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贫道要考大学 > 第177章 给班长投食了

贫道要考大学 第177章 给班长投食了

簡繁轉換
作者:转角吻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7:27:18 来源:源1

陈拾安并没有因为要给林梦秋带饭就加快吃饭的速度。

依旧保持着平日里跟温知夏一起吃饭时的正常速度,慢悠悠地吃完,时间正好中午十二点半。

“道士,给。”

“谢谢小知了。”

陈拾安伸...

雪落无声,可那铃声却像一根细线,牵动着整个世界的呼吸。陈拾安站在门口,任雪花落在肩头、眉梢,仿佛时间也随着这片刻的静谧缓缓凝固。他没有回头,但知道温知夏已悄悄走到身后,手里捧着两碗刚出锅的饺子,热气氤氲,在冷空气中画出柔软的弧线。

“你每年都这个时候看星星。”她轻声说,“是不是在等谁说话?”

他笑了笑,没答,只是抬手轻轻拨了下铜铃,叮??清越的声响再度漾开,像是回应某个遥远的约定。

“不是等谁说话,”他终于开口,声音低得几乎融进风里,“是怕有人说了,我们没听见。”

屋内电视正播放着跨年晚会,画面跳跃在歌舞与笑语之间,可他们的目光始终停在手机屏幕上那份年度报告上。那一千三百二十七条成功干预的自杀危机记录,像一千三百二十七道划破黑暗的光。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曾想消失的生命,最终选择了留下。

而最让陈拾安久久无法移目的,是一条来自西南山区的匿名录音??一个十三岁女孩在凌晨三点对着“心语盒”喃喃自语:“我烧了成绩单……妈说考不上重点高中就别回家。可我已经三天没吃饭了。我能死吗?会不会有人发现我?”

AI系统立刻触发红色预警,联动当地志愿者两小时内定位到她藏身的废弃猪圈。救出时,她蜷缩在稻草堆里,体温只有三十五度,怀里还紧紧抱着一本写满诗句的练习册。后来她在康复日记里写道:“我以为没人会找我。可那天晚上,有个姐姐蹲下来对我说:‘你写的诗真美,世界不能没有它。’我就哭了,第一次觉得活下来也有理由。”

陈拾安把这段摘录转发到了团队群聊,附言只有四个字:**我们在场。**

窗外雪势渐大,村庄彻底沉入银白梦境。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爆竹,像是旧年最后的心跳。赵岩突然发来消息:“甘肃天水那边有进展了。”

陈拾安猛地抬头。

“当年带走李默的车,车牌号查到了。属于一家早已注销的运输公司,法人代表叫张德海,前科累累,涉拐卖、强迫劳动,五年前刑满释放后失踪。最近有人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见到过他,特征吻合??左脸一道刀疤,走路微跛。”

手指在屏幕上停顿片刻,他回了一句:“通知警方,同步推给老魏。”

温知夏默默递过一杯热茶。“你要去吗?”

他望着炉火中噼啪作响的柴枝,良久才点头:“李默等这一天太久了。我不是为了抓他,我是为了让李默知道,那个曾经把他拖进地狱的人,再也碰不到他了。”

第二天清晨,他们启程北上。这次随行的除了原班人马,还多了两名心理专家和一名熟悉西北地形的民间搜救队员。厢车驶出山村时,孩子们自发跑到路口挥手送别,手里举着用红纸剪成的“心语盒”模型,上面歪歪扭扭写着:“陈老师,早点回来。”

一路向北,地貌由绿转黄,再由黄变灰。进入戈壁地带后,天地豁然开阔,却又显得格外荒凉。风卷起沙砾拍打车身,像无数细小的叩问。每经过一座城镇,他们都顺道检修设备、补充物资,并顺带为当地学校做一场小型倾听培训。

在宁夏中卫的一所寄宿制中学,一位班主任拉着陈拾安的手不肯放:“我们班有个孩子,连续三个月交空白试卷。问他,就说‘学不会’。可上周他偷偷往‘心灵信箱’投了张纸条:‘我想当画家,可我爸说画画是废物干的事。’我找他谈了两个小时,他哭了,说这是三年来第一次有人说‘你可以试试看’。”

陈拾安听完,只问了一句:“你们现在有没有安静角落,能让学生一个人待会儿不被指责?”

“有!就在图书角后面,我们腾出了一个小隔间,挂了块牌子叫‘喘口气的地方’。”

他笑了:“那就够了。有时候,一个能哭出来的空间,比一百堂心理课都管用。”

七天后,车队抵达阿拉善左旗。根据线人提供的情报,张德海极可能藏身于一处废弃盐矿工人村,那里曾是国企改制后的“鬼城”,如今零星住着些流浪汉和偷渡客。

夜探行动由老魏带队,陈拾安坚持同行。他们穿着防寒服,手持红外探测仪,在月光下悄无声息地穿行于断墙残垣之间。寒风刺骨,呼出的气息瞬间结霜。第三栋平房门口,发现一双沾满煤灰的旧军靴,尺寸与档案记录一致。

“人在。”老魏低声确认。

破门瞬间,屋里传来一声嘶吼。昏暗灯光下,一个满脸胡须的男人抄起铁锹冲来,左脸疤痕狰狞如裂口。但在看清门口站着的并非警察而是几个“陌生人”时,他动作迟疑了一瞬。

就是这一瞬,决定了结局。

控制住他后,搜查人员从床底翻出一叠泛黄照片??全是这些年被拐儿童的合影,背景各异,有的在工地,有的在矿区,甚至还有戴着红领巾却被锁在铁笼里的小学生。每张照片背面都标注着编号和价格。

“这不是个人犯罪,”赵岩盯着那些资料,脸色铁青,“这是个网络。”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其中一张边缘模糊的照片里,竟出现了朵朵的身影。那时她还没缺耳,眼神清澈,约莫七八岁,站在一辆蓝色面包车前微笑。拍摄时间显示:**三年零两个月前**。

“他们是一伙的。”温知夏声音颤抖,“李默、朵朵……石头的母亲坟前灯灭,说不定也是他们故意为之,为了切断孩子的念想。”

陈拾安没说话,只是将那张照片轻轻收进防水袋。他知道,这场战斗远未结束。

次日,张德海被移交警方。审讯中,他起初拒不认罪,直到听到播放李默那段录音:“我不想再偷了,可是我怕回去。”他的表情第一次出现崩塌,嘴唇哆嗦着,喃喃道:“那小子……居然还活着?”

“你以为你们毁掉的只是几个孩子?”陈拾安隔着单向玻璃看着他,“你们毁的是他们相信这个世界还能讲道理的勇气。而现在,他们一个个站起来了,而你们,连名字都不配被记住。”

案件迅速升级为公安部督办专案。随着调查深入,一个横跨六省的地下儿童劳工网络浮出水面。十余名嫌疑人落网,解救出二十一名被长期控制的未成年人。其中有三人竟是当年福利院集体失踪案的幸存者。

消息传回山村那天,李默正在教室里练字。听到广播里播报新闻摘要时,他手中的铅笔突然snapped断成两截。放学后,他独自来到卫生室门前的老槐树下,坐了整整两个小时。

傍晚,温知夏找到他,轻轻坐下。“你想说什么,都可以。”

李默低头抠着树皮,声音很轻:“我以前以为,只要我不惹事,不哭,不喊疼,他们就会让我多活几天。所以我从来不说话。连梦都不敢做。”他抬起头,眼里有泪光,却没有恐惧,“但现在我知道,不说出来,坏人才赢。我说了,哪怕只有一句,就有别人听见。就像……就像那盏灯。”

她握住他的手:“你会越来越敢说的。”

果然,一周后,李默主动报名参加了“回声节”的第二季活动。这一次,他不再低头念卡片,而是直视台下众人,声音清晰坚定:

“我的名字叫李默。我偷过东西,骗过人,因为我饿。但我不是坏孩子。我现在有饭吃,有书读,有人叫我‘李默同学’。我要谢谢陈老师,谢谢温老师,谢谢所有没有把我当成麻烦的人。我想告诉过去那个躲在桥洞下的我:**你可以停下来了,你现在安全了。**”

台下掌声雷动,许多家长抹起了眼泪。

与此同时,“青囊云”系统迎来一次重大迭代。技术团队基于百万级真实语音样本训练出新一代情感识别模型,不仅能捕捉关键词,还能分析语气波动、呼吸频率、停顿模式,从而判断倾诉者的心理状态是否处于急性危机期。更重要的是,新版本加入了“回声共鸣”功能??当某段录音触动了另一位用户的情感记忆,系统会在匿名前提下推送一句匹配的鼓励话语,形成跨时空的心灵对话。

上线首日,便诞生了一段广为流传的“双人回音”:

>孩子A(东北,12岁):“今天我又被爸爸打了。他说我笨,不如隔壁小孩。我躲在厕所里写作业,手一直在抖。”

>

>十分钟后,孩子B(广东,13岁)收到提示,写下回复:

>“我也被打过。但现在我在画画,老师说我有天赋。你的作业写完了,也可以做点让你开心的事。你不笨,你是还没遇到懂你的人。”

这条对话被自动收录进“年度温暖之声”合集,播放量突破千万。

然而,并非所有声音都能得到回应。

在华北某县城,“心语盒”连续三天接收到同一个男孩的低语:“我想妈妈……她走了以后,爸爸每天喝酒,摔东西。昨天他拿皮带抽我,说我长得像她……我觉得我该消失。”

系统多次尝试联系当地合作机构,却发现该区域因财政问题暂停了救助服务。预警信息石沉大海。

第四天凌晨,男孩最后一次录音:“对不起,我不该麻烦你们。”

随后失联。

消息传来时,陈拾安正在整理前往新疆建站的物资清单。他看完通报,缓缓闭上眼,拳头紧握至指节发白。

“我们建了这么多站,打通了那么多数据链,可还是有人在我们的盲区里消失了。”他声音沙哑,“这不是技术问题,是人心的缝隙太大了。”

当晚,他在团队会议上宣布:“从今往后,每个站点必须配备至少一名常驻志愿者,哪怕只是兼职。我们要做到??只要有声音响起,就必须有人回应。”

为此,他们启动“萤火计划”:招募一万名家境普通但愿意投身公益的年轻人,提供基础培训与生活补贴,派驻至偏远站点。口号是:“我不耀眼,但我愿照亮一角黑暗。”

报名人数超预期十倍。许多人留言:“我也曾是个不敢说话的孩子,现在我想成为那个蹲下来听人说话的人。”

春天来临之际,第一所“青囊希望学校”在西部挂牌成立。这是一所专门为受创儿童设立的全日制学校,课程不仅包括文化课,更设有“情绪表达工作坊”“创伤疗愈剧场”“自然倾听课”等特色模块。教材由心理学家、教育学者与“过来人”共同编写,核心理念只有一条:**先治愈心,再传授知。**

开学典礼上,陈拾安作为名誉校长致辞。没有讲稿,也没有掌声引导,他只是站在操场中央,面对一百二十张或羞怯或好奇的小脸,平静地说:

“你们当中,有人挨过打,有人被抛弃,有人觉得自己不该出生。这些伤是真的,痛也是真的。但请记住,你们能站在这里,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因为你们活下来了,而且愿意再次走进一间教室,信任一群陌生人。这就是勇气。”

他顿了顿,抬头看向天空飘过的云。

“从前我觉得,道士的道在于斩妖除魔。后来我才明白,真正的道,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点亮一盏灯。你们每一个人,也都拥有这样的力量。不必等到长大,不必等别人允许??此刻,此地,只要你愿意说出心里的话,你就已经在行道了。”

礼毕,全体师生齐声朗读《倾听誓词》:

>“我承诺,认真听每一个人说话,

>不打断,不评判,不传播;

>我承诺,当我沉默时,也有人愿等我开口;

>我承诺,哪怕世界喧嚣,我也守住心中一方安静之地??

>因为每一句话,都值得被听见。”

仪式结束后,一个小女孩跑过来,塞给他一幅蜡笔画:画中一个穿道袍的人弯着腰,蹲在一个哭泣的孩子面前,头顶上方飘着一行稚嫩的字:

**“你说吧,我在。”**

陈拾安把画带回办公室,贴在墙上最显眼的位置。

几个月后,教育部正式将“心灵书写”纳入高考作文评分维度,占比15%。新规明确指出:“鼓励考生表达真实情感与独立思考,反对套路化、虚假抒情。真情实感将成为评价核心。”

舆论一度哗然,有人质疑“感情如何量化”,有人嘲讽“难道哭得动人就能上清华”?但当第一批试点地区公布高分范文时,公众沉默了。

一篇题为《爸爸,请看看我的奖状》的作文写道:“你总说‘男子汉流血不流泪’,可你知道吗?我每次拿回全班第一,都在厕所里偷偷哭。因为你从没问过我累不累,只问‘下次能不能更高’。今天我把所有奖状撕了,贴在墙上拼成一颗心。如果你还认得回家的路,就来看看吧,这是我为你画的。”

阅卷组给出满分评语:“文字朴素,却如刀割心。这不是矫情,是一个孩子三十年后都不会忘记的呐喊。”

另一篇《我妈死了,可葬礼上没人哭》则写道:“亲戚们忙着分遗产,表哥在玩手机,姑妈说‘节哀’却笑着拍照发朋友圈。我坐在角落,想起她临终前攥着我的手说‘要幸福啊’。那一刻我发誓:将来我的孩子生病,我会请假陪他;我的爱人难过,我会抱住她说‘我在’;如果有人倾诉,我会停下脚步,而不是假装没听见。”

此类文章大量涌现,掀起全社会对情感教育的反思浪潮。书店里,《如何与孩子谈死亡》《倾听的力量》《父母的语言暴力》等书籍销量激增。微博热搜频频出现#原来孩子早就求救了##那些没说出口的痛#等话题。

而在这场变革中心,陈拾安依旧住在山村卫生室,穿着洗旧的道袍,每日记录来访者的倾诉,调试“心语盒”信号,回复千里之外的求助私信。

有人问他:“你图什么?”

他指着窗外一棵新栽的小树:“你看它现在barely露头,十年后却能遮风挡雨。我们做的,不过是种下几颗种子。至于长成什么样,交给时间就好。”

某夜,他又梦见师父。老道士站在云雾缭绕的山门处,背手而立,忽然转身笑道:“徒儿,你不去炼丹修符,反倒去听凡人絮叨,可知违背祖训?”

他躬身行礼:“弟子所修之法,不在经?,而在人心。若天下皆肯倾听,何须驱邪?”

师父大笑,拂袖而去,空中回荡一句话:“善哉,此乃无上真诀。”

醒来时,晨光初照,铜铃轻响。

他起身推开窗,看见远处山坡上,几个孩子正围坐在新立的“心语亭”旁,轮流对着录音装置说话。笑声、哭声、童言稚语随风传来,汇成一片温柔的潮汐。

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

但他也清楚,只要还有人愿意开口,就一定有人,愿意蹲下来,说一句:

“没关系,你说吧,我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