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 第143章 改宗室之弊

穿越大明之朕有帝国时代系统 第143章 改宗室之弊

簡繁轉換
作者:墨云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7 03:34:52 来源:源1

第143章改宗室之弊(第1/2页)

殿内一时间落针可闻,只有炭火轻爆的噼啪声。五位内廷巨头肃然而立,方才的惊涛骇浪犹在心头震荡。

朱由校的目光缓缓扫过几人,最终落在司礼府掌印刘若愚身上,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拖延的意味:

“刘若愚”

“奴婢在。”刘若愚连忙趋前一步,躬身垂首。

“如今宗人府的宗令,朕记的是瑞王叔吧?”

“回皇爷,正是瑞王殿下。瑞王殿下身份尊贵,主理宗人府玉牒诸事,最为合宜。”刘若愚回答得谨慎周全。

“嗯。”朱由校微微颔首,“你亲自去瑞王府,请朕这位皇叔即刻入宫。就说…朕近读《皇明祖训》,于宗室恩养之制多有不解,需向叔父当面讨教一二。”

他的目光转向御案上那几份厚重的卷宗,指尖在上面轻轻拂过,补充道:“另传内阁首辅方从哲、次辅李邦华、周嘉谟三位阁老,户部尚书毕自严,都察院左都御史顾昭,一并至此议事!”

“遵旨!”刘若愚肃然领命,不敢有丝毫怠慢,匆匆退出安排。

约莫半个时辰后,乾清宫暖阁的氛围比炭火更显沉凝。

四位内阁阁老、毕自严、李邦华等均已躬身侍立。

瑞王朱常浩,一位体态略显富态、面容敦厚的亲王也略带拘谨地侧立一旁,眼神恭敬中藏着不易察觉的探寻。

他身份贵重,乃是神宗第五子,光宗异母弟,朱由校的皇叔,但在皇帝面前,姿态依旧放得极低,秉持着宗室不干政的祖训。

“众卿平身。”朱由校示意赐座,“今日召诸位卿家前来,乃有两大关乎国运之务,需议。”

他目光示意王体乾:“将山西查抄案的要略……尤其涉及晋商及代、晋两藩的部分,呈与诸位大人及皇叔阅看。”

紫檀大案上,一份份誊录的摘要被恭敬地传递下去。

阁老们神情凝重地翻阅,当看到那“白银三千六百九十七万五千余两”、“储粮二百八十万石”及所附庞大田产、店铺清单时;

饶是见过大世面的方从哲、毕自严等人,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与痛心疾首。

“国蠹!真正的国蠹!”李邦华须发微张,忍不住低声怒斥。

卷宗传到瑞王朱常浩手上,他本抱着谨慎旁观的态度,但当看到“晋藩昭德王朱求桂”、“代藩广灵王朱鼐铉”的名字赫然出现在通虏资敌的名单上;

尤其那清晰无比的王府令牌印鉴、亲随交接的证词时,瑞王捧着纸张的手猛地一抖,额角瞬间渗出细密的冷汗,脸色肉眼可见地白了几分。

他甚至忘了身处乾清宫,失声惊呼:“这……这如何可能!求桂侄儿、鼐铉侄孙他们……怎敢?怎敢做下此等悖逆之事?”

他猛地抬头看向朱由校,声音带上了一丝慌乱,“陛下,此中……”

“皇叔,”朱由校的声音异常平稳,却带着千钧之力,“供词、物证、往来账目皆在此,更有边军口供相互佐证。铁证如山,容不得半点侥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3章改宗室之弊(第2/2页)

昔日辽东建虏铠甲刀兵日利,屡败我军,其中可有这些‘皇亲国戚’资助的锅铁、硝石?万千边军将士的血,有多少是死于自家人递过去的利刃?”

朱由校的声音不高,字字却如重锤,敲在瑞王和每一位大臣心上。他直接将战场的失利与后方走私挂钩,将其定性为“悖逆”。

瑞王朱常浩喉头滚动,再说不出半个反驳的字,颓然坐了回去,汗水浸湿了亲王常服的内襟。他知道,皇帝没有株连整个晋、代两府,已算克制。

接下来,朱由校简明扼要地宣布了对晋商及涉事宗室的处置决定,从凌迟魁首传首九边、公开斩决亲族直系,到削籍发配、没收巨产,每一句都带着冰冷的血腥气。

殿内陷入更深的沉默,阁老和重臣们互望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复杂的神色,如此酷烈手段,若在平日,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御史的弹劾奏本怕要淹了内阁。

然而,现在面对那触目惊心的通敌罪证、堆积如山的资敌粮械、几乎等同于朝廷数年岁入的走私暴利……谁又能说这惩罚过了头?

皇帝只株连未扩大至九族,在朝臣看来,竟隐隐觉得已是网开一面!

短暂的死寂后,朱由校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依旧面色苍白的瑞王身上:

“诸位爱卿,皇叔,逆案虽令人发指,然此案不过冰山一角,冰山之下所露出的,是我大明沉疴百年之疾——宗室之累!”他拿起那份魏忠贤汇报的宗室人口耗粮清单,

“光是在册的宗室子弟就有二十五万,更不要提未入名册之人,岁耗近半国赋!此非祖宗恩养之福,实是累卵悬于国鼎之上;再不改制,不待外寇,社稷将自溃于内!”

户部尚书毕自严再也按捺不住,他上前躬身奏曰:“陛下明鉴!天下财赋自有定数,宗室耗用日增一日,边饷欠发,官员俸禄折钞,漕粮损耗日重,陕西等地连年荒旱,赈济之粮尚无处筹措…!”

他抬头,目光灼灼地望向皇帝——或者说,是望向皇帝手中那张决定巨量财富流向的清单:

“今山西逆案所抄没之现银、粮秣…恳请陛下圣裁其中部分,充为国用,以解燃眉之急!户部愿立军令状,必锱铢必较,善用之!”

他点到即止,未敢直接索要,只是为皇帝立下保证。

朱由校深深看了毕自严一眼,这位历史上为大明财政呕心沥血、甚至因无力回天而殉国的能臣,其急切是真实的。但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向所有人:

“毕卿所虑,亦是实情,此事稍后再议。况且此案巨资固然可解一时之困,但宗室之弊的根本不除,朝廷永远是拆东墙补西墙!”

“今日,召皇叔与众卿至此,便是要一举根除这颗缠绕社稷百年的弊政,为大明…也为宗室子弟,寻一条长治久安之生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