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158章 神舟飞天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第158章 神舟飞天

簡繁轉換
作者:深仨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6 15:34:17 来源:源1

第158章神舟飞天(第1/2页)

1995年1月8日清晨,四九城东长安街鹰酱国驻华大使馆门前,夏国航天局国际合作司的年轻翻译王建国第三次整理着领带结。他手中牛皮纸档案袋里装着精心准备的中英文双语合作意向书,封口处还盖着鲜红的保密章。这份厚达87页的文件详细列出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空间站建设、深空探测等四大类23个具体合作项目,每个项目后面都附有技术参数和合作方式建议。

“请出示您的证件。“使馆门口的鹰酱国海军陆战队员用生硬的中文说道。王建国注意到对方蓝眼睛里闪过一丝诧异——往常这个时间来的都是办理签证的普通民众。在会客室里,科技参赞汤姆森翻看文件时,手指在“长征火箭技术共享“那页停留了足足三分钟。“你们是认真的?“他推了推金丝眼镜,“这些可都是核心机密。“

七天后,还是那个会客室,汤姆森将盖着钢印的正式回函推到王建国面前。文件右上角醒目的“TOPSECRET“红章下,用标准外交辞令写着:“经评估,贵方提出的合作项目涉及梅利坚合众国国家安全,恕难同意。“回程的吉普车上,司机老张一拳砸在方向盘上:“这帮洋鬼子!当年钱学深院士回国时也是这套说辞!“车窗外,一月的寒风卷着枯叶拍打在挡风玻璃上,像极了王建国此刻纷乱的心绪。

2月20日的莫斯科郊外航天城飘着鹅毛大雪,零下25度的低温让夏国代表团团长林毅的眼镜片结了一层薄霜。他裹紧厚重的呢子大衣,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走向一栋斑驳的赫鲁晓夫楼。走廊尽头,白发苍苍的科罗廖夫院士早已等候多时,老人胸前的“红色主义劳动英雄“金星勋章在昏暗灯光下依然耀眼。

“我们带来了耐高温陶瓷材料的最新配方。“林毅打开特制保温公文包时,毛熊专家们不约而同地凑近——这正是联盟号飞船再入舱急需的关键技术。材料研究所的瓦西里耶夫博士用颤抖的手抚摸着样品:“上帝啊...这热障涂层的性能比我们最好的产品还要强30%!“三天后的送行宴上,伏特加酒瓶在长桌上摆成了火箭形状,32名毛熊顶尖航天专家在祝酒词中集体起立:“为了兔子毛熊友谊,为了星辰大海!“

10月18日的酒泉发射中心,戈壁滩的夜风带着刺骨的寒意。神舟1号总设计师赵明哲的军大衣领口已经结了一层白霜,他死死盯着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曲线,突然按住耳机:“第三燃料箱压力异常!读数偏离标准值15%!“控制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这时,毛熊专家伊万诺维奇拍了拍他的肩膀,浓重的俄式汉语带着令人安心的沉稳:“放心,是传感器结霜故障,我们的‘联盟号‘遇到过27次同样问题。“

果然,切换备用系统后所有参数恢复正常。凌晨4时23分,长征二号F火箭喷出橘红色烈焰,将神舟1号实验舱送入预定轨道。在400公里高的太空中,舱内搭载的30公斤水稻种子开始了奇妙的太空之旅——这些经过严格筛选的“农垦58“良种,将在失重环境下接受宇宙射线洗礼。地面指挥中心里,农业部的技术员小田紧盯着大屏幕上的舱内监控画面,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控制台:“这些种子在太空多待一分钟,出现优良突变的概率就增加一分啊!“他转头对同事说:“等返回舱落地,咱们得第一时间把种子送去海南基地。“

三天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蒙古族牧民巴特尔正在秋季牧场放羊。突然,他的牧羊犬“黑子“对着天空狂吠起来。抬头望去,湛蓝的天幕上出现一朵红白相间的“大花“,正拖着淡淡的烟迹缓缓降落。“长生天啊!“巴特尔翻身上马,朝着降落点疾驰而去。当他赶到时,圆锥形的金属返回舱已经半埋在沙土中,舱体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8章神舟飞天(第2/2页)

更让老牧民惊讶的是,打开舱门后,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十包种子,包装袋上印着“太空育种实验-水稻NO.19951018“的字样。当晚,这些珍贵的种子就被军用直升机送往海南育种基地,而巴特尔得到的奖励是与返回舱的合影——这张后来镶在镜框里的照片,成了他家蒙古包最显眼的装饰。第二年春天,老人在自家草场边缘专门辟了块试验田,种上了经过太空育种的牧草种子。

1996年3月的四九城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解剖室里弥漫着福尔马林的气味。兽医周明正在给两只来自西双版纳的猩猩做全面体检:“‘星星‘心率82,‘亮亮‘血压118/75,都在正常范围。“这些数据将被用来改进第二代航天生命保障系统。当神舟2号成功入轨时,监控画面里的猩猩竟然对着摄像头表演起了“吃播“,逗得地面控制中心笑声不断。

七天后返回舱着陆时,生物学家们在“星星“的毛发里发现了一粒橡胶树的种子——这意外开启了太空植物诱变研究的新方向。更令人惊喜的是,两只猩猩在太空环境中表现出的生物节律变化,为后续载人航天提供了宝贵数据。项目总结会上,毛熊专家彼得洛娃指着脑电波图谱说:“看这个睡眠周期,完全推翻了我们之前的理论预测!“

10月12日的航天员训练中心,离心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34岁的试飞员杨志刚正承受着8G的过载训练——这相当于八个成年男子压在他身上。监控屏幕里,他的面部肌肉被拉扯变形,眼球布满血丝,但目光依然如鹰隼般锐利。突然,广播里传来总指挥的声音:“经中央军委特别会议批准,由杨志刚同志执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当离心机舱门打开时,战友们发现这个素来以硬汉著称的男人,迷彩服肩头竟湿了一大片。

10月15日黎明前的酒泉发射场,长征二号F火箭在聚光灯下宛如一柄出鞘的利剑。杨志刚在出征仪式上突然转身,从飞行服内袋掏出个红布包:“政委,请帮我保管这个。“现场记者后来才知道,里面装着他五岁女儿杨星辰乳牙期掉的第一颗牙齿,用棉花仔细包裹着。当火箭喷出惊天动地的烈焰时,全国各地的广播同时响起了央视播音员激动到破音的声音:“神舟三号已将我国第一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华夏民族千年飞天梦,今朝终得圆!“

三小时的出舱活动中,杨志刚用特制哈苏相机拍摄了384张地球照片。最珍贵的一张意外拍到了弯弯岛上空的积雨云——云层缝隙间,宝岛轮廓清晰可见。后来这张编号“TW-96-10-15“的照片被制成了纪念邮票,发行量突破两千万枚。当飞船即将返航时,警报声突然响彻舱内:“姿态控制发动机故障!“千钧一发之际,杨志刚手动输入了毛熊专家私下传授的备用代码,使飞船以完美角度切入大气层。

内蒙古主着陆场的搜救队员冲进还在冒烟的返回舱时,闻到了一股特殊的焦糊味——那是烧蚀材料经历3000度高温洗礼后的痕迹。杨志刚却笑着举起右手,掌心里躺着一粒在太空发芽的云南松种子:“看,咱们的‘小宇航员‘活得好好的!“这颗后来被栽种在航天城的“太空松“,如今已长到十五米高,树干上挂着的小铜牌记录着这段传奇。

体检结束后,杨志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女儿的乳牙种在了航天员公寓的花坛里。他找来块戈壁滩特有的风砺石,亲手刻上“星辰大海“四个字压在上面。第二年春天,当嫩绿的草芽顶开泥土时,那颗小牙齿在阳光下闪烁着珍珠般的光泽——就像夏国航天事业刚刚迈出的第一步,微小却充满无限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