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贫道要考大学 > 第235章 新租了个房子

贫道要考大学 第235章 新租了个房子

簡繁轉換
作者:转角吻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5 17:27:18 来源:源1

趁着房主这会儿也在,姐弟俩和猫放好自行车后,便一起过来看房子了。

着实是近得很。

毕竟跟现在住的房子就在同一栋楼……

每天从小区走过的时候,都能看见101号房的那个小院子,陈拾安之前...

林小凡站在山脚下那所破旧的村小门口,风从谷底卷上来,带着泥土和草根的气息。横幅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欢迎守夜人”几个字在晨光中晃动,像一面不肯倒下的旗。实习生们围上来,脸上写满敬仰与忐忑。他一一握手,掌心冰凉却坚定。

“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守夜人’吗?”他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安静下来。

没人回答。

他抬头看向远处尚未散尽的雾:“因为有些孩子,他们的黑夜太长了。长到忘了太阳的模样。我们不是救世主,也不是医生,我们只是愿意在深夜里多站一会儿的人??哪怕只能替他们挡一阵冷风。”

一个戴眼镜的女生眼圈红了:“林老师,我……我小时候也差点跳下去过。要不是班主任拉了我一把……”

林小凡点点头:“所以你懂。这种懂,比任何证书都珍贵。”

他转身走向教室,脚步缓慢但稳定。昨夜那通来自阿亮的电话,像一颗种子落进干涸的心田。他知道,那不是终点,而是一扇门被推开的声音。可他也清楚,自己身体里的裂痕正以肉眼看不见的速度蔓延。每一次呼吸都像在撕扯旧伤,心脏跳得越来越沉,仿佛随时会坠入无底深渊。

第一节课没有讲义,也没有PPT。他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树,歪斜、扭曲,树干上有深深的刻痕。

“这棵树,是我十五岁那年,在我家后院刻的。”他说,“那天我爸发病,把锅砸了,我妈跪着捡碎片。我躲在柴房里,用刀子在这棵树上划下一道又一道。每一道,都是我想骂却不敢骂的话。”

学生们屏息听着。

“后来有天晚上,我发现树皮愈合了,那些伤口被新皮包住,变成了疤痕。但它还在长,每年春天都抽出新芽。”他顿了顿,“你们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一棵树。它可能弯了,可能裂了,甚至快要倒了。可只要根还活着,就还能看见春天。”

教室里静得能听见笔尖落在纸上的沙沙声。一个小女孩悄悄抹眼泪,旁边男孩递上皱巴巴的纸巾。

下课铃响时,没人动。最后是一个瘦小的男生站起来,声音发抖:“林老师,我……我也想画一棵我的树。”

“好。”林小凡笑了,“明天开始,每个班都要有一面‘心树墙’。谁都可以来画,可以写字,可以贴照片。这里不说‘你应该坚强’,只说‘我看见你在疼’。”

中午吃饭时,张莉带来最新数据:全国已有七十九个县加入“情绪气象站”计划,超过四万名学生参与每日心情打卡。最北的黑龙江屯子里,有个老师用粉笔在地上画了个大晴天,让每天打架的孩子踩上去再说一句话;西南山区的一所小学,孩子们自发组织“乌龟信使队”,把写满鼓励的小纸条埋进土里,约定三个月后挖出来读。

“还有人投诉我们‘煽情过度’‘耽误学习’。”张莉笑着摇头,“可你知道吗?试点学校里,辍学率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六,自残通报减少了近一半。”

林小凡没说话,只是轻轻摩挲着手腕上的铜钱挂饰??那是他从第一个男孩手中接过又转赠出去的信物。现在,全国各地的教室里,挂着成千上万枚这样的铜钱,有的生锈了,有的被涂上了彩虹色。

下午他去听一节心理活动课。教室里摆着十几个纸箱,上面写着不同天气:“暴雨倾盆”“阴云密布”“微风拂面”“阳光普照”。孩子们轮流走进代表自己心情的箱子里,说出一句话。

轮到一个总低着头的女孩时,她犹豫很久才钻进“雷雨交加”的箱子,声音细若游丝:“我妈妈走了三年了……我以为我不难过,可昨天梦见她回来,开门却发现是别人,我就醒了,一直哭。”

全班沉默。

林小凡蹲在她面前的纸箱外:“你说梦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心里某个地方松了一下?”

女孩点头。

“那就对了。”他轻声说,“悲伤不是软弱,是爱还在流动。你不是忘不了她,是你还在爱她。”

女孩终于抬起头,眼里闪着泪光:“我可以……把妈妈的照片贴在‘晴天’箱子里吗?”

“当然可以。”他说,“因为她从未真正离开过你的阳光。”

当天晚上,线上督导会议照常举行。三百多名一线教师在线,有人刚结束家访,脸上还沾着泥点;有人抱着发烧的孩子一边哄睡一边参会;还有位藏族老师穿着民族服饰,身后经幡飘扬。

议题是“如何应对家长暴力干预”。

一位湖南乡村教师哽咽着讲述:她发现班上一名女生手臂布满烫伤痕迹,询问后得知是母亲用烟头惩罚她“不听话”。她报警后,母亲冲到学校撕她的教案本,骂她是“拆家的妖精”。

“我当时真想辞职。”她说,“我觉得自己像个闯入者,破坏了一个家庭的‘规矩’。可那个女孩后来偷偷塞给我一张纸条,上面画了一个笼子,写着:‘老师,你是唯一见过我翅膀的人。’”

会议室一片啜泣。

林小凡缓缓开口:“我们要承认一件事:很多父母,本身就是创伤的产物。他们打孩子,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怎么表达爱。就像一只受伤的狼,越是疼痛,越要龇牙。”

他停顿片刻:“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孩子。记住,当我们介入时,不是要取代父母,而是成为孩子生命中的‘另一个选项’??让他知道,世界上还有人可以温柔地说话,可以蹲下来听他哭。”

会议结束已是凌晨两点。他独自坐在灯下,打开一封封“心情日记”投稿。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用图画代替语言:

一幅画上,一个小人背着巨大的石头爬山,身后留下深深脚印,标题是《我不是懒,我只是累》;

另一幅画着两个背影,一个是大人举着棍子,另一个孩子缩成团,旁边写着:“他说打我是为我好,可我的心已经碎成雪花片了。”

最触动他的是一张蜡笔画:黑暗中一只手伸出来,握住了另一只手,背景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谢谢你,没把我丢下。”

他把这些画逐一扫描存档,准备编入下一版培训教材。手指颤抖,视线模糊,但他坚持完成了最后一份整理。

突然胸口一阵剧痛,如铁钳绞紧。他跌坐在椅上,冷汗瞬间浸透衣衫。药瓶空了,连粉末都不剩。手机就在手边,只要拨号,周岩十分钟就能赶到。

可他没动。

他知道,一旦倒下,整个项目可能停滞。明天还要去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那里有三十多个患有抑郁症的高中生,其中三人曾吞药自杀未遂。他们是这个体系最后遗忘的角落,也是最需要光的地方。

他靠在椅背上,闭目调息。脑海中浮现出父亲临终前的眼神??浑浊、痛苦,却又藏着一丝清醒的悔恨。他曾恨那个男人毁了他的童年,可在无数个深夜备课时,他也渐渐明白:疯的不是那个人,而是那个无人接住他的世界。

“爸……”他低声呢喃,“如果你当年也能遇到一个愿意听你说‘我撑不住了’的人,会不会不一样?”

窗外,月光洒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上,枝叶摇曳,影子如招手。

第二天清晨,他准时出现在特教学校门口。脸色灰白,嘴唇泛青,走路需扶墙支撑,可站上讲台那一刻,声音竟出奇平稳。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做练习题,也不谈成绩。”他说,“我们来做一件很奢侈的事??允许自己脆弱五分钟。”

台下坐着一群眼神麻木的少年,有的戴着耳机隔绝外界,有的低头抠指甲直到出血。

林小凡拿出一张白纸,撕成两半:“这一半,写下你最不敢说出口的念头;另一半,写下你内心深处仍想活下去的理由。写完后,可以选择烧掉、吃掉,或者交给我。”

教室寂静无声。

十分钟后,有人开始动笔。

一个穿黑色卫衣的男生猛地站起来往外冲,被同伴拦住。他回头怒吼:“我不想活了!你们谁都别管我!”

林小凡慢慢走过去,没有靠近,只是站在三步之外,轻声问:“你刚才写的那句话,是不是已经说了十年?”

男生愣住。

“我知道那种感觉。”林小凡卷起袖子,露出手臂上的抓痕,“我十七岁那年,也被亲生父亲掐着脖子拖进厨房。我妈跪着求他,我咬着牙一声不吭。不是不怕,是觉得喊救命也没用。”

全班震惊。

“后来我爸跳楼了。”他继续说,“遗书上只有一句:‘儿子,原谅我发疯。’可我一直没原谅他,直到我发现,我也在用同样的方式折磨自己??熬夜、不吃药、逼自己做到完美。我才明白,有些暴力不会流血,但它杀人更慢。”

男生怔怔地看着他,眼眶渐红。

“你现在想逃,是因为疼得太久。”林小凡说,“但你冲出去的那一秒,有没有想过,也许有人正等着听见你的声音?比如此刻坐在这里的我。”

男生终于蹲下,抱头痛哭。

林小凡蹲在他身边,没有劝,没有拍肩,只是陪着。

那一节课,十七个人写了纸条。有人写:“我想死,因为我爸妈说我是个错误。”有人写:“我活着,是因为奶奶做的红烧肉还没吃完。”还有人写:“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但我怕死了以后更孤独。”

林小凡收下每一张纸,当众放进一个铁盒里,锁好。

“这些话不该被销毁,也不该被公开。”他说,“它们值得被保存,因为这是你们真实存在过的证据。”

离开学校时,那个黑衣男生追了出来,递给他一张折叠整齐的纸。

打开一看,是一幅素描:一个人站在悬崖边,背后伸出无数双手,拉着他的衣角。标题写着:《我不是一个人掉下去的》。

他紧紧抱住那张画,像抱住十年前的自己。

回程车上,他终于撑不住,蜷在座位上发起高烧。体温计显示39.8度,脉搏紊乱。周岩强行把他送到县医院,医生检查后怒吼:“你这是拿命在赌!心肌严重受损,随时可能猝死!必须立刻住院!”

“不行。”他虚弱地说,“下周还有五场培训,三个试点校要挂牌,赵小芸的母亲要参加家长工作坊……”

“林小凡!”周岩一拳砸向墙壁,“你以为你是神吗?你倒下了,一切都会崩!”

他望着天花板,轻声说:“所以我才更要跑完最后一程。你看,已经有那么多孩子学会说‘我疼了’,那么多老师开始画‘心树墙’,那么多父母在日记本上写下‘对不起’……只要火种不断,熄灭一个躯体,又算得了什么?”

周岩跪在床边,泣不成声。

当晚,尽管身体极度虚弱,他仍坚持通过视频连线主持了一场紧急会议。议题是:某地教育局试图将“情绪气象站”改为“思想品德加分项”,企图量化情感表达。

“绝对不行。”他在镜头前一字一句地说,“哭泣不能换学分,倾诉不该成表演。如果我们把疗愈变成考核,就是在教孩子第二次伪装。”

他提出反制方案:要求所有试点校设立“匿名树洞信箱”,由学生轮值管理,教师不得查阅内容,仅定期统计求助类型用于资源调配。

“我们要建立的是信任,不是监控。”他说,“真正的改变,始于一个人敢把伤口袒露给世界,而不怕被嘲笑为软弱。”

会议结束,护士强行给他打了退烧针。迷糊中,他梦见自己走在一条长长的隧道里,两边墙上贴满孩子的画:哭泣的脸、拥抱的剪影、破壳的鸟、发芽的种子……每走一步,就有新的光亮亮起。

醒来时,天已微明。手机震动,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来电。

对方语气郑重:“林老师,经过多方评估,‘守夜人计划’正式纳入国家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试点工程。首批专项资金拨付八百万元,支持五百所学校建设标准化情绪支持空间。”

他闭上眼,久久未语。

然后回了一句:“请把这笔钱的十分之一,专门用于培训乡村代课教师。他们没有编制,没有保障,却是离孩子最近的眼睛。”

挂断电话,他挣扎着起身,洗了把脸。镜子里的人瘦脱了形,眼窝深陷,颧骨凸出,可嘴角仍挂着笑意。

他翻开笔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

>“今天,国家终于听见了那些未曾发出的声音。

>那些在厕所隔间里割腕的手,

>那些躲在被窝里憋住的哭,

>那些以为全世界都讨厌自己的心……

>终于有了回应。

>这不是胜利,是起点。

>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

>你不需优秀才被爱,

>你只需存在,就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晨光涌入房间,照在桌角那盒空药瓶上。标签早已褪色,唯有“速效救心丸”五个字依稀可见。

他知道,自己或许等不到全面推广的那一天。但没关系。

因为在千里之外的某个教室里,一个曾经总打架的男孩正举起手,大声说:“老师,我今天的心情是多云转晴!”

而在另一座山间的宿舍里,一个小女孩正把写着“我很害怕”的纸条投进树洞信箱,转身时嘴角带着笑。

风已起,火已燃。

他不过是众多守夜人中的一个,可正是这一个个不肯闭眼的灵魂,让漫长的黑夜终究透出了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