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游子的漂泊岁月 > 第四十八章 翻盖旧房建成新房

游子的漂泊岁月 第四十八章 翻盖旧房建成新房

簡繁轉換
作者:天涯寻芳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4 16:27:42 来源:源1

第四十八章翻盖旧房建成新房(第1/2页)

春风刚拂过村口的老槐树,肖兴站在自家院门口,望着墙根处冒出的几丛新绿,心里那笔盘算已久的账终于有了定论。水泥门市的账本摊在炕桌上时,油灯的光晕里,那串连本带利超过万元的数字正泛着踏实的光。这是他起早贪黑守在门市里,看着拖拉机来来回回运走水泥袋子,听着算盘珠子噼啪作响攒下的家底,如今终于够上翻建房子的底气。

村东头的老房子是肖兴刚成家时盖的,正房十六米的跨度在当年还算体面,可东边接出来的四米小屋总像块补丁。这些年水泥生意越做越顺,家里人口也添了,每回客人来都得往小屋里让,肖兴夜里躺炕上总琢磨着怎么把房子拾掇得像样些。开春那天他蹲在院墙边划拉着地面,忽然想通了——东挪西凑,把东边小屋扩成正房,将来两座房各留十三米半的跨度,既对称又敞亮。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压不住了。肖兴第二天一早就去请了镇上最有名的王木匠,俩人蹲在院里用粉笔画了整整一上午。按计划,得把现在正房靠东的九米拆掉,跟东边的四米小屋并在一起,正好凑出东跨院的主体。王木匠用烟袋锅敲着地面:“兴子,这可不是小工程,拆老房时得格外仔细,别伤着地基。”肖兴拍着胸脯应下,心里却像揣了只兔子,既兴奋又发紧。等到老房拆得只剩西边一截时,院子里已经堆起了半人高的碎砖烂瓦。日头落山时,肖兴踩着瓦砾往那截剩下的房子走,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这截七米长的房子暂时得当临时住处,匠人已经用塑料布把断口糊上了,屋里弥漫着一股尘土味。他摸了摸墙上儿子小时候画的涂鸦,忽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可一抬头看见东边地基已经清出来,又立刻攥紧了拳头——拆旧才能建新,这点疼算什么。

房架子立起来就快了。填根基时肖兴雇了镇上的夯机,突突的马达声震得地面都发颤,比当年用石碾子一点点夯土快了十倍不止。匠人抹墙时用的是他自家门市的水泥,灰浆饱满得能攥出水来,抹上去的墙面光溜溜的,连王木匠都直咂嘴:“这水泥就是不一样,将来保准不返潮。”做地面那天,肖兴特意让匠人多抹了两层灰。他蹲在地上用抹子细细找平,指尖蹭过温热的水泥面,想起小时候家里的泥土地,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妹妹总爱在屋里摔跟头。如今这水泥地面光洁白亮,将来铺上皮革,再摆上沙发,该多体面。

傍晚时肖兴坐在新房的门槛上,看着媳妇在临时住处做饭,袅袅的炊烟顺着老房的烟囱飘上天。西边的残房和东边的新房隔着一片刚平整好的空地,将来铺上石板,就是连在一起的大院落。他忽然想起刚做水泥生意时,有人说他不安分,放着地里的活不干,偏要折腾那些洋灰袋子。可现在看着这座新房,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当初咬着牙坚持自己干,是多么对的决定。

月亮升起来时,肖兴还坐在门槛上。院子里的碎砖烂瓦已经清理干净了,地基的轮廓在月光下清晰可见。他盘算着过些日子就把西边的老房也翻建了,两座十三米半的正房并排而立,再围上院墙,就是全村独一份的大院落。

风里带着新土的气息,肖兴深吸了一口气,觉得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他知道,只要接着往前奔,日子总会像这座新房一样,越来越敞亮,越来越结实。

没几日,西跨院的地基就像模像样地立了起来。青灰色的条石沿着墨线码得整整齐齐,石缝里嵌着和好的糯米灰浆,用瓦刀敲上去能听见浑厚的回响。这些条石是肖兴托人从三十里外的河床上选的,每块都得两人合抱,光运回来就用了三辆拖拉机。它们与东跨院的地基遥遥相对,远远望去,两座方方正正的地基在春光里透着股庄重气,像两只稳稳当当的靴子,踩在自家的土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八章翻盖旧房建成新房(第2/2页)

有路过的邻村货郎推着独轮车经过,车轱辘碾过村口的石子路,发出吱呀声响。他总要停下脚来,扶着车把瞅几眼,嘴里啧啧赞叹:“肖家这房盖得真讲究,光看这地基就知道是好手艺。你看这石缝,密得能当镜子照!”肖兴正蹲在院里给匠人递烟,听见了便直起腰,用袖子抹了把额头的汗,嘴上说着“瞎折腾,瞎折腾”,眼角的笑纹却堆得老高。西跨院的工程便这么缓了下来。肖兴每日照旧去水泥门市忙活,天不亮就骑着二八大杠出门,车铃在寂静的巷子里叮铃作响。门市里的水泥袋子堆得像小山,他一边给来买货的人开票,一边用算盘噼里啪啦地算着账,只是路过建材市场时,总会多留意几眼钢筋和砖瓦的价格,心里默默盘算着还差多少才能把西跨院的活儿续上。

开春后,西跨院的工地上又热闹起来。冻土刚化开,泥土里还带着冰碴子,王木匠带着匠人回来时,手里多了张新图纸,纸角都被磨得起了毛。“兴子,这次给你弄个新样式,用空心楼板压顶,又结实又省事,比木梁顶耐用多了。”肖兴凑过去看,图纸上画的楼板方方正正,上面还有细密的钢筋纹路。他心里敞亮——这几年镇上盖房都时兴这个,不用像以前那样费力气找好木料架木梁,既省料又平整,下雨天还不担心漏雨。他大手一挥,烟袋锅在手里转了个圈:“就按你说的来,用料别含糊!钱不是问题!”

卡车把空心楼板运到院门口那天,全村的人都来看热闹了,老的少的围了里三层外三层。楼板是用红漆刷过的,在太阳下亮得晃眼,十几块沉甸甸的楼板躺在卡车上,每块都有几百斤重。有专门的人员操作绞盘车,铁链条哗啦哗啦地缠在绞盘上,钩子勾住楼板,随着“吱呀——”的机械声,一块一块往上吊。楼板在空中晃晃悠悠,底下看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有胆小的捂住了眼睛。匠人站在梯子旁指挥,嗓子都喊哑了,额头上的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尘土里,砸出一个个小泥点,却一点也不觉得累。肖兴站在底下,看着楼板一块接一块地稳稳铺在横梁上,西跨院的房顶渐渐成型,像给房子戴上了一顶坚实的帽子,心里那股踏实劲,比当年水泥门市第一天开张时还要强烈,脚下的土地都像是稳了几分。等西跨院的主房盖好,已经是暮春时节了。院墙外的洋槐开了花,白花花的一串一串,香气顺着风往院里钻。两座十三米半的正房并排立在院里,东跨院的新式平房带着温婉的弧度,檐角微微上翘,像江南女子的眉;西跨院的平顶房透着利落的棱角,线条笔直,像北方汉子的脊梁。中间的甬道用青石板铺就,石板是从河里捞上来的,被岁月磨得光滑,踩上去咚咚作响,在院里能传出老远。肖兴站在院门口往里望,忽然发现西跨院的西屋和东跨院的东屋早就悄悄立在那里了——那是前几年手头宽裕点就一点点盖起来的,青砖灰瓦,不显眼,如今正好成了两座主房的配房,像两只张开的臂膀,把整个院子拢得严严实实,透着股安稳劲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