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33章《牡丹亭》好就好在艳俗
潘应龙跟着祁言进了西苑,沿着南海湖西侧堤岸的路,往紫光阁走。
「潘府尹,到了紫光阁还要你等一会。」
「祁公公,皇上有事?」
「皇上这会在琼华宫,陪着娘娘们听唱戏。不过皇上的脾性你知道的,到点了一定会过来。」
「皇上一向十分准时,是臣心急来早了。」
「潘府尹这话说的,只有臣等君的,哪有君等臣的。」
「祁公公说得是。」
风轻轻吹来,一股淡淡的桂花香,飘进了潘应龙的鼻子里。
「又到了八月桂花香的时节。」
「西苑的桂树种得多,一到**月间,满苑的桂花香。」
「我还记得第一次进西苑,当时带路的是黄公公,他刚好出去办事回西苑,顺路带着我去见皇上。
那会皇上还是太子。
黄公公在前面慢慢地走着,那时我也是这般闻到了桂花香。黄公公说,此前西苑没有几棵桂树,太子喜欢闻,于是世宗皇帝就叫人遍寻京畿,移种了上百棵桂树在西苑里。」
祁言在前面幽幽地说道,「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潘应龙眼睛眨了眨,对言道:「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丶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祁言转过头来,看着潘应龙微微一笑,又悠然道:「皇上对奴婢们说过,他闻着桂花香,最喜欢的诗词还是『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这是衡山公(文徵明)的词。」
「对,某一年秋季,皇上召见文长先生,闻到桂花香,文长先生有感而发,念了这阙词。皇上最喜欢这句,还叫文长先生挥毫泼墨,抄录了这一阙词。」
徐渭跟潘应龙同为胡宗宪幕僚出身,两人同心协力辅佐胡宗宪剿倭。
徐渭对潘应龙,亦师亦友,两人私交非常好。
潘应龙父亲出仕后,曾经拜文徵明为师,学习绘画和书法,颇有一番渊源。
祁言突然提到徐渭,还提到了文徵明,似乎表达出某种善意。
「果真时光如飞。祁公公,听闻黄锦黄公公驾鹤仙逝了?」
「五天前,定国公丶杨公公和冯公公带着皇上的钦赐祭品和诏书,去永陵主持黄公公的葬礼,随葬在永陵里。真是天大的恩赐啊!」
两人说了几句话,该表达的意思都表达完了,突然又静了下来,继续沿着林荫道继续往前走。
远处有鸟儿在树上叫唤着,啾啾,悦耳动听,跟湖边上吹过来的风一样,让人舒畅。
祁言把潘应龙带到紫光阁前殿耳房。
等小内侍端上茶杯,祁言客气地说道:「潘府尹请稍坐。」
「祁公公请自便。」
琼华宫,正殿的戏台上在咿咿呀呀地唱着《牡丹亭》。
女旦一甩长袖,幽婉唱道:「原来奼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戏台正对面是空旷的厅堂,朱翊钧坐在正中间,薛皇后的肚子半圆微拱,坐在左边。宋贵妃的座位在右边稍下一点,她的肚子圆滚圆滚的,比薛皇后要大得多。
左边顺妃王氏坐在第一位,下面坐着康妃董氏丶宁妃葛氏。葛氏的肚子比薛皇后的大,比宋贵妃的小。
宋贵妃下首坐着淑恭妃许氏丶淑妃曾氏,都显怀了,肚子跟葛氏差不多大。
朱翊钧目光在她们脸上扫过,心里嘀咕着。
要麽不怀,要怀就一起怀。
七位后妃,集中时间怀了五位,也不知道轮着来,现在只剩下顺妃和康妃,选择馀地不大,也就没有什麽新鲜感
康妃这几日,茶饭不思,有些异常。请入内御医所女医官把了脉,喜脉似有似无,可能才一两个月,状况还不明显,不过怀孕的机率很大。
好嘛,你们组团怀孕,朕真的就要变孤家寡人了。
太后身为过来人,暗示自己给后宫「招兵买马」。
坚决不扩招!
自己才十八岁,正值青春,后宫一多,花儿迷离眼,很容易就陷进去了。现在万历新政正在起步,各项改革如火如荼,自己这个时候可不能松懈。
关键是心里这股气,不能泄,一泄气就全完蛋了。
好逸恶劳,人的天性。
「唱得真好。」许氏赞叹道,「听说这戏本子是江西才子汤显祖写的,想不到这世上还有如此这般文采的人。
皇上,这汤显祖考上状元了吗?」
「没考上。」朱翊钧知道这人,文采是有,王世贞都把他夸到天上去了。进京赴会试时路过南京丶扬州时,连海老夫子都忍不住召见了他,不过在给自己的私信里提了一句,此人文采甚佳,世事不通
大概意思就是此人写剧本编小说顶尖好手,要是入仕途,就是一只小绵羊
后来会试,内阁和礼部把进士名单呈给自己看,没有他的名字。
会试落榜后就去了苏州,跟王世贞丶屠隆混到一起去了,写写剧本,四处会友,在王世贞主办的《文艺报》上辛辣点评,做个万历朝的潮流红人。
挺好。
「真是太可惜了。」
王氏在一旁说道:「妹妹,考进士光有文采没用,要有经世济民的才干。」
众人忍不住看了她一眼。
自从生下皇长女后,王氏消沉了一段时间,现在又奋起了。
许氏还想争辩两句,曾氏在旁边拉了拉她的衣角,连忙改口。
「顺妃姐姐说得对。」
戏台上不知对面的动静,两位戏子还在咿咿呀呀地唱着,一位女戏子,演的是杜丽娘。另一位女扮男装,演的是柳梦梅。
你来我往,眉目传情。
「怎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几位后妃听得如痴如醉,董氏撑着下巴,痴痴呆呆地说道:「唱得真好,几乎可与贵妃姐姐媲美。」
葛氏在旁边拉了拉她的衣角,「胡说八道,你怎麽能拿贵妃姐姐与女戏子比论。」
董氏吐了吐舌头,「贵妃姐姐,玲珑知错了,你千万不要生气。我觉得,满天下没有谁的曲唱得有你好听了,我怎麽学都学不来。」
宋贵妃双手轻轻扶着高隆的肚子,微笑着答道:「康妃和宁妃妹妹唱草原上的曲子,就十分出色,可为卓绝。」
薛宝琴静静地听着,拿起一杯温茶喝了两口,轻声道:「外面都说这《牡丹亭还魂记》是艳词丽曲,尤其是许多老夫子,痛斥此戏文污秽不堪,有污斯文。」
王氏马上接言道:「皇后娘娘说的没错,此此文艳丽污秽,哗于民间,当为教化者之所禁。皇上还怎麽叫梨园的戏班排演此戏,传出去,恐失皇家的威仪和斯文。」
朱翊钧看了她一眼,王氏脸色微微一变,咽了一口口水,强自说道:「臣妾只是觉得此戏文,荒诞不经,与女德不符」
说到最后,王氏的声音几若蚊虫,终于无声。
厅堂里变得寂静无声,七位后妃,还有旁边站着着的尚宫内侍,都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
只有对面戏台的唱曲声,幽幽地传来,在琼华宫里回荡着。
朱翊钧微微一笑,像是万丈阳光,照进了冰封山林,小溪又潺潺流动。
「这本《牡丹亭还魂记》,顺妃不是第一个在朕面前告状的。最早告状的是石麓公(李春芳),然后是大洲公(赵贞吉),后来张相也在朕面前嘀咕了两句,说了它的不是。
许多人看它不顺眼,要朕下诏封禁了它。朕叫人把全本找来,看了一遍。」
众人看着他,倾听他的每一个字。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这句题词里的话,就写得极妙。众人说它艳,说它俗,朕觉得《牡丹亭》好就好在这个艳俗上。
男女真情,发乎人性。存天理,灭人欲。原本一句克己奉理的话,被歪嘴和尚念歪了,还歪了几百年,最后成了压制人性的桎梏。
人要是没有了鲜活的人性,那就成了绵羊,成了牛马,是畜生。把人教化成畜生?难道这是那些理学卫道士们所追求的?」
顺妃王氏的脸微微一白,其他后妃的神情也各异。
「没有**,得过且过,大明就是一潭死水。朕的大明绝不能这样,新大明的百姓们,满怀希望,勇于追求真善美,勇于追求幸福。积极向上,蓬勃朝气!」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薛宝琴目光瞥了王氏一眼,嘴角挂着笑答道:「皇上高瞻远瞩,洞幽烛远,一出昆曲,都能听出治国教民的道理来。」
宋贵妃捂着嘴巴说道:「我们皇上谁还不知道,天纵之圣。不过皇上有你的治国道理,反倒便宜了我们,听到这麽好听的戏文。」
「是啊。」
其馀嫔妃七嘴八舌地附和着,时不时目光瞥了瞥王氏。
她勉强一笑,「皇上圣明,让臣妾受益匪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俗,也有一个时代的道德,但底线还是一样。忠孝仁义信,这些做人最基本的原则还是必须要遵循的,但是不能无限拔高。
道德教化,只是让我们做一个本分有良知的人,而不是让我们做圣人」
众人静静地听着,觉得比对面下戏台上唱的戏文还要有意思。
「好了,不说了,不要耽误听戏。人家在上面卖力气地唱,我们在下面叽叽喳喳,这是对人家辛勤劳动的不尊重。」
「嘻嘻,皇上就是这麽体贴人。」董氏嘻嘻地说道。
其馀后妃们看了她一眼,好气又好笑。
一折唱完,戏子们在台上向这边高叉手长揖。
朱翊钧即位后改了规矩,除了皇极殿大朝会丶祭天地丶太庙祖陵祭祖丶以及普通百姓正式觐见皇上等场合之外,其馀的高叉手长揖即可。
「熙春班演的好,皇上和诸位后妃们都看得入神,当赏。杜丽娘赏六十圆,柳梦梅赏五十圆,其馀的连同锣鼓奏乐赏十圆。」
薛宝琴对身边的尚宫交代。
「是,皇后娘娘赏!」
「草民谢皇后娘娘的赏!」
等戏子们走下去,薛宝琴问道:「下一折是什麽?」
「回娘娘的话,是《孽海记》的《思凡》,」尚宫瞥了一眼朱翊钧,「是皇上钦点的。」
薛宝琴笑道:「皇上今儿是要把艳俗唱个够啊。」
朱翊钧仰首哈哈大笑:「必须的!」
等了一会,戏台马上要开锣了,顺妃王氏起身道:「皇上,皇后,大姐儿要喂奶了,臣妾现在要回紫禁城慈宁宫。」
太后陈氏对皇长女,她的第一位孙辈疼爱极了,有空就带在身边。
入内御医所育儿科提倡母乳喂养,说对大人小孩都有好处,除非实在没奶了,嫔妃们都要自己给婴儿喂奶。
明面是御医所的话,实际是皇上的话,必须要听啊。
朱翊钧点点头,笑着说道:「那是要去,不能顺妃光顾着听戏,把朕的长公主给饿着了。坐朕的步辇去。」
薛宝琴美目横了他一眼,「怎麽能坐皇上的步辇去?坐本宫的去吧,反正我陪着皇上和姐妹们听戏,一时半会也不去哪里。
顺妃去慈宁宫喂了奶,赶紧回来就是。」
「是。」
王氏走了没一会,朱翊钧起身了,戏台上的锣鼓马上停住,戏台上的小尼姑也定在那里不动。
薛宝琴等六位后妃都站起身来。
「皇上。」
「朕约了顺天府尹潘应龙,有要事。你们继续看,不要受影响。」朱翊钧环指了一下几女,「你们都有身子,尤其是宋贵妃。御医所说快要预产期了,可要千万当心。」
「臣妾知道了。臣妾恭送皇上。」
朱翊钧离开琼华宫,后面很快传来锣鼓声,还有小尼姑的唱曲声。
「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了头发。」
不知道《霸王别姬》这剧目出来了没有。
朱翊钧很快就回到了紫光阁。
「臣潘应龙觐见皇上。」
「免礼。潘卿有等了一会吧?」
「回皇上的话,是臣来早了。」
「坐!」
等小内侍上茶后,朱翊钧继续问道:「潘卿此次来,看来是你的风雷行动颇见成效啊。」
「是的皇上,臣此次觐见,是向皇上汇报情况。」
潘应龙把整理好的卷宗和证据拿了出来,递给了祁言,再由祁言呈到了朱翊钧手里。
朱翊钧匆匆扫了一眼,跟自己预想的差不多。查得非常清楚,证据也列得非常详尽。
他把卷宗往旁边的桌子上一放。
「刚才朕跟后妃们在琼华宫听戏,文戏,《牡丹亭》丶《思凡》,又艳又俗,朕对她们说,《牡丹亭》好就好在艳俗上。
那边还没听完,潘卿啊,你在这边就给朕敲起了锣鼓,」
朱翊钧手指在桌面上敲响,「嘣嘣,一声急过一声。」
停了停,朱翊钧又说道:「好,两天后,我们君臣把这出《收姜维》,好好唱敞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