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102章便衣小李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 102章便衣小李

簡繁轉換
作者:洪荒世界的尽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6 16:42:20 来源:源1

第102章便衣小李(第1/2页)

“陈书记,您放心!保证不打草惊蛇!我这就去安排!”张根清补充道,语气斩钉截铁。

“好!”

安抚好供销社里浮动的人心,陈朝阳这才转身大步离去。

方才面对乡亲时的温和沉稳瞬间荡然无存,步伐迅疾如风,下摆被带起凌厉的弧度,周身散发出山雨欲来般的凝重与肃杀之气。

那两张假币,如同两块烧红的烙铁,深深烫灼着他的心——这不仅仅是两张假钞,这是射向新政权信誉根基的毒箭!

很快,县委会议室内,一场紧急会议被展开,此时气氛凝重。

陈朝阳居中而坐,面色沉郁。左边是被紧急从小汤山镇召回的副县长许明远、第三书记张文杰,右边是县公安局局长徐卫华。

长条会议桌两侧分别落座,秘书科长赵鹏、公安局政委梁海峰、副局长陈二牛、赵磊、武装部统战部副部长刘海伟、治安科长张大山、城关派出所长李虎、

民政科科长雷虎、工商科长许继伟、信用社行长赵明理,个个神情肃穆。对面是刚带着寒气赶到的供销社主任张根清。

桌上摊开的,是供销社上交的几份可疑纸币记录,以及收缴的实物——两张水印模糊的“壹仟圆”假币,

一张相对挺括的“伍佰圆”假币,还有几张供销社内新收上来的、明显粗糙不堪的“壹佰圆”、“贰佰圆”小票。

“情况紧急,大家都看到了。”陈朝阳开门见山,声音低沉,甚至没有过多对比,便径直开口,

“这不是孤立事件。初步看,假币至少分两种。”他拿起那几张最粗糙的“壹佰圆”、“贰佰圆”假币,递给旁边的徐卫华:“卫华同志,你摸摸看。”

徐卫华接过来,粗粝的手指用力一捻,眉头立刻锁紧:“薄!脆!跟糊窗户的草纸一个德行!”他递给赵明理。

赵明理推了推金丝眼镜,指腹仔细摩挲边缘,又对着灯光看了看:“缺乏韧性,边缘起毛,甚至掉渣。印刷更是粗劣,线条糊成一团,套色完全不准。”

“没错。”陈朝阳用指甲在其中一张假币边缘用力一刮,“嗤啦”一声,纸屑如同劣质墙皮般簌簌掉落。

“看看这纸!别说流通,揣兜里走几步就能碎成渣!成本低得可以忽略不计。”他拿起一张真钞对比,真钞的厚重感与韧劲触手可及。

“目的很明确: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骗老百姓手里那点活命钱,专挑辨识能力最弱的农民和小贩下手,在集市这类监管薄弱的地方流通。

我给它取个名,叫‘鼠钞’——偷偷摸摸,钻营小利,危害暂时可控,但必须立刻掐死,不能让它扩散成灾!”

“来源?”许明远沉声问道,也拿起一张“鼠钞”捻了捻,脸上露出厌恶。

“关键在赵老汉。”陈朝阳指向记录,“他的假壹仟圆来自南河沿大集。

供销社内部拿出的‘鼠钞’,也主要集中在南河沿、沙河这几个大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2章便衣小李(第2/2页)

范围锁定在昌平本地几个最活跃的集市。行动重点:南河沿大集!”

“明白了!”徐卫华猛地起身,雷厉风行,“我马上安排!便衣立刻渗透进去,化装成赶集的、摆摊的、收破烂的!

把南河沿盯成铁桶!重点留意那些交易时眼神飘忽、收钱后匆匆离开的,特别是用大把崭新零钱买东西的!

还有集市周边那些犄角旮旯,废弃的院子、作坊,有没异常的机器声、油墨味!一点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

陈朝阳补充:“根清同志,供销社各网点继续内紧外松,发现新的‘鼠钞’,记录来源特征,立刻报给卫华同志这边,形成交叉印证。

明理同志,信用社那边也悄悄筛,看看有没有‘鼠钞’混入库。注意,信用社的口风更要紧!”

“是!”

“保证完成任务!”

接下来的几天,公安系统全都变的活跃起来。

南河沿大集,如同往日般喧嚣沸腾。叫卖声、牲口嘶鸣、讨价还价的嘈杂混着尘土与汗味,织成一张巨大的市井画卷。

然而,在这片看似寻常的热闹之下,无形的网已悄然撒开。

徐卫华站在集市外围一个不起眼的土坡上,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下方涌动的人潮。他身边站着几位精干的便衣,个个衣着朴素,神情却锐利如刀。

“都听清楚了,”徐卫华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字字清晰,“眼睛给我放亮!耳朵给我支棱起来!重点盯:眼神飘忽、交易后急着走、特别是用大把新崭崭零钱买东西的主儿!

还有那些犄角旮旯,废弃的院子作坊,有没怪声怪味!发现任何蛛丝马迹,立刻报上来,不许打草惊蛇!”

“是!”几人低声应和,迅速散开,像水滴融入大海,消失在人流之中。

大集末尾,尘土味混着牲口棚的臊气格外浓烈。

卖针头线脑的老太太守着摊子,眼皮沉重,脑袋一点一点,春乏夏困在这本就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身上格外明显。

摊上几枚黄铜顶针、几块线板、几颗褪色纽扣,在斜阳下透着萧索。

此时化成便衣的小李同志,穿着打补丁的旧短衫。

挎着半空的破筐,晃晃悠悠踱到摊前。他像是走乏了,随意地蹲下身,粗糙的手指拨弄着顶针,发出轻微的磕碰声。

“大娘,这顶针咋卖?”小李抬起头,操着地道的本地口音,脸上带着乡下后生常见的憨实。

老太太被惊醒,揉揉昏花的眼:“哦,顶针啊,200块一个。”她声音沙哑,目光却在小李蹲下的姿势、略显紧绷的肩背,以及虎口那不易察觉的硬茧上停留了片刻。

小李拿起一枚顶针对着光看,又放下,没掏钱,目光扫过摊上寥寥的货物,闲聊般开口:“,大娘,今儿集上人不少,生意还行吧?”

老太太没立刻回答。看着这小子没有买东西的意思,反而聊闲片,更笃定了心中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