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742章 这才是他们要的与士大夫共天下

朕就是万历帝 第742章 这才是他们要的与士大夫共天下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4 22:31:4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42章这才是他们要的与士大夫共天下

薛宝琴心头一动,连声问道:「皇上,要是依你之见,郭勋当如何审时度势?」

朱翊钧笑着答道:「郭勋最大的功绩,在于大礼议时,及时站在了皇爷爷这边。

嘉靖初年,郭勋丶还有上任镇远侯顾仕隆,以及当代成国公朱希忠祖父朱辅等勋贵,执掌十二团营和两官厅,稳住了局势。皇爷爷才能取得大礼议的成功。

郭勋持功自傲,不知进退,不明白天时已过,当要谨慎行事.故而有此祸。」

薛宝琴看着侃侃而谈的朱翊钧,觉得皇上此话颇有深意,似乎在点自己。

从嘉靖初年勋贵之事,薛宝琴想到了去年皇上处置勋贵之事。

皇上从隆庆元年开始秉理国政,先是收拾了宗室,而后又收拾了以江南为首的文官士林,最大的倚仗就是武将和军队的忠诚。

勋贵在其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所以皇上一直拖到万历二年才动手收拾勋贵。

真要论起来,跟世宗皇帝当初的手段是一脉相传。

只是皇上似乎更高明些,做得也更加有章法。所以朝野上下才会说皇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朱翊钧看着薛宝琴。

她目光闪动,如彩星流溢。若有所思,应该对自己的话都听进去了。

自从宋贵妃生下皇长子,后续皇二子丶皇三子陆续出世,朱翊钧到瑶华宫陪伴薛宝琴的时间反而更多了。

自己举止不乱,下面的人心才不会长草。

这些陪伴日子,朱翊钧时常说一些国事,潜移默化影响自己的皇后,把自己的治国理念,传递给她。

当然是别有用意。

朱翊钧继续说道。

「说回到李福达案。

当时郭勋正是得意之时,权势熏天。拿钱办事,于是顺手写了这麽一封信给到马录。

马录原本就恼怒郭勋在大礼议上『助纣为虐』,接到信后欣喜如狂,可算抓到你小子的把柄了。

即日上书弹劾郭勋,『求讨书信者,即是知情;党类受嘱者,意图贿赂』。

马录一开炮,憋了一肚子火的文官们纷纷跟上,炮轰郭勋。更有甚者,因为郭勋插手此案,这些文官就认为已经结案的此案有猫腻,是大冤案。」

薛宝琴也微微叹了口气。

在朱翊钧身边待得久了,她也认识到那些文官士子们的真面目。

说好听点是心中的大义公理高于一切。

说难听点就是天下最自私的一群人。

嘴里喊着江山社稷丶黎民百姓,可实际上为了大义公理可以不顾社稷安危,必要时可以苦一苦百姓。

再追究根源,这些大义公理能让他们名利双收

朱翊钧冷笑几声,继续说道:「京里的御史清流们在上疏里写道,『张寅,天下皆知其为李五;李五,天下皆知其为谋反人也。乞将张寅置之重典,郭勋解其兵柄。』

这些言官清流,各个都是神人,一没有看卷宗,二没参与审案,就一口咬定张寅是李五。

呵呵,其实他们的做法一脉相承,打着大义天理的旗号,只要达到目标,可以不拘小节。

睁着眼睛瞎说,一口咬定张寅是李五,目的就是要给郭勋扣上一顶包庇逆贼的帽子。」

「那山西巡按都御史马录呢?他是怎麽做的?」

朱翊钧拿起茶杯喝了两口,继续说道。

「祖传老手艺了。

马录开始重新审案后,一堆的证人,从山西和陕西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纷纷指证张寅就是李福达。」

薛宝琴哭笑不得,「皇上,这也太蹊跷了吧。此前山西按察司审了近一年,山西各县和陕西都惊动了,这些证人那时不冒出来,为何马录一翻案就全出来了?」

「可能是被马录等人的一身正气感化了,纷纷站了出来。」朱翊钧讥笑道。

讲大义天理的人就是好人?就不会构陷污蔑别人?

笑话!

这比坐宝马奔驰的人都是好人还要荒谬!

「此案经过五审,越审越复杂。

清流言官们把它当成一次扳动奸臣的大好机会。

皇爷爷则认为此案反覆,是诸臣内外交结丶借端陷勋丶将渐及诸议礼者,是对他刚刚获胜的大礼议的反攻倒算!

双方围绕这件案来回地拉扯,审到最后,皇爷爷失去耐心,直接下诏,由礼部右侍郎桂萼署掌刑部丶兵部左侍郎张璁署掌都察院丶少詹事方献夫署掌大理寺印信,负责第六审。

很快第六审的结果呈到皇上跟前,薛良诬告张寅,秋后处斩;马录丶颜颐寿等审案官员犯故意『入人死罪』,徒四年;众言官犯诬告之罪,徒四年。」

薛宝琴愣住了,「这反转得也太快,太全面了吧。」

「第六审绝对有诱供丶逼供和屈打成招。」

「皇上为何如此认定?」

朱翊钧鼻子一哼,「所有被审官员全部认罪,所有重要证人全部翻供,能做到这一步,除非桂萼丶张璁和方献夫有神通?

此案原本是一件经济纠纷引发的普通案件,很容易就查清楚。

结果傲慢无知的郭勋介入,文官马录把它当成攻讦政敌的机会,双方纷纷下场,包括皇爷爷在内。

这案子逐渐政治化丶复杂化。

真相如何,案件当事人是不是诬告和被陷害,没有人关心。」

「皇上,这件案子,你觉得谁对谁错?」

朱翊钧看着薛宝琴,斩钉截铁地说道:「两者都有错,还是大错。皇爷爷看出文官们在此案的用意,就不该一开始就包庇郭勋。

直接严惩郭勋贪赃枉法丶干涉司法的罪名,案子也不会如此复杂了。

错过这一步后,皇爷爷在文官们的步步紧逼下,一错再错,最后肆意干涉司法。

第六审判定结案后,士林文官们更加有理由相信,李福达案就是冤案,是皇爷授意权臣,制造冤假错案,打击清流言官等正义之士。」

薛宝琴对于朱翊钧出言批评世宗皇帝过错,丝毫不惊慌。自己的夫君连他的老祖宗太祖和成祖皇帝都敢于指摘,其馀的列宗更是不屑一顾。

对于世宗皇帝,夫君的皇爷爷,也会指摘批评,但这种批评更多的是遗憾和惋惜,遗憾自己祖父没有做得尽善尽美。

那份深厚的情感,能深刻地感受到。

「皇上,世宗皇帝如你那样做,就能摆脱困局?」

「天子是天下共主,最重要的职责是制定规则然后尽力去维护它,这才是他威信和权力最大的来源。

郭勋的行为就是破坏规则,应该被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偏偏皇爷爷为了维护他的威信,不惜破坏规则,直接下场干涉司法。他带头破坏规则,那旁人谁还会把规则当回事?

皇爷爷制定的规则在众人眼里成了废纸,那他岂不是威信扫地丶权力尽失。」

「皇上,那世宗皇帝该如何做?」

「他拥有最大的权力就是制定新规则。」

「可是文官还是会钻规则的空子啊。」

「完全可以另想办法。张寅是太原左卫指挥使,是武官军职,那就叫后军都督府和锦衣卫去审理此案,合情合理。

要是言官清流们还死咬着不放,那就是他们干涉司法,破坏规则,收拾他们就师出有名了。」

薛宝琴低头一想,皇上收拾宗室丶文官士林,好像就是这个套路。

收拾宗室,先让张居正和几位言官,弹劾江陵城里辽王的不法之事,然后下诏叫海瑞去彻查。

海青天出马,许多宗室都慌了神,乱中出错,居然敢派人去刺杀海瑞。好了,原本只是查辽王一家,现在整个宗室都要查一遍,挨个过关。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当时因为海瑞被刺杀,百姓丶士林激愤不已,朝野上下一心,宗室成了少数派,只能乖乖被收拾。

到了文官士林,先是让海瑞查江南南闱案,直接把少部分的江南缙绅和世家,与大多数的读书人切割开来。

你们居然无耻地侵占我们的科试录取机会,比刨了祖坟还要可恨啊!

南闱案一破,「坏了规矩」的江南世家和相关名士大儒们,成了少数派,被数以万计的秀才丶童生等普通读书人,以及广大百姓们喊打喊杀,于是被收拾了。

去年收拾勋贵,也是如此。

朱翊钧继续说道:「皇爷爷在这件案子上,确实是做错了。先是郭勋这个王八蛋,贪赃枉法,然后一步错,步步错。」

薛宝琴若有所思地问道:「现在那些士林们又想着翻案了?」

那些名士大儒们,鼻子就是那麽灵,去年十家侯伯勋贵因不法被除爵,他们就以为要变天了。

朱翊钧摇了摇头,「早在隆庆二年,户部侍郎庞尚鹏上疏,大赞李福达案中获罪的官员,『天地有正气,宇宙有正人,故天网地维,万古不坠。』

朕把他叫到西苑大骂了一通,叫他管好盐糖酒茶专卖,翻案断案有法司去处置。

他说自己要秉承心中正气。

朕就骂他,你坚持的就是正义?你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你是圣人吗?孔圣人都不敢这麽说,你比他还牛逼?

于是庞尚鹏也就不敢吱声了。

过了两月,朕叫锦衣卫丶山西按察司司理院配合大理寺重审此案,根据确凿无误的证据,判定张寅和李福达不是一人,薛良确属诬告。

判案就是以证据为依据,不是以事实为依据。事实是主观,每个人眼里的事实是不同的。证据是客观的,活生生摆在那里的。

有了证据为依据后,才是以法律为准绳。」

薛宝琴呵呵一笑,「这就是卓吾先生(李贽)说的辩证唯物主义。」

「啊,对。」朱翊钧哈哈大笑。

「此主义虽然是卓吾先生完善发扬的,核心确实是朕的私货。大理寺定案后,朕也以父皇的名义,把马录丶颜颐寿等官,取消『入人死罪』,但是他们的诬告之罪,没有取消。

他们没有看过卷宗,信口开河。皇爷爷有干涉审案公正,他们就没干涉吗?」

薛宝琴问道:「皇上,你如此处置,肯定有人愤然不平。」

「没错。此诏让不少名士大儒愤然不平。他们不敢骂朕,就寻找其他目标。

万历元年,李师傅(李春芳)丶张师傅(张居正)领衔编修的《明世宗实录》,第一二卷陆续出版刊行。

其中评价张璁时说其及奉诏鞫勘大狱,独违众议,脱张寅之死,而先后问官得罪者亡虑数十人,以是缙绅之士嫉之如雠。

这群士人儒生找到靶子了,尤其沈万勋为首的一伙人,四处宣扬李福达案是大狱一案,千古奇冤。

骂张师傅和李师傅乃欲削灭以泯其迹,恣横至此,他日必遭惨祸,可谓咎由自取!

自己坚持的就是正确的,别人肯定是错误的。这样不分是非丶颠倒黑白的人,不抓起来,难道留着过年啊!」

薛宝琴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为沈万勋开脱。

朱翊钧语重深长地说道:「皇后,这些人跟高拱丶王遴,跟江南世家们是一脉相承。

张寅冤不冤,他们一点都不关心,他们只想利用这件案子,用大义公理,他们最擅长的道德武器,驯服皇权。

在他们的眼里,好皇帝是尊理循道,而这个理,这个道,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拥有道德的最高解释权,包括对皇帝的道德评价。

这就是他们要求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薛宝琴呆住了,她万万没有想到,朱翊钧会对她说出这麽一番话来。

「皇上,你这些话让臣妾一时恍惚,不知所措。」

朱翊钧语重深长地说道:「皇后,你我夫妻一体。朕管着天下,你管着后宫。大明数万里江山,在朕百年后会传给你生下的太子。

等你生下皇嫡子,再长大两三年,朕就要离京四处去看看,亲眼看看大明的山河以及真实的国情,更要看看朕的新政,对于百姓来说,到底是利还是弊。」

薛宝琴笑了,「以证据为依据。」

朱翊钧也笑了,「对,以证据为依据。对于朕来说,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就是证据。行万里路,远胜过看臣子们递上来的十万丶百万封信誓旦旦的奏章题本。」

皇后,到那时就要由你留在京里坐镇。所以有些话,朕必须要跟你讲通透了。」

薛宝琴缓缓地点头。

李春匆匆走进来,在阁亭外面拱手作揖:「皇爷,紧急军报。」

「哪里的?」

「回皇爷的话,西北。」

朱翊钧马上起身,「朕先扶皇后回殿。」

薛宝琴也站起身,在朱翊钧搀扶下,走进了瑶华宫正殿里。

「皇上勿以臣妾为念,军国事要紧。」

「好,皇后好好休息,朕去了。」

看着朱翊钧匆匆里离去的背影,站在殿门口的薛宝琴摸了摸肚子,轻声道:「我的儿,你父皇的话,你都听见了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