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地球纪元 > 第四百三十九章

地球纪元 第四百三十九章

簡繁轉換
作者:彩虹之门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10-20 14:17:4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地球纪元 !

从没有过这样一刻,让黄渊感觉自己身体之中的精力如此澎湃,甚至像海浪一般翻滚不休,连绵不绝。虽然已经足足十几个小时没有休息,但黄渊没有感觉到丝毫疲倦。

但黄渊知道,现在就去将自己的计算结果公布是不合时宜的。这些奇思妙想源于自己的一次灵光一闪,在自己的计算之中也确实得出了理想的结果,但它们还未经过进一步的验证。

于是黄渊压下自己心中的兴奋,用了两天时间,将自己的构思再度整理了一遍,用更为冷静与严谨的思维对其中的计算过程分别进行验证,确认一切无误之后,才召集科学规划委员会内所有具有一定分量的科学家来到了会议室中。

这突如其来的召集令让与会者们都感觉有些奇怪。毕竟现在并不是例行会议的时候,与会者们的身份与数量也不像是来参加一次平常会议的。这让人们心中出现了一些猜测,但却又不敢肯定。

据人们所知,最近并没有什么大的事情发生。如果硬要说的话,之前所发现的那种奇异现象最终被证明为仍旧在现有理论的框架之中,并不是什么新的物理,将近五年时间的心血与巨大投入几乎完全白费,这件事情大概可以说比较重要,可是此次事件人们都已经知道了,并没有必要再召开一次会议专门通报。

或许……黄渊博士真的有了什么发现?

当精神昂扬,身体也比以往挺直了许多的黄渊博士最终来到会场之时,人们的议论声瞬间消失,所有人的视线同时集中到了黄渊身上。黄渊则缓缓扫视会场一周,用充满力量与喜悦的声音宣布了自己的进展。

“之所以将大家召集到这里来,是因为我有了一个解决当前危机的新的思路。我们不一定必须要获取基础科学的突破才有希望打破困境,借助当前的科学框架,我们仍旧有做到这一点的可能。”

“什么?!”议论声再度哗然而起,“这怎么可能?我们不可能借助现有科技驱散面包星云又或者治愈那种疾病的,也不可能找到足以抵挡那种致命辐射的材料。”

黄渊并没有理会会场之中的议论,而是慢慢的等待着。直到那议论声全部消失之后,黄渊才低下头,用手中笔在虚拟屏幕上开始书写,投影设备则将这些东西都投射到了黄渊身后的巨大屏幕之上。

当第一行公式与数据出现之时,人们的目光便瞬间被吸引。再过了片刻,议论声再一次响起:“黄渊博士似乎是在阐述那种最近发现的电磁作用力的变异形式。这不是已经被证明为不具备太大价值了么?”

“嗯?一种新的推进设备?借助这种新的电磁相互作用力来达到影响巨型气态行星的目的?这有什么目的么?”

“这……这似乎是在描述两颗气态巨行星融合的过程。没错,一定是这样。”

黄渊博士的书写耗去了很长时间,人们则一直在聚精会神的观看着,偶尔与同伴低声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议论声还很少,但伴随着公式与数据的增加,那议论声便逐渐增大了起来,甚至开始有争吵声出现。到了最后,争吵声也渐渐平息下去,会场开始变得鸦雀无声。

当黄渊博士书写完最后一行数据,最终抬起头来的时候,会场内并没有出现预料之中的欢呼与掌声。黄渊观察片刻,便看到与会者们面面相觑,眼中尽是茫然。

面对这种情况,黄渊心中满是诧异,甚至有些怀疑自己是否犯了什么低级的错误——如果自己珍而重之的召集了所有人,但结果却是自己的结论根本不能成立的话,那么此次会议将会成为真正的笑话。

但思考片刻,黄渊没有找到任何疏漏的存在。于是黄渊问道:“大家没有什么要提问的么?”

一名与会者率先举起了手,获得允许后说道:“黄渊博士,很抱歉,我并不是太理解您所描述的。您描述的每一个过程单独拆分来看的话,我都可以看懂,但组合在一起就有些不明白了。请问,在过程一和过程二之间您是否遗漏了某些东西?”

在这名与会者之后,质疑声开始不断响起:“我不明白您是如何从之前的论证得出后续的结论的。它们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杨—米尔斯方程可以用在这里进行计算么?它们应该属于不同的领域。”

“奥托里克定律似乎并不适用于这种极高能级下物理过程的描述。唔……等等,我不太确定,它用在这里也是可以成立的,不,这应该有些问题,嗯?它……”

黄渊渐渐察觉到,并不是自己的计算过程存在什么低级错误,而是……似乎自己的思维太天马行空了一些,导致同事们并没有理解这些公式与数据。

黄渊知道,自己应该可以称得上是一名杰出,甚至顶尖的科学家,自己有这个自信。但如果说自己的能力远远超出同事们,甚至于达到了同事们无法理解自己思维的地步,那就有些夸张了。

“或许在那巨大的压力之下,我偶尔灵光一闪,以超出我以往水平的思维能力才完成了这次计算,如果是正常状态下的我,别人将这些计算放到我面前,我应该也是看不懂的。”

黄渊心中隐隐有了这样一个猜想,这让黄渊有些哭笑不得。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这些计算的价值,这些公式与数据甚至有可能改变整个文明的命运。同事们的质疑自己也可以做出完美的回答,但这样一个重大的发现却源于偶然状态下的一次灵光一闪,这或许只能归结于幸运。

平静一下思绪,黄渊轻咳一声,说道:“象声,你可以理解这些计算过程么?”

莫象声关闭手中的小游戏,抬起头来认真说道:“虽然有些困难,但还是可以理解的。”

黄渊脸上便出现了一些笑意:“你认为这有没有可行性?”

莫象声认真思考片刻,说道:“完全具有可行性。”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莫象声神经有些不正常,但没有人可以否认他的科学天赋。他既然说出完全具有可行性这样的话语,便意味着黄渊的计算真的极有可能是正确的。

“好,你来向大家解释一下。”

莫象声没有推辞。他走上前台,首先放大了一组公式,说道:“新发现的变异形式的电磁作用力拥有以下特征,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这种作用力,在不接触新木星或者新土星的前提下对其施加作用力,且损耗极小。计算表明,如果我们可以制造出功率达到一定数值的推进设备,便完全可以缓慢的改变其轨道,并最终让两颗行星融合,以达到将其变成褐矮星的目的……”

“我们真的有能力将两颗气态巨行星融合为一颗么?”

“原本不具备可行性。可是新发现的电磁作用力在特殊环境下的一种异变,让我们拥有了这种能力。凤凰星系中的两颗气态巨行星,新木星的质量高达十一倍木星质量,新土星则高达两倍木星质量,这两者融合,刚好可以达到褐矮星的最低质量,一旦它被点燃开始进行恒星级别的核聚变,再为其加速,我们便可以躲避在它的羽翼之下,由它保护着我们冲出这茫茫星尘。唔,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适用杨—米尔斯方程,是因为以下原因……”

褐矮星虽然只是失败的恒星,但在形成初期,它内部同样会进行核聚变,同样可以向外界辐射能量,同样可以依靠恒星风来营造自己的恒星圈。而恒星风可以驱散星尘,在它周边营造出安全地带,届时,人类的飞船只要躲避在它旁边便可以避免受到面包星云的影响。

“我注意到,就算有这种新型的推动设备,以融合之后褐矮星的质量来计算,我们最多也只能为其施加每平方秒不足零点一毫米的加速度,这种加速真的有意义么?”

莫象声转头再度看了一眼那些公式与数据,才说道:“理想状态下,我们通过这些设备能为褐矮星施加的极限加速度是零点零八毫米每平方秒,当然,实际情况可能要比这更小。不过如果以零点零八毫米这个数字来计算的话,航行过二十光年的距离,大约需要两千两百年。这个数字对我们在座所有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我们不可能有那么长的寿命。但是,对于我们文明来说,我认为这是有意义的。”

首先推动新木星与新土星融合,令其变成褐矮星,再连续为这颗新诞生的褐矮星加速两千余年时间,依靠它的庇佑,在面包星云之中航行足足二十光年的遥远距离以离开它的影响范围,这个计划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充满了疯狂,大胆与不切实际的味道。但黄渊博士书写出的那些神奇的公式与数据,则将这个计划从幻想拉到了现实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