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

朕就是万历帝 第741章 做人要厚道!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4 22:31:4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41章做人要厚道!

徐文璧诚然道:「永康丶武定侯他们还身陷囹圄,我们却跑去南苑寻欢作乐,不大地道吧。」

宋世恩摇头道:「定国公太厚道了!这些混蛋为非作歹丶作奸犯科,败坏的可是我们勋贵的名声啊!

现在被皇上绳之以法,活该!这样的败类就该早早抓起来!我们现在去南苑,就是去庆祝了,庆祝世上少了一群祸害,乾坤清朗!」

徐文璧看着他,想起嘉靖三十九年,有言官弹劾宋世恩,外示朴野丶中怀狡诈,跋扈张狂丶贪鄙不法,被世宗皇帝罚了一年俸禄。

当然了,言官弹劾勋贵,那是属于日常操作,再看看这两个罪名,都是弹劾勋贵最常用的词。

宋世恩三分罪过,被言官夸张成了十分。

不过从那次被罚禄后,宋世恩老实了很多。

朱希忠转头看向徐文璧,「定国公,世宗皇帝体恤老臣,他老人家还在时,几次三番提醒过我们这些勋贵,要小心谨慎,恪守臣道。

可是这些人就是不听。

皇上初登大宝之时,本公借着寿宴的机会,也给诸位提了醒,让各位再三检讨,遵法守律,不可再孟浪。

还是不听啊。

好良言难劝该死鬼,大慈悲不渡自绝人。而今落得如此下场,也怨不得我们了。」

吴继爵愤愤地说道:「这些家伙完蛋了最好。私藏火器,伪造银圆,还他娘的组织什麽壮士队。真要论起来,阴蓄死士丶暗藏兵甲丶图谋不轨,多少脑袋也不够砍的!

最可恨的这些家伙故意拉拢我们府上那些不知死活的狗东西,他们想死不要紧,还要拖着我们一块死。

如此歹毒的玩意,早死早超生,省得再祸害我们!」

徐文璧听得心头一动,想起自己府上的老四,神武社的社员,还被关在监牢里,一时半会出不来。

再看着周围勋贵们,嘴角眼角都挂着掩饰不住的如释重负和窃喜,缓缓点头,「对,怨不得我们。」

薛翰走出来,举起右手,抖了抖宽大的袖子,大声道:「今天春萼馆,我请!」

「好!」

「国丈豪气!」

「国丈威武!」

「国丈又高又硬!」

众人纷纷高声叫好,一片欢呼!

时光如梭,飞逝而过,转眼间就到万历三年二月初二。

春日乍暖,寒风未去。

西苑瑶华宫后殿花园里,朱翊钧扶着肚子圆滚滚的薛宝琴,在花径小路上慢慢走着。

「慢些走,这春雪刚化,路上湿滑。」朱翊钧说道,「初春的寒气刺骨,你怎麽还想着出来走走。」

「前些日子下春雪,臣妾待在屋里七八天,实在待得气闷。终于等到雪化日暖,想出来走走。」

薛宝琴摸了摸肚子,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

「臣妾觉得,肚中的宝贝也待得气闷了,必须出来走走。」

「医官们说,皇后的预产期就在这几日。朕已经叫他们妥善准备。」

「大家多说,多亏了皇上想出了诸多良法,还筹备了产科和育儿所,万全准备,才让臣妾等人顺利生产。」

「主要靠老天爷给朕几分薄面。」

顺妃王氏生下皇长女,贵妃宋氏生下皇长子,恭妃许氏生下皇二女,淑妃曾氏生下皇二子,宁妃葛氏生下皇三子,中间虽有波折煎熬,但好歹都母子平安。

简直就是奇迹!

朱翊钧总结分析过,一是自己的准备工作做得好。

从孕期多运动,营养均衡;再到产科消毒丶产科医士培养和各种器械打造,甚至用牛羊角胶化掉后造出了输液管,针头,以及输液瓶和葡萄糖加盐水,危急时刻上输液。

二是当初选妃时,选了盆骨开阔,身体健康,利于生产的女子。林黛玉这样的女子,才色再佳绝,第一轮都被刷了下去。

第三真的是运气爆棚。

现在皇后薛宝琴要生了,康妃董氏也有了五个多月的身孕。

两人在花园里慢慢走着,突然薛宝琴指着花园一角说道:「皇上你看,那里冒绿芽了。」

朱翊钧顺着手指看过去,一片半米见方的翠绿,刚刚钻出来的草尖就像婴儿头上的胎毛,柔软轻盈,它旁边还有些许未化的积雪。

白雪衬得那片翠绿,更加鲜艳生动。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朱翊钧连连点头,「好诗,好诗!」

「这是前唐韩昌黎的《春雪》。」

「韩愈的诗,那朕没有说错,确实是好诗。」

薛宝琴抿着嘴巴笑了笑,「皇上有去看了几位皇子和皇女吗?」

「去看了,他们能吃能睡,无忧无虑,不知多快活。朕恨不得都想躺在他们旁边!」

你躺在旁边想干什麽?

臣妾懒得说破你!

薛宝琴美目横了朱翊钧一眼。

两人边说边聊,薛宝琴突然问道:「皇上,听说文化建设委员会的张四维,行文浙江法司,把浙东名士沈万勋给收监了?」

「对的。皇后怎麽知道的?」

薛宝琴坦然道:「沈公与臣妾薛府有旧。沈公早年间就名动天下,嘉靖三十二年被延请为国子监博士。

三十五年,家父诚意请他到薛族族学为先生,教授阳武侯薛族子侄,当属薛氏一家的恩师。

嘉靖四十三年,沈先生以年迈体衰,辞馆回乡。不想被张四维给抓了。前两日家母进宫看望臣妾,提起此事。

天地君亲师,沈先生是薛府的老师,当年臣妾也是由沈先生启蒙的,所以臣妾斗胆问个究竟。」

「沈万勋,也是出自宁波沈家,虽然比沈万象大三四十岁,却是同族兄弟。他被收监,是因为嘉靖年间的李福达案。

私发揭帖丶肆意造谣丶干涉司法,文化建设委员会引用《万历元年新闻条例》,行文浙江检法厅,要求提请公诉。

检法厅初审后批出逮捕令,警政厅将其收监,开始审讯。」

干涉司法?

前两个罪名能猜想得到,但是听到后面这个罪名,薛宝琴有些吃惊。

万历新政,编修《六律》是重要举措。

律政院编撰完善,皇上批覆,以大诰形式逐一公布。自此,朝野上下许多人对不断涌现出来的新律法,以及在案件中援用判定的新案例,表示不解。

说到底就是司法中的新思想和旧思维发生巨大的冲突。

薛宝琴沉吟一会,问道:「李福达案?」

「对。」朱翊钧把薛宝琴扶到阁亭里。

祁言马上带人在阁亭里的凳子上铺上锦织垫,又在阁亭两角摆上两个火炉,里面烧着银丝炭,冒着热气。

流水介地端上热茶丶果脯,摆在桌子上。

朱翊钧扶着薛宝琴在锦织垫上坐下。

「坐下慢慢说。」

薛宝琴坐下,端起热气腾腾的茶杯,一双美目看着朱翊钧。

朱翊钧知道她想知道什麽,开口道。

「李福达案历史有些久了,发生在嘉靖朝初年。

嘉靖三年八月,山西太原府徐沟县男子薛良向山西巡抚毕昭出首,检举山西五台县人士张寅是白莲教反贼头目李五。

毕昭不敢怠慢,把相关人犯一一收监,陆续审问。

张寅是大商贾,往来两京丶河南丶苏杭丶徐州等地做买卖,家资颇丰,在太原丶徐沟丶太谷等地置有田地,同时在太原丶太谷两城办有质库,典当放贷。

早在正德十六年,张寅捐纳了太原左卫指挥使的职位,长子张大仁也纳银在北京充吏。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嘉靖四年四月,张寅自京回太原自首,抗辨说薛良挟仇诬告。

张寅的辨状说,薛良乃徐沟县地痞混混,早年与人通奸,害怕泄露,把妇人逼迫自缢,被判处杖一百丶徒三年,发配到同戈驿服役。

而后薛良买通驿丞,偷逃回乡,四处游逛,在张家典当行里借了十五两银子,久久不还,被威胁要告官,于是反咬一口,诬告张家。

到了嘉靖四年七月,薛良又拿出新状纸,补充出张寅是李福达的完整线索。

崞县人李福达,弘治二年谋反,被发配充军;后逃回躲住在陕西一带,以李五为名传教惑众,筹划了洛川县民乱。

事败后又脱逃,改名张寅,并冒入五台县张子名户籍。」

薛宝琴听得津津有味,「皇上,如此错综复杂?」

朱翊钧呵呵笑道,「复杂的还在后面,这还只是开胃菜,大幕徐徐拉开而已。」

薛宝琴从碟子里拈起一颗杏干,塞到朱翊钧的嘴里,「臣妾给皇上喂颗杏肉,再奉上一杯热茶,还请皇上继续说。」

「哈哈,好,继续说。」朱翊钧嚼了几口,咽下去后继续说道。

「当时审案的是山西按察司,几经勘察,五台县证实张寅确实有该县户籍。徐沟县证实薛良确实与张寅有仇。

验看张寅的身体,也没有发现薛良举证的龙虎形和朱砂字样。

陕西方面说当年与李五有关的造反者都病故了,无人可以证明张寅是不是李五。

薛良举出的证人,同里魏槐说他只是和乡亲们聊到了李五煽动一事,从来没有与薛良说过张寅就是李五。

张寅女婿戚广说张寅是太原左卫指挥,从来没有聚众叛乱。

综合以上证据,嘉靖五年二月,山西按察司作出了初审判决:薛良是诬告陷害。巡抚毕昭覆审之后得出的结论一致,判定薛良以诬告谋反罪被放逐到口外(长城以北)。」

薛宝琴睁着一双大眼睛问道:「皇上,这案情很清楚啊,而且也结案了啊?」

朱翊钧拿起湿毛巾搽了搽手,端起热茶喝了一杯,呵呵一笑。

「是啊,原本结案了,结果武定侯郭勋跳出来,节外生枝,让这件大案突生波折,后续走向完全不同。「

武定侯郭勋?

薛宝琴心里一咯噔,怎麽还牵扯到勋贵了?

不过这位郭勋自己听父亲说起过,好像是在嘉靖朝被世宗皇帝下狱论死。后来过了好几年,在勋贵们的帮衬下,其子才蒙恩袭武定侯爵位,现在的武定侯郭大成是郭勋之孙。

去年神武社大案,武定侯郭大成名列三大首犯之一,连同其两子被处死,其馀流放东北和西北。

武定侯爵位被皇上毫不客气地下诏除爵。

「皇上,这位郭勋出了什麽昏招?」

「嘉靖五年八月,武定侯郭勋给新任山西巡按都御史马录去了一封信,写道『张寅是我旧识,被人诬告,不过因疾其富,乞矜宥』。」

薛宝琴捂着嘴巴说道:「武定侯这是在添乱!皇上,张寅怎麽认识武定侯的?」

「张寅在京师经营,结交了不少权贵。当时的郭勋炙手可热,张寅肯定会想法子结识他。

其长子张大仁在京里某衙门充当小吏,据说就是走了郭勋的门路。

当时消息不通,张大仁不知道山西按察司已经结案,还在惶然不安,生怕惹上官司,便花了重金请托到郭旭跟前。」

「皇上说武定侯郭勋当时炙手可热?」

「对,郭勋在大礼议揣测圣意,首助张璁,于是深得皇爷爷宠幸,督禁军。然后这厮在嘉靖十八年,叫人编撰《英烈传》,说其先祖郭英一箭射死陈友谅,立下不世之功。

还收买内侍,故意把书传到御前,哄骗了皇爷爷。

皇爷爷下诏,将郭英与徐达丶常遇春等六王并列配享太庙,郭勋亦被进翊国公加太师.

郭勋挟恩宠,揽朝权,擅作威福,网利虐民,侵占京师店舍多至千馀间,为朝臣所恶。言官清流纷纷上章论劾。

皇爷爷念其功劳,把弹章留中不发。

嘉靖二十年初,首辅夏言请旨清军役,除卫所兵制积弊。皇爷爷下诏叫郭勋与兵部尚书王廷相等同清军役。

郭勋与夏言不合,久不奉诏任事。言官纷纷疏劾,郭勋上疏申辨,居然说『有何事,更劳赐敕语?』」

薛宝琴惊得张开樱桃小嘴。

出身勋贵,自幼读书受教的她,自然知道此句出自白居易的《谢赐冬衣表》,「.今蒙赐衣,倍增惶恐。有何事,更劳赐敕语?伏望陛下以社稷为重,勿以臣为念。」

世宗皇帝叫你赶紧去办国事大事,你却说「以社稷为重,勿以臣为念。」

牛头不对马嘴,你不是脑子进浆糊了就是膨胀了,心飘了。

世宗皇帝什麽人?心思最敏感不过。

你这麽说,他还不得从京师联想到广州去?

「皇爷爷恼他辨语骄谩丶无人臣礼。夏言又落井下石,暗叫言官蜂拥弹劾。皇爷爷下诏,将郭勋收监,叫有司审办,查出贪纵不法十数事。其中就有编撰《英烈传》一事。

皇爷爷最恨人欺骗,便下诏将其入诏狱。嘉靖二十一年十月郭勋病死狱中.」

薛宝琴猛地想起,去年神武社案,皇上为何把武定侯郭大成,与永康侯徐乔松丶抚宁侯朱岗列为三大首犯。

根子在这里啊。

朱翊钧看着薛宝琴,语重深长地说道:「郭勋之死,在于其不知道审时度势。」

审时度势?

薛宝琴心头一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