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源看著如何?”正元帝笑著問他,“這可是朕讓文老太爺親自為你所寫。”
文老太爺是文官之首,這就是代表文人也承認他的功勞了?
“這……”馮源情緒激動,“臣受之有愧!”
正元帝不以為意地擺擺手,“阿源太過謙虛了,你本就是開國重臣,這次又仗義疏財,接濟傷兵。這是你受之無愧的!”
這話一出,馮源反而不好意思訴苦,和正元帝求助了。
正元帝又道:“不過接濟傷兵這事兒,說到底還是朝廷的責任。等到年後,朕就會讓人去撫恤他們。可不好真的讓阿源散盡家財。”
馮源呼出一口長氣,感恩道:“謝陛下體恤!”
君臣兩個親兄弟似的說了一陣話,正元帝有旁的政務要處理,馮源自然告退。
雖然眼下距離過年還有快兩個月,但馮源內心火熱。
她娘說的不錯,這是花銀錢為宮裡的貴妃和皇子造勢呢,陛下都看在眼裡的。
這些銀錢,花得太值了!
且英國公府前頭也做了這樣的事,未曾聽過正元帝對他家有什麽褒獎賞賜,可見正元帝還是更青睞自家!
等到馮源走了,裝模作樣處理政務的正元帝把奏折一放,臉上的笑也淡了下來。
他當開國皇帝的手裡都沒錢,親娘老太后做兩身新衣裳,還得擔心家裡銀錢。下頭的功臣上來就到處吹噓自家多麽富有,這擱誰誰能忍的了?
不過馮家人本來也不聰明就是了,他早就心裡有數的,不然他也不會選馮家的女兒進宮。
但是好歹有人把燙手山芋接走了,正元帝身上的擔子還是輕了不少。
他伸了個懶腰,又轉頭對錢三思道:“等到欠銀全部收回,記得提醒朕把英國公府的窟窿堵上,沒得讓他們家為這事兒掏空家底。”
錢三思忍著笑,一邊應“是”一邊心道,到底哪家是真正的簡在帝心,可不是看什麽明面上的褒獎,還得看落到實處的東西呢!
…………
十月中旬,京城都知道正元帝賞了個“積善之家”的題字給魯國公府,等於指定他家為救濟傷兵的人家了。絡繹不絕的人家上門,聽說魯國公府的門檻都讓人踩矮了幾分。
確定再無人上門來求接濟後,顧茵總算是能去買自己心儀的酒樓了。
說來也有些好笑,一萬五兩千裡頭,大頭是府裡公中的銀錢,小頭是顧野從賭坊裡頭贏回來的,都是過了明路,可以自由支配的。
但因為前頭傷兵的事兒沒解決,這筆銀錢得藏著掖著,放到現在才敢動——不然之前若是就買下酒樓,讓有心人打聽到了,搞出個“都有錢買那樣的大酒樓,可見英國公府家底厚實著呢”的傳言,到時候魯國公府現在的境況就得換成自家了。那會兒英國公府自然拿不出接濟傷兵的銀錢,就怕最後這事鬧成了升米恩鬥米仇的典型。
現在再不擔心那些,這天一大早顧茵就和周掌櫃去付錢、過契了。
地契和樓契有兩份,顧茵本來是想一份寫自己的名字,一份寫王氏的名字的。
但是她還沒提,自家婆婆現在跟她肚兒裡蛔蟲似的,直接就道:“寫你自己的名字,可別寫我的。萬兩雖是家裡出的,卻是你應得的,五千兩是小野贏回來的,要寫也別寫我的名兒,寫小野的。”
顧野當然不要,“奶說啥呢?這叫兒子對娘的孝敬,也是娘應得的。”
家裡人都統一口徑,連和顧茵感情最淺的武重,都沒有二話,認為是顧茵應得的。
顧茵也不和他們別扭,橫豎都是一家子,不論契書寫誰的名字,酒樓都是一家子共有的。
因為是朝廷直售,手續比平常的時候還簡單,上午交付的銀錢,中午顧茵就成了酒樓的所有人。
雖然是換了個地界,但已經是二店了,所以這次的開店事宜顧茵準備得熟門熟路。
首先是店鋪的招牌,這次還是拜托了文老太爺來寫。
文老太爺這天正好休沐,而且太白街離他家也不遠,當天就親自來了一趟,將酒樓裡外看了一遍,說:“這次地方確實不錯,比寒山鎮的那個強不少。比照著這個規模,我得給你寫個更大氣的才是。至於料子,還是不用你操心,我給你尋摸。”
進京之後,文老太爺恢復了從前的榮光,也恢復了從前的忙碌。
兩人好久沒碰頭了,談完了這事兒,還得聊聊家常。
主要是文老太爺問顧茵,他老人家還是不放心她。
雖說英國公府裡都是顧茵本來的家人,但人心善變,大戶人家醃臢事格外多,誰能確保飛黃騰達後,對待家人還是那個從前態度?
顧茵就道:“都好,真的好。誰敢對我不好,我娘第一個不放過他。”
雖和自己猜的差不離,文老太爺還是老懷欣慰,捋著胡須道:“不錯,不錯。”
再就是店內裝修和招人了。
這次酒樓下頭兩層都是嶄新的,只要雇人打掃一番,再添置一些基礎的東西就行。
招人倒是比較麻煩,不像從前店小,隨便招幾個熟人,再由熟人介紹熟人就夠了。
不過幸好京城是周掌櫃的家鄉,到了京城一個月了,他也聯系了一些故人舊友,早就預定好了一對紅白案大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