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65章当众称赞(第1/2页)
码头的临时货棚里,灯火昏暗。几个刺客被丢在地上,面露惊恐。
冯曼青恢复了冷峻的模样,坐在一张破旧的条凳上,目光扫过几人。
“谁指使的?”她问,声音没有一丝温度。
几人咬紧牙关,不肯开口。
冯曼青也不废话,对一名手下示意。
那手下取出一根细长的钢针,走到其中一人面前,抓起他的手,将针尖缓缓刺入指甲缝中。
“啊——!”凄厉的惨叫在夜空中格外刺耳。
“我说,我说!”那人涕泪横流,“是漕帮的胡三爷!他给了我们每人二十两银子,让我们烧粮船!”
“胡三?”冯曼青知道这个人,是京城码头一带的地头蛇,确实有些势力。“他为什么这么做?”
“不知道啊!胡三爷只吩咐做事,从不说缘由……”
冯曼青走到另一个刺客面前,蹲下身,看着他:“胡三一个地头蛇,敢动军粮?他背后还有人吧?说出来,我给你个痛快。要不然……”
那刺客浑身一颤,眼神挣扎。冯曼青继续施加压力:“军粮被烧,是抄家灭族的大罪。胡三保不住你们,他背后的人也保不住。现在说出来,或许还能戴罪立功,留条活路。”
“是,是胡三爷上面的人,好像姓许……不对,是许大人府上的人传的话……”
他语无伦次,但“许”字一出,冯曼青心中已然明了。
她不再多问,吩咐手下:“看好他们,别让他们死了。”随即起身,立刻去向陈昂汇报。
陈昂听完冯曼青的汇报,脸上看不出喜怒,“许府的人通过漕帮胡三……线索断了,但也够了。”
他沉吟片刻,对冯曼青说:“人,秘密关押,口供录好。不要声张,尤其不要惊动许昌鹤。”
冯曼青有些不解:“公子,为何不借此机会……”
陈昂摇摇头:“扳不倒他。这点线索,他完全可以推得一干二净。打草惊蛇,反而让他有了防备。”
“不过,这倒是个机会。曼青,你去找那个胡三,‘提醒’他一下。”
当夜,漕帮胡三正在自家宅院里搂着新纳的小妾喝酒,忽然一道寒光闪过,他桌上的酒杯被齐刷刷削成了两半!
一个清冷的女声在窗外响起:“胡三,军粮的银子,烫手。下次,掉的就不是杯子了。”
胡三吓得魂飞魄散,他知道自己惹上了不该惹的人,背后那位“许大人”也未必保得住他。自此,码头再无人敢打军粮的主意。
陈昂则将那几分画押的口供,通过特殊渠道,直接秘密呈送到了皇帝的案头。
没有指控,只是陈述事实。皇帝看到后,会怎么想,那就是帝王心术了。
经此一事,临时衙署内那些原本还有些别样心思的官吏,彻底老实了。
他们隐约感觉到,这位年轻的陈同知,不仅手段强硬,背后更有深不可测的力量支持。
运粮的各个环节,效率陡然提升。
……
这一日的大朝会,原本与往常并无不同。文武百官分列丹墀之下,各部依次奏报例行公务,气氛沉闷。
龙椅上的皇帝萧震岳微阖双目,面无波澜,似乎只是在例行公事地听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65章当众称赞(第2/2页)
突然,殿外传来一阵异常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朝堂的宁静!
所有官员都不由自主地循声望去,连闭目养神的皇帝也缓缓睁开了眼睛。
只见一名满脸尘土的信使,在殿前侍卫的引导下,几乎是踉跄着冲入大殿,扑通一声跪倒在御阶之前:“陛下!西北六百里加急军报!前线大捷!军粮已安全送达,军心大定,叛军攻势受挫!”
百官顿时一阵骚动,交头接耳之声四起。
萧震岳坐直了身体,他微微颔首,侍立一旁的太监立刻快步走下御阶,接过军报,仔细检查了火漆封印后,才转身小跑着呈递到皇帝手中。
萧震岳展开军报,目光迅速扫过,一抹笑容在他脸上绽开。
“好!好!好!”皇帝连说了三个“好”字,显然透着由衷的喜悦,“天佑我大夏!前线将士辛苦了!”
他抬起头,目光落在了后排的陈昂身上,毫不掩饰的赞赏道:“诸位爱卿,你们都听听!这份军报上写得明白,此次西北危局得以缓解,陈昂居功至伟!”
他扬了扬手中的军报,继续说道:“若非陈昂临危受命,勇于任事,提出那套应急之法,排除万难,在短短时日内将粮草筹措齐全,安全运抵前线,我边境将士恐要陷入绝境!”
“其调度之方,办事之能,解了朕之忧,更是功在社稷!”
皇帝的目光灼灼:“陈爱卿!”
陈昂立刻出列,躬身行礼:“臣在。”
“你,没有辜负朕的期望!”萧震岳的声音充满了肯定,“待西北战事彻底平定,朕必当论功行赏!”
“臣,谢陛下隆恩!此乃臣分内之事,不敢言功。前线将士用命,同僚齐心,方有此效。”陈昂的回答不卑不亢,既谢了恩,又将功劳推及众人,显得沉稳得体。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户部尚书薛平江和侍郎许昌鹤等人,语气意味深长:“薛爱卿,许爱卿,尔等此次协助陈昂筹粮,也算尽了心力。”
“户部章程虽繁,然遇此军国急务,能通权达变,亦是可嘉。”
薛平江连忙出列,躬身道:“老臣惶恐,皆是陛下圣明烛照,陈同知才干出众,老臣等不过循例办事,不敢居功。”
许昌鹤也只得跟着出列,脸色有些僵硬,勉强附和道:“陛下圣明,臣等份所应当。”
然而,谁都能看出,皇帝那番话,重点全在褒奖陈昂,对他们这些“循例办事”的,不过是顺带一提。
与金銮殿上那番明枪暗箭不同,平西侯府的书房内,此刻却是一片闲适宁静。
林立群正悠然自得地坐在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后,手持一把紫砂小壶,浇灌着案头一盆长势喜人的兰草。
幕僚曹斌静立一旁,手中拿着一份关于今日朝会情况的简录。他见侯爷心情不错,便适时地轻声开口:“侯爷,今日朝会上,西北的捷报到了。陛下很是高兴,当庭褒奖了陈昂。”
林立群浇水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只是淡淡地“哦?”了一声。
曹斌继续道:“陛下盛赞其‘勇于任事,调度有方’,说是‘解朕之忧,功在社稷’。还特意点了薛平江和许昌鹤的名,说他们此次‘协助’、‘尽了心力’,话里话外,对比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