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让大明重新伟大 > 第一百零一章:尹直的章程

让大明重新伟大 第一百零一章:尹直的章程

簡繁轉換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0 16:23:11 来源:源1

和最开始朱佑樘的反应一样,虽然早就已经看到了奏章,但是,当听到徐溥上奏的是边事的时候,在场的众人还是不由一阵侧目。

谁能想到,徐溥这麽一个完完全全走的是清流路线的人,竟然会关心军政相关的事务……

面对众人的疑问,徐溥倒是淡定的很,道:「治国当以御边为急,这是历代王朝不变之理,先帝在位时,鞑靼多有来犯,如今陛下登基,鞑靼各部只怕也生出扰乱之心,故而我以为,边事之重,当居于诸事之首。」

这番话说完,在场众人更是有些讶然。

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治国当以御边为急』这样的话,竟然会从徐溥这样一个词臣出身的大臣嘴里说出来。

但不论徐溥是出于什麽想法,总之,随着他这句话说出来,各自之间的争论就已经开始了。

刘吉也没想到,徐溥竟然这麽会见缝插针,顺着他的话头,竟然就拐到了自己的主张上。

于是,他连忙拉了回来,道:「边事固然重要,但是,自从成化十八年以后,前兵部余尚书主持在延绥等处修筑边墙,鞑靼虽仍时有来犯,但多被边军围而歼之,数年以来,边境倒是没有什麽大的战事威胁。」

「反倒是朝中这些年,因传奉官滥觞和李孜省擅权之故,多数官员要麽怠惰成风,要麽沉迷争斗,难以做好分内之事,长此以往必成大祸,如今陛下登基,正该率先澄清吏治。」

话音落下,一旁的李裕也开口道:「不错,诸位的奏章我也都看过,不论是边事,言路还是财政,固然都是急弊之事,但是欲要解决这些急弊之事,总是需要一批精干的能吏的。」

「以朝中如今动辄攻讦成风的氛围,若不先整饬吏治,只怕不论提出何种办法,都难有效用。」

这番话说完,殿中一众大臣,顿时都陷入了思索当中。

不得不说,李裕的这番话正好切中了他们所有人的要害。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而对于朝政来说,文武百官就是这个『器』,若是朝堂风气不正,百官不能安心用事,那麽,就算上层提出再好的办法,到了具体实行的层面上,只怕也难以落实。

见众人都有些沉默,刘吉顿时得意起来,他看了一眼旁边的尹直,于是,后者点了点头,道。

「我和刘阁老这些日子商议了一番,觉得只靠京察来考评官员,最多只能裁撤不合格的传奉官,但是,对于朝中风气的扭转只怕效用不大。」

「若要整饬吏治,首先就要一个严字,凡有德能不谨者,行事无能者,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私下结党者,俱应严查严办,此事,可由吏部并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共同督办。」

「方才王总宪不是说,要恢复科道作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的本职吗,便可由此入手。」

事实上,很多人往往忽略的一点是,尹直这个人其实是很有才能的,尤其是在吏治方面,他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这也是当初朱佑樘愿意留下他的原因。

此时便能看得出来,刘吉等人的这份奏章,其方针的制定者,明显是尹直。

「具体来说,可由都察院牵头,对吏部历年留存的官员履历进行清查,随后,派遣十三道御史分赴各地明察暗访,将官员的名声,实迹与存档对比。」

「同时,接受百姓投告和其他官员弹劾,若涉及刑案者,可由刑部或大理寺派员前往审讯,监察御史协理,从多方面对官员进行一一核查,优者升赏,劣者据实予以降黜。」

话音落下,在场众人再次皱起了眉头。

尹直的这份章程,不得不说,十分的酷烈。

这种清查的手段,可远比京察的普通考评要严格的多。

当然,严格有严格的好处,真要是经过了这麽严苛的筛选之后,能够留下来的,肯定都是精明能干的强人。

不过……

「这般严格的考评方式,最后清查出来有劣迹的官员必定不少,如此众多的官员变动,只怕会影响朝廷安定吧?」

这次发出疑问的,是户部尚书李敏。

他的想法,显然也代表了在场大多数人的想法。

虽然说刮骨疗毒,但是也没说要把全身的骨头都刮一遍吧,不是还有句话叫法不责众嘛……

朝堂上,准确的说应该是官场上的这些人,有谁没干过一点不合法度的事呢?

小到相互走动,互相提携,大到徇私枉法,贪污受贿,官场这个大染缸当中,想要找出一个清清白白的人,怕是比登天还难。

这要是都掀开来,那就不是整饬吏治了,怕是要将官场给彻底的清洗一遍。

然而,面对这个疑问,尹直却并不慌张,而是道。

「真金不怕火炼,这般严查是为了让那些沽名钓誉之辈露出行迹,这些人无才无德,若是留着,才更是对社稷朝廷不负责任,而且揪出这些德不配位之人,更能够让那些有真才实学,德能勤廉之的官员脱颖而出。」

「当然,李尚书所说的问题也确实存在,所以才需要吏部配合,对于都察院查出的不谨之辈,吏部要酌情予以处置,同时,对优秀的官员可以破格升赏。」

「同时,可以加开恩科,增加录取的人数,辅以举人,监生补缺,当可在维持朝廷政务正常的同时,做到彻底澄清官场风气。」

看得出来,尹直对于这套章程,已经在心中酝酿很久了,对于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也都能拿出合理的应对之法。

但是……

「朝廷眼下还是当以安顺为主,尹卿家所言的章程动静还是太大了些。」

就在众人迟疑的时候,上首一直在旁观的朱佑樘却突然笑着开口,道。

「整饬吏治固然是要的,但是饭还是要一口一口的吃,眼下吏部已经在主持京察事宜,朕觉得不宜朝令夕改,诸卿觉得呢?」

话音落下,在场众人顿时有些意外,尤其是刘吉,脸色顿时就变得有些难看。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都快说服了在场的其他大臣了,结果到了最后,竟然被天子给否了。

「陛下……」

刘吉开口,还想要再争取一番,但是,朱佑樘却没给他这个机会,道。

「朕此前已说了,这次议事,该议些和军政民生相关的实事,别的暂时不提。」

这麽说,就是没有商量的馀地了。

刘吉心中默默的叹了口气,哪怕心中仍旧有些不甘,也还是不得不点了点头,拱手道。

「臣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