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让大明重新伟大 > 第三十八章:何谓官场

让大明重新伟大 第三十八章:何谓官场

簡繁轉換
作者:月麒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0 16:23:11 来源:源1

书房当中,王质听到李东阳的结论,心中不由掀起了一阵滔天巨浪。

要知道,在他的心里,一直都将徐溥,李东阳这些清流大臣,视作是古君子的代表。

不管是听这些人说的话,还是看他们做的事,都是一身正气,大义凛然的。

他也一直觉得,朝中奸佞横行,肯定是天子受了小人蒙蔽,身为科道官员,自当奋力直谏,辅佐君上扫清妖氛,澄清玉宇,还社稷朝堂一片朗朗乾坤。

然而刚刚李东阳的这番话,却莫名让他的心中,产生了一丝触动。

原来,这道旨意可能并非是内阁作祟,而真的是天子不纳谏言吗?

王质的心里,一时有些恍惚。

徐溥在一旁看着,自然明白他这个学生,此刻到底在想些什麽。

不过问题不大,谁刚刚入仕的时候,不是满腔热血的天真呢?

都会有这麽一遭的。

被虚幻蒙住眼睛时的勇敢,不过是莽撞而已,在看清事物本真之后的坚持,才是自己真正的道。

没有去管王质此时受到的冲击,徐溥看着面前的李东阳,轻轻点了点头,道。

「陛下虽然年轻,但是已明治国之道,这是我等的福分。」

「朝局当以稳定为上,诸六部九卿,内阁大臣,固然有失职无德之人,但若是就此罢斥,必会致使朝局不稳,而且,还会让后世议论,陛下不优容老臣,刚一登基,便急着要罢免先帝旧臣,有碍声名。」

王质吞了吞口水,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再次受到了冲击。

要知道,就在片刻之前,当着其他一众清流的面,他这位老师可还清楚的表示,内阁众人都是奸佞之辈,支持清流集中全力,将其罢斥出京,扫清朝堂呢。

也就这一会功夫,这话风可立刻就变了……

相对之下,李东阳对此,就显得十分习以为常,并且,他还从善如流的认真点了点头,道。

「徐侍郎所言甚是,只可惜这朝中有许多人,只能得见自己眼前以为的迂腐坚持,却不可见社稷大局也。」

王质在旁边默默低头,莫名感觉自己好像被骂了。

徐溥继续道:「陛下事先帝以纯孝,因李文祥之事动怒,也是情有可原,不过,革去功名的责罚,怕还是重了些,不管此事是不是内阁的意思,我等总还要尽劝谏之责。」

李东阳点了点头,道:「宫中之事,虽非我等臣下应当置喙,但毕竟有碍陛下名声,虽然如今谢谕德已上奏章劝谏,但我观陛下之意,仍未打消想法,此事我等亦当谨慎。」

徐溥目光微动,道:「话是如此,但陛下身为天子,后宫之中只有太子妃一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孝道虽重,广衍储嗣亦不可轻忽,礼制虽严,却也要考虑实际,不可过分迂腐。」

李东阳笑道:「徐侍郎所言甚是,在下明白。」

于是,徐溥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容,道:「李学士大才,虽是丁忧,但也不可浪费了这一身才学。」

「再过些日子,待山陵事毕,便该为先帝修纂实录,不知李学士可愿出山,参与修纂?」

这话一出,王质顿时一愣。

要知道,李东阳父丧丁忧,现在也就才不到一年,就算是编修实录这种差事,并不能完全算是参政,士林名声当中也并不完全将其视为夺情起复,但始终还是不合规矩。

这李学士,应该会拒绝的……吧?

然而,事实证明,王给事中还是太年轻了,对于徐溥的这番邀请,李东阳并没有丝毫的意外,只是微微欠了欠身,道。

「在下虽在丁忧,但先父在世时曾言,既入朝堂,当以报效社稷君王为要,孝道固重,然朝廷若确有需求,又敢不效力?」

这番话一出,顿时让一旁的王质瞪大了眼睛,他再次感觉到,自己以往的很多观念,似乎在这一刻隐隐有了崩塌之势。

不过,李东阳却没有管他,该说的话都说完了,李东阳很快也便起身告辞,将时间留给了徐溥和王质这对师生。

「刚刚我们说的话,你听懂了吗?」

书房中只剩下了两人,徐溥轻轻靠在椅背上,语气平淡的开口发问。

王质面色复杂的点了点头,恭声道:「学生听懂了一些,但也有些没听懂,还请老师解惑。」

说到底,王质也并非是全然不懂官场之人,尽管初时对眼前的场面有些震惊。

但是,冷静下来之后,他也就意识到,自己的老师这是在有意提点他。

明白这一点后,他便开始细细的揣摩刚刚的那番对话,只觉得这两位老大人,言语之间似乎在打什麽机锋,但又不能完全领悟。

徐溥对此,明显早有预料,睁开眼睛笑着问道。

「说说看,听懂了什麽,有何处不懂?」

于是,王质这才整理了一下思绪,沉吟着开口道。

「学生愚钝,能够听的出来,老师刚刚和李学士,是在传奉官一事上达成了一致。」

「方才在厅堂时,少詹事刘健和监察御史汤鼐急着要惩治李孜省一党,扳倒内阁,此举虽是在澄清朝堂,但陛下刚刚登基,直接大批撤换先帝旧臣,实在不妥。」

「老师身为东宫侍臣,当辅弼陛下,以朝堂安稳为重。」

「陛下既事先帝以纯孝,对于先帝老臣,自当优容,以孝道安抚群臣,也可让科道不至于厮闹不休。」

刚刚的那一番交锋,其实透露出了很多信息。

可以说在不知不觉之间,李东阳和徐溥这两位东宫侍臣,就已经交换了意见,达成了一致。

他们合作的基础,也是共同的目标,是执行天子的意志,尽可能以稳定的形式,处理传奉官一事,完成新旧权力交接。

至于具体的手段,当然是落在一个孝字身上。

按照李东阳所说,天子最初因李文祥动怒,就是因为他『诽谤先帝』,这便是扯了孝道的大旗。

所以,不管是徐溥还是李东阳,刚刚都多次提到孝道,明显是打算在这上面做文章。

因此,李文祥不能不救,也不能实心救。

他若是真的被革除功名,科道不会同意,可若是他不受处罚,那麽,天子就无法藉此彰显自己维护先帝名声的孝道。

再就是后宫事,选秀与否不重要,但是,不能让这件事影响到天子的孝道名声,进而影响外朝的政务。

这便是二人达成的一致。

至于最后的邀请,那自然是事成之后的好处。

目前李东阳在丁忧,但是,若是就这麽错过这场权力的重新洗牌,显然是他不愿意的。

所以,有徐溥这个清流中颇有声望的大臣出面,替他谋一个编修实录的差事,正好可以用来过渡。

当然,徐溥自己,肯定也不会少了好处,至于具体是什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