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70章 村口的守望(求五星好评)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 70章 村口的守望(求五星好评)

簡繁轉換
作者:洪荒世界的尽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6 16:42:20 来源:源1

第70章村口的守望(求五星好评)(第1/2页)

“是徐团长派我们来的,一共来了十来个弟兄。团长说,上次马家堡的事情太危险了,怕您这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特意让我们暗中保护!”

“嗯!”陈朝阳点头回应,他们两人不带警卫确实鲁莽了些,以至于现在他要下发命令都没人指挥,这么想着他继续开口:

“我给你个任务,你派个人去乡里,仔细打听一下,这个村有个叫王有德的,被划成富农究竟是怎么回事。另外,让红霞同志找个靠得住的医务员过来,听说他媳妇病得厉害,可不能耽搁了!”

胡向东立刻立正:“是!保证完成任务!”坚毅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命令的绝对服从。

………

说完,赵鹏又驾着驴车行驶,陈朝阳也不再多问后面跟随的战士,

很快驴车行至了另一个村口李家坳,陈朝阳习惯性地摇响拨浪鼓,扯开嗓子吆喝:“针头线脑,洋火洋碱,便宜实惠喽——粗布鞋样,锅碗瓢盆,换点粮食咸菜也能行喽!”

清晨,太阳刚冒头,晨曦微露,天空中泛着淡淡的鱼肚白。晨雾开始逐渐散去,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照亮了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村里村外,村民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在田间劳作,有的在院子里忙碌,还有的则背着竹篓去山上砍柴。

突然,一阵清脆的吆喝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这是陈朝阳的声音,昨天一整天,他们两人都在村庄周围转悠,他的到来早已成为附近村里的话题。

村民们对这个陌生的货郎充满了好奇,纷纷打听他的来历和所卖的货物。一天的了解,大家对两人少了些戒备,多了些亲近。

陈朝阳一边热情地张罗着自己的货物,一边习惯性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他的目光扫过人群边缘,落在村口一块大青石旁。那里站着一位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大娘。

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棉袄,双手拢在袖子里,目光空洞地望向进村的土路尽头,仿佛一尊雕像,对周围的喧闹充耳不闻。

这景象与周围偶尔探头张望或匆匆走过的村民形成鲜明对比,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凉。

陈朝阳停下驴车,走到大娘近前几步,像拉家常一样问道:“大娘,天儿冷,站这儿干啥哩?家里缺不缺针头线脑?

您瞅瞅,这顶针结实,麻线也韧实,缝缝补补用得着!”陈朝阳尽量把声音放得温和清晰,把东西递到大娘眼前晃了晃。

李大娘却毫无反应,眼神依旧死死锁着远方,嘴唇微微翕动,似乎在无声地念叨着什么。

陈朝阳心中疑窦更深。这时,旁边一个蹲在墙根晒太阳的老汉,叹了口气,放下旱烟袋,朝陈朝阳招了招手,压低声音:

“唉,后生,甭叫了,叫不应的。李婶子,她……这儿…”说着用手点点自己脑袋开口:“不太清亮喽。”

陈朝阳凑过去,递上一根自卷的旱烟:“大叔,这位大娘是……?”

老李头点上烟,狠狠吸了一口,目光也望向村外那条路,声音带着沉痛:“等儿子呢。她儿子大柱子,是咱村的好后生。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鬼子还在的时候,说是去打鬼子,保家乡。走的时候,才刚满十八……”

“这一走……就再没个音信儿了。头几年,李婶子是天天哭,眼睛都快哭瞎了。后来,就变成这样了。

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大雪封山,只要能动弹,她就站在这村口,望着那条路……一等就是许多年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0章村口的守望(求五星好评)(第2/2页)

村里人都知道,也劝过,劝累了。都说……八成是没了。可这话,谁忍心跟一个当娘的明说?说了,她也不信,或者……不愿意信吧。”

另一个老汉也凑过来,摇头道:“是啊,柱子那孩子要是活着,咋也得给家里捎个信儿啊。这些年,眼瞅着仗都快打完了,恐怕凶多吉少啊………”

老李头的话像一记重锤砸在陈朝阳心上。他强压下翻涌的情绪,声音有些发紧地问:“大叔,这柱子兄弟是跟着哪支队伍走的。队伍上也没人来过?”

老李头摇摇头,脸上满是无奈:“早些年兵荒马乱的,谁顾得上?”说着老汉,压低了声音才开口:“听说是老蒋的部队,这现在谁还敢去问,也没地方问啊!”

陈朝阳沉默了。革命立场不同,但早些年抗日也是做不得假的,

昌平解放了,可这些为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烈士们,他们的身后事、他们的家人,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关怀和保障?

“让昌平的烈士回家!”的念头在他心中无比清晰地升起,成为他此行发现的另一个、甚至更急迫的“问题”。

陈朝阳默默地从驴车里拿出两块最软和的糕点,走到王大娘身边,轻轻塞进她冰凉的手里。大娘依旧没有反应,只是下意识地攥紧了糕点。

陈朝阳对老李头说:“大叔,多照看着点大娘。天冷,别冻坏了。”他的语气不再像一个货郎,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关切。

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继续摇着拨浪鼓在村里走动,但此刻他的目的悄然转变。他依然留意着土地的情况,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打听类似王大娘家的情况上。

很快驴车继续行驶,两间土房子映入二人眼眶,土墙上赫然被写着几个大字“反革命家属分子”,方才他们刻意打听了,这是村口那个大娘的家,

陈朝阳眉头紧锁,当年打鬼子,不分派别,都是为了保家卫国。不能因为立场不同,就寒了这些烈士家属的心,普通革命战士,除了这三年特殊时期,不该和那些战犯一概而论。

驴车驶离村口一段距离,确认无人注意后,陈朝阳停下,立刻对赵鹏下达指令,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

“通知胡向东转告卫华同志,文杰同志!立刻办两件事!”

“第一,马上派人去乡公所,不,直接去县民政局和武装部,调取昌平县自抗战以来所有参军入伍人员的档案!特别是那些至今未归、杳无音信的战士名单!”

“第二,以最快的速度,组织一个专项工作组!成员包括民政、武装部、妇联的精干人员,尤其是曾经在地方工作的武装同志们!

任务:在全县范围内,彻底摸排烈属、军属情况!特别是像村口李大娘这样,亲人失踪多年、生活困难、精神受创的家庭!”

“要一家一户地查,一个人头也不能漏!查明牺牲的,立即按政策落实烈属待遇,补发抚恤金,颁发烈属光荣证!

失踪的,也要尽全力查找下落!对生活困难的烈属军属,要立刻给予帮扶,解决实际困难!像李婆婆这样的,卫生所要派人去看看!”

“告诉工作组,这项工作,由我会亲自抓!遇到任何阻力,直接报我!我要在最短时间内,看到全县烈属军属的详细名册和帮扶方案!”

“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