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775章 大明的太平盛世就是这样的!

朕就是万历帝 第775章 大明的太平盛世就是这样的!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16 11:10: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75章大明的太平盛世就是这样的!

舒友良从坐着的道士和商人腿前挤了过去,挤到车窗边,探出头去使劲张望,嘴里发出惊叹声。

「啊呀!还真是好日子啊!」

许多乘客也纷纷从车窗探出头,议论纷纷。

「这麽长的队伍!」

「气派,这户人家有点钱啊。」

「估计都是亲友邻居帮忙,大家都沾点喜气。」

「哦呀,新郎骑得那匹马高大威猛,口外的好马啊。」

「结婚迎亲骑的马当然要高大威猛,难不成骑头驴?」

「你别说,以前迎亲是骑驴。我爹就是用一头保定小毛驴把我娘亲娶回来的。」

「那是以前。现在蒙古前后左右翼都是咱大明,草原上的牛羊骏马,全都跟不要钱似的涌进口内来。」

「不要钱是玩笑话。新郎骑的这匹大马还是值些钱,好马什麽时候都值钱。」

「所以说现在口外的蒙古人,日子过得可舒服了,家里数百头羊,随便一卖都是大把的钱。」

「是啊,早知道归顺我大明就能过上好日子,以前还打什麽打啊!拼死拼活,还不是为了那一日三餐!」

听着乘客们的议论声,马塞洛听得半明白半迷糊,莱昂也听得头晕,更头大的是如何把这些掺杂了大量俚语的口头语翻译过来,里面还有莱昂不明白的新名词。

做大明的通译,真的好难啊!

明国的官话汉语,太难学了。

舒友良又挤了回来,马塞洛正要问他,嘀嘀的尖锐声传了过来,像是某种号声。

「唢呐响了。」

「唢呐?」

「对,我们一种吹奏乐器。三年琴五年箫,一把二胡拉断腰;千年琵琶万年筝,一杆唢呐吹一生。」

马塞洛和莱昂侧耳一听,这尖锐唢呐声虽然尖锐刺耳,隐隐带着某种悲凉。但是现在吹出来的乐曲,欢快丶热烈和奔放,喜气洋洋,如火如风。

公共马车在路口停了,有穿着藏青色警服,披着橙色马甲的交警站在路口,拦住了南北大路上的车,让迎亲队伍通过。

走在前面的是乐队,头戴红面黑底瓜拉小帽,身穿蓝色长衫袍,扎着一条红腰带,举着四支唢呐斜向天,吹得欢天喜地。

后面的人也是同样打扮,把四面鼓和两面锣敲得惊天动地。

再后面紧跟着的人举着四面雕花红漆木牌,舒友良介绍说这是仪仗告牌。

前面两面写着「乾坤和乐」丶「螽斯衍庆」。

后面两面写着「周府迎亲」丶「张府嫁女」。

再后面是两两抬着杠箱的人,就是一根长杆前后两人抬在肩上,下方一个敞口木匣子。

长一米八,宽一米二,边缘不高,上面整齐地垒着各色物件,最上面盖着一张印着双喜的红纸。

一匹匹的花棉布,花色繁多丶色彩鲜艳;一匹匹丝绢绸缎,红丶蓝丶青三亮色,花纹多为大小单枝花朵;一床床厚实的棉花内胎占去了四个抬箱

舒友良看着抬过去的物件,嘴里啧啧地响,「不错,以后我女儿出嫁,也要给她凑齐这麽多嫁妆。」

他指着那些物件给莱昂和马塞洛介绍道:「那些花布是做衣服的,是娘家爹娘打发给新人做新衣裳用的。嗯,这麽多花布,够这对新人做春秋丶夏丶冬装三身了。

那些厚布和绸缎是做被褥和被子面,跟后面那些棉被是配套用的。」

接着过来的杠箱上垒着一个个漆木盒子,看上去非常精美。

「这些是新娘的首饰盒,前面贴单张红喜纸的是娘家嫁妆,后面贴两张红喜纸的是婆家聘礼。」

「聘礼?」

」是的。男方给女方娶亲的物件礼品。聘礼给的多,娘家打发的嫁妆也丰厚。聘礼可以给的多,超出嫁妆。但是嫁妆一般不能超出聘礼,否则外人会认为男方是入赘,不好听。「

「舒爷,听上去很复杂啊?」

「对,大明婚嫁仪式不能乱,三书六礼可以简略,但是不能省略。」

「三书六礼?」

「三书指的是聘书丶礼书和迎书。六礼包括纳采丶问名丶纳吉丶纳徵丶请期和亲迎。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亲迎,前面的礼仪都走完了,今日是最热闹最重要的一步。」

「你们明国人结婚真是麻烦。」

舒友良看了一眼马塞洛和莱昂,「麻烦?人生就这麽一回,不隆重些怎麽行。再说了,婚嫁乃人伦大事,顺乾坤合阴阳,繁衍子嗣丶开枝散叶,必须重视起来。」

马塞洛好奇地问道:「舒爷,你们明国人可以娶好几个妻子,每个妻子都是这样迎娶吗?」

「好几个妻子?我也想啊,可惜这是做梦!

老马,我再跟你说一次,我们大明是一夫一妻制,一个男的只能娶一个妻子,叫正房,只有她才有这样隆重的嫁娶仪式。

也只有她生下的子女才叫嫡子嫡女,是正宗嫡脉,是家中所有一切理所当然的继承人。

其馀的叫纳妾,是纳,不是娶!所以不会有这麽隆重正室的婚嫁仪式,妾室生下的子女叫庶子庶女。

只有在家里实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才能开祠堂,禀明列祖列宗,庶子先过继到正妻名下,补为嫡子,再写文书呈报官府,才有如嫡子一样的继承权。」

正妻妾室,嫡子庶子。

马塞洛和莱昂脑子嗡嗡的。

舒爷,你说的我好乱啊。

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就是这点不好,他们延续下来的礼仪和习俗,异常地复杂,而且特别有说法。

这时又有杠箱抬了过来,其中一个上摆着的物件格外显眼,它四四方方,上面有一块光滑的桌子面,像是小餐桌,桌面上有一个奇怪的东西,散着金属的光泽,像是母鸡伸长脖子探出头。

桌面下方是铁架,铁架旁边还有一个大圆转轮。通体散发着金属特有的冷色。一条红布缠着它,让这种冷色骤然减弱许多,变得火热和喜庆。

「舒爷,这是什麽?」

「缝纫机。」

「缝纫机?」

「对,缝制衣服的好工具。好家夥,居然是卢龙制造局集团的蝴蝶牌缝纫机,牌子货啊。」

莱昂还想继续追问缝纫机到底是什麽缝制衣服的好工具,马塞洛插了一句,「卢龙制造局集团?」

「对,大明在滦州有两个机器制造集团,卢龙制造局集团,出的机器多是中小型民用的,从打谷机丶插秧机再到水车丶缝纫机丶抽水机。

开平制造局集团,制造的多是大型机器。从蒸汽机到港口起重机,从船用设备到锻压机.」

其实滦州还有一家制造局集团,那就是永平制造局集团,坐落在滦州城改名的永平城。

它实力强劲,超过开平制造局。

但它非常低调,因为它制造的都是国之重器。

从新型蒸汽机到各种工具机,从机密钟表到水压机,从仪表仪器到锅炉,知道内情的人都说,永平制造局是大明机器制造之母。

但舒友良藏在心里不说出来,跟在海瑞身边多年,接受过长期的保密学习,这点保密意识还是有的。

马塞洛迟疑一下问道:「我能去看看吗?」

「呵呵。」舒友良笑了一下。

人有梦想是好事,我已经娶妻生子了,可还想和老爷一样纳两房小妾呢。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看到舒友良的神情,马塞洛心领神会,没有再自讨没趣。

莱昂继续问他的问题:「舒爷,缝纫机如何缝制衣服?」

舒友良双手一摊:「我也不知道。

虽然我家里也添置了一台,可它一直都是我婆娘在用。我现在这身衣衫,还有家里大大小小的衣衫,多半是她用那台缝纫机做出来的。

但你问我怎麽用缝纫机做出衣衫来,我只能告诉你,就是那麽做出来的。」

舒爷,你这叫什麽回答啊。

旁边有位站着的乘客答道:「我是成衣店的,这缝纫机我还知道些。」

莱昂眼睛一亮,「请说。」

「这缝纫机什麽时候出来的,众说纷纭,有说是万历元年出来的,有说隆庆年就有了。不过大家都知道,缝纫机最先用的是军服厂。」

「军服厂?给军队做军装的厂子?」

「是的。据说是上海黄浦军服厂最先用上,好的不行。

熟练的裁缝手做冒烟了,一天也就能做到一件衣衫,可是用上缝纫机,再把工艺分成制版丶剪裁丶缝纫丶熨烫,一条生产线十个人,一天可以生产好几十件衣衫。

后来其它军服厂,天津军服厂丶辽阳军服厂丶卢龙军服厂,纷纷用上缝纫机,也用上新的制衣工艺,产量唰唰地就上去了。

缝纫机也在不停改进。这户人家嫁妆抬的蝴蝶牌缝纫机,应该是第三代。效果翻倍,非常好用。据说实力最强的天津军服厂,一天能生产海陆军标准春秋军装六七千套。」

「六七千套?」马塞洛和莱昂都惊住了。

其他乘客都转头看向他俩。

这有什麽好稀奇的,自从皇上带着大家大兴工商,搞什麽工业革命后,一家花重金配置先进机器的厂子,没有这麽高的产能和效率,怎麽赚钱?

车外迎亲的欢庆乐器声震耳欲聋,车内马塞洛和莱昂等人的沉默也震耳欲聋。

新郎身穿大红绣花曳撒,头戴描金乌纱帽,骑在一匹大马上。

大马头上戴着一朵红绸花,辔头是红布条,马鞍上铺着红布。

骑在上面的新郎拉住缰绳,左顾右盼,春风得意。

后面是四人抬的绣花大红花轿,轿夫们头戴插花小帽,衫袍扎腰带。最前面带头的轿夫嘴里大声唱着词,极有韵味,还很幽默,擦着边来,惹得街边的百姓,男的裂开嘴笑,女的抿着嘴笑。

同时还与其他三位很默契地东倒西歪,踉踉跄跄。

抬着的大花轿跟着上下颠簸,左右摇晃。

周围街边围观的百姓们高声叫好,纷纷鼓掌。迎亲方的帮闲连忙拿着四个红包,给四位轿夫怀里塞去。

轿夫们高兴大喊道:「夫妻恩爱,白头偕老,早生贵子,百世千秋!」

周围的百姓们兴奋地一起叫好,掌声鼓得更响,仿佛是他们在迎亲结婚。有的还高声叫道:「新郎倌,好帅啊!」

骑在马上的新郎得意洋洋地向那边拱手。

又有人大喊:「新郎倌,今晚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

新郎年轻的脸红得跟盏红灯笼似的,周围的人笑得更加开心,就连前面的乐队,鼓锣敲得更响,唢呐吹得更亮。

迎亲队伍过去,交警放行,马车又缓缓启动。

通过车窗看着远去的迎亲队伍,马塞洛和莱昂忍不住感叹道:「这麽热闹隆重的迎亲队伍,这户人家是不是官员,或者大富商?」

听了莱昂的问话,舒友良还没答话,旁边坐着的一位乘客答道:「不是的!」

舒友良转头看着他,「你知道这两家人?」

「知道。我跟迎亲的周家都住在斑竹胡同,结婚的是他们家老二。

他们家以前靠送水为生,后来当家的进了京师水厂做工,老大进了京师第一建筑公司,前几年南城改造,他跟着在那里干活。

老二读了三年西城中学,考上了天津棉纺技术学校,明年毕业端铁饭碗。」

乘客还真熟,娓娓道来。

「嫁女的张家住在火神胡同,以卖豆腐为生,当家人称豆腐张。

据说他有个老表在东北当兵,回家探亲介绍他用东北农垦局的黄豆,好用又便宜,再加上他手艺了得,在西城区豆腐卖出名,攒了钱,自己买了个院子,前店后坊,生意越做越好」

马塞洛不敢置信,「仅仅是普通百姓?明国普通百姓就能置办出这样的婚礼?有这麽多嫁妆和聘礼?」

莱昂也不敢相信,这阵势,还有这麽多物件,放在欧洲,谁操办的出来?

如果光讲人数和排场,有点实力的贵族能凑得出来。

只是这些明国人觉得平平无奇的陪嫁物件,就算是家里有巨矿的西班牙国王,他也凑不齐啊。

更重要的是,迎亲队伍和旁观百姓们发自内心的喜庆和欢快,欧洲很难看得到。

听了莱昂也不敢相信的话,舒友良嘿嘿一笑,仰着头说道:「这就对了。

大明的太平盛世,就是这样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