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帝国崛起:开局直播灭匈奴 > 第18章:匠作营候与新官上任

帝国崛起:开局直播灭匈奴 第18章:匠作营候与新官上任

簡繁轉換
作者:岚山浊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6 16:36:39 来源:源1

第18章:匠作营候与新官上任(第1/2页)

蒙恬大军并未在烽燧久留,留下必要的医匠、工匠以及一支百人队协助善后和临时驻防后,主力便继续开拔,巡边重任在身,不能因一处烽燧而耽搁。

然而,李默被擢升为“匠作营候”的消息,却像长了翅膀一样,随着军报和流言,迅速在朔方郡乃至更广的范围内传开。

一个戍卒,凭借神秘莫测的“墨家机关术”,以微末之力创下惊世战功,得蒙恬大将军亲自简拔,一步登天成为比六百石的军官!这简直如同话本里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引得无数人惊叹、羡慕、嫉妒,乃至暗中揣测。

对于这些,尚留在烽燧处理善后的李默并未过多理会。他深知,名声是把双刃剑,此刻最重要的,是抓住蒙恬给予的机会,将这“匠作营候”的职位坐稳,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蒙恬留下的资源很快到位。

两名经验丰富的军中医匠对李默和黑伯等伤员的伤势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和处理,宫中御药的效果确实非凡,加上李默自身兑换的【基础外伤医术精通】从旁辅助(他以“略通医理”掩饰),黑伯的断臂恢复前景乐观,李默自身的箭伤也愈合神速。

更重要的是,蒙恬拨付的第一批物资和人员也陆续抵达:二十名有一定铁匠、木工基础的辅兵,以及几大车急需的铁料、铜、炭、皮革等原材料。同时抵达的,还有一位名叫程椽的军需司马,负责协助(某种程度上也是监督)李默筹建匠作营,并记录物资消耗与产出。

程椽年约四旬,面容精干,眼神中带着军吏特有的谨慎与精明。他对李默颇为客气,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毕竟李默的战绩和“墨家传人”的身份颇具神秘色彩),但涉及到物资清点、人员调配等具体事务时,却一丝不苟,原则性极强。

“李候,”程椽捧着竹简,语气恭敬却不容置疑,“按制,匠作营初立,人员定额五十,现已到位二十辅兵。其余匠户,需从郡县征调,或从俘获、流民中遴选,需时日。物资方面,铁料三百斤,铜五十斤,炭千斤……此为首批,后续需根据产出成效,由大将军府核拨。”

李默点点头,对秦朝高效的军事后勤有了直观认识。他知道,程椽代表的是帝国的制度,与他和睦相处、取得其信任至关重要。

“有劳程司马。”李默客气道,“营寨选址,我意就在烽燧旁地势较高、靠近水源之处。初期不必大兴土木,先以营帐、工棚为主,尽快将工坊搭建起来,投入生产。”

“李候所言极是。”程椽表示赞同,“下官即刻安排人手平整土地,搭建营帐。”

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李默烧得务实而迅速。

第一把火,立规矩,明赏罚。他将二十名辅兵和原本烽燧的几名伤愈老兵召集起来,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宣布了匠作营的基本规章:按时作息,听从指挥,爱惜物料,技艺精湛者有赏(包括额外的粮饷、甚至未来可能的技术传授),懈怠废弛、浪费物料、泄露机密者严惩不贷。规矩简单直接,配合李默如今已然建立的威信,无人敢有异议。

第二把火,定方向,抓生产。李默深知,蒙恬和朝廷最关心的是什么。他暂时搁置了那些过于超前或复杂的技术构想,将初期生产目标定为两项:一是改进型秦弩,二是标准化震天雷。他亲自绘制了改进弩的图纸,重点在于采用更省力稳定的上弦机构、统一关键部件的尺寸以便更换维修、以及优化箭镞的形状和重心以提高精度和杀伤力。对于震天雷,则严格规定火药配比、颗粒化工艺、外壳铸造标准以及引信(暂时仍以改进的火绳为主,雷管技术他决定暂不扩散)的长度和防水处理。他将人员分成弩机、箭矢、火药、铸造几个小组,由稍有经验的辅兵担任组长,亲自示范关键工艺,并让程椽从旁记录标准流程。

第三把火,也是最重要的一把火——人才培养与技术储备。李默明白,单靠自己一个人,累死也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他必须在生产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一批能够理解并执行他技术理念的骨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8章:匠作营候与新官上任(第2/2页)

他在工作中格外留意那些有悟性、肯钻研的辅兵,私下里会多讲解一些原理,并许诺,只要表现突出,将来会传授更深奥的“墨家技艺”。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辅兵们的积极性。

在这个时代,一门高超的手艺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而“墨家秘术”的诱惑更是无人能挡。

工坊的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锯木声、以及士兵们号子声,取代了往日的厮杀,回荡在烽燧周围。

李默几乎整日泡在工棚里,时而亲自抡锤示范,时而埋头绘制更复杂的草图,时而与程椽商讨物料调配。

他的实干作风和对技术的精通,逐渐赢得了程椽和辅兵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程椽发现,这位年轻的“李候”并非夸夸其谈之辈,对物料消耗、工时计算竟也颇为在行,让他这个老军需都挑不出太多毛病。

然而,挑战也随之而来。最大的问题依旧是人才和资源的匮乏。

合格的铁匠、木匠、火药匠人太少,很多精细活只能李默亲力亲为。

一些特殊的材料,如纯度高的硫磺、硝石,以及制作雷管所需的某些化学品,更是难以获取,只能依赖系统积分兑换少量作为“核心添加剂”或“样品”,无法大规模应用。

这一日,李默正在为一批弩机制作关键的青铜弩机发愁(对青铜冶炼和加工要求极高,现有工匠水平难以达标),程椽面色有些古怪地前来汇报。

“李候,郡守府派人来了,还…还带来了几位工匠,说是听闻李候在此设立匠作营,特来相助。”

李默眉头一挑。朔方郡守?他与此人素无交集,对方此举是何意?雪中送炭?还是别有用心?他整理了一下衣冠,走出工棚。只见外面来了几辆马车,一名郡守府的文吏带着五六个看起来手艺不错的工匠,还有几车额外的物料。

那文吏满脸堆笑,上前行礼:“下官参见李候!郡守大人听闻李候在此为国效力,打造利器,深感钦佩,特命下官送来些许微薄助力,望李候笑纳。这几位都是郡中最好的匠人,物料也是库中上品,聊表心意。”

李默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郡守大人美意,本候心领了。只是匠作营乃大将军直辖,一切人员物料皆有定制,不敢擅受。还请尊使回复郡守大人,他的好意,本候铭记于心,待他日定向大将军禀明。”

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在这种敏感时刻,贸然接受地方官员的“馈赠”,极易授人以柄,卷入不必要的政治漩涡。

保持匠作营的相对独立性和对蒙恬的直属关系,是目前最好的选择。那文吏似乎没料到李默如此干脆地拒绝,脸色有些尴尬,又劝了几句,见李默态度坚决,只得悻悻然带着人和物料离去。

程椽在一旁暗暗点头,对李默的政治敏锐性又高看了一眼。

处理完这意外的插曲,李默回到工棚,看着那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深吸一口气。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匠作营能否顺利运转,能否拿出让蒙恬和朝廷满意的成果,将直接决定他未来的命运。

他唤出系统界面,看着那因为近日忙碌直播减少而增长缓慢的积分,目光落在了【初级工业母机原理】和【基础化学合成】等需要天价积分兑换的项目上。

路,还很长。但他已经踏出了最坚实的第一步。这座小小的匠作营,将成为他撬动这个时代的第一个支点。

而与此同时,关于他拒绝郡守厚赠、一心扑在军务上的“美名”,也开始悄然流传,为他赢得了另一种层面上的资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