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让大明重新伟大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召见礼部

让大明重新伟大 第一百三十七章 召见礼部

簡繁轉換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0 16:23:11 来源:源1

第137章召见礼部

刘吉的一句内阁集体承担,让刘健心中不由有些失望。

他以前倒低估了这个老狐狸,果真是滑不溜手的,一点风险也不会冒。

也罢,一同承担就一同承担便是,反正天子又不耳聋眼瞎的,岂会分辨不出这到底是谁的主意?

内阁这边打定了主意,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思草诏。

另一边,礼部尚书周洪谟和翰林学士李东阳,也匆匆赶到了文华殿中。

「臣等拜见陛下。」

各自行礼过后,朱佑堂沉吟片刻,很快便直入主题,

「近日以来,朝堂上下有许多官员上奏,说四川等处地震,南京皇宫又遭雷击,此乃上天示警,人君应当修省求言,以应天变,二位都是礼教儒学的大家,朕想听听,你们是什麽看法」

这次奏对是在文华殿中,也不是只有刘健一人这种私下场合,相对要正式的多。

再加上眼前二人都不是内阁大臣,所以,朱佑也没有将奏章交给他们看,只是简单描述了几句。

但即便如此,二人也立刻就察觉到了,天子语气当中的不悦。

尤其是李东阳,作为察言观色的大师,他几乎是第一时间就看了出来,天子的神情当中并没有迟疑不决,反而带着几分凌厉。

于是,他当即便有了判断。

天子的这句话,并不是在问天变和君王修省到底有没有关系,而是心中已经定论决定压根没有关系。

「回陛下,臣以为天变之说,太过荒谬,这都是民间的愚夫愚妇们才会迷信的言论,身为朝廷官员,遇到灾情,应该想的是如何赈灾安民,陛下万不可沉迷于这等言论,耽搁朝政。」

既然判断出了方向,李学士自然很快就有了应对之策。

他并没有选择直接批驳这些官员,而是义正言辞的开始『劝谏」皇帝,不可沉迷于鬼神之事。

这副样子,让朱佑堂不由有些无语,

果然,这李东阳才是最鬼精鬼精的,徐薄和他相比,都稍逊一筹。

不过,官场上也的确只有这样的人,最能够混的风生水起。

此时,一旁的周洪谟也反应了过来,道。

「陛下,臣也觉得,不可迷信这等鬼神之事,还是应当尽快安排赈灾才是。」

和如今正在积极进步期的李东阳不一样的是,周洪谟其实已经到了半养老的阶段。

作为礼部尚书,他的仕途要想再进一步,只能是吏部,户部或者是内阁首辅三个中的一个。

但到了这种级别,一个萝卜一个坑,又岂是那麽容易的?

何况,周洪谟自己知道自己的情况,他今年已经六十五了,此前和李孜省的交往虽然不算密切,但也有些往来,而且,也不是天子的潜邸班底,向前一步基本无望。

所以,对于周尚书来说,他眼瞧着就是一个能避就避,能躲就躲,说啥是啥,绝不反驳。

就拿此前册封后妃的事来说,这本应是礼部的职权范围,但周洪谟却半点异议都没有,天子怎麽说他就怎麽做,对于外界的非议,是半点都不放在心上。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对朱佑模这个新君是绝对忠诚和服从的,相反的,他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不愿意给自己添麻烦罢了。

但可惜的是,朱佑堂今天叫他过来,就是来添麻烦的—·

「赈灾的事,朕已经让内阁下旨给户部,让他们尽快办理了,朕今天找你们过来,其实是这所谓天变之说,让朕产生了一个想法。」

眼瞧着二人都这麽识趣,朱佑堂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继续开口道。

事实上,这也是李东阳和周洪谟的疑惑。

这些官员们要用天变来约束皇帝,皇帝要是信的话,该找的是司天监,不信的话,该找的也是内阁,怎麽会找他们一个翰林院的,一个礼部的过来呢?

「臣等洗耳恭听。」

于是,朱佑堂说道:「所谓天变,其实不过是愚昧之人不懂自然之理而已,孔子曾言,敬鬼神而远之,我华夏先民,也从来都是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如今朝中官员动辄言天变修省,

其实是本末倒置。」

「朕思之再三,觉得根子出在我朝科举与学校二途上,孔孟之道虽好,但如今取士过分看重文义,不察实用之学,因而多出这麽多的腐儒之论。」

「朕今日召二位卿家前来,便是想要在科举制度上做一革新。」

底下二人身子齐齐一震,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自己猝不及防的就听到了这麽一个爆炸性的消息革新科举?

要知道,如果说传奉官体系破坏了朝廷的铨选,那麽,科举就是整个天下读书人的命根子。

可现在,天子轻描淡写的就说要革新科举。

陛下您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一件多严重的大事啊?!

「呢,陛下明鉴,朝廷的科举制度乃太祖时所定立,考察的乃是学子们的经世致用之学,虽然近年以来,有偏重文义之嫌,但臣以为只需稍加纠正即可,若贸然革新,恐令天下文人震动,还请陛下三思。」

对视一眼之后,最后还是周洪谟上前,委婉的开口劝谏。

没有办法,科举是礼部执掌,如果真的要革新的话,那麽,他这个礼部尚书肯定是牵头人。

周尚书老了,本来就只想着再混几年致仕的,要是别的小事,他也就顺着天子的心意办了,可这样的大事,他这把老骨头,可真的是折腾不起了.

见状,李东阳也小心翼翼的跟上,道:「陛下,臣以为周尚书说的有理,科举制度已有多年,

乃是天下读书人的晋身之阶,即便是要革新,也得慎重有加,不可急躁。」

这副样子,倒是让朱佑堂忍不住一笑,道。

「二位卿家紧张什麽,朕又没说要把科举改的天翻地覆,瞧你们急的—」

底下二人对视了一眼,心中忍不住腹诽道,还不是因为陛下您这天马行空的想法太多。

登基这才数月,又是京察又是清丈军屯的,压根就没个消停的时候,这会又突发奇想,说什麽革新科举,能让他们不多想吗。

朱佑堂自然不知道二人心中的想法,他收敛神情,很快便继续道。

「朕当然知道,科举是天下读书人向往之事,不可轻动,但是,现在的科举制度也并非完美无瑕,故而,有些地方该动还是要动的,比如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