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亚美尼亚(第1/2页)
李愬认为亚美尼亚还有一些拜占庭军,实力强一些,可由第三、第六路军联合进攻,波斯西部的部队不多,第六路军单独过去即可。
各军对李愬的任务分配没有异议,但是进攻巴格达前后,总共俘虏了**万大食俘虏,必须要进行处理,不然留在后方也是个麻烦。
吴元济建议,将这些俘虏全部押送到埃及,作为后续修建苏伊士运河的劳动力。李愬想起来,朝廷当初让第六路军先打埃及,是有这个打算,就同意吴元济的意见,派出两个契胡团,押送这些俘虏前往埃及。
临行前,李愬命人将马蒙送到巴士拉软禁起来,并在巴格达留下一个契胡团,然后带领最后一个契胡团向北朝大不里士进军,第三、五两军则沿着底格里斯河向亚美尼亚进军。
李愬率军经巴古拜一直向北进军,来到一个叫做凯莱尔的小城,在这里听说拉赫曼率领的大食军前几天刚刚从这里撤走,赶紧率军向北追过去。
原来拉赫曼率军勤王失败以后,率领残部向北撤离,在凯莱尔观望停留了几天,后面听说巴格达陷落,就赶紧继续向北逃走。拉赫曼留下一员将领带领一半部队,守卫扎格罗斯山的隘口,自己则带领剩下的一半人逃回老巢大不里士。
李愬率部到达扎格罗斯山后,发现隘口处有大食军把守,先不急于进攻,而是带人到周边查看了一下地形。
李愬发现,扎格罗斯山虽然险峻,但是并非只有此处一个通路,其他地方也有谷口可以通过,只是这个隘口有大路经过,通行条件更好而已。
既如此,这个仗就不难打了,李愬命令孔文侃率领三千精锐,从其他谷口绕到隘口后侧,自己率领主力,在前方进攻,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孔文侃率军带足干粮和弹药,选择就近的一个峡谷进去,然后沿着这个峡谷一直往里走,发现这个峡谷越往里越难走,最后还要翻越一个较高的山脊。
部队虽然行军辛苦,但是好歹没有碰到大食军,顺利绕到关隘的后方,对大食军展开攻击。李愬听到关隘后方响起枪声后,知道孔文侃已经得手,立即命令部队在前方发起进攻。
大食守军只有八千人,被优势唐军前后夹击,只是半个时辰就全部溃败,除少量逃走,大部分被唐军击毙或俘虏。
李愬得知这批大食军就是从大不里士过来的,干脆就让这批俘虏带路,押着他们一路向北行军。唐军经过连续大战,已经多次击败大食军,甚至占领了巴格达,沿途的大食军非降即逃,唐军的行程比较顺利。
数日后,唐军终于抵达大不里士,拉赫曼纠集最后的一万多人,还想继续顽抗一番。
这次,唐军的兵力和火力都占优势,李愬决定打一场围歼战。围城部队到位后,唐军炮兵就开始轰城,轰开城墙以后,唐军步兵就开始往城内进攻。
刚开始,城内的大食军还竭力抵抗一番,随着入城的唐军越来越多,城内的守军开始动摇。激战了半天,拉赫曼看到大势已去,他不想死在唐军的枪口之下,无奈命令残余的部队投降。
大不里士一战,唐军又俘虏近一万俘虏,李愬留下带来的契胡团驻守大不里士,而后押着前后俘虏的一万多人返回巴格达。
亚美尼亚被黑衣大食征服以后,后面争取到了半自治的权利,每年向黑衣大食称臣纳贡,国王也由黑衣大食指定。
由于亚美尼亚人信仰东拜教(东正教),所以亚美尼亚人更倾向于拜占庭帝国,安条克带领两万多残军来到亚美尼亚后,亚美尼亚王阿贝里特当即接纳,并计划与拜占庭军共同抗击唐军。
亚美尼亚的都城阿尼城,位于凡湖(今土耳其东南部)以北的一个山谷中的小平原上,无险可守,阿贝里特和安条克认为如果放任唐军攻到阿尼城,两军必败无疑。
在凡湖以南有托罗斯山脉,东西绵延几百里,山间道路稀少,崎岖难行,其间峡谷众多,又以其中的巴伊坎峡谷最为险峻,是进入亚美尼亚腹地的必经之路。阿贝里特和安条克决定在这里布置重兵,由安条克率领,阻止唐军从这里通过。
吴元济和张广孝率领军队沿着底格里斯河一路向西北行军,前面的路程还算顺利,部队抵达大食西北的边境小城古兹雷后,再往北就将进入亚美尼亚境内。
古兹雷往北就是连绵不断的山区,山中有很多峡谷,唐军首先面临的就是古兹雷北面的一个峡谷,峡谷内约有两千亚美尼亚军驻守。
吴元济和张广孝认为,既然来了,肯定要打,就两军合力攻打这个峡谷,没想到这个峡谷比较险峻,亚美尼亚军凭险而守,唐军的进攻并不顺利。
最后,两军先用炮兵对着峡谷内的亚美尼亚军进行大规模的轰炸,然后步兵进行猛烈的冲锋,才算拿下这个峡谷。但是为了拿下这个峡谷,两军消耗了大量的炮弹,伤亡了好几百人,而守军被击溃后大部分逃跑了,只俘虏到少量人员。
吴元济认为,过了这个峡谷应该差不多了,没想到后面还有很长的山路和峡谷,甚至有些小的峡谷亚美尼亚都不派兵,只在比较险峻的峡谷派兵。
两军在后面又遇到两个峡谷,每个峡谷都有一两千的亚美尼亚军把守,唐军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攻克峡谷,继续前进。
过了几个峡谷之后,唐军又碰到一条河流,河上的桥梁已经被亚美尼亚军拆掉了,河西岸又有亚美尼亚兵沿河据守,两军又被堵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6章亚美尼亚(第2/2页)
吴元济带领一些步兵到河的上游查看,发现有一段河流浅一些,准备在这里涉水过去,然后再接应其他唐军渡河,没想到亚美尼亚军尾随而至,继续在对岸阻挡唐军渡河。
吴元济被惹火了,命令部队边涉水,边对亚美尼亚军射击,由于河水深到腰部,有的唐军携带的火药被淹湿了,无法射击。
唐军被迫将弹药挂到肩上,继续强行渡河,亚美尼亚军则躲在对岸的树木或石头后面,用弓箭对渡河的唐军进行射击。这样,唐军成了活靶子,火力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反而有很多人被射死射伤。
吴元济怒火攻心,命令镇东军军不顾伤亡,拼死进攻,河里的唐军经历了较大的伤亡后,才成功涉水到对岸,而对岸的亚美尼亚军早就跑掉了。
这一仗,唐军打的特别憋屈,伤亡率比亚美尼亚军还要高,关键是一个俘虏都没抓到,吴元济的肺都快气炸了。
吴元济率军到对岸以后,向下游运动,返回到原来路口的地方,掩护张广孝带人重新架设了一个简易的木桥,剩余的兵力和大炮、辎重物资才算渡河。
两军渡河后不久,遇到一个叫锡尔特的小城,里面的亚美尼亚军全跑掉了,只剩下城内两千多居民。
唐军进城以后,就找来几个当地人询问情况,根据当地人的介绍,后面的道路更加难行,再走一段距离就会遇到一个更加险峻、更加狭长的峡谷,而且这个峡谷是个连环的峡谷,有好几个峡谷组成,中间有个巴伊坎小城,所以称作巴伊坎峡谷。
吴元济和张广孝听说以后,不禁踌躇起来,前面几个峡谷就这么难行,后面怎么还有更加险峻的峡谷。由于是一个很长的连环峡谷,唐军以前的那种派兵绕到后面,前后夹击的战术也无法使用,真是愁死个人。
吴元济和张广孝没想到陷入了一个死局,两人不死心,又找来一些人询问情况,并拿出重金奖励能提供有用线索的人。
重赏之下,果然有人提供一条线索,可以沿着唐军刚越过的那条河向上游进发,然后翻越一道山,再沿着另外一道峡谷,可以一直抵达凡湖南岸。但是这条路非常崎岖,沿途人烟稀少,补给困难,只有当地的牧羊人才会走这条路。
既然发现这个线索,唐军又找出两个知道路线的牧羊人,然后给他们奖励一笔金钱,希望他们能够带领唐军走这条路过去。但是牧羊人说,那条路只是一条山间小路,只有步兵才能通过,唐军的炮车、辎重车辆仍然必须经过巴伊坎峡谷。
两军的将领商议一番,决定分兵行动,吴元济为了拿下攻占亚美尼亚的首功,主动要求带领两万步兵从河谷中到凡湖南岸,然后再袭占阿尼城,来个釜底抽薪,让巴伊坎峡谷内的敌军彻底失去作用。
大家都觉得只能如此,于是两军在锡尔特分兵。吴元济带着镇东军的两万步兵,补足弹药和干粮后,沿着河谷向北进发。张广孝则带着镇海军和两军的炮兵,辎重部队,沿着大路向西北方向进发。
张广孝率军走了一段,又遇到一个亚美尼亚兵据守的峡谷,唐军又是炮轰,又是步兵冲击,经历了一些伤亡才拿下这个峡谷。张广孝觉得这个峡谷没有描述的那么险峻,防守的兵力也不多,估计不是巴伊坎峡谷,带领唐军继续向前进发。
唐军又走了一段,发现山谷中有个小镇,里面有一些亚美尼亚士兵驻守。张广孝决定抓一些俘虏,命令步兵快速冲击,包围这个小镇,然后再往里攻击。
小镇里面只有五百多亚美尼亚军,而且用的都是冷兵器,被唐军轻松拿下,张广孝命人对俘虏审问一番,争取问出一些有用的情报。唐军都配有随军翻译,经过一番审问,总算问出一些亚美尼亚军的情况。
原来这个小镇叫做济亚特,过了这个小镇往北,就是巴伊坎峡谷,拜占庭大将安条克率领残余的两万多拜占庭军守卫这个峡谷。
峡谷内地形险峻,道路狭窄,拜占庭军充分利用地形,沿着整条峡谷构筑了大量的工事,这些工事环环相扣,可以相互支援。而且整条峡谷长达上百里,即使攻占一处,后面还要层层攻坚,通过的难度极大。
张广孝还不太相信,带着一些亲兵往北到峡谷口查看一番,发现这个峡谷果然比前面的峡谷更加险峻,山高谷深,峡谷内构筑了不少用石头构筑的堡垒,各个堡垒都有拜占庭兵把守。
张广孝不信邪,命令炮兵对那些堡垒轰击,前面也顺利轰塌几个堡垒,但是再往里就超出炮兵的射程,而且那些堡垒都是石头筑成,非常消耗炮弹,张广孝只得让步兵继续往里攻击。
步兵的火枪根本无法击穿堡垒,反而是堡垒内的拜占庭军可以用弓弩杀伤唐军,步兵被迫退回来。
张广孝又让炮兵前出进入峡谷,企图用大炮再轰开几个堡垒,此时拜占庭兵从上面往下面扔石头,炮兵赶紧躲避,但是大炮转移不及,被砸坏好几个,张广孝被迫让炮兵撤退。
张广孝也想过用步炮协同攻击,但是即使能够打下一些堡垒,即使炮弹耗尽也打不完,而且唐军还会面临很大的伤亡,最后还是放弃了,寄希望于吴元济那边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