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我有道观通异世 > 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参果树

我有道观通异世 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参果树

簡繁轉換
作者:小镇售票员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9-27 04:11:40 来源:源1

循着粘稠黑水的流向,姜闻走到了心脏的最深处。

这里的空间豁然开阔,穹顶是缓缓收缩、搏动的巨大肉膜。

其上脉络虬结,发出沉闷如雷的声响。先前遍布的猩红光树与彼岸花在此地戛然而止,仿佛不敢僭越...

姜闻站在山巅,道观门前的石碑在晨光中泛着温润光泽。他凝视那两行字良久,忽觉心头一震,仿佛有某种玄机自碑文深处缓缓渗出,顺着目光流入神识。这并非神通显化,也不是符阵共鸣,而是一种更为古老的感应??像是天地本身在低语。

风起,铃响。

檐角铜铃轻摇,声音清越如泉,却在他耳中化作无数细碎呢喃:“执念未尽……执念难断……”

姜闻闭目静听,心神随之沉入一片幽邃之境。恍惚间,他看见自己穿越归墟门的那一瞬,并非仅仅踏入了一方死地,而是触碰到了某种维系万灵生死的枢纽。那扇青铜巨门,不只是通往古神沉眠之所的通道,更是连接“生界”与“亡途”的界限之门。

而他的道观,正是钥匙。

“原来如此。”他睁开眼,眸光微闪,“我的道观之所以能悬浮虚空、吸纳灵气、演化符?,是因为它本就属于‘界外’??它是不属于这个维度的存在,因此不受此世法则完全束缚。”

正思索间,远处天际忽现异象:一道赤色裂痕横贯苍穹,如同天空被利刃划开,从中溢出丝丝黑雾,随风飘散。那些雾气落地即腐,草木枯萎,岩石龟裂,竟隐隐带着几分彷徨河畔的气息。

姜闻眉头紧锁:“这不是自然天象……是归墟门再度动荡!”

他立刻盘膝而坐,双手结印,沟通头顶悬浮的小型道观。刹那间,青瓦白墙之间流转起淡淡金光,整座建筑缓缓旋转,檐下铜铃齐鸣,一道清辉自观顶垂落,笼罩全身。他的意识顺着这道光芒逆流而上,直抵道观最深处??一间从未开启过的密室。

门开了。

室内空无一物,唯有一面古镜悬于墙上,镜面漆黑如墨,映不出任何影像。但当姜闻靠近时,镜中骤然浮现画面:葬魂谷的黑湖再次沸腾,归墟门正在自行开启,无数残魂从湖底爬出,嘶吼着扑向门外。而在门后血月下,那九根骨柱上的尸体竟一个个睁开了眼睛!

更可怕的是,永眠者的锁链出现了裂痕。

“不可能!”姜闻心头剧震,“我离开时,它明明已自愿沉寂……为何会再度苏醒?”

镜中景象继续变化:瑞化作光尘消散的那一幕重现,紧接着,是一颗石头项链在风中碎裂的画面。随后,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契约动摇了……执念终结,反而打破了平衡。”

姜闻猛然醒悟。

“错的不是他们不愿离去,而是他们的离去,让这片土地失去了最后的锚点!四百年来,这些活死人用执念撑住了封印,哪怕魂魄扭曲、意识溃散,也始终未曾真正解脱。因为他们心中还有话要说,还有人要见,还有事未了??这份执念,成了镇压永眠者的无形锁链!”

而现在,随着姜闻带回遗言、完成嘱托,一个个灵魂得以安息,执念逐一熄灭,那由千万人愿力构筑的封印也随之崩塌。

“我不是解救了他们……我是亲手拆毁了牢笼。”姜闻喃喃,脸色苍白。

他当即起身,召回所有已送出的玉简与信物副本,以秘法重录一段警示之语,附于每一份传承之后:“勿忘归墟之门,莫轻释亡者执念。长生虽苦,然其存在,亦为世间一重屏障。”

做完这一切,他再度催动道观之力,欲以符阵封锁天地异象。然而就在施法之际,胸口忽然一热??竟是那枚曾属于天齐水的泪形宝石,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自行发亮,射出一道柔和晶光,投映在地面。

光影之中,浮现出一行古老文字:

**“若你再入归墟,请带一人同行。”**

姜闻怔住。

“带谁?”他低声问。

宝石光芒微微颤动,继而勾勒出一道模糊身影??短发利落,眉宇坚毅,身穿现代冲锋衣裤,腰间别着一把战术匕首。那人他认得,是当初穿越前所在世界的一位登山队员,名叫林骁。三年前,他们在雪域高原失踪,搜救队寻遍山岭无果,最终宣告死亡。

可这影像为何会出现?又为何指向此人?

姜闻百思不得其解,却冥冥中感到一丝牵引。他取出兽皮地图,发现原本空白的背面竟浮现出新的朱砂线条??一条从未标注过的路径,从人间蜿蜒而出,穿过三重大雾,直达归墟门侧翼一处隐秘入口,旁注八字小字:“双界同行,方可封神。”

“双界……是指我和他?”姜闻心中掀起惊涛,“难道说,唯有来自两个不同世界的生灵共同踏入归墟,才能重新稳固封印?”

他不再犹豫,连夜启程前往林骁故乡。

数日后,他在一座偏僻山村找到了对方妹妹。少女捧着哥哥遗留的日记本,泪眼朦胧地说:“哥临走前说过,如果有一天有人来找他,一定要把这本书交出去。他说,他没死,只是困在了一个没有时间的地方。”

姜闻翻开日记,最后一页写着:

“第七日。暴风雪停了。我看到一座倒悬的道观,挂在云层之上。有个声音告诉我:你还不能回来,除非有人记得你。我不知真假,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听见我的呼唤。”

指尖抚过字迹,姜闻只觉心口一痛,仿佛某种宿命在此刻闭环。

“林骁没死。”他低声道,“他的魂魄被困在归墟边缘,游离于生死之外??正因为他是‘外来者’,却又非修行之人,既不被此世接纳,也无法回归原身,成了夹缝中的孤魂。”

他将日记收好,郑重承诺:“我会带你哥哥回家。”

返程途中,天地异象愈加剧烈。多地爆发诡异瘟疫,患者昏迷不醒,梦中反复呢喃同一句话:“门开了……它要醒了……”更有修士夜观星象,惊呼紫微帝星黯淡,荧惑守心,预示大劫将至。

姜闻知道,时间不多了。

三日后,他在道观前布下“引魂阵”,以天齐水留下的宝石为引,燃烧自身精血,诵读《往生渡魂经》。整整七日七夜,风雨不止,雷火交加。第八日凌晨,一道撕裂虚空的光柱自天而降,照耀山巅。

光中走出一人。

身形瘦削,满脸风霜,眼神却锐利如刀。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又抬头望向姜闻,声音沙哑却坚定:“是你叫我回来的?”

“是我。”姜闻点头,“欢迎回到人间,林骁。”

林骁环顾四周,忽然指着道观檐角:“那个铃铛……我在梦里听过它的声音。每一次响,就有人喊我的名字。”

姜闻沉默片刻,道:“因为你从未真正死去。你的意识被归墟之力拉扯,滞留在边界。如今我能召你归来,是因为你的执念够强??有人记得你,你也一直想回来。”

林骁苦笑:“我以为我只是个普通人,没想到也能卷进这种事。”

“正因你是普通人,才最关键。”姜闻取出地图与宝石,“我要再去一次归墟,这一次,需要你和我一起进去。只有双界的生灵并肩而行,才能重启封印,否则整个世界都将陷入永夜。”

林骁盯着那幅画着倒悬道观的地图,良久,缓缓点头:“好。只要能结束这场噩梦,我去。”

两人准备妥当,携带符?、丹药、阵盘等物,再度踏上征途。

沿途所见,已是末日征兆。村庄荒废,城镇封闭,空中常有黑鸟盘旋,啼声凄厉。偶有流浪修士拦路求救,皆称夜间有白衣人影叩门,自称“某某某,回来了”,开门却空无一人??实则是亡魂借壳还乡,妄图重返阳世。

姜闻一路驱邪净秽,以道观之光净化怨气,但也明白,这只是风暴前的余波。

当他们终于抵达葬魂谷时,景象已截然不同。

黑湖干涸,湖底裂开巨大沟壑,归墟门大开,青铜门扉歪斜断裂,上面符文尽数熄灭。狂风卷着灰烬在空中飞舞,宛如纸钱纷扬。九根骨柱倒塌八根,仅剩一根尚立,其上悬挂的尸体赫然是??瑞!

姜闻瞳孔猛缩:“他明明已经超脱……为何又被拘回?”

林骁忽然捂住头,痛苦呻吟:“我听见了……好多声音……他们在求救……还有一个……在笑……”

话音未落,地面剧烈震动,一道比之前庞大十倍的阴影自深渊升起。永眠者的形体已不再虚幻,而是凝聚成一尊高达百丈的黑袍巨人,周身缠绕的锁链尽数崩断,唯有一根仍连于天际,似与星辰相连。

“姜闻……”那声音不再悠远,而是充满怒意,“你带走了他们的执念,破坏了契约。你以为你在救人,实则你在毁灭秩序!”

“我没有毁约。”姜闻昂然相对,“我只是让他们完成了心愿。真正的契约,从来不是囚禁灵魂,而是守护真相。”

“真相?”永眠者冷笑,“那你可知,为何只有外来者才能打破平衡?因为你们不受因果束缚!你们的到来,本身就是变数!而今你又引来第二位异界之人……你想做什么?取代我吗?”

“不。”姜闻摇头,“我要做的,是重建契约??不是以痛苦为代价,而是以记忆为基石。”

他转身看向林骁:“还记得你说,有人记得你,你就能回来吗?我要告诉这里的所有亡魂:你们不必留下,也不必恐惧离去。只要有人记住你们的名字,你们的精神就不会真正消亡。”

林骁虽不明其意,却用力点头:“我相信你。”

姜闻深吸一口气,将手中宝石高举过顶,同时催动道观全力运转。玲珑小观升至半空,青瓦迸发出璀璨金光,整座建筑开始分解、重组,化作万千符文洒向四野。

与此同时,他以心头精血书写新契,凌空篆刻于虚空:

**“众生执念,非缚魂之锁,乃传灯之火。愿者可去,忆者永存。自此以后,归墟不再囚灵,唯藏铭记。”**

符成刹那,天地寂静。

风停,云散,血月褪色,黑雾退潮。那根连着星辰的锁链轻轻一颤,竟缓缓收回天际,消失不见。

永眠者仰天长叹:“原来……还可以这样。”

它的身躯开始瓦解,不再是愤怒的咆哮,而是平静的消散。临终前,它看向姜闻,眼中竟有感激:“谢谢你……让我也成为被记住的人。”

最后一缕黑影湮灭,归墟门轰然倒塌,化为齑粉随风而去。

而就在那一刻,大地震动,无数光点从地下升起??是那些早已逝去的亡魂。他们面容清晰,神情安宁,一一飘向天空,如同星辰归位。

其中一道光芒掠过姜闻身边,轻轻一触,便是瑞的声音:“这次,我真的走了。替我看看春天吧。”

姜闻含泪点头。

林骁望着漫天流光,久久无言,终是轻声道:“原来死亡,也可以这么美。”

数月后,人间恢复平静。

瘟疫退去,星象归正,各地陆续传出“故人托梦告别”的奇谈,百姓称之为“清明夜语”。天齐族将古训立为圣典,苍梧宗为柳元青建祠祭祀,那位父亲的女儿终身未嫁,但在庭院种满白梅,年年花开如雪。

至于姜闻的道观,则永远停留在山巅。

只是门前石碑多了第三行字:

**“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惟以心香祭,方知魂未离。”**

每当夜深人静,总有村民声称看见两位男子并肩立于观前,一位青衫磊落,一位短装英挺,共望星河,不知何时悄然隐去。

而那檐下铜铃,依旧随风轻响,一声,又一声,诉说着一段无人书写、却永不终结的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