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帝国崛起:开局直播灭匈奴 > 第五十二章:都护新政与格物狂想

帝国崛起:开局直播灭匈奴 第五十二章:都护新政与格物狂想

簡繁轉換
作者:岚山浊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5 04:53:12 来源:源1

第五十二章:都护新政与格物狂想(第1/2页)

西极使团的旌旗消失在西方地平线,带走了安西都护府上下的殷切期盼,却也留下了更为沉重的责任。李默深知,探索未知固然激动人心,但夯实根基、将已掌控的西域彻底消化吸收,才是支撑帝国长久西进的基石。他不能将所有精力都寄托于远方的使团,必须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窗口,在内部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与发展。

都护府的行政机器在他的意志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一系列着眼于长远、旨在增强安西自身“造血”能力和科技实力的新政,陆续颁布实施。

第一,兴教化,定人心。

李默认为,欲使西域长治久安,必须进行文化层面的融合。他下令在宣威城及楼兰、车师等主要城池,设立“官学”。不仅招收秦人子弟,也向归附的胡人贵族乃至平民子弟开放。教学内容以秦篆、雅言(官方语言)、算术、基础律法为主,旨在培养一批通晓秦语秦文、认同帝国秩序的新生代。同时,他并未强行取缔当地语言文字和风俗,而是采取“双语并行,潜移默化”的策略,由译官司和格物院负责搜集、整理西域各国的史诗、传说、历法、医药知识,存录研究,以示尊重。

第二,大规模屯田与水利建设。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铁律,对于深处内陆的安西更是如此。李默动用军队和雇佣劳力,在弱水流域、疏勒河下游等适宜农耕的区域,开展了大规模的军屯与民屯。他利用系统兑换的【基础水利工程学】,指导修建了一批引水渠、坎儿井(借鉴当地技术并改良),极大地提升了抗旱能力和耕地面积。新引进的苜蓿被广泛种植,既肥田,又为日益增长的骑兵和运输驼马提供了优质饲料。葡萄、石榴等经济作物也开始在官营庄园试种,为未来的酿酒等产业打下基础。

第三,深化矿产勘探与工坊扩张。

安西工坊不能只停留在宣威城。李默命令格物院组建专业的勘探队,配发改进的勘探工具,深入天山南北、阿尔金山等地,系统性地寻找并评估煤矿、铁矿、铜矿、乃至玉矿的资源储量。在确认资源丰富且位置关键的地区,开始规划建设分坊,就地取材,生产工具、武器零部件,减少对漫长后勤线的依赖。同时,官营的玉石开采和初步加工作坊也建立起来,将和田美玉这一重要资源牢牢掌控在都护府手中。

第四,建立西域情报网络。

都护府的情报来源不能仅靠商队和使团。李默指示兵曹与译官司合作,着手建立一个覆盖主要商路、关键城邦的情报站系统。以驿站、客栈、甚至商队为掩护,安插耳目,定期收集西域各国的政治动向、军事调动、物价波动、以及关于更西方世界的流言。这套网络将与西极使团传回的信息相互印证,构成都护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然而,在所有新政中,李默投入心血最多、也最寄予厚望的,乃是格物院的跨越式发展。手握五万八千点巨额积分,他决心不再局限于眼前的需求,而是要开启一些足以改变未来的前瞻性研究项目。

他将格物院的精英力量分为数个小组,分别攻关不同的方向:

“神农”小组:专注于农业科技。除了推广新作物,李默耗费4000积分兑换了【基础植物杂交与选育原理】、【土壤分析与肥料科学(初级)】。他指导小组成员尝试对西域本地的小麦、大麦进行选育,并研究利用草木灰、牲畜粪便制作更高效的土制肥料,旨在从根本上提升粮食产量。

“璇玑”小组:专注于天文学与精密仪器。借助【精密测绘与天文导航技术】的知识,他们开始尝试制造更精确的星盘、改进漏刻(计时工具),并记录西域与中原的星象差异,为未来的历法修订和更远距离的导航积累数据。

“金火”小组:这是工坊技术的核心。李默投入8000积分,兑换了【小型高炉设计与高温耐火材料制备】、【初级合金冶炼概念(铜锡铅)】。他指导工匠们尝试建造比现有高炉温度更高、效率更好的炼铁炉,并探索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以期获得性能更优异的铸炮材料和工具钢。他甚至提出了研究“焦炭”替代木炭的可能性,虽然短期内难以实现,但指明了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二章:都护新政与格物狂想(第2/2页)

“造化”小组:这是最大胆,也是最具想象力的小组。李默投入了12000积分这一惊人数字,兑换了【基础化学原理与实验方法】、【常见矿物与酸碱盐初识】。他亲自向挑选出来的、最具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年轻学者们,传授物质构成、元素(以当时能理解的方式)、化学反应等概念,指导他们建立最简陋的化学实验室(注重安全),开始尝试制备简单的酸(如醋中提取的醋酸)、碱(草木灰浸取),并研究硝石、硫磺等矿物的提纯。他知道,这看似“无用”的研究,是未来更高阶火药、材料、乃至医学发展的基石。

“飞鸢”小组:这是一个极其机密的项目。李默耗费5000积分,兑换了【空气动力学基础与轻质材料构想】。他并未奢求立刻造出飞机,而是指导工匠研究风筝、竹蜻蜓的原理,尝试用丝绸、细竹、轻木制作各种比例的模型,探索升力、阻力的奥秘,并记录数据。这看似儿戏的举动,实则为未来可能的“空中侦察”乃至更遥远的梦想,播下了第一颗种子。

这些研究项目,绝大多数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无异于痴人说梦,甚至是“奇技淫巧”。但在李默的强力支持和系统知识的指引下,格物院内弥漫着一种狂热的探索氛围。失败是家常便饭,但每一次微小的进展,都让参与者们兴奋不已。

而这一切关乎“基础科学”和“未来科技”的布局,通过李默的视角,在直播间中引发了明朝观众们更为深沉和震撼的思考。

【工部小吏】:化…化学?空气动力学?李都护所究之物,已近乎道矣!此乃探寻天地本源之力!若有所成,岂是区区利器可比?(观众:工部小吏)打赏积分 10000!

【大明永乐】:格物致知,乃至于此!李卿已非止于匠作,实乃开宗立派之宗师!朕仿佛看到,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正在其手中缓缓开启!(观众:朱四郎)打赏积分 12000!

【钦天监监正】:观测星象,改良历法,此乃顺天应人之举!李都护竟连天道亦欲穷究乎?(观众:钦天监监正)打赏积分 8000!

【好奇书生】:《大学》云:“致知在格物。”今观李都护之行,方知‘格物’二字,竟有如此深邃广阔之天地!吾辈往日所读,不过皮毛耳!(观众:好奇书生)打赏积分 9000!

【太医署医官】:那化学之道,于药材提炼、病理探究,或有大用!李都护真乃天纵奇才!(观众:太医署医官)打赏积分 7500!

直播间的打赏再次如潮水般涌来,积分迅速回升并持续增长。明朝的学者们意识到,李默此刻所做的,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改良,而是在试图构建一套全新的认知体系和知识大厦!其意义,远比十次军事胜利更为深远。

李默行走在格物院各个实验室之间,听着“金火”组高炉试验的轰鸣,闻着“造化”组实验室传来的奇特气味,看着“飞鸢”组在空地上放飞各种奇怪的模型,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这些看似“不着边际”的研究,短期内或许看不到效益,甚至会被朝中保守之人诟病为“靡费国帑”。但他更清楚,真正的强国之基,正在于这些探索世界本源的基础科学。只有当知识的土壤足够肥沃,技术的巨树才能茁壮成长。

西极使团带回了远方的消息,而他在安西都护府播下的这些科学与制度的种子,则孕育着帝国更加辉煌的未来。内外兼修,方能成就真正的不朽基业。帝国的车轮,不仅在地理上扩张,更在认知的维度上,向着未知的领域,狂飙突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