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727章 咱大明有钱了!

朕就是万历帝 第727章 咱大明有钱了!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4 22:31:4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27章咱大明有钱了!

「万历元年,非农税收总计一万一千二百九十四万圆。关税计三千零四十九万三千八百圆,占非农总税收百分之二十七。

工商交易税,也叫增值税和经营税,计四千一百二十二万三千一百圆,占百分之三十六点五;盐糖茶酒专卖税计三千四百四十四万六千七百圆,占百分之三十点五;其它杂税一百六十九万四千一百圆,占百分之一点五。」

张学颜抬头补充了一句,「宝泉局铸造的银圆,一圆等于六分七厘银子,也就是万历元年非农税收,折合太仓官银七千五百六十七万两。*」

听到这个数字,在场的官员虽然此前多多少少都收到风,心里有点底,可还是忍不住又惊又喜。

一万一千二百九十四万圆,合计七千五百六十七万两银子。

我的乖乖,这是大明立朝以来,非农税收远超过农业粮赋。

万历元年收得税粮四千四百九十八万石,按照市面上一石粮食七分银子算,合计三千零九十二万四千六百两银子。

连非农税收一半都不到。

两者加在一起,超过一万零六百万两银子!

这样的政绩,不要说国朝,就是三皇五帝以来,历朝历代也没有过的。

果真如皇上所言,真是千年之大变局。其它的怎麽变还体会不到,但是朝廷变得非常有钱了,确实体会到了。

张居正开口道:「今天已经八月中了,还在讨论万历元年一年的收入和开支,看上去很荒谬,但是没有办法。

腊月二十六中枢和地方各衙门封印,一直到万历二年正月十六启印。地方县丶郡丶布政司的数据,层层上报。户部税政司各税政局丶市舶局丶互市局的数据也是层层上报。

路途遥远,有的到了三月份才报到户部。然后审计核对,中间有问题还要来回扯皮,七月份报表才出来。

为了慎重起见,本相还请了少府监审计局的人,帮忙把报表全部审计了一遍。在此,本相代表内阁,向少府监,向杨公公,向审计局的同僚们,再一次表示感谢。」

杨金水拱手呵呵笑道:「张相客气了,都是给朝廷办事,给皇上当差,不分你我。」

张居正含笑点了点头,转向众人继续说:「万历元年非农税收,关税计三千零四十九万三千八百圆,占非农总税收百分之二十七。

关税包括市舶局海关丶互市局边关进出口税收。其中出口占大头,计两千四百零八万七千一百圆,占百分之七十九。排在前面的商品分别是丝绸丶棉布丶糖酒丶玻璃丶瓷器。

进口六百四十万两千九百圆,其中排在前面的是大米丶棉花丶铁锭铜锭.此前进口比较多的香料,由于炎东岛一带成了直辖区,不再需要进口。

其馀的**丶龙涎香,都是奢侈品,用量少,进口数量不多,所以排在杂项里非常靠后。」

端起茶杯,张居正抿了两口,「进出口关税只占百分之二十七,是不是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

众人相视一笑。

潘晟朗声说道:「没错。看到海商贸易如此兴盛,我们还以为会占五成以上呢!」

「五成,是啊,本相原本也是这样认为的。」张居正看了一眼杨金水,两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流了一下,杨金水淡淡一笑,张居正微微点了点头。

「只是本相被上了一课。要是进出口关税占非农税收的五成,就不大正常了。鸡蛋不能放在篮子里,一国的税收也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大家心里暗暗揣测,谁能给张相上课?

只能是西苑的皇上了。

「本相在户部开过闭门会议,详细分析进出口关税。万历元年我朝出口目的地第一国是天竺,其次是大食,再其次是葡萄牙丶西班牙丶荷兰和东倭。

天竺的购买能力非常强,我朝出口该国最多的是棉布丶丝绸丶茶叶。还有部分是转口贸易。

我们出口统计,按出境后第一目的国来算,所以很多转口波斯丶阿富汗丶埃及等地的货品,都算在天竺头上。

据初步统计,各国海商在万历元年,在我朝各通商口岸采办棉布丶瓷器丶丝绸丶茶叶丶糖酒等货品,合计流入金银折合一万六千三百八十一万七千二百圆。」

张居正指着杨金水说道:「这个数字,是汇金丶富国丶工商三家银行提供的,真实可信。」

众人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一万六千三百万圆,这个数字都超出国朝一年的非农税收。

经过这麽久的培训,在座的都懂得基本的经济知识。

关税是朝廷收取的好处费,剩下的钱则流入各厂商丶运输公司和各棉农蚕农茶农蔗农的口袋里。

而今大明朝的经济为什麽如此沸腾,就是因为有这上万万圆的金银涌入。

「从税政司统计各市舶丶互市局的出口数据来看,我们的出口潜力还很大。诸位,老夫问问,你们觉得,我朝出口数量和金额最大的货品是什麽?」

「丝绸!」

「茶叶!」

「瓷器!」

张居正捋着胡须哈哈一大笑,笑得十分畅快,「那些都是老三样,老黄历。没错,隆庆二年以前,丝绸是我朝出口最大项,但现在不是了。」

潘晟在一旁哈哈笑道,「张相就不要给我们兜圈子了。」

在场有没有知道谜底的人?

肯定有。

但是没人这麽不识趣,都跟着大家一起烘托着气氛,哈哈大笑,都在期待着张居正的讲解。

「是棉布。嘉靖四十五年开始,棉布在出口数量上超出第一大项丝绸。但是由于单价低,所以出口总金额上还是落后于丝绸。

但棉布年年增长迅猛,终于在隆庆二年,数量和金额上全面超过丝绸,成为我朝出口第一大项。」

众人赞叹连连。

张居正右手在空中往下压了压,会议室很快恢复安静。

「棉布出口迅猛,原因有几点,首先是上海丶天津两大棉纺中心相继发力。上海依托江北泰州丶泰兴丶通州丶如皋等县农垦局棉田,天津依托河间丶济南沿海地区的农垦局棉田,有了充足的棉花供应。

招商局集团还大量收购天竺丶大食等地的棉花,补充不足。

最重要的是国朝的棉纱厂丶棉布厂丶印染厂,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新型纺纱机丶织布机和印染原料丶工艺,不断地涌现出来。

再加上水力和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尤其是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让纺纱织布产出一年比一年,花色一年比一年多。

除了以上几点,本相认为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在西北丶湖广和四川推行经济种棉,以及开设棉纱棉布厂。」

讲了这麽久的话,张居正声音依然清朗。

「尤其是西北,甘肃丶陕西等地,这几年推广新式农业,大力发展经济农作物,棉花就是其中重要一项。

这几年,陕西丶甘肃的种棉面积,已经与扬州郡东部地区相等。兰州农科所培育出适合当地的棉花良种,加上当地气候,西北棉品质比江北棉要好,产量也要高。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现在兰州和西安成了仅次于上海和天津,我朝第三丶第四大棉纺中心,棉布覆盖西北丶四川丶河南和山西,还向青海丶乌斯藏丶漠南漠北大量贩运。

形成西北丶西南本地的棉纺产业,能让当地的百姓享用价廉物美的棉布,好事啊。现在的交通运输,大家都知道是怎麽回事。

上海丶天津的棉布运到四川以及西北去,运费不菲啊,还怎麽价廉啊?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上海丶天津的棉布不用耗费巨大地运到西北西南,就地可以贩卖出去,赚钱回来。」

张居正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们发展经济,目的是国强民富,第一步就是让百姓们吃饱饭,穿暖衣。有馀力再出口赚钱。

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为了出口赚钱就不顾自己百姓的民生.」

看到大家都一脸严肃地在认真听,张居正继续说道:「进出口对盘活经济,增加税收,非常重要。接下来内阁要对关税部门进行规范性整饬。

税政司直辖天津丶青岛丶上海丶宁波丶泉州丶广州和龙口七个市舶局,下辖若干个设在通商港口的市舶所。」

说到这里,张居正摇了摇头,「我们把漠南漠北还有青海纳入版图,是件大好事。但是对于互市局来说,却是晴天霹雳啊!」

众人也忍不住哈哈大笑,就连互市局顶头上司杨巍老夫子也在笑。

市舶局是海上通商港口的「海关」,互市局是陆路通商口岸的「海关」。

这些通商口岸此前与漠南漠北丶青海乌斯藏等部进行贸易往来,互市局维护正常贸易秩序,徵收「进出口关税」。

现在好了,大明边关猛地向外移出数千里,以前进出口贸易变成国内贸易,互市局歇菜了。

「现在税政司直辖大同丶宁夏丶兰州三个互市局,聊胜于无。等西征军克复西域,我们再合计着把互市局移到那边去。」

众人轻轻地笑了起来。

「工商交易税,计四千一百二十二万三千一百圆,占百分之三十六点五。市面上有的叫它增值税,也有叫经营税,都对,但片面了。其实按照皇上的说法,应该都叫企业税。

商业企业,交的是交易税;工矿企业交的是增值税;其它企业,比如运输社丶酒楼丶饭店丶驿站,交的是普通经营税;银行丶保险公司丶典当行丶持牌赌坊丶还有教坊司,交的是特殊经营税.

交易税和经营税,都不好徵收啊。

少府监丶太府监名下的企业,银行丶保险公司丶商号丶运输公司丶农垦公司等等,对了,还有兵部名下的北方驿站服务集团公司丶南方驿站服务集团公司和西北驿站服务集团公司,帐目清楚,经营税非常好徵收。

其馀的企业.」

张居正苦着脸摆了摆手,「跟税政稽查局的人斗智斗勇,下面纷纷骂道,比北虏海贼还要狡猾。

杨侍郎天天发脾气,他的签押房是户部最火爆的地方。」

户部右侍郎丶兼管税政司的杨巍仰首哈哈大笑。

今日他最开心,因为他功劳最大。

「税政司稽查总局经常跟地方搞联合行动,清查和打击偷逃和漏税行为,先是江苏和沪州,接着是浙江和滦州,现在是顺天府,搞得惊天动地,跟打仗似的。

很多人对此满口阴阳怪气,什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动刀动枪;什麽敲骨吸髓丶横徵暴敛.一堆的屁话!

没有这点蝇头小利,大明朝廷靠什麽维持,十几万官吏和上百万边军丶营卫军丶警卫军和警察,靠什麽养活?

敲骨吸髓,横徵暴敛,都是跟此前的鱼肉乡绅是一样的屁话。只想享受特权,不想承担义务,大明不需要这些混帐!

皇上这句话,老夫此前觉得说得有些苛刻了,现在看来,说得太仁慈了!」

张居正长须美髯,现在怒目圆睁,发须皆张,犹如泰山凌顶,俯视一切,气势逼人。

会议室里静得只听到众人的呼吸声,以及张居正呼呼地喘气声。

张居正慢慢顺过气来,捋着胡须说道:「好了,不说这些混帐子。工矿企业的增值税非常好收,这一点必须值得表扬。

以农立国,以工强国,以商富国。皇上圣明,这三句话说的是真理!

这些年我朝税收像火箭弹一样嗖嗖地往上窜,第一就是工业。对,皇上把它叫做工业革命!

革命啊,革运改命,以新时代替换旧时代。你们听听下面的数字,就知道什麽叫革命。」

众人齐刷刷地看向张居正。

「万历元年,我朝一百七十九家棉纱和棉布厂,有机械纺锤四百三十万锭,消耗棉花一万一千八百零四十万千克,合十一万八千吨。

合计产棉布三千六百五十七万米,印染三千一百七十九万米。

二十一家煤矿,产煤一千七百万吨;四家钢铁公司,有高炉一百二十五座,产生铁十九万吨,炼钢炉十六座,产钢五万一千吨。

水泥厂六十二家,出产水泥两千六百万吨

万历元年,钦天监下属的京师天工机械厂,共出产了十马力以下蒸汽机四百六十七具,二十马力以下蒸汽机五十一具,三十马力以下蒸汽机十二具。总价值六百七十万圆。

开平工业集团滦州第一机械厂,出产的纺纱机丶缫丝机丶织布机丶抽水机等各式大小机器八千九百台;开平第一工具机厂出产的车床丶镗床丶刨床丶铣床等大小工具机三千四百台;还有滦州刀具厂

造船方面,吴淞造船集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