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61章 划线问题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第61章 划线问题

簡繁轉換
作者:深仨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6 15:34:17 来源:源1

第61章划线问题(第1/2页)

1953年6月3日清晨,奉天兵工厂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陈樾站在巨幅军事地图前,手里的红蓝铅笔在三八线上来回比划。窗外传来“猫猫车“发动机的轰鸣声——这是兵工厂最新研发的全地形车正在测试。

“陈工,您要的棒子半岛地形图拿来了。“年轻的技术员小王抱着一卷地图匆匆进门,额头上的汗珠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陈樾接过地图,在宽大的橡木桌上缓缓展开。他的手指沿着三八线轻轻滑动,眉头渐渐皱起。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穿越前看过的新闻画面:北棒子如何背信弃义,如何过河拆桥,如何把兔子当年的援助说成是“有偿服务“...指关节不自觉地在地图上敲击出沉闷的声响。

“小王,你说这停火线该怎么划才合适?“陈樾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考究的意味。

小王愣了一下,扶了扶眼镜:“按惯例...不都是沿着三八线吗?这样最公平。“

陈樾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太简单了。“他拿起红蓝铅笔,在地图上画出一条蜿蜒曲折的线,时而向北突出形成“半岛“,时而向南凹陷造成“飞地“。“要这样...让南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远纠缠不清。“

当天下午,一份标着“501厂建议-绝密“的牛皮纸文件袋被送往北京。文件里用严谨的军事术语详细阐述了“犬牙交错“划界方案的七大优势,特别强调了“战略缓冲区“、“长期制衡“、“互相牵制“等关键词,最后还附上了三套不同版本的划界示意图。

三天后,北京西山的作战会议室里,十几位高级将领围着沙盘争论不休。沙盘上的小红旗和小蓝旗插得密密麻麻,活像一盘复杂的围棋。

“这个陈樾,想法很大胆啊。“总参谋长摸着下巴上的胡茬,眼睛始终没离开沙盘。

“太大胆了!“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将军拍案而起,震得茶杯里的水都溅了出来,“这不成心制造矛盾吗?停火线就该清清楚楚!“

“我倒觉得...“年轻的作战处长推了推眼镜,“这个思路很有前瞻性。您看这里,如果按照陈工的建议,我们在鸭绿江以南就能多出三个战略支撑点。“

争论从清晨持续到深夜,会议室里的烟灰缸堆满了烟头。最终,最高层拍板:采纳陈樾建议的核心思想,但要做适当调整,避免过于明显的“人工痕迹“。

6月10日上午9时,板门店谈判桌前,老李慢悠悠地掏出一张精心绘制的新地图。鹰酱代表哈里森只看了一眼就瞪大了眼睛,金丝眼镜差点滑落鼻梁:“李,这是什么鬼画符?你们中国人管这叫停火线?“

确实,这张由总参测绘局连夜赶制的地图堪称“艺术品“——停火线像条疯狂的蟒蛇,在三八线附近扭来扭去。有的地方北棒子控制的山头被南棒子三面包围,有的地方南棒子的阵地又像匕首一样深入北棒子腹地二十多公里。

“这叫实事求是。“老李不紧不慢地喝了口龙井茶,茶叶在杯子里缓缓舒展,“完全根据当前实际控制情况微调而已。你看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是我军将士用鲜血换来的阵地。“

哈里森立即召来军事顾问团。十几名鹰酱军参谋围着地图研究了两个小时,用各种测量工具比划来比划去,最后得出结论:这条线虽然古怪得像抽象画,但确实基本符合当前战场态势。

“但是...“哈里森的副手,西点军校毕业的史密斯中校小声提醒,“长官,这样划界会给将来埋下无数冲突隐患。光是这些飞地和突出部,就足够两边打上二十年。“

哈里森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嘴角微微上扬:“EXaCtly(正是如此)。这才是最妙的地方。“

第二天,鹰酱方面也拿出了一份同样曲折的划界方案。双方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地图大战“,每天都要为几平方公里的山地林区争论不休。

“这个102高地必须归北方!“北棒子代表崔永浩拍着桌子,震得桌上的茶杯叮当作响,“我们的战士用三千条人命换来的!“

“做梦!“南棒子代表金大中反唇相讥,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出来,“高地上的每一寸土都浸透了我方将士的鲜血!“

老李和哈里森则坐在一旁,像看两个孩子吵架的家长。等双方吵得面红耳赤、口干舌燥时,老李才轻咳一声开口:“不如这样,高地归北方,但南边要控制通往高地的两条主要公路。这样大家都有面子。“

就这样,谈判进入了一个山头一个山头、一条公路一条公路的拉锯阶段。有时为了一个小村庄的归属,双方能吵上一整天。会议室里的茶水换了又换,记录员的钢笔都写没了两管墨水。

6月15日,谈判焦点集中在了一个叫“松岩里“的小村庄。这个只有三十多户人家的村子看似不起眼,却正好卡在连接南北的两条交通要道的交叉点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1章划线问题(第2/2页)

“松岩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南棒子代表金某义正辞严地翻开一本发黄的地方志,“这本1898年出版的《棒子地理志》上写得清清楚楚!“

“放屁!“北棒子代表崔某怒目而视,一把推开面前的茶杯,“村里八成居民都是我们的人!去年过年时还给我们部队送过泡菜!“

老李和哈里森对视一眼,默契地宣布休会。两人走到外面的苹果园里,不约而同地点上烟。六月的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这么吵下去不是办法。“哈里森吐了个标准的烟圈,看着它缓缓升空,“我有个提议...“

十分钟后,两人回到会场,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方案:松岩里一分为二,村东归北,村西归南,村委会设在中间的石磨盘处,由双方各派一名官员共管。村小学上午教北方课程,下午教南方课程。

这个“天才“的解决方案开创了先例。接下来的谈判中,类似的操作层出不穷:一座山分南北坡,一条河分东西岸,甚至有一户李姓人家被活生生分成两半——厨房和猪圈归南棒子,正房和菜园归北棒子,连家里的老黄狗都要按单双日分属两边。

6月20日,陈樾在奉天收到了前线传回的谈判简报。当他看到“一户分两家“的方案时,刚喝进嘴的茶水差点喷出来。

“这也太绝了吧...“他苦笑着摇头,随即又露出深思的表情,“不过...这样更好。让他们永远纠缠不清,就没精力来招惹我们了。“

与此同时,板门店的谈判帐篷里,测绘军官们快被逼疯了。每天都有新的“飞地“和“突出部“要标注在地图上,原本简洁的停火线已经变成了一团乱麻。负责制图的鹰酱军中尉汤姆逊看着最新版的地图,绝望地发现它看起来更像是一幅现代派油画而非军事地图。

“长官,“年轻的测绘员哭丧着脸报告,眼睛里布满血丝,“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地图要变成抽象画了!这上面的标注比纽约地铁图还复杂!“

哈里森拍拍他的肩膀,从口袋里掏出一小瓶威士忌塞给他:“那就当是在创作艺术品,士兵。毕加索画得还没你们疯狂呢。“

6月25日,谈判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双方开始对一些争议较小的地段进行打包交易,像菜市场大妈一样讨价还价。

“我们用这三个村子换你们那段公路。“

“不行,至少再加两个山头。“

“最多再加一个山头和半条小溪。“

“成交!“

老李和哈里森像两个精明的古董商人,在谈判桌上进行着旁人看不懂的利益交换。有时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达成某种默契。他们甚至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暗号“:老李摸左耳表示可以让步,哈里森转钢笔代表需要请示。

6月28日,最棘手的“汉江突出部“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这个深入南棒子腹地达37公里的北棒子控制区,被设计成了一个奇怪的“半岛“:三面被南棒子包围,但通过一条最窄处仅有800米的走廊与北方相连。参谋们戏称这是“棒子半岛的棒子半岛“。

“完美。“哈里森看着地图,满意地点点头,金丝眼镜反射着煤油灯的光芒。

“双赢。“老李微笑着回应,手指轻轻敲击着紫砂茶壶。

7月3日凌晨4点18分,最后一段停火线终于确定。当测绘军官将完整的地图铺在谈判桌上时,所有人都沉默了。这条停火线就像一条疯狂的蜈蚣,在三八线附近扭动了上百个弯,创造了二十多处飞地,留下了无数个潜在的冲突点。地图边缘密密麻麻的标注说明文字,活像中世纪手抄本的边注。

“先生们,“中立国代表辛格将军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声音有些发颤,“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最具创意的停火线了。我打赌一百年后军事学院的教授们还会为它争论不休。“

老李和哈里森同时伸出手,在满是红蓝标记的地图上方握了握。闪光灯亮起,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

“为了和平。“老李说,眼睛里闪烁着意味深长的光芒。

“为了和平。“哈里森重复道,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帐篷外,朝阳将停战村染成金色。南北棒子的代表还在为某个小山坡的归属争论不休,而真正决定半岛命运的两个人,已经并肩走向了食堂。晨雾中,他们的对话断断续续地传来:

“李,今晚喝一杯?“

“茅台还是威士忌?“

“各来一瓶如何?我这儿还有从东京带来的鱼子酱...“

“那我让人去搞点松花蛋和花生米...“

两人的笑声随风飘散。远处的地平线上,最后一缕硝烟终于消散在夏日的晨光中。而那张布满复杂线条的地图,将在未来的岁月里,成为无数冲突与故事的起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