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官路芬芳 > 第1169章 新鲜血液,华一依生产

官路芬芳 第1169章 新鲜血液,华一依生产

簡繁轉換
作者:东北春城爱飞的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04 15:55:27 来源:源1

玲珑集团的入驻,为原江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兄弟汽车分厂的车间里面,机械臂精准地焊接车身,工人师傅们穿着统一的工装,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作业,首辆“原江造”汽车即将下线;生物制药厂里,研发人员在无菌实验室中调试设备,一批针对慢性病的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集团下设的医院里,崭新的CT机、核磁共振仪已安装完毕,医护人员正进行岗前培训,不久后就能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住房问题也被提上日程。

玲珑集团在南部新城开发了三个相邻的住宅小区,风格各异却同样精致。

西侧的“玲珑别院”是高档别墅区,独门独院的设计搭配私家花园,庭院里种着名贵的乔木,围栏上缠绕着藤蔓,专为上流人士和富豪打造;中间的“悦湖公馆”是中档社区,150至200平方米的跃层小洋房,客厅挑高3.5米,阳台连通着观景露台,站在窗前就能看到不远处的人工湖;东侧的“惠民家园”则面向普通百姓,户型方正实用,小区内配套了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区,物业费仅为周边小区的一半。

更贴心的是,三个小区旁边,由市政府与玲珑集团合作建设的“原江实验小学”已封顶,浅红色的教学楼搭配蓝色的操场,明年九月就能迎来第一批学生。

如今的原江,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清晨,公园里有老人打太极、年轻人跑步;白天,工地上塔吊林立,写字楼里企业忙着拓展业务;夜晚,商业街灯火通明,市民们在夜市里品尝美食、散步聊天。

朱飞扬带给这座城市的,不仅是日新月异的面貌,更是向上生长的力量—原江,正以全新的姿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发展篇章。

原江市南部新城的规划蓝图上,最亮眼的一笔莫过于市政府的南迁——这座城市的行政心脏,正循着时代的脉搏,向南部舒展新的肌理。

新落成的市政府大楼藏在一片青瓦白墙的建筑群里,飞檐翘角带着江南特有的温婉,青砖铺就的台阶,被往来人群磨得温润,远远望去不像威严的行政中枢,反倒像一座沉淀着岁月的书院。

推开玻璃门,一楼政务大厅的天光倾泻而下,几十个窗口一字排开,电子屏滚动着办事流程,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抬眼便是笑意:“您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再不用跑遍全城找各个局,群众攥着材料进来,半小时就能完成从申报到办结的全流程,连空气里都飘着“效率”的味道。

楼前的公交站早已立起崭新的站牌,3路、7路公交车叮叮当当驶过,地铁2号线的出口就在广场东侧,玻璃穹顶下,推着婴儿车的妈妈、拄着拐杖的老人、拎着文件袋的创业者,沿着指示牌从容走向入口。

地下停车场的指示灯像一串流动的星河,引导车辆泊入空位,保安大叔笑着指挥:“这边有空位,直走第三个口拐——”声音洪亮得像在自家院子里招呼客人。

周边的商铺跟着热闹起来,便利店的微波炉总在加热便当,咖啡馆的香气漫过街角,服装店的橱窗映着政务大厅的玻璃幕墙,连老板们都笑着说:“自从市政府搬来,来逛街的人都带着股踏实劲儿,办事顺了,花钱都敞亮。”

最暖人的是大楼西侧的食堂。

早上七点,窗口就排起长队,员工刷工作卡,老百姓扫码支付,端着餐盘坐在一起。

红烧肉炖得酥烂,青菜带着露水的鲜艳,价格牌上写着“糖醋排骨8元”“清炒时蔬3元”——国家的补助悄悄藏在定价里,让实惠落到每个人碗里。

穿西装的干部和拎菜篮子的大妈坐在邻桌,聊的都是“这菠菜真嫩”“办事窗口的小姑娘态度真好”,官民之间的那层隔阂,早被一碗热汤焐得化开了。

这份规划能在两次常委会上顺利通过,离不开细节里的民生温度。

而当任命文件公布,叶飞鹤的名字出现在经济开发区区委书记一栏时,不少人暗叹:朱飞扬果然敢用人。

这位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干部,办公室的灯总亮到深夜,笔记本上记满了企业的难题、群众的诉求,如今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他反倒更精神,汇报工作时总说:“得对得起这份信任,让南部新城的每块砖都透着实在。”

叶家特意托人送来一篮原江特产的蜜橘,朱飞扬剥开一个,酸甜的汁水溅在规划图上,晕开一小片橘色的印记。

这印记像个温暖的注脚——两年后的南部新城,定是这般模样:行政有温度,民生有甜度,连发展都带着股踏实的烟火气。

这就是变化。

两个星期后,当朱飞扬推开远扬社区医院的病房门时,消毒水的气息里正混着一股奶香。

华一依半靠在床头,脸色还有些苍白啊,怀里却稳稳托着两个裹在襁褓里的小家伙,眉眼间是初为人母的柔软。

“来了。”

她抬头笑,声音轻得像羽毛,目光落向他身后—陈老爷子正踮着脚往床边凑,他手里攥着张红纸,上面是用毛笔写的两个名字,笔锋遒劲,透着股掩不住的喜气。

朱飞扬的视线先落在孩子脸上。

两个小家伙闭着眼,睫毛像两把小扇子,鼻梁塌塌的,可那抿着的小嘴、微微皱起的眉头,竟和他儿时照片上的模样如出一辙。

老爷子早凑到襁褓边,老花镜滑到鼻尖,手指哆嗦着碰了碰孩子的脸蛋,忽然直起腰拍大腿:“好!好!这眉眼,这精气神,是我们陈家的种!”

红纸被递到华依依面前,“陈一阳、陈一诺”,老爷子的声音洪亮得震得窗玻璃嗡嗡响:“一阳,向阳而生;一诺,一诺千金!

咱陈家的种,就得光明磊落,说到做到!”

华依依指尖划过纸面上的字,眼眶忽然红了。

朱飞扬递过温水,指尖碰到她的手,才发现她还在微微发颤。这双手曾握着手术刀救过他的命,曾在雪崩时死死拽着他的背包带,此刻却连端起水杯都费劲,可掌心托着孩子的力道,稳得像托着全世界。

“还记得那年在昆仑山口吗?”华一依忽然轻声说,“你说要是以后有了孩子,就叫‘平安’。”

朱飞扬嗯了一声,喉结动了动。

那年暴风雪里,他们被困在废弃的观测站,她发着高烧,他用体温焐着她的脚,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让她平安喜乐,再不受这苦。

如今,两个孩子的呼吸均匀得像风拂过湖面,病房里的阳光漫过白色床单,在孩子脸上投下淡淡的绒毛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