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1章 立为太子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11章 立为太子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11章立为太子(第1/2页)

不久,地方的藩镇果然推起了新的波澜。

西川节度使韦皋治理西川政绩卓越,又多次打败吐蕃,功勋卓著,为地方藩镇最有威望的节度使。

他感觉自己才能卓越,仅仅一个西川不够管,雄心勃勃,想兼任东川和山南东道的节度使,就委派其心腹刘辟到朝中跑官。

刘辟这个人仗着韦皋的权势,也是傲慢惯了,觉得和执政的王叔文说说应该能搞定,就跑到王叔文那里说:

“韦大人功勋卓著,能力超群,仅一个西川屈了他的大才,剑南三川都应归他统领,还请王大人支持一下。”

心高气傲的王叔文一向反感藩镇的跋扈,所定的策略是要削藩,对权势很大的韦皋,本就有戒备之心,怎么可能会同意给他增加权力,于是说道:

“韦节度使操劳多年,年事已高,本应回京颐养天年,何苦再加那么多负担呢?”

刘辟没想到王叔文不接他的茬,就有点不高兴:

“自古能者多劳,我们韦大人让我来找你,那是看得起你,王大人最好还是答应帮忙,不然韦大人自己也有办法拿到三川。”

王叔文没想到韦皋的手下都这么狂妄,哪受得了这种态度,不但拒绝,把刘辟大骂一顿,刘辟恼羞成怒,当场跟他顶撞,气得王叔文要杀了他。

王叔文跟韦执谊商议处置刘辟时,韦执谊畏惧势大的韦皋,不想得罪藩镇,更不可能为了几句话就杀人,根本不同意。

李纯听说此事,心中暗喜,觉得王叔文如此托大,得罪了那么多人,几乎把所有人推到对立面,可见其凝聚人心的能力低下。

李纯认为,做大事不拘小节,要尽量争取多数人的支持,步步为营,先把大的问题解决掉,再去解决小的问题。

如果一下子要解决多个问题,也要分个轻重缓急,像王叔文这样没有大局观,急于求成,处处树敌,早晚必败。

对手的破绽,就是自己要充分利用的机会,李纯当即派人找刘辟笼络了一番,说了一大堆韦皋的好话,还送了一些财物给刘辟,让刘辟回西川后,代他向韦皋致意。

刘辟正对王叔文气着,不知道如何回复韦皋,看到李纯这么给面子,当然是乐得答应,拿了李纯赠予的财物,高兴的领命而去。

刘辟回到西川以后,自然是将情况添油加醋的向韦皋说了一番,韦皋在西川任职二十一年,是资格最老、功勋地位最高的节度使,王叔文竟然这么不给面子,韦皋心中非常气愤。

韦皋觉得,既然李纯向自己示好,而且李纯当太子也是大势所趋,自己何不顺手推舟,还落得一个人情。

后面,韦皋专门写奏疏,夸赞李纯德才兼备,能力超群,认为他是做太子的不二人选。他的态度,基本就是藩镇的风向标,其他藩镇也开始向李纯靠拢。

从此以后,如果有其他藩镇的代表来长安办事,李纯都会派人笼络一番,各藩镇都觉得李纯不错,更加愿意向他靠拢,李纯的声望越来越大。

王叔文感觉到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就想办法扭转局势,思来想去,他觉得抓住兵权最重要。

京城的主要驻军就是神策军,属于皇帝亲军,目前由宦官俱文珍和薛盈珍等人统领,他们和王叔文处于对立状态,不可能听他的。

经过筹划,王叔文决定来个巧夺兵权,准备让和自己关系还不错的大将范希朝的担任禁军统领,再让自己的亲信韩泰为副手,实际掌握兵权。

经过一番运作之后,他的意见被顺宗批准,同意换范希朝和韩泰统领神策军,让禁军将领到长安以西的奉天向范希朝和韩泰报到。

王叔文把事情想得简单了,以为一道旨意就可以控制禁军,殊不知把掌握禁军兵权的俱文珍等宦官给惹恼了,彻底推到了对立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章立为太子(第2/2页)

俱文珍和薛盈珍等人认为,兵权就是宦官们最大的依仗,如果没了兵权他们就什么也不是。那些禁军将领都是几个大宦官一手提拔的,自然心向着宦官,接到旨意后一起跑到俱文珍那里讨主意。

俱文珍怒道:

“我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把我们拿下了,让范希朝和韩泰得逞,他们肯定会换上自己人为将领,你们也会完蛋,你们都不要去报到,不要听他们的,谁敢去就废了谁!”

薛盈珍也说:

“我们现在和王叔文已经势不两立,现在过去就是自缚手脚,任人宰割,上面有我们顶着,你们不要管范希朝和韩泰。”

这些禁军将领都是宦官提拔上来的嫡系,当然不愿丢官,既然有两个老大顶着,干脆就是不去报到。

范希朝和韩泰在奉天左等右等,就是没有禁军来报到,他们下的命令也没人理,搞得无可奈何,只能向王叔文报告,王叔文看到宦官们态度强硬,也不敢硬碰,只能作罢。

不久,顺宗皇帝的病情加重,走路都需要别人搀扶,不能与人交流,根本无法处理朝政。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应当尽快册立太子,可是王叔文、王伾、李忠言、牛昭容等人已经结成了利益群体,哪里肯愿意放弃权力,依然阻挠册立李纯为太子。

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人已与王叔文、李忠言一伙势不两立,更期待通过拥立新君,争宠立功,提升自己的权位。借着在宫内的优势,俱文珍等人决定采取措施,联合朝廷重臣采取断然措施,推动顺宗立李纯为太子。

李纯认为,经过一系列的操作,上位的时机已经成熟,由俱文珍等人领头做这件事就好,自己只需呆在王府调度局势。

俱文珍通过一番沟通联络,带着几个大宦官在宫中奏请皇帝,召集朝中重臣来到金銮殿,确定册立太子事宜。

李忠言本想反对,可是又势单力孤,又害怕俱文珍,不敢吭气,牛昭容利用随侍顺宗的机会,还想继续阻挠此事,几个宦官头领直接撇开她,来到顺宗身边。

顺宗看到来了那么多人,默不作声,俱文珍刚开始还耐心的说好话,希望顺宗能够尽快立太子,顺宗则是一言不发,莫衷一是。最后,俱文珍有些不耐烦,干脆一挥手,让随带的小太监去通知在宫外等候的大臣进宫。

杜佑、郑余庆、郑珣瑜、高郢、卫次公等重臣于是进入宫中,来到顺宗身边,这些人来了之后,也是劝顺宗立李纯为太子,没想到顺宗还是不说话。这些人考虑到顺宗患风疾,说话不方便,卫次公直接在纸上写下“册立嫡长子”五个字给顺宗看,算是征询顺宗的意见。

顺宗看了后,也明白意思,但还有点犹豫不决,没有立即表态。

俱文珍立即奏道:“陛下身体有恙,难以处理政务,王叔文等人欺上瞒下,贪赃枉法,尽失人心,嫡长子李纯贤明练达,睿智能干,深得人心,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杜佑说:“皇上身体不好,与其委政于王叔文那些人,不如让长子李纯来干,早日立下太子,皇上可以轻松些,这样也能锻炼一下皇储。”

其他大臣、宦官也都纷纷附和,要求顺宗册立李纯为太子。

顺宗病了很久,越来越重,长久无法处理朝政,觉得再拖下去也没有意思,自己也厌倦了,反正是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再不表态连最后的体面都没了,于是点头认可。

卫次公当场书写立李纯为太子的诏书,给顺宗看,顺宗再次点头,算是同意,俱文珍当即在诏书上盖上御玺,算是正式册立李纯为太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