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贫道要考大学 > 第243章 看准了再贴贴

贫道要考大学 第243章 看准了再贴贴

簡繁轉換
作者:转角吻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1 05:33:57 来源:源1

为了减少折腾大家,五班每半个学期才换一次座位。

不要问为什么期中考都过了那么久才换、算上后面寒假补课的时间,现在可不就是差不多半个学期嘛!

除了个别同学被‘拆散’之外,绝大部分同学的同桌、...

夜深了,城市沉入一片寂静。医院走廊的灯一盏盏熄灭,唯有重症监护室外那盏应急灯还亮着,像一颗不肯坠落的星,守望着刚刚归于平静的房间。病房里,白布覆盖的身影已不再起伏,可空气里仿佛仍回荡着那句“我一直都在”。阿亮坐在空荡的床边,手里攥着林小凡最后握过的笔,笔帽上还留着他指尖的温度。

他没哭,只是呆坐着,一遍遍回放直播录像。画面中的林小凡穿着深蓝衬衫,声音沙哑却坚定,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生命深处挤出来的光。当他说出“你可以不用坚强”时,阿亮终于忍不住伏在床沿,肩膀剧烈颤抖。他知道,这不是一堂课,而是一场救赎??是林小凡用自己即将熄灭的生命,为千万个濒临崩溃的灵魂点起的火把。

第二天清晨,苏晴带来了最新数据:“‘心灵守望者’平台昨晚新增注册用户一万两千人,树洞留言突破八千条。有十七位青少年因及时干预被送医抢救,全部脱离危险。”她声音哽咽,“其中有三个孩子说,是因为看到林老师最后那句话,才拨通了求救电话。”

周岩站在窗前,望着楼下排起长队的记者和家属代表。“教育部刚发来正式函件,提议将每年五月十七日定为‘倾听日’,以纪念林老师的教育理念。”他转过身,眼里泛着红,“还有,全国心理教师培训大纲要改版,《听见》将成为必读书目。”

阿亮点点头,没说话。他知道,这些都不是林小凡想要的荣誉。他想要的,只是一个孩子能在深夜打开手机,写下“我好疼”,然后有人回复:“我在。”

几天后,晓雨独自回到父亲的办公室。书架上摆满了《听见》的样书,墙上贴着学生们寄来的感谢信,角落里那张旧沙发还留着林小凡常坐的凹痕。她轻轻拉开抽屉,发现一本未寄出的信笺,上面写着:

>“致未来的你:

>如果你正读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离开了。但请相信,我不是消失,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在某个课堂的静默里,在某次倾诉被认真聆听的瞬间,在某个少年决定再活一天的黎明。

>你要记得,脆弱不是软弱,沉默不是冷漠,而每一次愿意开口的尝试,都是勇敢的开始。

>别怕流泪,别怕求助,别怕不够好。这个世界或许不完美,但它需要你活着,去让它变得更好一点。

>我会一直在风里,在光里,在每一个愿意倾听的人心里。

>??林小凡”

晓雨抱着信纸蹲在地上,泪水滴落在“我一直”两个字上,晕开墨迹,像一朵悄然绽放的花。她忽然明白,父亲从未真正离开。他的声音已经化作无数人的低语,他的目光藏在每一双愿意注视他人的眼睛里,他的手依然伸向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孩子。

一个月后,高考报名开始。一所偏远山区中学的心理老师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了“最后一课”的录像。结束后,一个常年沉默的女孩站起来,声音颤抖:“我想考大学。不是为了逃离这里,是为了以后回来,建一个像‘小凡工作站’那样的地方。”

全班鼓掌。老师红着眼眶记录下她的名字??李婉婷。这一幕被传到网上,引发热议。许多网友自发发起“小凡计划”,资助贫困学子报考心理学专业。三个月内,报名人数超过三千,其中七成是曾有过自伤或抑郁经历的学生。

与此同时,“心灵守望者”平台迎来一次重大升级。技术团队开发出AI辅助系统,能识别高危关键词并自动推送紧急联系人信息,同时保留人工值守通道。每当有用户深夜登录,首页都会浮现一行字:

>“你不必马上说出一切,但请记住:有人正在等你开口。”

某个雨夜,一名高三男生登录树洞,输入长达三千字的独白,讲述自己如何在父母离异、校园霸凌和学业压力中挣扎求生。他写道:“我试过割腕,血流出来的时候,反而觉得轻松。可今天看了林老师的视频,我突然想,也许我可以试试……不那么快放弃。”

系统立刻触发预警机制,值班志愿者第一时间回应,并联动当地警方与学校心理老师介入。两天后,男孩的母亲含泪致电平台:“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儿子。我们从不知道他承受了这么多。”

这件事被媒体报道后,更多家庭开始正视孩子的心理问题。一些曾质疑“心理课无用”的校长主动联系苏晴,请求派遣讲师团进校宣讲。一位老教师在座谈会上坦言:“我教书四十年,一直以为成绩才是出路。现在我才懂,一个孩子只有先活下来,才谈得上未来。”

时间推移,林小凡的影响如涟漪般扩散。云南福贡县的银杏树苗渐渐抽出嫩叶,孩子们每周轮流浇水,在树干上刻下自己的心愿。有个孩子写:“我要当心理医生,治好所有人的痛。”另一个写道:“林老师,你说要看见别人,我现在每天都会对陌生人微笑。”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晓雨做出了人生第一个重要决定??她要在高考志愿栏填上“应用心理学”。班主任劝她:“你是年级前十,完全可以选金融、法律,前途更广。”她摇头:“我爸爸用一生教会别人如何倾听,我也想学会怎么听懂别人的沉默。”

苏晴得知后,带她去了父亲生前整理的最后一份教案。那是为高中生设计的心理选修课提纲,标题叫《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里面写着:

>“真正的倾听,不是等待对方说完,而是用心感受他说不出口的部分。

>它不需要技巧,只需要真诚;不追求解决,只愿陪伴。

>当一个孩子愿意对你开口,请珍惜这份信任,因为它可能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一次呼吸。”

晓雨一页页翻看,指尖抚过那些熟悉的字迹,仿佛又听见父亲温和的声音。她拿出笔记本,一笔一画抄录下来,准备将来用自己的方式讲给更多人听。

又是一年春末,高考如期而至。全国两千多所考场外,出现了特殊的身影??身穿蓝色马甲的“心灵护航员”。他们是受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志愿者,在考点设立临时咨询站,为紧张焦虑的学生提供情绪支持。有人递上写着“你已经很棒了”的卡片,有人默默递给一瓶水,轻声说:“别怕,我们在。”

这一幕被央视新闻报道,配文写道:“有一种力量,来自一位临终教师的最后一课;有一种改变,始于一句‘你可以不用坚强’。”

考试结束那天傍晚,夕阳染红天际。晓雨走出考场,长舒一口气。她没有立刻回家,而是来到市立图书馆顶层的露台??那里有一面“林小凡纪念墙”,由读者自发贴上的便签纸拼成。每一张都写着一句话:

>“谢谢你让我敢说‘我很难受’。”

>

>“我今天第一次跟妈妈哭了。”

>

>“我放弃了自杀计划,因为我想到你说‘明天我还在听’。”

>

>“我也想成为光。”

晓雨站在墙前,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撕下一页,写下:“爸爸,我考完了。我不知道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但我知道,我会继续走你走过的路。”

她把纸条贴上去,退后一步,看着整面墙在晚风中轻轻颤动,像无数颗心在跳动。

当晚,她做了一个梦。梦见父亲坐在老屋门前的藤椅上,手里拿着一本书,微笑着看她走近。“考得怎么样?”他问。她点头:“还好。但我更想知道,你在那边过得好不好?”

林小凡笑了:“我很好。每天都在听,也每天都被听见。”

她醒来时,窗外晨光初现。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心灵守望者”推送的每日问候:

>“新的一天开始了。无论你经历了什么,请记得:

>你不必完美,不必坚强,不必独自承受。

>这个世界有人在乎你,包括我。

>??林小凡”

她轻轻回复:“早安,爸爸。”

与此同时,在祖国西南边境的一所村小教室里,孩子们正齐声朗读《听见》的结尾段落。阳光透过木窗洒进来,照在黑板上六个大字??“你不必完美”。

老师合上书,轻声问:“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林老师说‘真正的爱,是从愿意听一句废话开始的’?”

一个小女孩举手:“因为有时候,我们说废话,其实是想说‘我很孤单’,但不敢直接说。”

教室安静了一瞬,随后响起掌声。

千里之外的城市写字楼里,一名年轻白领加班至深夜。她打开“心灵守望者”APP,写下一条动态:“工作九年,第一次向领导请假去看心理医生。以前总觉得崩溃是羞耻的,现在才知道,承认累了,才是对自己的温柔。”

几分钟后,收到一条匿名回复:

>“太好了。明天,我还在听。”

她盯着屏幕良久,眼泪无声滑落。

多年以后,当人们谈起那个改变了千万人心灵生态的夏天,总会提到一位名叫林小凡的教师。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耀眼夺目的成就,但他用生命的最后时光,完成了一场静默的革命??让倾听成为一种信仰,让脆弱获得尊严,让每一个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人,终于敢说一句:“我还想活下去。”

而在某所大学的心理学院开学典礼上,新生代表站在讲台中央,面对数百名师生,缓缓开口: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入学的第一课,不是专业知识,而是一个故事。关于一位老师,如何用一生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不是塑造完美的人,而是守护每一个真实的存在。”

她停顿片刻,目光坚定。

“我的父亲叫林小凡。他曾说,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说话,他就不会真正死去。今天,我站在这里,想替他说完那句未尽的话??

**‘孩子,我在听。这一次,换我来守护你。’”**

台下掌声雷动。阳光穿过玻璃幕墙,照亮了墙上悬挂的横幅,上面写着:

**“你可以不用坚强??纪念林小凡老师”**

风拂过,窗帘轻扬,仿佛有一双手,正温柔地抚摸这片新生的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