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01章 二次反腐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101章 二次反腐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101章二次反腐(第1/2页)

范希朝说:“按照陛下的计划,还要两年才对外用兵,如果那四个羁縻地区有不服的势力,臣随时可以派部队扫平他们。”

春节前,中书省将李纯关于华襄分权和组建襄人部队的思路细化成一个方案,由崔群呈给李纯审核。

李纯认真看了一下,然后说道:

“关于襄人的其他限制措施,暂不公布,依然维持原来的襄三条就好,等完成第一波征服行动,在夷人地区组建行政机构时再确定。这个方案属于朝廷的内部材料,不宜张贴布告,年后把方案发到县一级,让县一级的官员掌握就好,那些襄人的县官会积极向自己的族人宣传。”

崔群说:“臣回去以后再修改一下,过完年,正月初七就派人发到各县,一个县只发一份,只给县的五人政务会成员传阅,然后就收回来。”

李纯道:“给了襄人一些权益以后,我们也省心了,襄人会积极参军,参与征服和治理夷人地区。组建襄人部队的事就由军事部牵头去抓,节后我们还有一场硬仗,听说裴度那边查到不少线索,年后朝廷的主要精力就要放在反腐行动上。”

崔群说:“虽然朝廷对官员们很照顾,但是在经济大潮下,很多人迷失了方向,贪污腐化重新抬头,是该狠狠地整治一番了。”

元和十五年初,刚过完春节,中书省就派人将华襄分权和组建襄人部队的方案下发到各道、州、县,只准在官员中传阅,而后全部回收由各道保管。

方案中重点讲了三个内容:一是朝廷后续计划远征夷人地区,朝廷的十个军团作为华人部队,在襄人地区组建襄人部队随同参加征服行动,将由军事部分批组建训练襄人部队。

二是征服夷人地区后,实行华襄共治并区分权益,道一级的所有官员和州一级的州、局两级官员由华人担任,州一级的科级以下公职人员和县一级的所有公职人员均由襄人担任。

三是对参加襄人部队和到夷人地区发展的人员实行优待政策,优先授予官职、公职,优先分配土地、房屋,经商、办厂、种地均赋税减半。

由于这些方案只发到县级官员传阅,民间只能靠口口相传,在流传过程中,不少人添加了自己的解读,成为百姓们热烈议论的内容。

华人们对朝廷又要发动远征活动非常高兴,觉得国家征服的地方越多,华人的地位越高,未来的生活越好,但是也有一些华人觉得分给襄人不少权益有些可惜。

襄人们则是存在一些争议,大部分人觉得襄人跟着华人远征夷人地区,襄人获取的权益不少,在方方面面享受优待,高夷人一等。

也有少数人认为,襄人跟着朝廷的部队去远征,存在风险,在夷人地区虽然有些特权,但是要远赴夷人地区也是麻烦,没有多少意义。

因为这个政策重点是针对襄人的,所以在华人中形成的影响不大,在襄人群体中则是经久不息的讨论。

很多有心参军或到夷人地区发展的,跑到官府打听情况,请人分析利弊,怕错失这个机会。有的襄人则对这个政策不太感冒,想着继续在老家发展,反正朝廷也不强迫,各选各的路。

元和十四年春节之后,正月还没过完,裴度就来到宫中向李纯反应,一些官员借过年之机大肆敛财,如果再不大力反腐,官员队伍将不可收拾。

对于官员队伍,李纯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他认为官员是治理国家的支柱,很多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更愿赏而不愿罚;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贪婪植根于人性之中,单靠少数榜样和自觉约束是不行的,必须采取一些刚猛措施,才能刹住歪风邪气。

李纯心中理想的反腐模式,是前世新加坡和北欧的高薪养廉模式,但是这种模式的难度很大。

一是要求国家比较富裕,有足够的财力让官员队伍有较高的收入;二是监管的制度非常全面,让官员的贪腐行为无所遁形;三是全民具有一致的反贪共识,官员觉得贪腐可耻,人民觉得贪腐可恨,人人反对贪腐、打击贪腐。

从目前来说,唐朝三个条件都不具备。

第一,唐朝的经济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仍处于工业化的早期,要想给官员足够的物质基础还是有难度。

第二,什么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全方位的审计制度,在前世的政府都做不到,唐朝更不具备条件。

第三,在华夏有个上不了台面的思想,就是人人喊反贪、恨贪腐,都是反对和仇恨别人贪腐,却期望自己能够贪腐,那些高喊反贪的人,只要自己当了官还是照样贪腐。

李纯思考了一阵,就回归正题,向裴度问道:“朕知道你去年就开始提反腐的事情,但当时其他事情多,朕就没时间顾及此事,你可以把知道的情况详细说来。”

裴度说:“元和六年,还是卢侍中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陛下曾经搞过一次大规模的反腐行动,狠狠惩戒了一批贪腐的官员,后面又采取一些措施,还给官员们增加俸禄,整个官场的风气明显得到好转。后面朝廷一直忙着对外用兵、迁都、发展工商业等事情,就淡化了对官员的约束,不少官员的思想有所松懈,特别是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很多工商业者赚了大钱,有些官员的心态失衡了,开始想办法把手中的权力变现,暗地里贪污受贿,已经形成了一股暗流,朝廷必须要采取措施进行遏制。”

李纯道:“你从去年就开始提此事,应该有所观察,意有所指吧,具体涉及哪些人。”

裴度说:“朝廷有举报制度,去年臣收到了一些举报和线索,共涉及不少部门的地方,其中举报最多的是交通部和鲁青道,但是反应情况的多,有切实证据的少,臣不敢贸然行动,所以就对这两个衙门进行重点观察,还是发现了一些情况。近些年,朝廷拨给交通部很多经费,用于修建铁路和普通道路,铁路运输和水上运输涉及的利益很大,有些官员就乘机中饱私囊,上行下效,官商勾结很严重。鲁青道从上到下风气都很差,监督形成虚设,办事送礼成为潜规则,百姓怨气很重。”

李纯道:“你说的这两个衙门问题如此严重,不可能不涉及到主官,是不是刘元景和李逢吉有问题?”

裴度说:“臣掌握了一些关于他们涉案的证据和线索,但是还不全面,臣恳请皇上下旨,对两个衙门进行彻查,是清是浊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李纯道:“承平日久,有些人开始麻木了,任由**的驱使,不把朝廷的制度当回事,是该在反腐上烧一把火,朕同意你对两个衙门进行彻查,如果涉及到其他衙门、其他人,可以一并去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1章二次反腐(第2/2页)

接到李纯的旨意,裴度带着监察院的人全面进驻交通部,开展大规模的审计和调查,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到大笔经费,成为调查的重点领域。

经过监察院一个多月的审计和调查,裴度发现交通部的经费使用存在严重的问题,共有五万多贯的铁路建设经费、运输费用被交通部各级官员贪污瓜分,加上交通部各级官员收受的贿赂两万多贯,合计有七万多贯的贪污受贿金额,其中交通部尚书刘元景一个人贪污受贿的金额就达两万贯。

按照当时正三品京官的俸禄计算,一年发俸30贯、禄米300石,全部折钱合计48贯,刘元景贪污受贿的金额相当于其年收入的四百多倍,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额。

查完交通部,裴度又带人到鲁青道进行严查,又经过一个多月的审计调查,在鲁青道的官员队伍中,发现了五万多贯的贪污受贿金额,其中鲁青道巡抚李逢吉一人贪污受贿达1.6万多贯。

裴度关于对交通部、鲁青道的调查结果先后送到朝廷后,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李纯决定让中书省会同人事部和监察院,讨论对涉事官员的处分意见。

武元衡对贪污受贿行为深恶痛绝,强烈要求严惩,呼吁对刘元景、李逢吉两个贪腐罪行严重的官员判处死刑,并掀起一轮反腐风暴,对官场进行大规模进行整治。

监察院正使裴度赞同武元衡的意见,并表示要扩大调查的范围,对其他涉贪涉腐的官员进行跟进调查,对刘元景、李逢吉等人曾经工作过的其他衙门进行调查,进一步深挖罪行。

崔群则认为,反腐要抓,但是贪腐情况古来有之,如果执法严苛、株连过多,将会影响大批官员,不利于政局稳定,建议将反腐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白居易、元稹等人赞同崔群的意见,认为刘元景等人对朝廷还是有一定功劳的,功过相抵,建议将其终身流放到肃慎。

武元衡、裴度和崔群、元稹、白居易等人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武元衡等人认为,如果如果对贪腐一味宽容,将会让官员丧失敬畏之心,反贪效果就会打折扣。

崔群等人认为反腐没有错,但是水至清则无鱼,惩戒的同时也要把官员的贡献考虑进去,反腐行动如果株连过多,会影响朝廷稳定。

朝廷很多官员加入了这场争论,各说各的观点,似乎都有些道理,又难以说服对方,李纯也有点犹豫起来,难以定下决心。

在争论的同时,监察院并没有停下调查的脚步,先后派人到刘元景工作过的建设部(原工部)和李逢吉工作过的安桂道(原安南道),准备深挖线索,揪出更多贪腐官员。

朝廷的反贪行动一开始,就让安桂道巡抚李师道坐立不安。李师道原为平卢节度使,但是运气不好,刚当节度使才一两年,就碰上李纯发动的削藩战争。

李师道原先不愿放下手中权力,但眼看着好几个节度使跟朝廷对抗下场凄惨,又看到朝廷给了一条出路,不得已才降服朝廷。

后面被安置在河东道布政副使的位置上干了几年,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再后面多次跑关系、表忠心才被朝廷提升为安桂道巡抚。

当时被提为安桂道巡抚,搞得李师道很郁闷,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居然是到一个边远的道任巡抚,但如果拒绝将彻底失去发展的机会,只能硬着头皮上任。

刚到任上时,李师道还对安桂道的落后有意见,后面朝廷大规模开发襄人地区,拨下来不少资金,让他看到了捞钱的机会。

经过一番拉拢谋划,李师道和安桂道的按察使钱伟俊、布政使方学龄狼狈为奸,相互勾结成为一个利益集团,大肆贪污朝廷道内的官款。

本以为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比较安全,几个官员又结成了利益集团,也不会有人捅出来。没想到裴度突然搞出一场反腐风暴,偏偏涉案的李逢吉又在安南道干过布政使,监察院早晚会派人来查。

李师道平时在夏原布下几个眼线,掌握朝廷的动向,及时将情况送到安桂道。这次,李师道专门派人乘坐最快的蒸汽轮船,到夏原打探关于反腐的消息。

通过所获得的消息来看,监察院已经收到了一些线索,开始盯上安桂道,不久就会派人过来调查。

而且武元衡、裴度坚持加大反腐的力度,并要对涉案人员严惩,李师道感觉自己的罪行不比李逢吉轻,按照武元衡的意见肯定会被判处死刑。

李师道和另外两个同伙密谋后,一致认为纸包不住火,与其被武元衡和裴度整死,不如主动出击,先下手把他们灭了,两个激进派的头领死了,就可以想办法阻止监察院派人来查,事件就有转机的希望。

说干就干,李师道亲自从亲兵中挑了四个武艺高强的心腹,给予重金,安排四人乘快船进京,将武元衡和裴度刺杀。

四个刺客进京后,先是查探了一番,通过李师道在京中的眼线得知,第三天就是朝廷朝会的时间,听说很有可能重点讨论反腐的方向。

四人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官员进宫的必经之路上伏击,其中两人埋伏在武元衡家到皇宫的路边,两人埋伏在裴度家到皇宫的路边。

两组人按照李师道对两个官员的描述,并拿着两人的画像,从暗处对经过的官员进行查看,只要发现武元衡和裴度经过,直接击杀。

这天的朝会,正是朝廷讨论确定反腐动向的重要时刻,武元衡和裴度昨天晚上商议后,仍然坚持铁腕治腐,一定要据理力争,争取扩大反腐范围,揪出更多的**分子,通过大抓严惩震慑**行为。两人决心很大,起的很早,分别带着仆人从家里出发,往皇宫赶去。

第一组刺客经过观察,首先发现走近的武元衡,两人直接跳出来,直接向武元衡主仆二人刺去,武元衡走在前面,猝不及防,被直接刺入胸口,当场毙命,仆人被刺伤,刺客认为完成任务,直接逃跑。

不久,第二组刺客也发现了裴度主仆二人,跑出来要刺杀,裴度心里想事落到了仆人后面,裴度的仆人眼尖看形势不对,赶忙大喊,裴度反应过来,转身往回跑。

裴度的仆人有些武艺,跟其中一个刺客搏斗,另外一个刺客追赶裴度,飞起一刀扔向裴度,刀子略微偏了一些,裴度的左耳、左脸被利刃划出一个大口子,正巧旁边有一段排水沟,裴度直接滚进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