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782章 说吧,想去哪里历练?

朕就是万历帝 第782章 说吧,想去哪里历练?

簡繁轉換
作者:破贼校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16 11:10: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782章说吧,想去哪里历练?

张居正在南华门坐上马车,吩咐道:「去内阁政事堂。」

回到政事堂值房里坐下,张居正身心疲惫,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小憩起来。

心腹随从张桐在他身上盖上一件薄毯,关上门悄悄离去。

猛然间听到轻轻的敲门,张居正猛地惊醒。

他转头一看座钟,下午六点过十分。

嗯,自己睡了半个小时。

「谁?」张居正打了一个哈欠,揉了揉自己的脸。

张桐在外面应道:「老爷,通政使曾大人和内阁长史张大人来了。」

「进来。」

门被推开,曾省吾和张学颜联袂走进来,身后跟着两位杂役,提着一个食盒。

「张相,这是子愚给你准备的晚饭,还有我的一份。开了一天的会,肚子确实有点的饿了。

张相,我们就在这里吃点?」

张居正抬起头,看了张学颜和曾省吾一眼,欣然应道:「好,我们三个就在这里吃点。」

张学颜摆了摆手,两位杂役打开食盒,在桌子上摆上了四碟菜,一碗汤,还有三个饭碗,五双筷子,一个饭甑。

杂役退下,曾省吾抢先拿起饭勺,盛了三碗饭,连同一双筷子摆到张居正和张学颜跟前。

还有两双筷子,用作了公筷。

张居正端起饭碗,拿起筷子,扫了一眼桌子上的碗碟,「四菜一汤,挺好!

三省,子愚,吃。」

张居正食而不语,三人不急不缓地吃完饭,杂役自来收拾,擦拭乾净桌面,还端上三杯热茶。

「张相。」接到张学颜的眼神,曾省吾心领神会地开口,「今天从西苑散会时,皇上叫走了刚峰公和王子荐,众人议论纷纷啊。」

张居正看了两人一眼,「议论纷纷?你们也是其中两位吧。」

「老师。」曾省吾改口道,「不瞒你说,学生和子愚确实揣摩了一会,不知皇上什麽意思。」

「皇上要趁着这次召开资政局和朝议局全体大会,调整一下。」

曾省吾和张学颜对视一眼,猜得没错!

「老师,最近没什麽大事发生,皇上怎麽突然想起要调整了?」

「赵大洲诸病缠身,支持不住了。还有曹邦辅丶霍冀丶卢镗等几位老臣,都要退下来了。皇上乾脆就做一次调整。」

赵贞吉要退下来?

他一退,就空出臬相和资政大学士的位置,三巨头之一啊!

上次梅林公(胡宗宪)因病致仕,一番明争暗斗,王崇古上去了,引发了一连串的补位。现在又空出一位来,自然引起不小的躁动。

曾省吾和张学颜冷静一想,马上想到了关窍。

「老师,皇上想用刚峰公接替大洲公,出掌御史台?」

张居正赞许地点点头。

曾省吾和张学颜露出惊悚之色。

「刚峰公执掌御史台?百官们有难了。」

张居正不以为然道:「不管有没有海刚峰,万历朝的官都不好当。」

这倒是实话。

只是对于有些官员来说,那是真的生不如死;但是对于自己这样的官员来说,痛并快乐着。

曾省吾和张学颜看到了张居正脸上凝重的神情。

看得出,老师/张相嘴里这麽说,可心里对海瑞出掌御史台却是抗拒的。两人知道,张居正一直对海瑞有成见。

除了海瑞动手灭了他的恩师徐阶一家,逼得他无言以对,被许多士子儒生暗地里骂忘恩负义。

更重要的是两人政治理念截然不同。

可曾省吾和张学颜有些想不明白,两人其实脾性都差不多。

按照皇上一次开玩笑的说法,两人都是理想主义者,追求完美,愿意为大明社稷和黎民苍生肝脑涂地丶呕心沥血。

在坚持理想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手段又不失灵活

曾省吾和张学颜能想出的两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海瑞过得是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还拉着家人一起过着这样的生活。

张居正在私生活方面就不拘小节,虽然没有达到穷极奢靡的程度,但该享受的还是会享受。而且对亲人和家人都很「宽容」.

分歧点不多啊,甚至都没有我俩的分歧大,怎麽就看对方不顺眼呢?

曾省吾和张学颜对视一眼,暂时按下这个心思。

张学颜问道:「张相,刚峰公出掌御史台,那王子荐会任新何职?」

张居正端起茶杯,抿了两口。

「你们猜。」

猜就猜。

张学颜和曾省吾开始猜起来,「礼部丶工部,皇上肯定不会让他去,大材小用。」

「户部应该也不会让他去。」

「嗯,三省说的有理。户部尚书很容易就陷在里面,让人出不来。」

没错,户部尚书掌管财政度支,专业性非常强,能被皇上和张相看中出掌此职的都是能臣大才。

可你干得好了,皇上和张相就舍不得放你走,而且也很难再找到合适的人选来替换你。

王国光能够升迁内阁右丞,关键是有能臣吕调阳接手户部,皇上和张相都放心。

且王国光迁为右丞后,还分管户部丶工部丶太府寺丶都水寺丶司农寺。

有他在上面盯着,吕调阳在户部任上也减轻了许多担子。

王一鹗出掌户部,专事查帐杀人?

曾省吾掐着手指头算,「只剩下兵丶刑和吏部,学生猜不到皇上会把王子荐放到哪一部去。」

为什麽不是诸寺正卿,一定要往六部尚书猜?

王一鹗名满天下,因为接连平定播州杨氏丶水西安氏丶叙永奢氏,以及云南十一位土司作乱,因军功被封为巨鹿伯。

能文能武的这样一位能臣,皇上可能只让他出任一寺正卿吗?

必须是六部尚书之一!

张居正放下茶杯,缓缓说道:「皇上有提过,他意欲让东村公(曹邦辅)离职陕甘总督,留在京师,转任洪武军事学院祭酒兼宪议右大夫,半退不闲,也好养养身子。

陕甘总督一职由徐文长接任,甘肃巡抚由徐孺东(徐贞明)接任。

皇上还打算让思斋公(霍冀)离职绥大总督和宣徽院右使,留在京师,转任宣徽大学祭酒兼宪议右大夫。」

宣徽大学类似中央民族大学,蒙古各翼丶东北肃慎索伦丶西南苗瑶僮等「少数民族」首领土司的子弟,以及选拔出来的一大批各族优秀青年在这里入读。

「宪议大夫?」

曾省吾好奇地问道。

又冒出个新官职?

「就是律政大夫,律政院改为宪议院。石麓公为宪议中大夫,赵大洲为宪议左大夫,其馀曹东村丶霍思斋等人为右大夫」

换汤不换药。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听了张居正解释,曾省吾和张学颜点了点头。

「蒙古归附后,各种羁置和笼络手段有序进行着,颇见成效。

可毕竟归附不过数年,防人之心不可无,绥大总督与京营总督,一左一右拱卫京师侧翼,同时兼宣徽院右使,直接监视蒙古左翼和后翼动向,事关重大。

霍思斋离职后,需要有能臣接任。」

绥大总督,管着山西以及归绥地区。

归绥地区,指的是俺答汗开建丶朝廷接手建好的归化城(呼和浩特)地区,以及在河套中部(包头附近)修建的绥远城地区,还包括河套以南的鄂尔多斯地区。

它是此前俺答汗势力的核心地区,也是监视蒙古左丶后两翼的最前线。大明在这些地区分设了若干千户所和农牧公司,半军半牧。

朱翊钧在归化城设了绥大总督,管着归绥地区和山西。

山西有自己的巡抚,绥大总督更多的职责在于管辖归绥地区军政事务,处理蒙古左丶后翼各部事宜。

山西是它的后盾。

正如张居正所言,此职关系重大,曾省吾和张学颜在心里猜测着,派谁去接任霍冀?

张居正开口了,「老夫向皇上建议,派方行之接任绥大总督一职。」

把吏部尚书方逢时派出去?

曾省吾和张学颜大吃一惊。

方逢时看着不声不响,却是张相一党的骨干,甚至可以说是头马。

他先是出任光禄寺正卿,后来又出任吏部尚书,还兼任中央考成法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考成法推行中枢和地方的实际工作,他做了一大半。

老师/张相舍得吗?

张居正看出两人的疑惑,捋着胡须说道:「行之才略明练,军政处置,皆协机宜。他在考成法委员会副主任位上,得罪了不少人。

老夫要为他今后的仕途谋划一二。出京去归化城历练几年,既避避风头,也扎扎实实地熟悉地方实务。

皇上明察秋毫,不会让踏实肯干丶任劳任怨的臣子受委屈的。」

张居正话语间有些无奈,但曾省吾和张学颜对这几句话听得迷迷糊糊,他们还在震惊中没有回过神来。

吏部尚书,执掌百官迁黜的天官啊!

一张金光闪闪的官椅空了出来,谁看了不迷糊?

张学颜试探着问道:「张相,皇上有意让王子荐出任吏部尚书?」

张居正摇了摇头,「王子荐魄力有,能力也够,只是行事大刀阔斧,刚劲有馀而柔绵不足。吏部尚书一职,他不合适。」

他看了两人一眼,像是在暗示,「另有一人,他才适合此职。」

曾省吾和张学颜都是聪明之人,马上听出来吏部尚书一职,皇上跟张相已经沟通好了,确定了合适的人选,暂时不知道是谁,但肯定不是自己。

两人努力压制着心中的惆怅,「那只剩下兵部和刑部,皇上会让王子荐去哪里?」

「再想想,你们好好想想。」

曾省吾和张学颜心里有些失落,强打精神想了想,脑子一团迷糊,纷纷摇了摇头。

「三省啊,皇上在今日上午开会之初,说了一番话,你忘记了吗?」

曾省吾脑子咣当一声,想了起来:「皇上强调的是依法治国.刑部,皇上要让王子荐出掌刑部,与刚峰公一并推动他强调的依法治国。」

张居正欣慰地笑了,捋着胡须又说道:「三省,子愚,老夫想让你们出京,去地方历练,想问问你们的意见。」

曾省吾和张学颜都知道,现在皇上设计的官员升迁路线,地方历练必不可少。

可以这麽说,你没有做过一省布政使和抚台,就没有机会出任六部尚书和诸寺正卿。没有做过尚书和正卿,你就根本没有机会升迁为内阁左右丞,以及入资政局。

两人现在都是御前朝议局的朝议大夫,要想升迁,必须想办法加资政学士衔。

加了资政学士衔,不仅可以名正言顺,而不是以列席和会务身份参加资政局会议,参与大明军国大事的决策,还能比不加资政学士衔的平阶同僚们进步的更快。

要想加资政学士衔,那麽出京历练的地方要选得好。

张居正迎着两人殷切期盼的眼神,继续说道:「现在地方适合你们的藩抚空缺,一是湖南布政使。

王子荐进京入六部,皇上应该会让湖南巡抚凌云翼接任云贵总督。而湖南巡抚应该会由胡伯安(胡僖)接任,空出湖南布政使一职

二是江苏布政使。

海公空出来的江苏巡抚,皇上跟老夫商议,让太常寺正卿蔡秋实(蔡茂春)接任,布政使萧夏卿(萧大亨)移为沪州知州,空出江苏布政使一职。

三是静海巡抚。

皇上的意思是静海省治理数年,归于正规,当设巡抚。原本要让静海布政使杨令德(杨凤鸣)迁任,但是他要调任他职,所以要重新选一位。

四是辽河巡抚。

李子安(李迁)接任两辽总督后,陈孔麟(陈瑞)接任辽河巡抚一职。只是后来吴君泽(吴兑)进京迁为鸿胪寺正卿,陈孔麟移去海东省接任巡抚一职,这辽河巡抚一职就空了出来。

其馀还有河南布政使丶山东布政使以及安徽布政使三个空缺.」

张居正看着两人,目光深邃地问道:「说说,这七个空缺,你们想去哪里历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