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538章油脉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第538章油脉

簡繁轉換
作者:洪荒世界的尽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2 16:43:55 来源:源1

第538章油脉(第1/2页)

四月的汉东,春寒料峭中已透出些许暖意。省委大院里的法国梧桐,抽出了嫩绿的新芽。

陈朝阳的办公室内,他站在一张巨大的汉东省地图前,目光久久凝视着长江北岸、高邮湖附近的一片区域——江都。

地图上,那里还是一片代表农业区域的浅绿色。

但在他脑海中的另一幅“地图”里,这里地下深处,却奔涌着关系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安全的黑色血液——石油。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谓勇士。

知其可为而谋定后动,方为智者。”

他心中默念。

直接点明江都有油,无异于天方夜谭。

他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让这个“预见”合理化的切入点。

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他的秘书李赤水引着一位风尘仆仆、戴着眼镜的中年干部走了进来。

“陈书记,地质部的王处长到了。”李赤水声音不高,但清晰沉稳。

陈朝阳转过身,目光先是在李赤水身上短暂停留,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随即热情地迎向客人。

“王处长,辛苦了,请坐。”

选择李赤水做秘书,是陈朝阳在工业厅亲自办的第一件“人事”。

不久前,一批军转干部安置名单送到各位书记案头,按照惯例,这类重要人事变动,

尤其是可能安排在领导身边的岗位,必须先知会主持省委的第二书记周明光,再告知主管省政的第三书记(省长),最后才会流转到他这位主管工业的第四书记这里。

名单上“李赤水”这个名字和履历,让他瞬间留了意:老部队出来的团参谋,参加过多次硬仗,有文化底子,

更难得的是,49后曾被选为留苏预备生,在北平学习了近一年俄语,成绩优异。

只因朝鲜战争爆发,留学计划无限期推迟,才被分配回原籍汉东等待安置。

一个既有实战经验,又系统接受过新式教育,还具备极高语言天赋的年轻干部,放在哪里都是值得培养的苗子。

陈朝阳几乎立刻意识到,这个人才能在未来与老毛子的技术交流、设备引进中发挥关键作用。

他没有犹豫,亲自去省办公厅和组织部门调阅了李赤水的全部档案,并与周明光和省长做了沟通,

以“工作需要一名懂军事、有文化、政治可靠的秘书”为由,直接将人要了过来。

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没错。

李赤水办事极有条理,沉默寡言却心细如发,军队里养成的保密习惯和参谋业务功底,让他处理文件、安排日程井井有条。

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没有一些转业干部难免的懈怠或官僚气,依然保持着军人那股子锐气和学习能力。

“陈书记,您太客气了。”王处长的话将陈朝阳的思绪拉回。

这位北平地质部的副处长有些受宠若惊。

这位年轻的汉东省委第四书记兼工业厅长,在部里也是挂了号的能人、猛人。

“王处长,我们汉东底子薄,发展工业,资源勘探是重中之重,不得不劳烦你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38章油脉(第2/2页)

陈朝阳示意李赤水给客人倒茶,李赤水动作麻利,悄无声息地将茶杯放在王处长手边,然后退到一旁,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要点。

王汉卿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方才回答:“朝阳书记,您之前通过华东局和部里沟通,希望加强汉东,特别是苏北地区的石油地质普查工作,部里非常重视。

只是……目前人力物力主要集中在大西北和东北,对于苏北这种传统认为的贫油区,投入恐怕……”

陈朝阳理解点头,他拿出一份精心准备的报告。

“汉卿同志,我明白国家的困难。

我们地方不能光伸手向上要,也要主动作为。

这是我们整理的一些资料和分析。”

他翻开报告,指着上面的图表和数据:“你看,这是我们对苏北地区,特别是江都、高邮一带地质构造的初步分析。

我们参考了国内外一些油田的地质资料,发现苏北盆地在地质历史上,具备生油、储油的条件。

虽然希望渺茫,但万一有所发现,对于缓解华东地区,乃至支援朝鲜前线的能源压力,意义重大,总归要碰碰运气嘛。”

他刻意强调“支援前线”,这是当前最能打动人的理由。

李赤水在一旁快速记录,偶尔抬起眼,目光扫过墙上地图江都的位置,又落在陈朝阳自信而坚定的侧脸上。

他隐约感觉到,陈书记对那片区域的重视,绝非一般的“碰碰运气”。

王汉卿推了推眼镜,身体微微前倾,仔细审阅着陈朝阳递给他的那份《苏北地区潜在油气资源初步地质分析报告》。

报告封面上很新,像是刚印制不久。

起初,他的表情充满审慎,甚至带有一丝出于专业知识的怀疑。

毕竟,主流观点认为我国东部贫油,富集区在西北。

但随着他一页页翻下去,眉头逐渐舒展开,眼神里透露出惊讶和深思。

“陈书记,这份报告……”王汉卿抬起头,语气中带着不可思议,

“里面的数据和类比,非常……有启发性。”

陈朝阳知道火候已到,他走到地图前,拿起一支红蓝铅笔,开始他的“论证”。

“汉卿同志,请看。

我们并非凭空臆测。

这份报告的核心,在于大地构造的类比。”

陈朝阳的笔尖先在地图上虚画了一个圈,将整个苏北区域圈定,

“你看苏北盆地的整体构造格局,它是一个在中新生代发育起来的陆内裂陷盆地。

关键是,这里——”他的笔尖用力点了几个点,示意那些推断出的断层线,

“发育了一系列控制凹陷和隆起的同生断层。

这种构造样式,与美著名的东德克萨斯油田,在早期勘探阶段揭示的构造模式,有着惊人的相似!

那里同样是断层控制油气聚集,最终形成了绵延百里的巨型油田。”

王汉卿的目光紧紧跟着陈朝阳的笔尖,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地质专家,他立刻意识到了这种类比的分量。

东德克萨斯油田是世界级的发现,其地质模式被无数专家研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