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让大明重新伟大 > 第一百四十章 递台阶

让大明重新伟大 第一百四十章 递台阶

簡繁轉換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0 16:23:11 来源:源1

第140章递台阶

得出这个结论的同时,李东阳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就意味着,这件事很有可能真的没有什麽转圜的馀地。

但问题就在于,这麽大的一件事,肯定不可能顺顺利利的。

现在消息已经传出去了,可以想见的是,过不了多久,不管是朝中南方出身的官员,还是如今在京中逗留的南方举子,必然都会纷纷表示不满,甚至是对他们这些同为南方出身的高官求上门来。

作为一个乡土社会,哪怕官职坐的再高,也难以避免摆脱这个体系,如果他们冷眼旁观的话,

那麽之后回到故乡,肯定是要被戳着脊梁骨骂的。

所以哪怕不考虑官场上的关系,李东阳也不可能对这件事坐视不理。

但插手干预一件注定不可能成功的事,对于李东阳来说,也着实不是什麽值得开心的事。

然而,事实不会随着人的意愿而变化,见李东阳醒过味来,徐薄倒是淡定的点了点头,道。

「朝中南方举子出身的官员太多,这对于朝廷来说并非好事,历代天子对于这一点都十分忌惮,想着法的削弱南方的势力,当然,大势所趋不代表无法改变,从永乐到现在,虽然总体来说,

科举当中南人的数量在减少,但也并非一帆风顺。」

「像是正统,景泰年间,就都曾有过北人要求增加员额,却反过来恢复了南人名额的例子·

这话一出,李东阳的目光不由微微一亮,道。

「阁老的意思是,这件事还有转机?」

徐薄闻言,点头道:「这朝中的任何事都有转机,只不过看能不能抓得住了,想不想抓的住了,比如这次,既然事涉科举,那麽转机就不在我们这些官场中人身上,而在这些士子们的身上。」

李东阳皱眉思索了一阵,道:「所以,阁老的意思是,要让这些士子们闹起来,劝谏陛下回心转意?」

话音落下,徐薄的表情顿时变得有些无语,他警了李东阳一眼,冷声道:「我何曾这麽说过?」

呢,李东阳的神情有些尴尬,连忙道:「下官愚钝,说错了话,还请阁老赐教。」

于是,徐薄摇了摇头,道:「陛下的性情,连御史们的劝谏都并不放在心上,又岂是一帮士子厮闹一番,就能够改弦更张的?」

古话讲近水楼台,内阁最大的好处,其实就在于近侍之臣,以备谘询这两句话上。

因为各种政务上的频繁交流,使得内阁大臣能够迅速的了解皇帝的施政风格和性情喜好,进而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徐薄虽然入阁不久,但是,也足够让他对当今的天子,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徐薄看来,当今的这位陛下,虽然外表看似宽仁,但其实心里是最有主意的。

只要他已经决定了的事,其他的大臣们再劝,也没什麽大用,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不过,这番话一出,反倒是让李东阳有些糊涂了,他迟疑片刻,小心的开口问道:「那阁老方才说,此事的转机其实是在举子们身上,意思是———」

徐薄眉头紧拧,似乎是在思索着什麽,片刻之后,他方缓缓开口,道:「学子们光是斯闹,没什麽大的妨碍,毕竟都是些未入仕的举子,闹得再凶也不过是一时而已,朝廷的大政,轮不到他们来左右,再是闹得厉害,到最后也还是得老老实实的参加科举,所以,闹就要闹的有用。」

这下,李东阳就更加疑惑了:「敢问阁老,怎麽个有用法?」

徐薄坐直了身子,抬眼看着李东阳,神情罕见的有些严肃,道。

「宾之啊,你可知道这件事情其实陛下的做法,是有道理的,虽然说科举应重公平,但南方举子一家独大,也的确有诸多害处,容易滋生党派不说,关系近了各种徇私之事也难避免。」

「而且,南方举子众多,北方举子也同样众多,大明两京一十三省都是一体,偏向南方太过总归不是好事,所以其实这件事上,从公心而论,我等是不该插手的。」

李东阳看着徐薄,不由得浮起了满头的问号。

不是,你徐阁老什麽时候变得这麽以国为先了?好吧,李东阳承认,他的确是对徐薄,是有那麽一点偏见在身上的。

但过往的事实证明,他对徐薄的判断并非是没有道理的,这位徐阁老要说没有公心吧,也不尽然。

可对于他来说,自身的利益,其实是高于所谓的公心的。

否则的话,当时刘健等人闹传奉官的时候,徐薄就不应该冷眼旁观,等着刘健出丑,就算是不早早将此事送到御前,至少也应该劝上几句,给那帮当时被热血冲昏头的官员们浇盆冷水。

但是,徐薄什麽都没有做,原因也很简单,只有刘健栽了跟头,他这个收拾残局的人,才能够坐收渔利。

换句话说,他其实是放任甚至是暗中促成了这种局面的。

那场朝会虽然说最后失败了,但是天子震怒,御史们损兵折将,东宫旧臣们也被天子冷到现在,唯独徐薄逆势而上,成了新普的内阁大臣。

就算不谈当时的事,他和徐薄二人,都在这对坐这麽长时间了,徐薄要是真的不赞成的话,最开始听闻消息的时候就该拒绝才是。

这会才开始说这番话,早干嘛去了?

李东阳心中一阵疯狂的腹诽,但面上却不得不接着话头说道:「阁老说的下官也明白,但终究乡梓之情难负,下官也只是可怜这些学子们而已。」

「寒窗苦读数十年,本以为可以凭藉自己的才学一举登第,结果到了最后名落孙山不说,登榜之人反而是才学不如自己的人,下官也是这麽一路走过来的,知道这其中的苦处,所以这才想着为这些学子们略尽绵力。」

李东阳心里很清楚,徐薄其实这个时候,就是等着一个台阶而已,所以,他自然是从善如流的递了过去,继续道。

「阁老明鉴,若如今是洪武,永乐那般,科举十中有八都是南方学子,自然于国并无好处,但是自宣德定制以来,如今的南北分额早已经延续多年,南方学子虽多,但相较永乐时期已大大减少,我等现在又不是想增加员额,只是希望能够维持旧制而已,不算过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