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9章 领导突然视察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第9章 领导突然视察

簡繁轉換
作者:深仨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6 15:34:17 来源:源1

第9章领导突然视察(第1/2页)

1949年11月5日的清晨,奉天兵工厂笼罩在一层薄雾中。陈樾裹紧棉大衣,踩着结霜的土路往办公室走去,呼出的白气在晨光中格外明显。东北的冬天来得早,才十一月初,地上已经结了一层薄冰,踩上去发出清脆的碎裂声。

“陈总工早!““陈总工吃了吗?“一路上,工人们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自从转炉和车床相继成功,陈樾在厂里的威望如日中天。那些原本质疑他“洋学生“身份的老技工们,现在见了他都恭恭敬敬地叫一声“总工“。

推开办公室吱呀作响的木门,陈樾搓了搓冻僵的手。这间不足十平米的办公室简陋得很——一张掉漆的办公桌,两把吱呀作响的椅子,一个铁皮文件柜,还有墙上贴着的“安全生产“标语。但对他来说,这就是改变夏国工业命运的起点。

从抽屉里掏出一沓草稿纸,陈樾迫不及待地开始工作。这些天他利用系统扫描了厂里那几台老掉牙的铣床,知识库里已经生成了十几套改进方案。现在要做的,是设计出一款适合夏国现有工业水平的新型万能铣床。

“主轴转速至少要2000转...工作台行程...“陈樾一边嘀咕,一边在纸上勾画着。他刻意放慢了绘图速度,避免画得太快引人怀疑。系统提供的优化方案太过精密,必须根据国内现有的加工能力做适当“降级“。

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一个个零件逐渐成形。陈樾完全沉浸在工作中,连窗外早操的哨声和工人们训练的口号声都充耳不闻。他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眼镜不时滑落到鼻尖,又被他随手推回去。

“吱呀——“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

陈樾头也不抬:“图纸放桌上就行,我待会看。“他还以为是通讯员小王来送文件。

“小陈同志很专注嘛。“一个带着笑意的声音响起。

这声音...陈樾手中的铅笔一顿,猛地抬头。站在门口的是一位穿着普通干部服的中年人,方正的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眼角堆起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风霜。虽然比记忆中苍老了些,但那熟悉的嗓音和眼神,让陈樾立刻认出了来人。

“王叔!“陈樾腾地站起来,椅子都被带倒了。这不是当年在延岸负责他安全工作的王部长吗?1944年他被派往鹰酱国前,就是王部长亲自给他做的行前教育。

王部长做了个噤声的手势,顺手关上门:“别声张,我这次是秘密视察。“他走到陈樾桌前,拿起那些图纸看了看,“这是在设计什么?这么入神,连我进来都没发现。“

“万能铣床。“陈樾赶紧把倒了的椅子扶起来,“王叔您坐。厂里现有的铣床精度太差,加工枪械零件废品率太高。“说着就要去倒水,却发现暖壶是空的。

王部长摆摆手,自己从公文包里拿出个军用水壶:“别忙活,我带着呢。你这办公室比延岸时候强点,至少有个正经桌子了。“

陈樾不好意思地笑笑。当年在延岸时,他可是趴在炕沿上画图纸的。

王部长仔细翻看着那些铣床图纸,眉头渐渐舒展:“这设计...比毛熊援助的还要先进啊。这个主轴结构,我在莫斯科都没见过。“

陈樾接过水壶给王部长倒了杯水:“我在鹰酱国时见过类似的,结合咱们的实际情况做了改进。“这当然是托词,实际上这设计融合了系统知识库里2020年代的技术精华。

“好,好啊。“王部长放下图纸,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牛皮纸袋,“你看看这个。“

陈樾打开纸袋,里面是一份绝密文件——赵厂长上报的《奉天兵工厂技术革新报告》。从转炉炼钢到C-1型车床,每一项成果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后面还附着内阁领导的批示。最让陈樾心跳加速的是文件末尾那个龙飞凤舞的签名。

“伍先生(Zl)亲自批示,要全力支持你们的工作。“王部长压低声音,“小陈啊,你这些发明创造,抵得上十个师的兵力!毛熊专家看了你们的转炉,都说至少领先他们五年。“

陈樾的手有些发抖。他知道自己带来的技术会改变历史,但没想到会引起这么高层的重视。这份文件意味着,他今后将获得国家层面的全力支持。

“王叔,我有个请求。“陈樾深吸一口气,“能不能多派些技术人员来?光靠我一个人,太慢了。现在厂里的老师傅们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欠缺;年轻工人学习能力强,可基础太差。“

王部长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份名单:“早给你准备好了。各个大学二十名应届毕业生,还有京海、武汉的八级技工三十人,下个月就到。另外...“他又从内兜掏出个小本子,“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东北工学院的尖子生名单,你看中哪个,直接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章领导突然视察(第2/2页)

陈樾眼睛一亮。这些可都是宝贝啊!1949年的大学毕业生,个个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更难得的是王部长带来的这份信任——在这个人才极度匮乏的年代,能让他随意挑选技术人员,简直是天大的支持。

“不过...“王部长突然严肃起来,“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您说。“陈樾立刻坐直了身子。

“把这些技术都教给他们。“王部长指着窗外热火朝天的车间,“不能只靠你一个人。新夏国需要成千上万个陈樾!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陈樾重重点头。这正是他想要的——把先进技术传播出去,让整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实现飞跃。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只有培养出一大批技术骨干,才能真正改变夏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两人聊到中午,从车床设计谈到钢厂扩建,从人才培养说到军工布局。王部长对陈樾提出的“五年内实现机床国产化“计划尤为赞赏。

“你这个规划很有魄力啊。“王部长拍着膝盖说,“不过小陈,我得提醒你,现在国家刚成立,百废待兴,资源有限。你的计划要分步骤实施,先解决最急需的。“

陈樾立刻领会:“我明白。当前最紧迫的是枪械生产线改造,所以优先研发铣床、磨床这些专用设备。等基础打好了,再向民用领域扩展。“

“就是这个道理!“王部长欣慰地笑了,“对了,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组织上可以特殊照顾。“

陈樾摇摇头:“厂里对我很好。赵厂长专门给我安排了单间,还特批了细粮。就是...“他犹豫了一下,“能不能多弄些外文技术资料?最好是英文和德文的。“

“这个好办!“王部长爽快地答应,“外交部刚接收了一批原领事馆的图书,我让人筛选一下,有用的都给你送来。“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和赵厂长的声音:“陈总工,该吃午饭了...哎哟!“推门进来的赵厂长看到王部长,顿时愣住了。

王部长起身笑道:“老赵,不认识我了?“

“王...王部长!“赵厂长又惊又喜,“您怎么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我要是提前说,还能看到真实情况吗?“王部长打趣道,随即正色说,“老赵,你上报的材料内阁很重视。陈樾同志提出的技术革新方案,要全力支持。有什么困难直接向部里汇报,特事特办!“

赵厂长激动得直搓手:“太好了!有内阁支持,我们一定能搞出更多新花样!“

午饭是在厂领导小食堂吃的。炊事班听说来了大领导,特意杀了一只鸡,做了小鸡炖蘑菇。席间,王部长详细询问了转炉和车床的生产情况,对工人们自力更生的精神赞不绝口。

“王部长,您不知道,“赵厂长兴奋地说,“咱们那台新车床试车那天,老技工王铁锤跪在地上直磕头,说这辈子值了!“

王部长感慨道:“是啊,咱们夏国人不笨,也不懒,就是缺好工具。现在有了自己的先进设备,一定能赶超约翰牛鹰酱!“

临走前,王部长把陈樾叫到一边:“对了,你那个‘特殊能力‘,最近用得还顺手吗?“

陈樾心头一跳。这是在暗示他的系统能力!当年在延岸时,王部长是少数几个知道他“过目不忘“特长的领导之一。

“挺好用的。“陈樾含糊地回答,随即转移话题,“王叔,我想办个技术培训班,把厂里的骨干都培养成多面手...“

“批了!“王部长一拍大腿,“需要什么教材、设备,尽管提!部里会全力配合。“他看了看手表,“我得走了,下午还要去鞍钢。小陈啊,好好干,国家不会亏待你的!“

送走王部长后,陈樾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厂区里忙碌的工人们。远处,新落成的转炉正冒着白烟;近处,几个工人推着刚下线的C-1型车床往新车间走。这一切,都与他记忆中的历史截然不同了。

“得加快进度了...“陈樾喃喃自语。他回到桌前,重新拿起铅笔。铣床图纸才完成一半,接下来还有磨床、钻床、齿轮加工机床...每一台“工业母机“的诞生,都将为新夏国的工业化添砖加瓦。

窗外,初冬的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兵工厂崭新的厂牌上。那上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在陈樾的图纸上,另一场革命——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正在悄然成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