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子門被打開,辛柚衝縮在裡面的猴子招招手:“快出來。”
猴子歪頭看著她,試探著鑽出了籠子。
辛柚本以為猴子得了自由會飛奔投入山林,誰知猴子靈活爬上籠子,咣咣跳著。
小蓮噗嗤一笑:“姑娘,這猴子在泄憤呢。”
辛柚也笑了:“脾氣是挺大。”
記得少卿府的兩個護衛陪她去崖底,離開時這猴子就潑了護衛一臉水。
這些事,就不方便在楊隊長等人面前提起了。
猴子似乎跳累了,跳下籠子,仰頭衝辛柚吱吱叫。
辛柚指著綿延的山:“去找一個新家吧,以後可不要再被人捉住了。”
“吱——”猴子一步三回頭。
辛柚笑著擺手。
猴子居然停下來,也衝辛柚揮了揮前爪。
小蓮驚了:“姑娘,這猴子好聰明!”
辛柚不以為奇:“猴子本來就很聰明,據說一些特別聰明的猴子猶如十來歲的孩子。”
小時候聽《西遊記》時,她也癡迷美猴王,纏著娘親問東問西。
“難怪呢。”這下子小蓮不驚訝了。
十來歲的孩子會打招呼還稀奇什麽呀。
“姑娘,猴子跳樹上去了!”
辛柚目光一直追隨著猴子,只見猴子幾個跳躍,在最後一次回頭張望後,很快不見了蹤影。
她默默站了一會兒,轉身走向馬車。
回去的路上,小蓮有些可惜:“姑娘,其實我們可以把猴子養起來的,咱們院子那麽大。”
“會不習慣吧。”
小蓮一時沒反應過來:“院子裡的人新鮮幾日就喜歡了。”
辛柚笑了:“我說猴子會不習慣。它又不是貓貓狗狗,誕生在山林間的生靈還是回到山林間才自由。”
她從自由自在到為了復仇走進樊籠般的京城都不習慣,何況猴子呢。
“也是,還是姑娘考慮得周全。”
元宵這日,辛柚與小蓮因為送猴子沒去逛燈會,上元燈會的熱鬧卻不會因為少了二人而減少。興元帝身邊的人發現,皇上今年賞燈的興致不高,早早就從觀燈高樓下來回了寢宮。
太后看在眼裡,有些心疼,對著身邊嬤嬤歎氣:“皇上這是為定北受災憂心呢。”
實際上,興元帝為定北賑災憂心,更憂心的是賀清宵南下的進展。定北那邊隔上幾日就有奏報傳來,他知道賑災到了哪一步,順不順利,南邊至今卻杳無音信。
賀清宵能找到欣欣嗎?
興元二十年的元宵佳節,興元帝失眠了。
正月十八,青松書局的告示貼出來,《西遊》第二冊發售了。
這個時候,官員們結束了年假,學生們進了學堂,過年的氣氛漸漸淡去,許多鋪子的生意經歷了過年後的短暫冷清也恢復了。作為有新話本發售的青松書局,當即就排起了長隊,胡掌櫃連忙調來幾個人幫忙才勉強應付。
等到第二日消息傳開,來買松齡先生新書的人就更多了。
胡掌櫃撥弄了幾日算盤,整理出一份特別的帳本給辛柚過目:“東家,這些府上都買了百本以上。”
為什麽胡掌櫃知道這些買書人是哪個府上呢,人家說麻煩讓夥計直接給送到家裡,順其自然報了家門。
這明顯是奔著東家來的,以後要不要還人情,就要東家定奪了。
辛柚接過帳本打眼一掃,竟然還不少。帳本分了三大項,皇親貴胄一項,文武百官一項,富戶皇商一項。
“掌櫃的好會記帳。”辛柚忍不住稱讚。
老掌櫃看著如花似玉的東家,歎道:“這都是經驗啊。”
還是從打東家主意的那些臭小子身上得來的靈感!
辛柚先看了皇親貴胄那一塊,有長公主府不奇怪,還看到了秀王府,以及一些從沒打過交道的府上,只能在心裡感慨一句荷園宴帶來的後續影響不小。
等到月底,書局生意進入了平穩期,辛柚收到了長公主府的請帖。
“早就想請你來坐一坐,奈何過年事多,想著寇姑娘書局那邊也忙,拖到現在。”昭陽長公主淡淡笑著,在辛柚面前全無長公主的威嚴。
如果說一開始是因為寇姑娘救了女兒讓她另眼相待,後來寇姑娘的行為讓她除了感激,還有欣賞。
留辛柚吃了飯,喝茶時氣氛越發放松,昭陽長公主試探問起:“過了這個年,寇姑娘十七了吧,不知對以後有何打算?”
“用心經營書局和其他產業。”辛柚隨口道。
昭陽長公主隻好直接問:“寇姑娘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了,少卿府可有什麽想法?”
辛柚一臉平靜:“正旦朝賀後,外祖母他們應該沒什麽想法了。”
昭陽長公主不好對一個小姑娘直接說母親的不是,委婉提醒:“太后年紀大了,記性不是很好,等她為你親事打算就不知道哪日了。”
辛柚心道就是看出太后隨口一說,她才如此安穩的。
不過昭陽長公主提起這個——
“親事上,民女不急。”
昭陽長公主定定看著辛柚,見她神情坦蕩,眼神清明,全無尋常少女提起這個話題的忸怩羞澀,明白這話是發自真心。
“不急就好。”昭陽長公主沒再囉嗦。
她憐惜這孩子無端被母后折騰,可要是打著憐惜的名頭指手畫腳,又比母后強到哪裡去呢。
本來昭陽長公主是想試探一下寇姑娘對兒子的態度,若是有意她就能對太后提。寇姑娘不急就先不動,反正瑞兒也不急。
辛柚心思剔透,哪裡不明白長公主是為她考慮,雖不能接受,心卻是暖的。
二人轉了話題,又聊了一陣子,辛柚提出告辭。
離開前,昭陽長公主突然道:“慶王快要回來了。”
辛柚怔了一下。
“寇姑娘聲名遠播,以後可能免不了與皇親貴胄打交道,與這些人來往要謹慎些。”
“多謝殿下提醒,民女記下了。”
等到二月,慶王回京了。
慶王這次回京可謂聲勢浩大,京城百姓夾道歡迎,旌旗傘扇中數把萬民傘格外惹眼。
“那是萬民傘吧,慶王殿下仁愛百姓,為賑災出了好大的力啊!”百姓們感慨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