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141章 航母7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第141章 航母7

簡繁轉換
作者:深仨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6 15:34:17 来源:源1

第141章航母7(第1/2页)

1984年1月8日的上沪,寒风裹挟着黄浦江的水汽直往人领口里钻。陈樾裹紧军大衣走进电子研究所时,眉毛上结了一层细小的冰晶,在阳光下闪着碎钻般的光芒。研究所的老式木门发出刺耳的“吱呀“声,门轴缺油的摩擦声像是某种不情愿的抗议。

实验室里,十几个穿着蓝布工作服的技术员正围着一台“红旗-2“雷达的残骸打转,像群围着猎物尸体的鬣狗。呼出的白气在冰冷的金属表面凝结成细密的水珠,又顺着锈迹斑斑的外壳缓缓滑落。角落里堆满了从全国各地搜集来的雷达零件,有些还带着战场上的弹痕,漆面剥落处露出暗红色的底漆。

“陈总,这玩意儿跟咱们要的相控阵差着十万八千里呢。“戴着酒瓶底眼镜的老周踢了踢雷达基座,生锈的金属发出沉闷的回响,惊起了窗外电线杆上的几只麻雀。他眼镜片上沾满了指纹,在灯光下形成一圈圈模糊的光晕。角落里,几个年轻人正试图拆解发射机,螺丝刀突然打滑在金属外壳上划出一道刺眼的刮痕,像道闪电劈开了灰暗的金属表面。

陈樾没说话,蹲下来抚摸着雷达抛物面天线上斑驳的漆面。指尖传来的冰冷触感让他想起1958年在福建前线摸过的毛熊制雷达,那时候天线表面还带着太阳暴晒后的余温。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瑞士军刀——这是去年访问瑞士时对方送的礼物,刀刃上“ViCtOrinOX“的刻字已经被磨得几乎看不清——轻轻撬开一个维修盖板,积攒了二十年的灰尘顿时像小雪崩般倾泻而下,在水泥地面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扇形。

“你们看这个波导管,“陈樾用刀尖指着内部结构,金属表面反射的冷光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使他看起来像是戴了张破碎的银色面具,“就像老式手风琴的风箱,咱们要把它变成...“他突然卡壳了,转头看见窗台上摆着的少先队鼓号队小号,铜质号嘴在阳光下闪着温暖的光泽,眼睛一亮,“变成能同时吹出不同调的小号!“这个突如其来的比喻让在场的年轻技术员们面面相觑,只有老周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镜片上闪过一道反光。

1月15日深夜,实验室的日光灯管因为电压不稳不停闪烁,发出恼人的嗡嗡声。陈樾趴在绘图板上,后颈处贴着的膏药散发着浓重的麝香味,与空气中松香和焊锡的气味混在一起,形成一种奇特的“电子工程师香水“。他正用红色铅笔在电路图上标注修改意见,铅笔与纸张摩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突然听见“啪“的一声脆响——铅笔芯断了,在图纸上留下个突兀的红点,像一滴凝固的血。

“陈总,晶体管又烧了!“小张捧着个冒烟的元件冲进来,解放鞋在水泥地上擦出刺耳的声响。刺鼻的焦糊味立刻填满了狭小的空间,有人赶紧打开了换气扇,老旧的扇叶转动时发出吱嘎吱嘎的抗议声。陈樾接过那枚已经发黑的晶体管,烫得在两手间来回倒腾,最后不得不扔进搪瓷茶缸里。冷却后的茶水表面浮起一层细小的油花,在灯光下折射出彩虹般的颜色,像极了黄浦江上的油污在阳光下呈现的诡异美感。

2月3日,景德镇的青花瓷师傅老李被请到了实验室。他粗糙的手指抚摸着雷达基座,指甲缝里还残留着瓷土的痕迹,在金属表面留下几道淡灰色的指印。“这陶瓷隔离舱啊,得用高岭土配比...“老李说着从帆布包里掏出几个素坯小样,粗布包裹解开时扬起一阵细小的白色粉尘,在阳光下像微型雪暴。他把小样在桌上摆成一排,每个都用手帕仔细擦拭过,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新生婴儿。

陈樾拿起一个看了看,突然发现底部刻着“1984年2月制“的字样,字迹歪歪扭扭像是孩童的笔触,有个“4“字还写反了。老李不好意思地搓着手,掌心的老茧摩擦发出沙沙声:“我小孙子非要跟着刻一笔...“这个意外的细节让严肃的实验室突然多了几分生活气息。窗外传来附近小学的广播体操音乐,隐约还能听见孩子们“一二三四“的喊叫声。

3月18日第一次全系统测试,整个实验室乱成了一锅粥。电线像藤蔓般在地上蜿蜒,十几个示波器同时闪烁着绿色的波形,像一群躁动的萤火虫。陈樾正调试着主控台的旋钮,突然听见走廊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皮鞋跟敲击水磨石地面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

“陈总!电视台的人找上门来了!“保卫科长老王气喘吁吁地推开门,领带歪到了一边,额头上的汗珠在日光灯下闪闪发亮,“说咱们的电磁波把《大闹天宫》动画片搅成了雪花!“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最后一个字甚至破了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1章航母7(第2/2页)

众人面面相觑之际,角落里那台14寸金星牌电视机里正好播放着孙悟空挥舞金箍棒的画面——本该流畅的动作现在卡成了滑稽的定格动画,配合着刺耳的电流杂音,把美猴王变成了一个抽搐的木偶。技术员小刘突然噗嗤笑出声,刚喝进嘴的茶水喷在了工作服上,留下深色的水渍:“得,咱们这雷达把孙大圣给定住了!“满屋子人顿时笑作一团,连向来严肃的老周都笑得直抹眼泪,眼镜滑到了鼻尖上。

4月5日清明节,细雨绵绵。陈樾独自在车间里调试“蜂窝夹层“结构的天线罩。雨滴敲打着铁皮屋顶,形成某种催眠般的节奏。这个由数百个六边形铝蜂窝组成的结构在碘钨灯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像极了真正的蜂巢。他伸手抚摸那些整齐排列的孔洞,指尖传来细微的凹凸感,让他想起小时候捅马蜂窝时看见的那些精巧结构。

“陈总,给您带了青团。“助理小吴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塑料雨衣上的水珠滴落在地面上,形成一个个深色的小圆点。塑料饭盒上凝着水珠,打开时盖子发出“啵“的一声轻响。陈樾道谢接过,艾草的清香立刻冲淡了车间里的金属味,像是春天突然闯入了这个工业空间。他咬了一口,豆沙馅的甜味在舌尖化开,恍惚间想起儿时在老家扫墓后分食青团的场景,那些沾着泥土的手指和朴实的笑脸。

5月12日,相控阵雷达样机终于组装完成。这个庞然大物占据了半个厂房,表面覆盖着特制的白色天线罩,远看像座小型天文台。吊装时用的钢丝绳还在空中微微晃动,在水泥地面上投下摇曳的阴影。陈樾绕着它转了一圈,皮鞋底踩到一颗遗落的螺丝钉,金属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他突然发现侧面有个不起眼的手印——是昨天搬运时某个工人留下的,掌纹在白色漆面上清晰可见,像是某种无言的签名。他犹豫了一下,最终没有擦掉这个带着人情味的痕迹。

通电测试时,雷达阵列缓缓转动发出低沉的嗡鸣,像是某种远古巨兽的呼吸。示波器上的波形图像水草般摇曳,陈樾盯着那些跳动的绿线,恍惚间想起了黄浦江的波浪。他的白大褂口袋里装着半包已经揉碎的薄荷糖,糖纸摩擦发出细碎的声响。突然,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相控阵雷达优化完成,探测距离提升42%“。他下意识去摸糖块,却发现糖块已经融化,在锡纸上留下黏糊糊的痕迹,像某种抽象的现代派画作。

6月的一个闷热午后,陈樾带着团队在长江口进行海上测试。雷达天线在烈日下反射着刺眼的白光,甲板被晒得能煎鸡蛋,有人开玩笑地在上面试着打了一个鸡蛋,蛋清立刻变成了白色。技术员们轮流用军用水壶喝水,铝制壶身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凝结的水珠滴在甲板上瞬间蒸发,发出“嗤“的声响,像微型爆炸。

“目标锁定!“操作员突然大喊,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陈樾凑到显示屏前,看见代表敌舰的光点正在闪烁,像夜空中的萤火虫。就在此时,一阵海风吹来,带着咸腥味的水雾扑在脸上,和汗水混在一起流进嘴角。他舔了舔,尝到了梦想成真的滋味——咸涩中带着回甘,就像小时候第一次喝汽水时的感觉。远处,一艘货轮正缓缓驶过,汽笛声在江面上回荡,惊起一群海鸥。

返航时已是黄昏。陈樾靠在船舷边,望着雷达天线在夕阳中投下长长的影子,像一把利剑劈开了金色的海面。他从兜里掏出个皱巴巴的信封,边角已经被汗水浸湿变得半透明。里面装着这半年来所有的测试记录,有些纸张已经被海水浸湿过,字迹晕染开来像一幅幅抽象画,记录着无数个不眠之夜。最上面那张记录着第一次干扰电视信号的故障报告,如今成了最好的纪念品,纸面上还留着当时大家笑出的眼泪痕迹。

远处,上沪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像散落的珍珠项链。电视台的信号塔在暮色中若隐若现,顶端闪烁的红色航标灯像是天空的伤口。陈樾不禁想象着此刻某个家庭正围坐在电视机前,孩子们睁大眼睛欣赏着不再受干扰的《大闹天宫》,父母在一旁讨论着明天的工作。这个念头让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连海风带来的凉意都变得温柔起来,轻轻拂过他军装上那些已经干涸的汗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