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隋唐王朝 > 12 武则天称帝

隋唐王朝 12 武则天称帝

簡繁轉換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29 15:54:42 来源:源1

12武则天称帝(第1/2页)

却说新城公主是长孙氏最小的女儿,李世民对她尤其宠爱,李治也对她疼爱有加。

公主生下来不久,长孙氏就去世了,李世民不放心别人看管她,特地安排她与一母同胞的李治和姐姐晋阳公主一起生活,这样姐弟三人可以相互照顾。当公主到了适婚的年龄,李世民先是将她许配给魏征的儿子,后来前朝变化,李世民一怒之下取消了婚约。

后来李世民又给她挑选了一位夫君,也就是长孙诠,定下婚期之后,李世民就去世了,等孝期过去,李治就将妹妹下嫁了。

婚后,公主与驸马的感情很好,可惜好景不长,后来长孙无忌遭到清算,家族被牵连,很多长孙子孙被杀掉,长孙诠也被害而亡,刚刚23岁的新城公主便成了寡妇。

公主郁郁寡欢,李治觉得愧对妹妹,又为妹妹寻得一位驸马韦正矩,这个人看似道貌岸然,其实他娶公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接着公主的势力往上爬。后来李治病重,武则天掌权,武则天不喜欢公主,自然也不会重用韦正矩,他的上升之路被阻拦,于是常常怪罪于公主,有时候甚至出言不逊。

公主本来与前夫感情深厚,现在的驸马又不爱她,没多久公主就病逝了。李治听说后十分伤心也无法接受,便派人去查探,得知韦正矩对公主无礼,韦正矩无从辩驳,李治看他没话说,就赐死驸马为公主陪葬,韦正矩的家人也遭到流放。

却说高宗年已半百,精力已衰,武氏年龄比高宗还大三四岁,偏她生得丰采异常,望去还是半老佳人,并不象五六十岁形状。

武则天情兴不减,因为高宗没用,武则天已把他看作眼中的钉子。表面上祷祝高宗速痊,背地里却咒他早死,她好另外找人。老天有意成全,高宗的头眩病日甚一日,返都后卧床不起,数日后驾崩。

李治去世后,武则天悲悲戚戚情不能禁,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自己身为才人时,是风流倜傥的李治让她走出青春花季的郁闷;在感业寺孤守青灯时,又是李治在残夜里给她送去温情,并让她二进皇宫朱门;从昭仪到皇后,是李治力排众议,扫平一路障碍;从帷幔之后的小心翘望,到堂而皇之的矜持主政,依旧是李治用诏令的方式告示天下。武则天亲自执笔写下了泱泱五千言的骈体文《述圣记》。文章从缅怀先祖先皇的丰功伟绩开篇,简要追述了先帝高祖和太宗从晋阳首义到平定天下的史绩,着重记述了高宗李治的一生,特别是自太子监国到驾崩前的重大历史贡献。

除了谨遵亡夫遗诏,让他归葬关中之外,武则天还要把《述圣记》刻成碑石,树立在乾陵。

李治遗诏让太子继位,遇到国家大事,应该听取天后武氏的意见。

李治离不开武则天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多年夫妻,感情深厚。虽说皇家没有真正的感情,但对于陪伴了自己33年的皇后,要说没有半点感情,肯定是不可能的。

第二,武则天才能卓著,李治在扳倒长孙无忌后,便患了严重的”风疾“,与现在的高血压一类的病有些相似。患者经常会出现头晕目眩、眼斜口歪、麻木,甚至会有昏厥、半身不遂等症状。正好武则天对于政治有难以想象的天赋,正是由于武则天的存在,李治才能在病重的情况下,保持对大唐的统治。

武则天之所以备受争议,正是因为她是正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就是说,她以一个女人的身份登基为帝,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当时的李治就算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武则天居然有一份当皇帝的心。他满心想的是,李显终究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就算不争气或者意外早逝,武则天也闹不出什么乱子,武则天只能做大唐王朝的幕后的主宰。

李显即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李显重用韦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李显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想要擢升为侍中(宰相职),裴炎立马表示不可。李显大怒道:“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个侍中吗?”裴炎听后报告武则天,武则天当时一心想废掉李显,无奈没有机会,听到裴炎的话后欣喜若狂,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于是赶紧下懿旨,以唐中宗要“将天下让与韦玄贞”为罪名将他废掉,接着立中宗的弟弟李旦做了皇帝。

武则天临朝称制,裁决一切政事。她以李旦的名义改年号为文明,册封正妃刘氏为皇后、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李旦被软禁在皇宫中不得预闻政事。

武则天虽然登上了宝座,但是古代传统上的“男尊女卑”思想依旧根深蒂固在当时每个人的印象中,满朝文武几乎没有几个乐意看到一个女子称制。前唐遗臣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要怎样扳倒武则天。

这其中也包括当朝的宰相裴炎,裴炎可以说是唐高宗李治最为信赖的大臣。公元683年李治去世之前,命令太子李显监国,裴炎就是辅助太子的心腹大臣之一。

武则天亲族请立武庙,再追封武氏先祖为王,这一建议遭到裴炎的极力反对,他劝谏道:“太后母仪天下,不应偏私亲属,难道太后忘了吕氏败亡的教训了吗?”

武则天听后回道:“吕后是封吕氏为王,而我是追赠死者,情况不一样”,裴炎仍认为武则天应该防微杜渐,武则天一听很不高兴,后来武承嗣又建议杀了韩王和鲁王,以绝李氏宗氏之望,武则天询问宰相的意见,其他两人都一言不发,只有裴炎极力反对。

这时英国公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裴炎趁机请武则天还政于李旦。武则天派三十万大军镇压扬州叛乱,徐敬业兵败被杀。武则天一怒之下,追削徐世绩等人的官爵,并将其坟墓挖开,徐世绩死后落得了个开馆戮尸的下场;而裴炎也被武则天以谋反的罪名斩首。

原来徐敬业叛乱之前,让骆宾王编了一首童谣在洛阳传唱:“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

两片火就是“炎”字,绯衣是个裴字,当殿坐就是说裴炎要当皇帝。

徐敬业起兵后,给裴炎写了一封信,结果这封信被人截获交到武则天手里,而信中只有“青鹅”两个字。武则天说:“青”这个字分开来就是“十二月”,“鹅”的意思是“我自与”。所谓青鹅,就是“十二月,我自与”的意思。

于是武则天下令把裴炎处死。作为一个女人,武则天可以和一群男人争权。为了除掉自己登基路上的障碍,武则天便努力从两个字中寻找裴炎反叛的证据。至于“青鹅”是不是这个意思,只有徐敬业知道。也许他使的反间计,裴炎怎么可能当皇帝呢?

徐敬业兵败之后,武承嗣建议武则天借机剪除诸王,这让诸王更是提心吊胆,想反抗却无能为力。韩王李元嘉之子李譔与越王李贞之子李冲交游广阔,政治敏感度较高,便以密语的形式四下串联相约举事,李唐皇室终于有所反应,由李譔与李冲牵头,伪造皇帝的书信,要求诸王派兵勤王。可是效果非常不理想,如纪王李慎就坚决拒绝起兵,因为实力太过悬殊。鲁王李灵夔之子李蔼承受不住压力,竟然出卖父亲和皇室宗亲,将他们将要起兵的计划全盘报告武则天,只求换得自己免死不诛。

相对于李唐皇室男性令人失望的表现,女人们则体现出令人欣赏的态度,唐高祖李渊之女常乐公主表现出了果断的决心。她的女儿赵氏嫁给武则天第三子李显为嫡妃,却被武则天无故饿毙,双方早已结仇。接到越王的消息,常乐公主慨然道:“昔日隋文帝将篡周室,尉迟迥身为北周皇室的外甥,犹能举兵匡救社稷。功虽不成,威震海内,足为忠烈。现在诸王均为先帝之子,岂能不以社稷为心!面对如今李氏危若朝露的困境,不能舍生取义,尚待何时!就算是兵败身死,也无愧此生。”虽然知道力量不足以对抗武则天,可是公主果决的口吻,却分明流露出必死的凄凉。常乐公主的这番话,让李唐皇室的男性汗颜啊,这番话也充分地表现出当时女性强烈的参政意识和巨大的社会活动能力。这大概也是武则天能在唐代出现,而且只能在唐代出现的原因吧。

686年正月,武则天下诏说要还政于皇帝。李旦知道这是母后在试探于他,便数次上表推辞,请求母后继续临朝。武则天顺水推舟“接受”了李旦的请求,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

688年,武承嗣将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字的白石献给武则天,声称是在洛水中发现的。武则天大喜,将白石命名为“宝图”(后改称“天授圣图”),又加尊号为圣母神皇。李旦作为皇帝,不但无法阻止,还要随武则天亲临洛水,参加“拜洛受图”大典。

傅游艺本来只是一个从六品小官,但非常善于揣摩上级意图,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傅游艺率领关中百姓九百余人上表,劝武则天称帝。武则天严厉批评了傅游艺,并拒绝了这一要求,但又暗暗提拔他为给事中。

傅游艺欢欣鼓舞,过了没几天,组织了远近百姓、各族酋长、沙门、道士、王公大臣等六万多人再次集体上表劝进。李旦迫于形势,也上表请母后称帝,并求赐武姓。是年九月,武则天正式称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氏,迁居东宫,一切礼仪皆比照皇太子规格。太子李成器则降称皇孙。自此李旦成为武氏诸王以及酷吏的攻击目标,开始了艰难的皇嗣生涯。

而傅游艺则被一举提拔为宰相,在一年之中他的官服颜色变了青、绿、朱、紫四色,人称“四时仕宦”。

傅游艺官升得太快,有些膨胀。竟然梦到自己登上了皇帝听政的湛露殿。醒来之后,他将梦境告诉朋友,朋友马上向女皇告密。女皇立即逮捕傅游艺,并逼迫他自杀。

却说贞观二十二年时,武将李君羡求见唐太宗,恰巧宫廷宴请诸位武官行酒令,要求讲各自乳名。李君羡自报家门道:“在下乳名五娘子。”

唐太宗一听大笑道:“你既为女子,为何如此雄健勇猛?”

听完皇帝的话大家都笑了,但是笑后唐太宗突然想起了那个“唐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预言,而李君羡乳名“五娘子”,莫非这则谶语指的就是他?而且李君羡官拜“武卫将军”、封号“五连县公”、籍贯“武安县”,全部有“武”字,唐太宗不由暗下杀心。

于是唐太宗借故革其禁军职,然后贬出长安,再之后派人严密盯住李君羡,在获知他与一个通晓佛法的道信和尚形影相随窃窃私语后,就鼓动御史弹劾他与妖人勾结图谋不轨,然后将其诛杀,全部家产被查抄没收!

天授二年,他的家属向武则天诉冤,武则天为了证明自己有天命,下诏追复李君羡官爵,以礼改葬。

武则天称帝后最担心的事就是李唐复辟,因此她非常警惕那些对李唐有好感的人,担心他们会谋反。

武则天的心理很明显,所以很多人看中这一点,通过打压李唐来讨好获女皇,更有甚者想取代女皇的亲生儿子,夺得太子之位,继承武则天的一统天下。这个人就是女皇的侄子武承嗣。武则天称帝,武承嗣在其中起到不少作用,因此武承嗣的权力很大,不仅是宰相,还被封为魏王,武承嗣一心想陷害李旦,谋夺储君之位。

为了除掉李旦,武承嗣看中了酷吏来俊臣,来俊臣也有投靠之意,两人携手合作,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血雨腥风。武承嗣先找洛阳人王庆之上书要求改立皇嗣,但岑长倩和格辅元两位宰相极力反对,于是来俊臣大兴冤狱,不仅处死了两位宰相,欧阳通等数十位朝臣也跟着丢了性命。好在铁腕宰相李昭德力挽狂澜,当众杖杀王庆之,力谏武则天罢免武承嗣的相位。

不久武承嗣又联络酷吏诬告刘行实。武承嗣上奏女皇,说民间有谶言,代武者刘,这和李世民在世的时候,有谶言说唐三代后,女主武氏有异曲同工之妙。武承嗣用这种没有根据的谶言想打动武则天,去打击自己的政治对手。

刘行实是先朝名将刘伯英的儿子,老刘家的发家史其实与武则天也有关系,可以说对武则天支持力度很大,当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攻陷了周边很多地方,这时候刘行实兄弟自发组织义兵,坚守孤城,扼制了叛军的势头,为武则天消灭叛军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武则天一直很器重刘家,执政期间重用了他们,而且刘家与武承嗣也没有矛盾,不要说谋反,就是反对武承嗣的心也没有,那为什么会遭遇这种诬告呢?

其实武承嗣找刘行实开刀,就是因为他们的姓氏。而天底下姓刘的人多如牛毛,难道因为刘氏可能取代武周,就要赶尽杀绝吗?当然不会,武承嗣诬告刘行实,其实是项公舞剑意在沛公。他的目标只有一个,而且还是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李旦的妻子,曾经当过皇后的刘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2武则天称帝(第2/2页)

武承嗣鼓吹谶言,给武则天造成心理压力,制造恐怖情绪,刘行实一家被诬告,仅仅是大阴谋的序曲,只要把代武者刘的谶言传播出去,早晚就会涉及到李旦妻子刘氏。而刘氏一旦获罪,李旦一家都逃不出武承嗣的魔掌。李旦如果不保,那武则天的帝位就只能传给侄儿了。

武承嗣不久就等到机会。当时武则天身边有一个宫女叫团儿,她一心想勾引皇嗣李旦,可李旦不敢招惹母亲身边的人,对此女的勾引装聋作哑,团儿被拒后怀恨报复,诬告太子妃刘氏、德妃窦氏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则天。武则天将刘妃、窦妃处死埋在宫中。李旦对于妃子的惨死不敢提及,在武则天面前若无其事。韦团儿还想加害李旦,结果遭到告发被处死。

长寿二年(693年),李旦又被人诬告谋反,武则天命酷吏来俊臣审理。来俊臣对东宫属官刑讯逼供,让他们“招出”李旦谋反的实情。这时候一个人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皇嗣,武则天感到惭愧万分。

这个人就是安金藏,他是唐代中亚的安国胡人,其父安菩归附唐朝,他就被当作人质留在唐朝,成为负责宫廷祭祀乐舞太常寺的乐工。武则天称帝后,李旦怕母亲疑心,所以一心研究音乐,对政事不感兴趣,于是安金藏等艺人便经常在李旦身边侍奉。李旦他们也不错,所以安金藏对李旦非常忠诚。当来俊臣刑讯逼供时,宫女太监们都吓得面无人色,只有安金藏毫不畏惧地说:“如果你们不相信我的话,我只有剖心来证明太子清白“说完即拔出佩刀刺入自己的腹中,顿时肠子流了一地。

这时所有的人都慌了手脚,早有人飞报武则天。武则天大惊之下命令来俊臣停止审讯,并且将安金藏接进宫来诊治,御医们小心地将安金藏的五脏纳入腹中,安金藏昏迷一夜之后,竟然慢慢地苏醒过来。

得知安金藏的性命已然无碍,武则天亲临现场探望。安金藏勉力支撑着病体,反复陈述皇嗣的无辜,语言和神态质朴而笨拙。一个外国人在大唐无权无势,也没有利害关系,可是关键时刻这个小人物却挺身而出,用生命来证明皇嗣的清白。

看着安金藏仍然苍白的脸,武则天感到惭愧万分,“李旦是我的儿子,可是我这个母亲有子而不能自知,连累得你受苦,这都是我的错啊。”这是武则天第一次承认自己的错误。李旦总算逃过一劫。

安金藏不顾性命挺身而出,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良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与李旦都喜欢音乐,两个人之间有共同的爱好,既是君臣,也是知音。后来武则天还朝政李唐,李唐皇族对安金藏感激万分,李旦封其为右骁卫将军,并立碑表彰他的忠义,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又赐爵安国公,荫及子孙。安金藏死里逃生全寿而终,也算是得到福报了。

武则天执政时期,为了威慑群臣,打击李唐势力,大量起用酷吏,这些酷吏大多数出身低微,没有什么文化知识,甚至是文盲。

来俊臣本来是一个市井无赖,精通阴谋诡计,因此被武则天提拔授予官职。来俊臣趁机利用这种身份,伙同党羽残杀百姓。凡是他们认为有罪的,就会被各种没有人道的刑具折磨,即使没有罪,经过一番严刑拷打后也不得不认罪。一时间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推事院是一座监狱,由来俊臣负责。凡是被关押其中的人,百不存一,人们给这个监狱起了个名字叫“例竟门”,意思是凡是进了推事院的大门,这个人就必死无疑。就算是朝廷官员,也有不少被来俊臣秘密逮捕死在其中。因为有了这番经历,来俊臣竟然专门著书立传,写了一部被称为“酷吏秘籍”的《罗织经》。书中讲的都是来俊臣如何罗织罪名、如何陷害他人的经验之谈。精通诡计的周兴,看了这本《罗织经》后连连自叹不如;一代宰相狄仁杰读完这本书,浑身冷汗直冒;工于心计的武则天看完后,也感叹说自己比不过来俊臣。由此可以看出来俊臣的阴险毒辣。

周兴是雍州长安人,生长在天子脚下,自幼学律。虽然他很有才华,却很难发达。高宗时代,他的才华曾引起李治的注意。有一次在李治面前,周兴有条不紊的陈述自己的见解,李治非常欣赏,当得知他只是一名小吏的时候,李治的欣赏之情也就黯淡下去了。

岁月的痕迹慢慢地爬上了周兴的眉梢眼角,他的脸上也习惯性地堆满了公式化的谄媚笑容,淘气的年轻人已经在背后唤他为“阿婆”。一个因长期伏案工作而身形佝偻、满面皱纹、满脸假笑的中年胥吏,这就是周兴在时人眼中的形象。

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周兴以为自己的一生也就这样了,这时候机会来了,石破天惊的武周革命将一切秩序击碎,历史上诞生了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的用人之道很特点,不管出身,不管能力大小,只要站队正确,就大胆起用。周兴看到昔日趾高气扬的高级官员纷纷落马,皇族公卿人头落地,而寒门庶族的上位之路前所未有地通畅,告密可以得官,献祥瑞可以得官,甚至还可以自荐试官。一个火红的时代蓦然而至,周兴措手不及又惊喜不已。他立刻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时代中去,向御座上的武则天申诉忠诚。尽管武则天看中的只是他的刑讯手段而不是他对律法的理解,不过像他这样卑微的人物,能有一技之长被武则天看中,他还能要求什么呢?因此只要女皇一个眼神,一个暗示,周兴必定象忠实的猎犬一样立刻扑上去咬断敌人的喉咙,像高宗时代宰相郝处俊的后人郝象贤;高宗的两个庶出儿子李上金、李素节;素来与武则天不睦的常安公主,这些人一个个被周兴除掉。

随着一条条人命的消殒,周兴的官位也扶摇直上,累迁至司刑少卿、秋官侍郎。

公元689年闰九月,检校纳言魏玄同被周兴诬陷。武则天勒令他在家中自尽,由监刑御史房济现场监督执行。

闰九月十五日,魏玄同奉武后之命即将自裁。房济素来钦佩他的德行,忍不住劝他:“丈人何不告密,冀得召见,可以自直。”意思是您可以说有事要向太后告密,太后一定召见(武则天几乎会召见所有告密大臣),如此就可以得到当面辩解、自证清白的机会。

魏玄同拒绝了房济的好意。他说:“人杀鬼杀,亦复何殊,岂能做告密之人耶?”

武后时期,构陷与杀戮当道,坚持不做告密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暗无天日的时代始于五年之前,也就是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那年春天,“有飞骑十余人”在洛阳坊间饮酒,其中一人喝醉了发牢骚,说早知道支持太后并无额外的赏赐,当初还不如支持李显。其中一人当即离座,去洛阳宫告密。酒未喝完,众人已被羽林卫捕获,发牢骚者被处斩,同饮者以知情不报之罪遭绞杀,举报者赐官五品。武后时期的告密之风“自此兴矣”。

为了鼓励天下人告密,武则天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条文来优待告密者。比如,不许任何官员盘问告密者。地方官府须给告密者准备马匹,并负责将他们安全送到女皇跟前,途中按五品官的标准供给饮食(每日细米两升、面两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两颗)。告密的内容若合武则天心意,告密者可以越级升官;若有不实,也不会受到惩罚。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

鱼保家本是一名发明家,却在告密时代的第三年选择了职业转型,决定将自己的发明天赋用在更有“前途”的告密事业上。鱼保家设计了一种叫作“铜匦”的工具,献给未来的女皇。这件四方形的器物分为东、南、西、北四格,简言之,它是一个意见箱,也是一件鼓励告密的利器。

未来的女皇武则天很满意这件作品,下令将它安放在朝堂之上,她要的是众人面对铜匦时的战战兢兢。

但鱼保家并没有迎来他预期中的光明前途。铜匦中很快就出现了一封针对他的告密信,信中说鱼保家给李敬业的叛军制造过兵器。不需要查证,也不需要审判,鱼保家被直接交给了酷吏索元礼。索元礼是一个胡人,在大唐全无根基,他的荣华富贵全系于武则天一身。为了配合告密时代,索元礼兢兢业业发明了许多惨绝人寰的刑具,有“凤凰展翅”“驴驹拔橛”“仙人献果”“玉女登梯”等多种名号。其中有一种铁圈,先套在头颅之上,再往圈中打入木橛,可致“脑裂髓出”。索元礼刚拿出他的刑具,鱼保家就招了供,认了罪,只求速死。

发明断头台的人死于自己的断头台,发明铜匦的鱼保家也死于自己的铜匦。对武则天而言,铜匦是有用的,鱼保家的死也是有用的,它们能带来恐惧,恐惧能带来自我审查。但活着的鱼保家没什么用。这是鱼保家想要加入告密者的队伍,求取功名利禄,却被告密时代吞噬的主要原因。

然而,魏玄同用自己的死,否定了武则天一手构筑的黑暗时代。他以一句“岂能做告密之人耶”,让那个时代仍存留着最后的道德底线,而没有堕落成百分之百的人间地狱。

告密时代不需要正人君子。因为统治者追求的不是真相,而是恐惧。只有那些没有廉耻的人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令人战栗的素材,让天下人胆战心惊,继而陷入思想与行为的自我审查中。所以武则天重用的酷吏侯思止、来俊臣等都是些地痞流氓。侯思止“贫,懒不治业”,沦落到给人做家奴,告密时代一开始,就飞奔入京诬告本州刺史谋反。来俊臣的亲爹与养父都是赌徒,他成年后终日游手好闲、为非作歹,是告密之风将他从牢狱中“解救”了出来,他在狱中叫嚷着要去京城告密,无人敢阻拦。

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周兴就被来俊臣拍死在沙滩上。

来俊臣最初崭露头角的时候,周兴对他还是很赏识的,也多有提拔,后来有人举报周兴谋反,武则天不太相信,就让来俊臣去审问,来俊臣觉得这是自己上位的最好时机,于是费尽心机想出一招,让周兴服罪。

在一个冬日里,来俊臣邀请周兴赴宴小聚。周兴觉得在这奇寒彻骨的严冬和朋友小酌几杯,不失为一件赏心乐事,于是欣然前往。酒至半酣,来俊臣向他请教如何去对付那些死活不承认谋反的人,周兴这时出了一个主意,说把人放在瓮里,然后在瓮周围烧火,犯人必然就会招供。来俊臣听后命人依言而行,等火烧热了,就请周兴入瓮。周兴大惊失色地说:你要我招什么,我就招什么,你说,我写。

周兴死后,来俊臣俨然成为酷吏一派的首脑。来俊臣排除掉了反对他的人之后,无人可杀,于是把眼光看向了其他朝臣。荒唐的是,来俊臣制造了很多石头靶子,靶子上写了各个官员的名字,再命令下人拿小石子扔靶子。只要哪块靶子被砸中,来俊臣就拿谁开刀。而冤杀官员后,来俊臣还会捏造事实,自述自己的功劳,向武则天请求赏赐。

来俊臣还是个出了名的好色之徒,他把自己比作历史上****的石勒。最喜欢做的就是夺人妻女。在当时,如果谁家中有上佳姿色的妻妾,来俊臣就会强夺。如果不成功,那人就会被来俊臣捏造各种罪名锒铛入狱害死,而妻妾最终也会被来俊臣收入房中。据说来俊臣专门做了一个花名册,上面写满官员的名字,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夺取他们的妻女,其中最倒霉的段简竟然被来俊臣抢了两次老婆。

段简本来娶了王氏为妻,来俊臣知道王氏的美貌后,用尽心机假传圣旨,说武则天皇帝已经把王氏赐给他了,如若不从,段简就会有苦头吃。段简自然知道这是假的,可他碍于来俊臣的权势,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把妻子送了出去。这也就算了,可来俊臣知道段简还有一个漂亮的姬妾后,竟然又上门讨要。段简为了保命,只能拱手让人。连续被人夺去两个妻妾,段简差点就成了孤家寡人。

来俊臣晚年时更加横行无忌,结党营私,甚至企图染指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终于被检举了诸多罪行。武则天为了稳定朝局一泄民愤,命令将他处死,来俊臣的家人也都被诛连。

来俊臣被处死的时候,洛阳一时间万人空巷,大家都跑出来看他被斩首。为了一解心头之恨,百姓们甚至生啖其肉,没有抢到的宁愿花数百金求购,可见来俊臣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最终落得了这么一个下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