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532章 评定细则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 532章 评定细则

簡繁轉換
作者:洪荒世界的尽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2 16:43:55 来源:源1

第532章评定细则(第1/2页)

“孙省长问到了要害。”

陈朝阳点点头,“增加支出是肯定的。

但这笔钱,我们不能省,也省不得……

它是对‘技术’这项最重要生产力的直接投资!

资金来源,我认为有几个渠道:

第一,工厂内部挖潜,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产生的效益,必须拿出一部分反哺创造这些效益的技术工人;

第二,省财政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全省技术比武中晋级、或者有重大技术革新的工人同志们给予一次性重奖;

第三,在制定工资总额计划时,向技术密集型、进步快的企业适当倾斜。”

他顿了顿,强调道:“至于医疗等待遇,我们可以规定,六级工以上,其直系亲属可享受部分医疗费用报销;

八级工及以上,可享受与处级干部相当的医疗待遇。

这不是搞特殊化,而是要树立‘技术吃香’、‘工匠光荣’的鲜明导向。”

这时工业厅的一位副厅长补充了一个技术性问题:

“厅长,不同行业的工种千差万别,机械加工的八级工和纺织挡车的八级工,技术内涵完全不同。

这等级标准如何制定才能既统一框架,又兼顾行业特点?

还有,工龄在定级中应该占多大权重?

总不能完全看年头吧?”

“这个问题非常专业。”陈朝阳肯定道,

“我们必须成立一个由行业专家、顶尖技工、高校教师组成的‘省级工人技术等级评定委员会’,

分行业、分工种制定具体的考核大纲和评级标准。

标准必须突出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生产难题的能力,理论考试要贴合实际,不能搞成纸上谈兵。

工龄可以作为参考,比如达到一定工龄才能报考相应等级,但不能作为决定因素,核心还是看技术水平和贡献。”

这时,一位来自省科协的委员推了推眼镜,提出了一个更深远的问题:

“陈书记,我们讨论了工人同志们的八级评定,那么工程技术人员呢?

比如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他们的评级体系是否也需要同步改革?

这样才能形成从工匠到工程师的完整人才梯队和晋升通道。”

“问得好。”陈朝阳眼露赞许,

他从不认为自己作为穿越者就天然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全部智慧。

相反,他一次次被这个时代人们的坚韧、朴实以及在艰难条件下迸发出的深刻洞察力和举一反三的创造力所震撼和折服。

这位科协委员提出的问题,恰恰点醒了他,让他看到了自己构想中一个尚未完善的关键环节,

这非但没有让他感到被冒犯,反而让他由衷地感到欣喜,

这说明在汉东,同样有着能够跳出具体事务、从系统层面思考问题的优秀人才。

他毫不吝啬自己的赞扬,声音中带着真诚的敬佩:“建安同志的问题,真正点到了构建完整工业人才体系的精髓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32章评定细则(第2/2页)

我们既要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也要有能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能进行设计和创新的工程师!

这两者,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他顺势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全场,引导着更深入的思考:

“同志们,这正说明了我们这份《汉东工业构想》的生命力,它不是一份僵化的文件,而是在座的各位,用你们的智慧和经验,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的!

我们工人同志们的八级评定是坚实的塔基,那么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就是支撑发展的塔身,而未来的科学家、顶尖的创新人才,就是引领我们攀登高峰的塔尖。”

他看向王建安,语气充满了肯定与吸纳:“你的建议非常宝贵。

我们完全可以参考国内外已有的工程师认证体系,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建立一套从技术员到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乃至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评定制度。

这套制度,要与工人同志们的技术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应和衔接,甚至要打通转换通道。”

他描绘着一个更加开放的未来图景,这个图景的灵感正来自于刚才的提问:“比如,一位技艺精湛、富有创造力的八级工,如果他理论基础扎实,愿意深造,完全可以通过专门的考核和评定,晋升为工程师。

同样,一位工程师,如果深入车间,解决了关键的操作性难题,他的贡献也应当在评级中得到充分体现!

我们要打破的,正是身份和职业的壁垒,要让人才根据其能力和贡献流动起来,让每一个智慧的头脑都能在最适合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为了增强说服力,陈朝阳这次引用了先行地区的经验:“同志们,我们的构想并非凭空而来。

据我了解,东北地区50年就在部分大型国营厂矿试行了类似的工人技术等级评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工人积极性高涨,技术革新涌现,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他们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充分借鉴,避免走弯路。”

陈朝阳这番情真意切的回应,不仅解答了问题,更展现了他作为领导者善于倾听、乐于吸纳集体智慧的胸襟。

他看到的,不是自己作为“先知”在布道,而是一场汇聚了众人智慧的头脑风暴,他为之兴奋,为之鼓舞。

这种态度,极大地激发了与会者的参与感,让他们感觉到,这份宏大的蓝图,并非陈朝阳一人之功,而是凝聚了在座所有人,乃至整个汉东有识之士的共同智慧。

这份构想,也因此显得更加厚重,更加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整个讨论过程,陈朝阳逻辑清晰,论证有力,既有原则高度,又有具体方案,对各方提出的技术、资金、公平、行业差异乃至人才体系建设等问题都给出了颇具说服力的回应。

他不仅在回答质疑,更在吸收合理建议,不断丰富着草案的细节。

…………

关于工人技术等级评定的热烈讨论暂告一段落,但会场内的思绪并未停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