说,好像也没什么问题。事实,林千秋的‘德享杯’从一开始就很顺利:

‘德享杯’的外围赛是分组循环赛,所有报名选手被分为了16组,每组一般是12人,只有一个组有13人。组内打循环赛,每人赛11场或12场,按照胜负战绩算积分,组内积分第一的晋级本赛——如果出现并列,就看双方胜负关系。

更极端一些,两个并列第一的人是和局,则算小分。算小分也是入段时常见的,考虑到围棋比赛和局比想象中多,互相之间只赛一局的情况下,这种预案也不算杞人忧天。

林千秋所在的小组是12人的,她就有11场比赛要打。这11场比赛安排比较密集,赛程是一周之内结束,所以一天双赛也很常见。

这在此时的职业棋赛中极其罕见,哪怕是快棋赛,也就是比赛用时少,也很少会一天安排两场比赛,感觉那样脑子都要烧坏了。

不过嘛,‘德享杯’不是职业棋赛,更何况这还是对参赛者未设下任何门槛的‘外围赛’,真就是一群‘业余低手’在竞技。这种竞技质量,一天双赛也就不算什么了,真要说的话,棋院院生们内部下棋,一天要下多少?那又是什么竞技水平?也没见脑子烧坏啊。

反正林千秋是没感觉一天双赛给自己带来了压力...或许相比之下,她的对手更觉得压力山大?不过这份压力到底是一天双赛带来的,还是林千秋这个对手本身带来的,那就不好说了。

——很快,林千秋就已经七战七胜,而且每局比赛都是干净利落地取胜,让人一眼就看出她和对手有着不可逾越的实力差距,在本组内真正是气势如虹!

现在这局的话,是今天的第二局棋赛,她本组内的第八战。同时,她的对手是六胜一负,排在组内第二。夸张点儿说,这算是本轮‘焦点之战’了。

而在棋赛正式开始前,作为她对手的棋手,一个三四十的男性社会人,虽说是有些紧张,但也不认为自己一点儿胜算都没有。他之前也看过两张朋友帮忙记的林千秋的对局棋谱,觉得她强是强,自己却也不弱.......

只能说下棋是这样的,且不说‘看棋涨三段’,看棋谱和真正自己下完全不同,经常会出现高估自己、低估别人的情况。就算除开这一点,棋力差距过大、围棋理念有代差的情况下,出现误判也再正常不过了。

当这个棋手真正和林千秋面对面下棋,才切身体会到,之前和林千秋下棋的棋手为什么崩溃得那么快——先不说时不时就会出现的奇怪棋路(不符合主流归不符合主流,结果却是每每效果不错),就说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势,就让他有苦难言了!

明明只是个小女孩而已,气势却沉着的像山岳一样。无论他出什么招数,她都是一种平淡,甚至无聊的样子。这不像是装的,更不会是水平太低没看出招数的精妙,所以无动于衷——对方好歹也是七战七胜到现在的,有脑子也不该那么想这个对手。

“那位林桑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啊...”巡场的工作人员离开对局大厅,到外面的休息室喝水歇气时,就忍不住和同事说起了林千秋。

说实话,外围赛这么多参赛者,对局大厅里一气开了近百棋局,能让人记住的棋手还真不多。

林千秋能位列其中,连胜战绩尚在其次(16个小组,拥有连胜战绩的有好几个呢!这种都是业余选手的循环赛,很容易个别选手实力断层地强,连胜就是这样出来的),赢的都很轻松也不那么出奇,关键还是她的棋在此时的专业人士眼中很‘怪’。

当然,怪是怪,也没人觉得有什么的。相比起‘中规中矩’的职业棋手,野蛮生长的业余棋手就是容易出一些怪招嘛。

“是11组的林小姐吗?”同事一脸认同的样子:“和她下过棋的选手也都在说呢...说起来,真是年轻啊,这样年轻就有这么强的实力,我还以为是院生呢。”

“咳咳...如果是院生,大概就直接参加本赛了,不会从外围赛打起了吧?”巡场中间休息的工作人员不以为然地说:“也不是说棋下得好就一定要做院生,以职业棋手为目标,这可是一条很辛苦的路。去做院生的少年都可以说是天才,可每年定段的又有几个呢?”

“从这一点来说,这位林小姐没有去做院生,其实也没什么。”

怎么说呢,巡场的工作人员也只是业余棋手的水平而已,对林千秋的‘怪招’印象深刻是印象深刻,却也没觉得她实力强到‘少见’。很多事就是这样的,发生的时候察觉不到其中厉害,只有事后很久再去看,才能品味出一点儿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