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15章 铁矿危机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第15章 铁矿危机

簡繁轉換
作者:深仨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6 15:34:17 来源:源1

第15章铁矿危机(第1/2页)

1950年2月15日清晨,陈樾正在实验室里调试新设计的冲锋枪样枪,突然听见办公室门被“砰“地一声推开。他抬头一看,赵厂长满脸愁容地站在门口,手里攥着一份文件,指节都泛白了。

“陈总工,出大事了!“赵厂长三步并作两步冲进来,把文件拍在桌上,“你看看这个!“

陈樾放下手中的游标卡尺,拿起文件扫了一眼。这是一份物资紧缺报告,上面用红笔圈出的数字触目惊心——铁矿储备仅够维持两周生产。

“怎么会这样?“陈樾眉头紧锁,“年前不是刚补充过库存吗?“

赵厂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摘下帽子擦了擦额头的汗:“都怪咱们的新转炉太能吃了!一台转炉的产量顶过去五台平炉,可耗矿量也是五倍啊!“

陈樾这才恍然大悟。自从兵工厂大规模采用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后,生产效率确实突飞猛进,但没人想到原料消耗会成倍增长。

“我跟部里求援了,“赵厂长苦着脸说,“可全国都在大建设,哪个厂不缺铁矿?毛熊那边又坐地起价,一吨铁矿要换三吨粮食!“

陈樾走到窗前,望着远处冒着滚滚浓烟的转炉车间。两个月前,这些先进设备还是他的骄傲,现在却成了吞噬原料的“怪兽“。

“厂长,咱们国内铁矿储量不少吧?“陈樾突然转身问道。

“储量是多,可开采跟不上啊!“赵厂长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照片,“你看看,大多数矿场还在用锄头刨、箩筐背,一天能挖几吨矿?“

照片上,衣衫褴褛的矿工们正在陡峭的矿坑里劳作。有人抡着铁镐,有人用竹筐背矿石,还有人在用最原始的木轨推车运输。这场景让陈樾想起系统空间里那些现代化矿山的影像——巨大的电铲、轰鸣的钻机、绵延数公里的传送带...

“我有办法了!“陈樾猛地拍了下桌子,“咱们自己造采矿设备!“

赵厂长瞪大眼睛:“采矿设备?那得多大个家伙?咱们厂能造吗?“

“不用造太大的,“陈樾已经在纸上画起草图,“先研发几种适合中小型矿场的设备——钻机、小型挖掘机、粉碎机、传送带...只要把效率提高几十倍,危机就能缓解。“

赵厂长盯着那些潦草却精准的线条,眼神渐渐亮了起来:“需要多久?“

“五天。“陈樾头也不抬地继续画着,“给我最好的机械加工组,再调十个技术员。“

“全厂资源随你调动!“赵厂长一把抓起帽子,“我这就去安排!“

当天下午,兵工厂最精锐的机械加工组就被集中到了一间空仓库。陈樾把组长老王和十几个技术骨干叫到一起,在黑板上画了个简易矿场的布局图。

“同志们,我们要造这些设备。“他指着图上标注的几个位置,“首先是钻机,用来打爆破孔;然后是这个小挖掘机,负责装车...“

技术员们面面相觑。留着络腮胡的老王挠着头:“陈总工,俺们连真矿场都没见过,咋造设备啊?“

“这个好办。“陈樾早有准备,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叠照片和图纸,“这是我从国外资料上找到的参考图。咱们不需要照搬,要根据国内实际情况改良。“

接下来的三天,仓库变成了临时设计室。陈樾白天指导技术员们画图,晚上独自完善设计。他刻意控制着技术水准——既要显著提高效率,又不能超出当前工业基础太多。

2月18日,第一台设备的设计图完成。这是一种轻型凿岩机,用汽车发动机驱动,重量只有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但钻速丝毫不差。

“妙啊!“老王捧着图纸啧啧称奇,“用废旧汽车零件就能改装,省大事了!“

陈樾笑着指向一个特殊部件:“关键是这个钎头,用了咱们新研制的合金钢,寿命比普通钢长五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章铁矿危机(第2/2页)

第二天,小型挖掘机的设计也出炉了。这种半机械化的设备需要两人操作,一个控制方向,一个操纵铲斗。虽然比不上真正的挖掘机,但效率是人工的二十倍。

“结构越简单越好,“陈樾向技术员们解释,“要考虑到矿场的维修条件。所有易损件都要能就地更换。“

最让大伙儿称奇的是带式输送机的设计。陈樾创造性地用帆布代替橡胶,用木架代替钢架,成本只有进口设备的十分之一。

“帆布耐磨吗?“年轻技术员小李忍不住问。

陈樾从兜里掏出一块处理过的帆布样品:“用桐油和生漆反复浸泡过,比普通帆布结实十倍。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可不能忘啊!“

2月20日,所有设计图终于完成。陈樾和赵厂长一起审阅着厚厚一摞图纸,包括钻机、挖掘机、破碎机、输送机等八种设备,涵盖了采矿的各个环节。

“太完美了!“赵厂长激动地翻着图纸,“我这就安排试生产。对了,部里刚调来一批大学生,正好让他们参与...“

“等等,“陈樾突然想到什么,“这些设备造出来后,不能光咱们用。要尽快推广到全国各大矿区。“

赵厂长一拍脑门:“你说得对!我让生产科准备十套图纸,发给兄弟厂一起生产!“

当天下午,第一台试验型凿岩机就开始组装。车间里热火朝天,工人们围着这个“铁疙瘩“忙前忙后。陈樾亲自指导每个关键部件的安装。

“减速器齿轮要对准...“

“液压管要加装护套,防止矿石刮蹭...“

“这个操纵杆再延长十公分,操作更省力...“

傍晚时分,随着发动机的一声轰鸣,凿岩机成功运转起来。锋利的钎头轻松钻入准备好的岩石石块,碎屑四溅。

“成功了!“操作员小张兴奋地大喊,“比手锤快一百倍都不止!“

接下来几天,其他设备也陆续试制成功。小型挖掘机在厂区空地上表演了“挖土绝活“,不到十分钟就装满了一卡车;破碎机将大块矿石嚼碎成均匀的颗粒;帆布传送带平稳运行了八小时毫无磨损...

2月25日,来自鞍山铁矿的考察团专程赶到奉天。当看到这些“土洋结合“的设备演示时,矿长激动地握住陈樾的手:“陈总工,您这是救了全国钢铁业的命啊!“

陈樾谦虚地笑笑:“都是同志们群策群力的成果。不过这些设备还需要实地检验...“

“明天就运去我们矿!“矿长迫不及待地说,“我派最好的工人来学操作!“

三天后,捷报传来。鞍山铁矿采用新设备后,日产量提高了三十五倍!更重要的是,矿工们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国。短短一周内,十几个大型矿区的订单像雪片般飞来。赵厂长紧急调整生产计划,将三分之一的产能转向采矿设备。

3月5日的厂务会议上,后勤科长老李拿着最新的报表,笑得合不拢嘴:“同志们,铁矿危机解除了!不仅够咱们自己用,还能支援兄弟单位!“

会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陈樾却悄悄溜出会议室,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桌上摊开的是下一步计划——选矿设备和冶炼工艺改进。他知道,解决了原料危机只是第一步,要让夏国的钢铁工业真正站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窗外春风拂面,厂区里的柳树已经抽出嫩芽。陈樾望着远处隆隆作响的转炉车间,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那些吞噬铁矿的“怪兽“,如今终于可以开足马力,为新夏国锻造更多的钢铁脊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