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704章 居然是他!

朕就是万历帝 第704章 居然是他!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6 10:03:0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04章居然是他!

黄船长一脸的自得。

「不瞒三位客官,我家老二正好被招工进了卷菸厂,我家大女婿被招工进了搪瓷厂,一个外甥被招工进暖水瓶厂,所以知道这三家厂生产的是个麻东西。」

「黄船长,你可真行。」

「我跑的是通州丶天津到扬州的定班船,往来乘坐的多是你们这般做官出公差的,听到的消息比一般人要快。那边刚传出风,我就叫家里人张罗开了。

不瞒你们说,而今进工厂做工,就是端了个铁饭碗,一辈子都不愁吃喝了,连媒婆说亲都先顾着你。」

「黄船长果真是妙人,那你给说说,这卷菸厂丶搪瓷厂和暖水瓶厂,到底出产什麽的?」

「出产麻?都是好东西啊!」黄船长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给任博安三人一人一支。

「什麽东西?」

黄船长嘿嘿一笑,示意他们跟着学就好了。

在三人的注视下,黄船长把菸卷叼在嘴里,掏出一个黄铜打火机,潇洒地打开上面的盖子,哗啦一拨转轮,火花一闪燃起一团火。

就着这团火点燃香菸,美美地吸上一口,吐出一团青烟,黄船长一脸的惬意。

任博安三人面面相觑,这是京畿最新流行的?看上很神奇,云雾缭绕的,跟烧香拜神一样。

不过看起来很有派头。

黄船长示意三人把菸卷叼在嘴巴上,打开打火机,给三人点燃。

三人陆续咳嗽了几下,很快就适应了,巴拉巴拉抽了起来。

「这感觉有点怪怪的。」

「我觉得挺好,很惬意。」

「有点意思。」

黄船长嘿嘿一笑,「这就是最新出的香菸,卢沟桥牌,天津卷菸厂生产的,就是我刚才指的烟囱不多的那个地方。

刚推出几天,我家二小子孝敬了几条。这打火机是二女婿孝敬的,他在天津精密机械厂做工,这打火机就是他们厂出的。」

黄船长拿着黄澄澄的打火机,故意在手里炫了几下,然后小心地塞进腰间的包里。

「那搪瓷厂呢?」

「搪瓷厂,」黄船长转头大声招呼,「小于,把我的水缸拿来。」

一位水手端来一个大水杯。杯口饭碗大,真像一口缩小版的水缸。缸体白底,围印有颜色鲜艳的牡丹花,红绿黄,好看。

「这就是搪瓷杯。里面是铁,外面一层搪瓷,也叫珐琅,我家大女婿说,是那个什麽景泰蓝的简化版。」

任博安三人传看着搪瓷水杯,有把有盖,拿着十分方便,整体看上去美观大方。

「景泰蓝,我听说过,是珐琅器,很名贵的。」

「客官果真是读书人,万事都懂。没错,我家大女婿说,这搪瓷跟景泰蓝差不多,只是工艺简化改进,采用什麽工业化生产。

我也不懂,只知道这玩意卖得很火。天津搪瓷厂今年三月开工,生产搪瓷的杯子丶碗丶水盆,实惠又好用。你们看,这花花草草,还有鸟儿鱼的,多好看。

大家都抢疯了。你去搪瓷厂门口看看,全是京畿的客商守在门口,就跟那打洞偷米的老鼠,只想着弄些货出来卖。」

「还有盆?」

「对。洗脸的盆,现在京畿一带,尤其是天津周边,新人结婚,要是能置办上一对漂亮的牡丹牌搪瓷脸盆,那是非常有面!」

「这麽火?」

「你们看到没?那,刚才我指的地方,两根烟囱并在一起的那里。」

「看到了。」

「那就是搪瓷厂,旁边还有一大块工地看到了吗?有高架塔的那里。」

「看到了。」

「那是他们新扩建的厂房。生产的搪瓷供不应求,只好拼命扩建厂房,招工人,边生产边扩建,做货都做得冒烟了,还是被人堵在门口要货。

生意做到这个份上,开天辟地,哪朝哪代谁见过?所以说,杨财神是真财神,没得跑啊。」

「又是少府监办的项目?」

「听我亲家说,是内阁在我们天津搞一个轻工业中心,砸了一大笔钱,把这一片荒地三通一平。

还给了什麽减免政策,然后少府监杨财神领着几个东家在这里转了一圈,那修什麽厂,这建什麽厂,手指一点,一顿饭的工夫就定下来了。」

丘弃浊又问:「那暖水瓶厂又是个什麽东西?」

「是个好东西。外面是藤条竹织的外壳,里面是玻璃做的葫芦壶,不知道用了什麽秘术,玻璃壶里能把水保温了。」

「保温?」

「对,早上给那暖水瓶灌上一壶开水,再塞上木塞子,大冬天的外面都结冰了,到了晚上你从那暖水瓶里再倒水出来,还烫嘴。」

「真的假的?」

「还真的假的?我家就有一个,热水一天下来还是热的,冰水一天下来还是冰的,神得很!」

「这暖水瓶市面上有卖的吗?」

「有,供销社商店就有卖的,还有联昌百货商店也有卖的。不过得看运气,一上架就卖空了。

各级官府,现在叫机关,买得最多。这些当官的真会享受,早上去上衙,灌上一暖水瓶开水,可以泡一天的茶,从上衙喝到散衙。」

三人跟船长聊着天,船不知不觉地行到了丁字沽镇。

码头上船只密集,根本没有空位,三人的座船只好绕到丁字沽镇北边,靠着卫河那边,这才找到一个空位,缓缓靠过去。

「黄船长,那里是什麽?」

杨贵安眼尖,看到隔着一里多远的卫河河面上,有两个粗壮的墩子,立在河中两边,汹涌的河水碰到它们,都被分开,从墩子两边流走。

黄船长眺望了两眼,「哦,那是大桥的墩子。」

「大桥?从卫河那边到这边的桥?」

「对。要修一条横跨卫河南北的大桥,还要不影响河面上走船,具体什麽样,我也不知道。」

「谁来修?」

「不知道。我只是听人说,滦州那边,有在滦河上修了一座大桥,上面走什麽轨道车,下面还不影响河面走船。

现在他们在卫河上也要修一座差不多的桥。」

「那怎麽只有两个墩子?」

「这里面有故事了。」

「什麽故事?」

「去年冬天枯水期,这卫河河面缩了一半,跑来个建筑队,就在那里的河床上围了两个大圈,然后往下挖坑。

那天我闲得无事,跟着大家伙跑去看了下热闹。乖乖,那里围了一圈堤坝,把水挡在外面,里面挖深坑,又大又深,天津卫的西城楼都能塞进去。

后来我来回地跑船,看着他们把坑挖好了,扎钢筋,灌水泥,竖起了几根柱子,然后围着砌大石头,最后修了这麽个墩子,空在那里不管了。

开始我纳闷,修这麽大两根柱子,得多少钱?这麽造不是浪费民脂民膏吗?后来听一位客官,工部桥梁设计所的工程师,给我点破了迷津。」

黄船长突然停下来,对水手们吼道:「把缆绳丢过去,系好了。你们撑着点,竹篙不要对着人,万一折断崩飞了会伤到人的!」

三人听得津津有味,急切地想知道到底是什麽迷津,可黄船长有正事,只好抓耳挠腮地在旁边等着。

黄船长盯着水手们,稳稳地把船靠在栈桥上,又转头对其他乘客说道:「我们在这里停三个小时,下午两点开船。

大家可以上岸去吃中饭,买东西。但是我得提醒大家,船不等人啊。时间一到,马上开船。

所以请各位上岸的客官一定要记得,下午两点开船,及时回来,千万不要误了事。」

「好,记住了。」乘客们七嘴八舌地应道,然后结伴上岸的上岸,回船舱打马吊或睡觉的自回船舱,还有在甲板上溜达散步的。

黄船长站在船头,继续指挥着。

「车手班的兄弟们,辛苦了,下回我们有缘再同船。

你们检修班,快点去检修船况,还要等老子三请五请啊!

厨房班,快上岸去采办米菜,老子的船还要再跑一天一夜,明天中午才能到通州,你想饿死我们.」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任博安三人站在黄船长旁边,看着他发号施令,感觉有点狐假虎威。

三人上船十来天,对这艘船很熟悉。

这是一艘隶属于南北船运公司的定班船,是以前负责河运的水驿转运所改过来的。

船型是新近推出的六车明轮船,即船两侧各三个明轮桨,三米高,一半在水里,靠船舱里踩水车一样驱动。

一车三个水手同时踩,叫车手。

一班三十六名车手,十八人一组,轮流上工。扬州出发,到淮安换一班新车手。向北分别到徐州丶济宁丶东昌丶德州丶沧州和天津各换一班车手。

这些车手以前是漕丁,现在也属于南北船运公司,但是属于劳务段,而黄船长属于客运段,一家公司不同部门。

海运大兴后,运河的生意「一落千丈」。

朝廷对运河采取顺其自然的对策。

河运需求逐渐减少,大批漕丁陆续没有事做,朝廷就把他们收编到河道修护局和船运公司,成为维护运河河道和设施的工人,客船货船的水手丶桨手和踩明轮桨的车手。

等黄船长把事情都安排完后,任博安三人连忙上前,陪着笑脸。

「黄船长,忙完了。」

「忙完了!」

「你刚才说的那个迷津,我们还等着你给点破啊。」

黄船长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你们这些读书人,真是万事都好奇,什麽事不搞清楚,吃不香睡不好。」

任博安三人也笑了,「没错,还请黄船长给我们点破了,要不然我们真吃不香睡不好。」

黄船长指着远处的那两个大水泥墩子,「那位客官,就是工部桥梁设计所的工程师给我解惑,如此修两个水泥墩子立在水里,其实是在做试验。」

「试验?」

「对,那位客官说不同的江河,同一条河不同时间,水流都不一样。水流急,那个冲击力很大,什麽都给你冲跑了。」

「激水漂石。」丘弃浊插了一句。

「对,就是这个意思。那位客官说,修桥最重要的就是修桥墩子。墩子稳住了,整座桥就稳住了。

但是桥墩子怎麽修,能不能稳住,就要用什麽实践来证明。」

「实践证明?」

好熟悉的词。

「对。滦州那座桥也是这样修的,先根据往年水文资料,设计出桥墩子的高矮和粗细,趁着枯水期围堤抽水,再挖坑扎钢筋灌水泥,外围砌石块,修好后放在那里,等雨季洪水来。

枯水期再上去看状况,到底有没有外伤内伤。

那位客官说,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师傅,围着看一圈,用榔头左敲右打,就能看出这墩子是不是完好无损。

没事了,这墩子靠得住,那就继续修桥。」

任博安三人恍然大悟,「黄船长,今日听你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

「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果真不假,全因为有黄船长这样见多识广的人。」

被三位读书人吹捧了几句,黄船长高兴得满脸通红,就跟灌了半年好酒一样。

客船按期把任博安三人送到通州,三人在码头转乘去往京师大通桥码头的蜈蚣船,一路畅行无阻。

到大通桥码头上了岸,叫了马车,放好行李,三人惜惜相别,约好放假了再相聚,一起逛京师。

任博安和杨贵安坐车直奔原金台学院法学科,现在万历大学法政学院。

丘弃浊直奔铨政学院。

法政学院还在金台观原址。

任博安和杨贵安到了那里,找到学生科,拿出介绍信丶身份纸报导,正式在锦衣卫丶刑部联合委托法政学院举办的法政人才培训班,万历二年下半年班,合计第十一期学习班开始学习。

万历新朝新规矩,任何部门,无论中枢还是地方,八品升七品,六品升五品,四品升三品,官场人称人丶地丶天三道坎的晋升,都必须先入学习班学习三个月到半年。

人坎晋升,进省级学习班就好了。地丶天坎晋升,必须到中央级别的学习班才行。

因为分润了部分军功,任博安是正六品跳升正五品,杨贵安是从六品跳升从五品,所以结伴到京师来学习。

上了九天课,明天就是休沐日,课程结束就可以自由活动,今晚也不会查寝。

下了课大家就放羊了,各自安排丰富多彩的业馀生活。

任博安和杨贵安约好了去找丘弃浊,一起去京师名酒楼下馆子打牙祭去。

刚出宿舍,有政工科的老师拦住他们。

「任博安丶杨贵安,有人找你们。」

两人相视一眼,「谁?」

「跟我来。」

两人跟着老师在校区里转了几分钟,来到偏僻安静的办公区。

一间办公室门前,左右站着两名魁梧男子,周围还分站着三位差不多装扮的汉子。

「他们就是任博安和杨贵安。」老师向门口男子说道。

左边男子点点头,右手向后一伸,把门推开,「你们自己进去。」

任博安和杨贵安狐疑地走进办公室,看到里面坐着的一人,脸色一变。

居然是他!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