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穿到水浒世界我登基了 > 48、第 48 章

穿到水浒世界我登基了 48、第 48 章

簡繁轉換
作者:鱼安kiki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2-19 20:55:3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南薰门有三个门洞。

最中间的那个,寻常百姓不可通行,于是两侧的掖门便承担起了吞吐人流的重任。

长长的进城队伍,夹杂着细碎嘈杂的声音,蜿蜒伸展至一里以外。

负责核验的门检,一身差服松松垮垮,斜着胯立在门前,接过一个乡下汉递来的路引,随意翻看几下,目光漫不经心地扫过他担着的货物。那汉子心领神会,立即从担子里取下一点东西,双手奉上,门检接过后,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那汉子如蒙大赦,脚下生风,一溜烟窜进城内不见人影。门检嘴里嘟嘟囔囔,埋怨着进城的百姓真是越来越寒酸了..…………

此时,人群中议论的声浪突然高了起来,那门检正要呵斥,抬眼却看到十六位禁军步履整齐,护送着一辆富丽堂皇的马车,缓缓向南薰门驶来。

门检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转身对着身旁两个门弥高声吩咐道:“快,拦住掖门入口,莫要让这些人再往前挤了!”言罢,他整了整衣衫,满脸堆笑,一路小跑着朝那马车奔去。

马车在门前平稳停下,车窗的帘子微微掀起一角,门检一下子就认出那帘子后的半张脸,忙不迭地弯腰点头道:“中贵人奉旨出行,一路舟车劳顿,定是辛苦万分………………”

陈良弼对此等蝼蚁之辈的奉承毫无兴趣,他之所以显露真容,不过是图个方便,免去出示通行证的繁琐。如今目的达成,立即放下帘子,将门检那热情的脸隔在了窗外。

马车辘辘地驶入城内,待周围的嘈杂声散去,郁竺才再次掀开帘子,窗外街衢纵横,坊巷栉比,贩夫走卒,熙熙攘攘。远处汴河之上,舟楫往来,帆影重重,端的是一派繁华都会气象。

都说长安米贵居不易,东京何尝不是如此。刚立下豪言壮志,要尽快攀上权力巅峰的郁承旨,此刻就面临着一个现实问题??要在这繁华大都会找个地方落脚。

果然,陈良弼甩了甩袖子:“承旨入京,本当先行拜谒童大人,只是不巧,适闻大人已入宫赴宴,恐怕得等到明天了,我且先护送承旨往官驿歇下,如何?”

郁竺和张芝芝相视一眼,后者立即从行囊里掏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包袱,塞到陈良弼手中:“一路叨扰中贵人,这是从青州带来的一些方物,还望中贵人笑纳。”

郁竺则是接着陈良弼的话头,回道:“就不去官驿了,劳烦中贵人将我们送去店宅务吧,既要久居东京,自是不能一直住着官驿,还是得租个屋子,正好此刻还早,趁便料理了此事。”

出发前那晚,李清照就告诉过她,东京房价颇高,父亲李格非为官多年,才置办下一个小小的“有竹堂”供全家居住,而郁竺和张芝芝就两个人,实在无必要一到东京就耗尽积蓄购房,因此她建议二人先僦屋而居。

只是这租房子,亦有门道。

据李清照所说,民宅租金昂贵,且房东常以翻新为由加价,住进去难免扯皮,不省心;相比之下,官屋由“店宅务”管理,租金较低,类似于后世的公租房的,就是条件一般,若是找不到关系,很容易租个四面透风的“寒舍”。

不过店宅务的监官,多由宦官担任,李清照建议她不妨从这方面入手,看看有无门路。

果然,陈良弼接过那包袱后,在手中掂了掂,轻轻一笑:“承旨何不早说,那店宅务的监官是我同乡,我让他选间好的出来便是。”

“有劳中贵人。”郁竺亦回以微笑。

有熟人好办事,陈良弼关照过后,那店宅务的监官很快便选出一间位置上佳的两层带院儿的小楼,以每月二十贯的价钱租给了郁竺,签完契书,交完三个月的房钱,郁竺便带着张芝芝正式来到她们在东京的家。

这栋小楼在内城宜秋门附近,和大辽使馆隔街相望。前门临着西大街,一层是客厅厨房和仓库,二楼有三间居室,从厨房出去,可直通后面的小院,院内还有一口井。

屋内陈设一应俱全,郁竺和张芝芝各据一间小屋,将带来的被褥床品铺好,又在屋里简单收拾布置了一番,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原先在青州,三餐都去孙二娘那里解决,自然不用开伙,如今独立生活,张芝芝不得不以一个主妇的视角打量起整个家,清点了下缺的生活必需品,发觉非得上街一趟不可了。

郁竺此刻也是饥肠辘辘,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出门逛街,祭一下五脏庙,顺带将东西采买了。

东京较大的夜市有二,一处是御街附近的州桥夜市,另一处是潘楼街附近的马行街夜市。这两处郁竺都不打算去,因为在李清照给出的东京“逛吃”指南中,还有个更值得打卡的地方??大相国寺。

毕竟,那两处夜市日日喧嚣,但大相国寺的庙会,只有初一,月半和逢八的日子开,算下来每月仅五日而已。今日恰好四月初一,岂有错过之理?

张芝芝麻利地落了锁,二人沿着西大街走了三个街坊,横穿过御街,便见那朱墙金顶的宝刹。寺前人头攒动,烧香求签的香客、零买趸批的商贾、杂耍唱戏的艺人,一应俱全,更多的还是凑热闹的东京百姓。郁竺拉着张芝芝,穿过熙熙攘攘的

人群,跨过那入寺第一道门户??大三门,总算挤进了这座著名寺庙。

寺里别有洞天,“大三门”和后面那扇“不二门”之间夹着偌大一块空地,其上售卖飞禽走兽、猫狗宠物、各类小吃的商贩不计其数。两人左手一个和菜饼,右手一包野狐肉,将嘴里塞得满满当当,又看了会儿小狗钻火圈的热闹,才依依不舍地往不

二门走去。

不二门,取自《维摩诘经》里的不二法门之意。穿过这道门,便开始有些实用的东西售卖了,蒲扇枕席、屏帷摆件等五花八门,张芝芝挑了好些家里需要的物件儿,直到二人手里快拿不下才罢休。

转过杂货摊儿,便是连成一片的水果摊,一个个不算大的摊位上摆着河北的鹅梨、河阴的石榴、温州的瓯柑、卫州的白桃......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此时交通远比不上后世发达,平民百姓多半只吃过本地产的水果,张芝芝哪里见过这些,看得眼花缭乱,郁竺也是许久没见过这般堪比现代水果店的场景,当下心头一热,“挥金如土”地让那卖水果的小贩每样都来一点当作二人的饭后甜品。

小贩见来了位阔绰主顾,立即眉开眼笑,喜滋滋地用竹筒装着水果,嘴里还不停歇,热情地与郁竺搭话:“小娘子,我这儿还藏着个稀奇少见的果品哩,您可有兴致瞅瞅?”

“稀罕?”郁竺微微挑眉,还有什么是她一个现代人没见过的,当下带着几分好奇,对那小贩道,“拿出来我瞧瞧。”

旁边另一个小贩瞧见隔壁生意好,嘴角一撇,不屑道:“李大郎,你别又拿那番麦出来哄骗人了,水果可不是光稀罕就能成的,要是真好吃,早被人抢光了。”

叫李大郎的小贩被人当面戳穿,脸瞬间涨得通红,脖子上青筋微凸,急急申辩道:“胡说!就是好吃。”

说话间,他已猫着腰,双手在摊位下的担子里一阵摸索,掏出了那个稀罕物。郁竺定睛一瞧,只见淡黄色的衣皮裹着的那长长一根,不禁脱口而出:“玉米?”

“玉米?”李大郎也怔住,随即咧开大嘴,露出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赞同道:“玉米好,玉米这名字多顺口,可比番麦好听多了,小娘子竟然知晓此物吗?”

何止知晓!郁竺一下子激动起来。

玉米自明嘉靖年间传入中国后,因为耐干旱、易种植,很快成为五谷之外的重要主粮,她万万没想到,竟能在此处得见。但是估计宋朝人不知道该煮熟了吃,当做水果食用,自然是嫌弃不够美味。

别人不清楚它的意义,郁竺可太知道了,当下富人主食以米麦为主,穷人则以粟豆为主,但是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受限于土地肥力、种植技术、自然灾害等原因,亩产量常常极低,而食物的匮乏又是引起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若能推广

玉米种植……………

想到这里,郁竺全然顾不上回应小贩的问询,急迈两步上前,连声问道:“你这东西从哪里来的?可还有不?”

李大郎没想到这主顾竟然对此物如此感兴趣,当下连连道:“有,有!是番邦的商人带来的,说是好吃得很,我收了百十来个呢,娘子要不要,我便宜点,二十文一个卖你!”

“我全都包下了!”郁竺毫不犹豫地大手一挥,掏出银两,爽快地递向小贩。

她设想得很美好,先在现在自家小院进行试种植,待种植方法总结成熟后,再适时进行推广,这在农业社会里,简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啊!

张芝芝不明所以,连忙扯了扯郁竺的袖子,郁竺回头一看,耐心解释道:“芝芝,这是个好东西,煮熟了可好吃了,味道甜甜的,而且好生长,一亩地比水稻能多产出好几百斤的量,吃剩下的梆子打碎了还能喂牲畜。”

她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张芝芝好几次想插话都没能成功。好不容易等郁竺住了嘴,张芝芝才哭笑不得地说道:“可是......咱们带不走啊!”

哦对!郁竺经她一提醒,这才反应过来??两人手提肩扛了不少东西,再加上百十来根玉米,要背回去可够麻烦的。

要不挑个十几根回去算了?反正是做育种试验,也要不了那么多,就是有点尴尬………………

正打算厚着脸皮找小贩要回银两,身后突然传来一个清脆悦耳的女声。

“这东西果真像你说得这样好?”

郁竺闻声迅速回头,只见一位少女身姿婀娜地站在身后。她一袭淡粉色的绫罗长裙,满头珠翠在周遭的灯烛下熠熠生辉,此刻正微微歪着头,好奇地看向自己。

郁竺见她衣着华贵,身后还簇拥着一大群家丁随从,当下便联想到这东京城中天子脚下,达官显贵云集,这位怕也是哪个高门大户家的千金小姐,不说太多别人都不知晓的事情惹上麻烦,便连忙遮掩道:“我也是听那些番邦的商人传说的,这

不正准备买回去试试么。”

“噢......”那少女闻言,脸上浮现出一丝失望之色,不过转瞬之间又兴奋起来,“反正你也带不回去这许多,不如你卖一百根给我,剩下的你再带走便是。”

郁竺粗略打量了一下那堆玉米,估摸约有一百二三十根,思索片刻后便欣然应允。

见郁竺点头同意,少女身旁一名男子立刻捧出银锭,同时潇洒地挥手示意后面的家丁上前搬走玉米,随后又带着讨好的神情望向少女,问道:“娘子,这真的能好吃么?”

那少女白了一眼他,并未作答。

郁竺一开始并未特别注意到那名男子,此刻听他对少女的称呼,才知二人是夫妻,见少女驭夫有道的样子,不禁会心一笑,旋即背着自己的二十多根玉米,拉着张芝芝继续在庙会上闲逛起来。

再往前行,便来到了大月台前的黄金铺位,此处大多是售卖古玩字画的摊位。李清照便说过自己新婚之时,常来此处寻觅购买古籍金石。郁竺对此无甚研究,加上张芝芝要采买的东西也都差不多了,二人随意闲逛了一会儿,便决定打道回府。

不二门外,那方才和郁竺买玉米的少女,看着将玉米送回府的家丁,轻声问旁边的丈夫:“阿晟,你说这东西真能种出来,会是怎样一番情形?”

被称做阿晟的男子翻了翻眼睛,挠了挠头,傻呵呵地笑道:“不知道。”

少女第二次冲他翻了个白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