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仙缘剑路 > 第六十八章 人间烟火

仙缘剑路 第六十八章 人间烟火

簡繁轉換
作者:渣喵爱喝茶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17 02:46:11 来源:源1

七年后,书剑居。

元清半躺在藤椅上,眯着眼,似寐非寐。

座前是一方书桌,桌上笔墨纸砚,镇架玺筒,一应俱全,只是墨迹枯涸,狼毫硬结,显然许久未动了。

书桌两侧各放有两幅桌椅,其后墙上挂着七张不知名兽皮,左四右三,皆单书一个铅灰“剑”字。

字非大家名体,然飘逸锋锐,如风似剑,别有一番凌云之势。且若细细观之,便会发现,七字同体而其形各异,却又一脉相承。

时光悠悠,转眼已是烈阳当头。一总角小童,手捧着一小口青坛,一路蹦跳着从铁匠铺到书剑居。

“老师,曦儿给您送酒来了。”小童将青坛放在书桌一角,躬身拜道。

元清随口应了一声,而后并指虚引,但见酒水如柱,飘然而起,汩汩落入少年口中。

小童对此早已见怪不怪,自顾自拿起桌上书册,走到一旁坐下,放声诵读。不过须臾,书肆内已尽是朗朗书声。

渐渐,日落西山,小童亦停止诵读。放好书册,正衣起身,再度向元清一拜,恭声说道:“老师,曦儿告退。”

元清仍未起身,不过这回却连应都没应一声,仿佛彻底坠入深沉梦境。

小童十分懂事地抱起早已空了的青坛悄然退去,随后不久,便见星辉烂漫,月满枝头。

忽而风起,门窗随风轻掩,元清双目紧闭站在书桌前,垂腕临笔,周身银霞明灭不定,却如泥塑木雕般一动不动。

良久,银辉缓缓敛去,少年一声轻叹,放下手中青毫,重新躺回藤椅上,澄思静气,再入无我之境。

七年前。

感柱子质朴,又因胖小子想起汾河村旧事,加之妖兽之患迫在眉睫,元清凡心蠢动,决意留居青州府。

于是连施手段,以夜明珠当取万千金银,又尽数付之,盘下裁缝铺,改做书肆,与柱子铁匠铺隔街相望。

柱子一觉醒来,不见元清,本以为二人缘分已尽,虽颇感遗憾,但想到自己曾与仙人称兄道弟,把酒言欢,也就安然受之。

此时再见,意外之余亦不禁激动万分,三步并作两步冲到书肆内,高声问其去留,得到肯定答复后更是大喜过望,正颜肃容,誓要再请。

元清自是笑呵呵应了下来,柱子随即放声大笑,并豪言宣称,酒管够!

当晚,小院之中大摆宴席,席上酒肉相伴,鸡鸭俱全,于这三口之家着实是难得之奢侈,直把小胖子馋得两眼放光,口水涟涟。

妇人在得知可与上仙为邻后,满腹怨气瞬间烟消云散,一晚上台前灶后,忙得不亦乐乎。

元清常年辟谷,故只是浅尝辄止,一桌子饭菜倒有一大半进了柱子腹中,不过酒却一碗接一碗喝个不停。

只因此酒虽为柱子自家所酿烧酒,色浊味淡,远不及烧刀子爽烈,更比不得赤焰玄灵,但在元清品来,却别有一番烟火意味,仿若这滚滚红尘,碌碌人间。

酒过三巡,柱子已是眼色迷离,醉意上头,半倚在桌上,借着酒劲将心中碎念一股脑全倒了出来,东拉西扯,足足说了有一个时辰。

妇人早就抱起小胖子回屋睡下了,元清神色悠悠,未发一言,手中瓷碗满了又空,直到月上中天,柱子趴在桌上呼呼睡去。

振衣起身,少年手托青坛,施施然消失在月色中。

次日清晨,柱子早早就跑到书剑居寻元清,谈及酒后胡言,满脸羞窘,连连躬身致歉。

元清笑着摆摆手宽慰其不必在意,并坦言道自己其实也没听几句,早就神游天外去了,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临走时元清似是无意赞了一句酒味不错,柱子听了嘿嘿一笑,大声说了句“俺知道了”后便称事告退。

此后每日,柱子都会携一小坛烧酒前来拜会,但因禁令愈紧,皆是匆匆放下就走,不敢多作停留。

于是便有少年酒酣挥毫,洋洋洒洒,日写数千言,且一笔一划,极为工整,俱是道家经典。

偶尔也会辍笔,拉一张藤椅,看柱子打铁铸器,金鸣声声入耳,心境却随之愈发平和。

然而,就在这悠然日子里,元清心中仍有一根警线未除,便是那妖兽之乱,攻城之危。

说来奇怪,兽乱一事虽风声愈紧,却迟迟不见动静,附近村镇亦再无被袭消息传出,外出斥候皆一无所获,方圆百里,难见兽踪,仿佛彻底绝迹一般。

终在一月后,沈文心下令解了封禁,渐渐,商贾再现,百业重开,青州府复回往日繁华模样,少年也在这平淡生活中彻底安定下来。

时光如水,一晃已是年末。

青州府中,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柱子一家也挂起红灯,换上新衣,喜迎新春。

元清并未做这些,只是躺在藤椅上闭目养神,是以书剑居清冷依旧,与满城喧闹格格不入。

非是不会,而是自上山以来,凡礼俗节便如过往云烟,再未有提及,且修行越深,越难觉光阴流年。

常有心入空冥,神游太虚,醒来已是经年,所谓“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不外如是。

柱子自是有所察觉,因而一大早就携小儿前来拜会,邀元清一起,游花市,逛庙会。

许是静极思动,元清略一思量便应了下来。三人走走停停,足足转了大半日才罢休。

回来路上,小胖子左手抓着糖人,右手舞着木剑,蹦蹦跳跳冲在最前;柱子手里拎着爆竹,怀中揣着胭脂,与元清并排走在其后。

元清依旧两手空空,不过也非一无所获。

粗略算来,开斋写字业已半载有余,却始终无人问津,没成想游一趟花市,竟无意中惹得数位女子芳心。

有胆大者,更是当街直抒胸臆,寄物以托,虽皆被婉拒,但也算赚了些风流名声。

三人回到铁匠铺时,妇人已将一桌酒菜备齐。

柱子上前几步,掏出胭脂塞进妇人手中,一脸憨笑;妇人佯做嗔怒,白了他一眼,随后低下头,仔细打量手中小盒,眼中满是欢喜。

小胖子早早就坐在桌边,手里攥着糖人,眼睛盯着烧鸡,对周遭一切浑然不觉。

落座,开席。

席间自有欢声笑语,元清、柱子二人推杯换盏,谈笑风生,不知不觉已至深夜。

临近子时,街面上陡然喧闹起来,柱子也拿起爆竹,带着妻儿来到外间。只见万人空巷,处处都是笑语莺歌。

忽而一声钟响,深远悠扬,遍传全城,随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烟花绚烂,蔚然成海,人们载歌载舞,欢呼雀跃,青州府仿若不夜之城,永昼之都。

元清不知何时拿了隐身诀,御剑青冥,看着满城姹紫嫣红,心中感念莫名,思量片刻,却又如云似雾,捉摸不透,索性闭上双眼,将神念尽数放出。

但见所及之处,不论男女老幼,高低贵贱,脸上俱是洋洋喜气,所谓生老病死,恩怨情仇,仿佛都在这声声爆响中化为乌有,唯留一丝愿景,一缕希冀。

此情发乎性,出乎己,与生俱来,纯一不杂,与那顽真之意,赤子之心别无二致,乃是希求美好,向往纯善之本源真性。

感念至此,元清终于明了,这,便是人性本善,亦是人间大善!

须知历生死,斩妖邪,凭的是一腔热血,侠义豪情,护的是万千生民,人道根基。

然自战以来,多见人心丑恶,便是淳朴如汾河村民,憨直如柱子,相交之下仍不免夹杂私念,用意不纯。

两相论比,实在意气难平,是故剑锋虽利,但剑出总有不快。

今一念既通,不由心头舒畅,大感快意,翻掌取出许久不用的青皮葫芦,将葫中赤焰一饮而尽。

忽而清鸣起,清亮高远,直透九天,少年周身泛起淡淡银霞,体内剑胚轻颤,脏火大盛,竟是修为再欲精进。

回剑书肆,闭门端坐,平息静气,神入太虚,渐至无想空境,惟存一线清明。

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得一声轻响,继而银芒大放,映照满堂,不过随即又如风中残烛,飘摇欲坠,明灭不定。

又过了片刻,元清陡然睁开双眼,大袖一挥,甩出一张妖虎之皮,平铺在地,而后并剑指作笔,宣剑气为墨,落笔虚空,笔走龙蛇,于顷刻间写就一个“剑”字。

字成灿灿如银铸,转而见黑,进而见玄,终化为铅灰之色印在虎皮上,满室银芒亦随之复盛,而后缓缓敛去不见。

元清长舒一口气,站起身来,挥手将兽皮收起,看着其下足有深逾三尺的“剑”字刻痕,心有余悸,连叹侥幸。

时心念畅达,合乎剑道本心,故境界松动,修为精进。

然大炼七转,剑胚愈纯而杂气愈重,虽散入周身,壮肌骨经脉,仍有部分残留,潜据气府,与精纯剑气水火不容,以为隐患。

是以剑胚再炼,杂气又生,便如水入热油,以致气脉激荡,如万马奔腾,在体内横冲直撞,大有脱缰之势。

当此危急之时,其脑中灵光一现,闪过一段话:“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于是才有借字散气,化险为夷。

推门而出,只见天光大好,柱子坐在铺子前,浓眉紧锁,心事重重;小胖子欢快地在街上跑来跑去,手中木剑胡乱挥舞。

得见元清,柱子骤然起身,脸上愁容尽散,几步来到近前,高声问好。二人简单交谈了几句后元清得知,自己已闭关七日有余。

小胖子跑了一圈回来,见到元清,兴冲冲喊了声“老神仙”。元清笑着点点头,算是回应。

忽然心中一动,元清看向柱子,直言欲收其子为弟子门生,授典籍精义。

柱子闻言痴傻了片刻,随即大喜若狂,一把拽过胖小子,当即于书剑居中摆座奉茶,行三叩拜师礼。

元清坦然受礼,而后赠亲笔所书道家精义,赐名曹曦,并嘱其每日未时前来听讲。

柱子喜不自胜,一拜到底后便携子离去,未几,又去而复返,神情扭捏,欲言又止。

元清心如明镜,谈笑间定下“每日一坛烧酒,以作教资”之约,解了其后顾之忧。

此后六年,元清昼时授课,夜里修行,闲来饮酒挥毫,着实过了一段闲适岁月,静好时光。

不过,欢宴虽好,终有竟时,恬适闲静终究比不得纵剑青冥。

说到底,元清胸膛中跳动的,还是那颗快意恩仇的热血少年心。

wap.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