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游子的漂泊岁月 > 第五十四章 为母治病,全力以赴

游子的漂泊岁月 第五十四章 为母治病,全力以赴

簡繁轉換
作者:天涯寻芳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4 16:27:42 来源:源1

第五十四章为母治病,全力以赴(第1/2页)

母亲欧阳兰被推进医院抢救室的那一刻,肖何的手就没再暖和过。监护仪发出的“滴滴”声像重锤,一下下砸在病房外每个人的心上。肖家兄妹几个接到消息时,有的正在给学生上课,有的刚把货车开进物流园,可谁都没顾上手头的事,疯了似的往医院赶。

肖云是最先到的,她攥着病历本的手指关节泛白,看见大哥肖顾奔过来,眼泪先掉了下来:“医生说情况不好,一直昏迷着,连营养液都很难输进去。”肖顾拍了拍妹妹的肩膀,可自己的声音也在发颤:“先别急,老二和肖兴应该快到了,咱们总得撑住。”话音刚落,就看见肖何的二弟扛着一个帆布包跑过来,额头上的汗把头发都浸湿了,他喘着气说:“我把家里的薄被子和换洗衣物都带来了,不管怎么样,咱们得在这儿守着。”

没过多久,肖兴也到了。他刚上完上午的课,连教案都没来得及放回办公室,就直接从学校赶了过来。走进住院部走廊,远远就看见家人围在病房门口,一个个脸色凝重,空气里弥漫着压抑的气息。他放轻脚步走过去,肖顾冲他摇了摇头,示意还没有好转的迹象。那一夜,没人敢合眼。肖何坐在病房外的长椅上,背挺得笔直,可眼角的皱纹里满是疲惫,他时不时抬头往病房里望,眼神里的担忧藏都藏不住。肖敏找护士要了热水,给每个人倒了一杯,可谁都没心思喝,杯子里的水渐渐凉透,就像大家沉到谷底的心。

直到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护士突然从病房里走出来说:“病人醒了!生命体征暂时稳定下来了。”这句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所有人的脸。肖何猛地站起来,踉跄了一下才站稳,快步走到病房门口,却又放慢了脚步,轻轻推开一条缝往里看。只见欧阳兰躺在床上,眼睛微微睁着,虽然虚弱得说不出话,但看到丈夫的身影,眼角缓缓流下一滴泪。肖顾赶紧让大家排好队,轮流进去探望,每次只留一个人,怕人多影响母亲休息。

肖敏看着病房里拥挤的三张病床,心里很不是滋味。母亲刚醒,需要安静的环境,父亲年纪大了,在这儿守着也得有个地方歇脚。她想起自己有个熟人在医院后勤科,便赶紧跑过去打招呼。软磨硬泡了大半天,终于申请到了一个独立单间。单间里有两张病床,正好可以让父母住下。肖何的二弟见状,立刻去医院附近的超市买了个小凉席,回到病房后,仔细地铺在过道一侧,还找来两个枕头垫在上面:“以后咱们值班的人,晚上就在这儿歇会儿,别都熬坏了身子。”

值班安排很快提上了日程。肖兴是中学老师,马上就要到期末考试,班里的学生离不开他。大家商量后,决定让他把值班时间安排在星期五傍晚至星期一早上,这样既不耽误工作,也能照顾母亲。其余时间则由肖顾和二弟轮流顶替,两个人一人值一天,轮到谁值班,谁就搬个小马扎坐在病房里,夜里母亲有任何动静,都能第一时间起身照料。

住院部楼下不远处有个菜市场,每天天不亮就热闹起来。菜市场的一角有个早餐摊,摊主是一对老夫妻,卖的稀饭熬得软烂,馒头暄软可口,还有刚炸好的油条,金黄酥脆,豆沫更是熬得香气扑鼻。自从母亲醒了之后,肖兴每次来值班,都会先在这儿吃早餐,然后再打包两份带给父母。刚开始的几天,母亲根本吃不下东西,连一口稀饭都咽不下去,全靠输液维持生命。肖何看着妻子日渐消瘦的脸,心里像刀割一样疼,他总是坐在床边,轻声地跟母亲说话,讲他们年轻时的趣事,希望能让她多些精神。

兄弟三人除了轮流值班,还得忙着集资缴费。医院的费用像流水一样往外走,今天交了检查费,明天又要交药费,后天可能还得交护理费。每次到了该缴费的时候,肖顾都会提前跟两个弟弟说,三个人各自凑钱,从不推诿。肖兴虽然工资不高,但每次都主动多拿一些,他总说:“爸妈养咱们不容易,现在他们生病了,咱们多花点钱算什么。”

就这样过了二十二天,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终于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精神状态也比之前好了很多。医生查房时说:“病人情况比较稳定,可以回家静养了,在家比在医院更自在,对恢复也有好处。”可医生的话刚说完,病房里就陷入了沉默——家在哪里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四章为母治病,全力以赴(第2/2页)

肖何这一辈子,走南闯北,吃过的苦数都数不清。他十三岁就参加了革命,跟着队伍辗转各地,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好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后来还遭遇了牢狱陷害,在牢里受了不少罪。好不容易熬到平反,却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居无定所,四处漂泊。他常跟孩子们说:“在战争年代,很多战友都倒在冲锋的路上了,他们路死路埋,沟死沟埋,有的连姓名都没有留下。我能活到现在,已经很幸运了,大不了以后我也路死路埋,沟死沟埋,比起那些死去的战友,强了不知多少倍。”可这话听在孩子们耳朵里,心里却满是酸涩。

肖顾看着父亲落寞的神情,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跟两个弟弟商量:“咱们不能让爸妈再漂泊了,得找个固定的地方让妈养病。我看离岭北医院不远的那个小区就不错,离医院近,万一有什么情况,也能及时送医。”二弟和肖兴都点头同意,三人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去那个小区找房子。运气还算好,很快就找到了一套一楼的房子,一百多平,有一厨一卫两个卧室,采光很好,通风也不错。小区门口就是社区卫生室,旁边还有个小超市,生活就医都十分方便。

房子找好后,肖顾又开始忙着集资。他先垫付了三个月的房租,然后去家具城买了两张床、几个衣柜,还特意买了凉席、被子等生活用品。考虑到母亲身体虚弱,不能长时间坐着,他又专门去家具店挑了一个藤椅,这个藤椅既可以坐,也可以调节角度躺着,特别方便。等一切都收拾妥当,肖顾才让弟弟们把父母接过来。当欧阳兰坐在藤椅上,看着宽敞明亮的房子,眼眶一下子就红了:“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值了。”

安顿好父母的住处,肖顾心里还有件事放不下——母亲的病虽然稳定了,但还得继续治疗。他想起本村有个哥哥在中心医院当主治大夫,医术很高明,便带着两个弟弟去找他。可到了中心医院十四楼,护士却说那位大夫已经退休了,现在在一个社区医院坐诊。兄弟三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那个社区医院,终于见到了那位大夫。大夫仔细看了欧阳兰的诊断书,又详细询问了她的病情,然后开了一些名贵的中药,嘱咐道:“这些药要按时服用,能延缓病情发展,减轻病痛。你们回去后,一定要督促病人按时喝药,有什么情况随时跟我联系。”

回家后,值班安排照常进行。每次轮到谁值班,谁就负责督促母亲喝药。尤其是那种强效止疼药,必须有主治医师签字才能拿到,这件事由肖敏专门负责。她每次都会提前跟医生沟通,开好药后,小心翼翼地装在药盒里,标注好服用时间和剂量,生怕出一点差错。

肖兴值班的时候,总是早早地来到父母家。他会先把家里打扫一遍,然后给父母做晚饭。吃完饭,收拾完碗筷,母亲就会坐在藤椅上,给他讲小时候的事情。母亲说,以前家里穷,冬天没有棉衣穿,只能裹着破旧的被子取暖;夏天没有风扇,晚上热得睡不着,就坐在院子里乘凉,蚊子嗡嗡地围着人转,一晚上能被咬好几个包。她还说,那时候粮食不够吃,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孩子们饿得哇哇哭,她就只能去地里挖野菜,煮成野菜汤给孩子们喝。讲到动情处,母亲忍不住哇哇大哭起来,肖兴也跟着红了眼眶。他的思绪随着母亲的讲述回到了那个艰苦的岁月,仿佛看到了小时候一家人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场景,眼泪无声地流到腮边。

有一次值班,母亲依然坐在藤椅上,父亲也坐在旁边,加入了聊天。父亲说起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说起了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说起了这些年四处漂泊的艰辛。他的声音很轻,却充满了深深的无奈。说着说着,父亲突然看着肖兴说:“你是咱们家唯一一个念过书的人,这些年的经历,要是能写成文字记下来就好了,也算是给后辈留个念想。”肖兴看着父亲期盼的眼神,重重地点了点头,把这件事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夜色渐深,窗外的路灯亮了起来,柔和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母亲靠在藤椅上,渐渐睡着了,肖兴轻轻地给她盖上毯子。他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看着父母熟睡的脸庞,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照顾他们,让他们在晚年能过得舒心一些,也一定要把父母的经历写成文字,留住那些珍贵的岁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