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布衣锦绣 > 第四十三章 梅雪酿春

布衣锦绣 第四十三章 梅雪酿春

簡繁轉換
作者:启砚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8-17 03:27:19 来源:源1

第四十三章梅雪酿春(第1/2页)

元启十四年立春,苏州城的雪化了,砚微染坊的青石板路上淌着融水,映着晾布架上的“烟霞色”绸缎,像条流动的金红河。苏微站在井边,看着阿竹将新采的蜡梅枝扔进染缸,金黄的花瓣在靛蓝染料里打着旋,腾起的水汽带着清冽的香,呛得少年直缩鼻子。

她今年三十一岁,鬓边的白玉簪沾了点梅香,是方才给沈砚别花时蹭上的。他总说“男人家戴花显轻浮”,却在她把蜡梅插在他衣襟上时,笑得眼角的纹路都挤成了团,像染谱上那些蜿蜒的兰草纹被揉皱了。

“苏姐姐,三爷爷说‘梅染’要加两钱明矾,可我总觉得色太僵。”阿竹举着块试染的料子,布面上的黄褐透着股生涩,像没捂熟的柿子。这孩子来染坊已七月,调“霜菊色”时已能精准到铢两,却对沈砚新改的“梅染”方子格外犯愁,说“这颜色像冬末的梅,看着精神,却总少点暖意”。

苏微接过料子,指尖抚过布面的纹路,忽然从袖中取出个小纸包,里面是晒干的桂花末:“加半钱这个试试。”她想起元启十三年的桂花酒,甜香能中和万物的涩,“去年的桂花,留着就是为了给今年的梅色添点暖。”

阿竹眼睛一亮,慌忙往染缸里撒桂花末,金黄的粉末落在靛蓝里,像撒了把碎星。沈明从账房出来,手里拿着陈小姐的信,看见这幕笑道:“三爷爷说你是块染布的料,果然没看错。”他展开信纸,上面写着“杭州的梅花已开,想采些寄去苏州,与苏姐姐的蜡梅合染一种‘双梅色’”,字迹娟秀里透着股执拗,像极了她调染料时的较真。

“陈伯母的主意真好。”阿竹的声音带着雀跃,忽然想起什么,“明儿哥,你的聘书用什么颜色的锦盒?我觉得‘双梅色’就好,又喜庆又不俗气。”

沈明的耳尖瞬间红了,手里的信纸差点被风吹走:“让三爷爷定吧。”他的目光落在染缸里的“梅染”料子上,忽然道,“阿竹,你看这梅色里掺了桂花,像不像三爷爷的性子?看着冷,其实心里藏着暖。”

苏微站在廊下,看着两个少年的身影在晨光里晃动,忽然想起秦掌柜说的“沈大人这病,得用暖药慢慢养,就像染布,急了色不均”。她转身往账房去,想看看沈砚的旧伤是否又在阴雨天犯了疼,却在门口听见他低低的咳嗽声,像块被潮水泡透的木头在发闷。

“又在熬药了?”苏微推门进去,看见案上的药碗还冒着热气,黑褐色的药汁里浮着几片参片,是秦掌柜新添的补药。沈砚正用左手按着染谱,“暗香色”那页的批注旁,多了行小字:“正月十六,明儿聘书用‘双梅色’锦盒”,笔锋比往日更轻,像怕惊扰了什么。

“刚喝了。”沈砚的声音带着点药味的涩,右手不自觉地按向肩后,“周大人派人来说,南京的铺面找好了,就在秦淮河畔,离织造府近,方便接官差。”他忽然抓住她的手,掌心的冷汗沾在她的腕上,“微微,你说……咱们去南京,会不会太扎眼?”

苏微的心轻轻一揪。他还是怕,怕京城的风波追到江南,怕好不容易安稳的日子再被搅乱。她替他揉着太阳穴,指尖的力道放得极轻:“咱们是去染布的,又不是去争什么。”她拿起案上的“双梅色”试染布,“你看这颜色,梅的傲里带着桂的暖,多好。咱们去南京,就像把这颜色铺开,让更多人知道,江南的染布,不止有风骨,还有温度。”

沈砚的眉头渐渐舒展,反手握住她的手,力道大得像要嵌进骨里:“还是你懂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三章梅雪酿春(第2/2页)

午后,落霞镇的李槐生来了,赶着辆驴车,车上装着捆新伐的梅枝,说是“李木匠让给沈大人的,说这枝子直,能做染坊的新晾杆”。他看见阿竹正在染“双梅色”,忽然拍着少年的肩笑道:“这颜色像极了俺家老槐树开花时的样子,白里透着点粉,暖得很。”

苏微接过他递来的梅枝,枝干上还挂着未化的雪,像串小小的冰晶:“替我谢你爹,等明儿的聘礼备齐了,我和你三爷爷去落霞镇请他来苏州喝喜酒。”她忽然想起李槐生说的,沈砚安的小闺女会笑了,用的襁褓正是他自己染的“落霞红”,“那孩子的手艺,越发精进了。”

李槐生挠着头笑:“他说要不是看了《砚微染谱》,哪能染出那么正的红。还说……等小闺女满周岁,想带她来苏州,给您和沈大人磕个头,认个亲。”

沈砚正在给“双梅色”的料子掸灰,闻言动作顿了顿,随即继续手里的活计,声音却轻了些:“让他来。”

苏微知道,这是他能给沈砚安的,最彻底的和解。有些债不必算清,有些恩不必言谢,能让下一代在阳光下认亲,就是对过往最好的交代。

夜里,春雨淅淅沥沥下起来了,染坊的窗玻璃上蒙着层水汽。沈明在账房写聘书的正式稿,笔尖划过宣纸的声响,混着阿竹哼的落霞镇小调,格外安宁。沈砚靠在竹椅上,苏微坐在他脚边,给他敷着当归膏。

“南京的分号,让明儿去打理吧。”沈砚忽然开口,药膏的暖意混着他身上的梅香,像春雨里的一阵风,“他成亲后该独当一面了,陈小姐是个有主意的,能帮着他。”

沈明的耳尖瞬间红了,手里的狼毫笔差点掉在纸上,却没反驳。苏微笑着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让阿竹跟着去历练历练,这孩子心思细,能给明儿搭把手。”

阿竹连忙应着,忽然问:“三爷爷,您当年和苏姐姐去苏州时,带了多少染材?”

沈砚的脸微微发烫,苏微笑着替他答:“就一箱子旧方子,还有半缸没调好的靛蓝,却比什么金银都金贵。”

沈砚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薄布传过来:“是我这辈子带过的,最珍贵的家当。”

元启十四年的春夜,染坊的灯亮到很晚。“双梅色”的样布挂在窗前,被雨水打湿后,黄褐里透着点金红,像朵淋了雨的梅。苏微看着沈砚渐沉的睡颜,他的眉头还微微皱着,许是还在琢磨南京分号的布局,右手却无意识地攥着她的衣角,像怕被春雨卷走。

她轻轻抽出衣角,给她掖好被角,目光落在案上的染谱。“双梅色”那页的空白处,沈砚用左手画了株蜡梅,旁边写着:“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相生方得趣。”

苏微忽然觉得,元启十四年的春天,是真的暖。暖在春雨的润里,暖在“双梅色”的布上,暖在身边人攥紧的手心里,暖在那些藏在岁月褶皱里的,不肯凉下去的念想里。

窗外的雨还在下,却浇不灭染坊的灯火,浇不灭灶膛的热气,更浇不灭那句没说出口的话——

有你在,再远的路,也是暖的。

而南京的染坊,就像颗刚埋下的兰草籽,带着苏州的暖,藏着梅雪的香,等着被新的日子,染出片更广阔的天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