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539章英才到来 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

第539章英才到来(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谢谢大家)(第1/2页)

如果苏北盆地真的具备类似的“骨架”,那么其含油气的可能性将大大提升。

“不仅如此,”陈朝阳翻动报告,指向另一段分析,

“从沉积环境和岩性上看,我们初步推断苏北盆地,尤其是江都-高邮凹陷,发育了大面积的河湖相沉积体系,这与我们已经投产的陕甘宁延长油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延长油田的主力储层就是砂岩,而根据周边露头和零星钻探资料推断,我们这里同样具备形成良好砂岩储层的条件。

更令人振奋的是,我们估计苏北盆地的沉积岩厚度可能超过三千五百米,这甚至比延长部分地区还要厚!

如此巨厚的沉积,就是孕育油气的‘温床’!”

他没有给出确切的表格,但几个关键数据和对比案例——“东德克萨斯油田”、“同生断层”、“河湖相沉积”、“延长油田”、“超过三千五百米”,

已然精准的敲在王汉卿的专业认知上。

这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具体目标、有科学参照的精准推断。

陈朝阳趁热打铁,将报告翻到后面关于直接证据的部分。

“当然,光是宏观类比还不够。

我们也搜集到一些零星,但非常关键的直接油气显示证据。”

陈朝阳翻到报告的下一部分,这里列举了一些零散的地方志记载和近期走访调查的“成果”。

“《高邮州志》光绪年间有载:‘城东三十里,有水塘,常冒气泡,遇火可燃。’

我们初步判断,这可能是浅层天然气逸出。”

“近期走访当地乡村,在江都樊川片区的沟渠旁,发现水面有不易消散的彩色油花。”

“邻区天长已发现的沥青脉,证明本区域在地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油气生成和运移。”

陈朝阳总结道:“这些星星点点的显示,单独看,可能都是偶然。

但将它们放在‘苏北具备成油盆地构造’这个大背景下,它们指向同一个结论——这里不仅有过油气的生成,而且可能已经发生了聚集。”

他最后用笔重重地点在报告上一张手绘的“苏北盆地有利区带预测图”上,其中一个用红色圆圈标出的区域格外醒目,正是位于江都县城以北。

“综合构造类比、沉积厚度和油气显示,

们初步判断,这个位于主要生油凹陷边缘,

被断层复杂化的低幅度隆起带,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也是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靶心’。”

王汉卿深吸了一口气。这份报告的逻辑链条非常清晰:

从宏观构造类比证明“这里可以有油”,到微观地表显示证明“这里确实有过油”,最后通过地质分析推断出“油最可能在哪里”。

虽然里面的许多数据是“推断”和“估计”,但其分析方法和选取的类比对象,都显示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和令人信服的洞察力。

他彻底收起了最初的轻视,由衷地说:

“朝阳书记,我收回刚才的顾虑。

这份报告的价值,不在于它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极其坚实、科学的勘探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39章英才到来(求五星好评,用爱发电谢谢大家)(第2/2页)

陈朝阳微微一笑,他知道,科学的“包装”已经成功。

他将后世确认的江都油田位置,通过这个时代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地质语言,“合理”地摆在了专业者面前。

“朝阳书记,现在您的意思是?”

“我们汉东省,愿意先期投入,”陈朝阳语气坚定,

“我们计划成立一个‘汉东省资源勘探筹备处’,由省工业厅直接领导。

希望部里能在技术上给予指导,派几位有经验的专家,帮我们带带队伍,确认一下勘探方向。

哪怕最后证明没有油,也能为全国地质图补上一块空白,积累在复杂地形找矿的经验嘛。”

他以退为进道,王汉卿沉吟片刻。

地方上有如此高的积极性,而且愿意自己出钱出人,只是要求技术指导,这实在是无法拒绝。

“好!朝阳书记,您这个想法很好!

部里一定支持,我回去就汇报,尽快选派精干技术人员过来支援!”

“太好了,感谢部里的支持!”陈朝阳紧紧握住王汉卿的手,有个北平部委的支持基本是板上钉钉没跑了

“汉东的工业建设,离不开国家部委的帮助。我们一定把这项工作做好!”

送走王汉卿,陈朝阳回到地图前,用红笔在江都的位置轻轻画了一个圈。

种子,已经播下。

接下来,就是等待合适的时机,让这枚种子破土而出。

他知道,最初的勘探肯定不会一帆风顺,甚至会经历失败,但他必须引导方向,确保最终指向那个正确的目标。

几天后,陈朝阳的办公室内,墨香混杂。

他正俯身在宽大的办公桌上,审阅着已经完成的《汉东省工业标准化草案(初稿)》,眉头微蹙,手中的红笔不时圈点批注。

窗外传来的零星鸟鸣,与室内纸张翻动的沙沙声,构成了清晨的韵律。

“咚咚咚。”

清脆的敲门声响起。

“进。”陈朝阳头也未抬,目光仍停留在那些繁琐却至关重要的公差配合数据上。

秘书小李轻手轻脚地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陈书记,刚收到的消息,从昌平来的郑春秋教授,以及您特别关注的那位周慕白同志,乘坐的列车已经准时抵达金陵站了。”

“啪嗒。”

陈朝阳手中的红笔轻轻搁在了文件上。

他猛地抬头,眼中那一丝审阅文件时的凝重瞬间被明亮的光彩所取代,仿佛阴霾的天空突然透进了阳光。

“到了?好,太好了。”他声音中带着毫不掩饰的喜悦,随即站起身,一边拿起搭在椅背上的中山装外套利落地穿上,一边快速吩咐:

“小李,备车,我亲自去招待所迎接。”

“书记,您上午原计划还要听取轻工局的汇报……”小李尽职地提醒。

“请轻工局的同志稍等一个小时,或者请刘副厅长先代为听取。

郑教授和慕白同志的到来,是关乎我们汉东工业根基的大事,不能怠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