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73章 再攻巴城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173章 再攻巴城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173章再攻巴城(第1/2页)

经统计,大马士革之战,唐军阵亡一千四百多人,六千多人受伤,大食军则阵亡五千多人,一万四千多人被俘,城外残余的大食骑兵则向东北方向逃走。

吴元济认为虽然打下了大马士革,但其实也是惨胜,唐军的伤亡很大,所以就不愿放过这批俘虏,想着目前修苏开大道要人,以后修建苏伊士运河也要人,埃及那边粮食保障也更方便,就想把这些俘虏运到后方。

吴元济发现,前面带来的八个羌戎团竟然已经派完了,大马士革没法留人驻守,押送俘虏回埃及也没人。

吴元济认为,其实留在苏伊士城的那个羌戎团已经没啥意义,不如调来守卫大马士革,目前补给线也安稳多了,可以让亚喀巴团派出一半人员押送俘虏回埃及。

想好以后,吴元济就开始调派人员,并将大马士革府库中的财物拿出来好好犒赏将士们,然后原地休整三天。

第五路军打下大马士革的第三天,李愬派人送来信件,李愬以三军总指挥的身份,要求第五路军打下大马士革以后,向代尔祖尔一带进发,然后南下扫平巴格达以北方向的大食军,阻止拜占庭的援军,为第三、第六路军第二次进攻巴格达创造有利条件。

李愬的信件还附带了范希朝的任命信,证实他已就任三军总指挥。李愬是员老将,又是总督身份,吴元济自然认同他当总指挥最合适。

由于苏伊士方向的羌戎团还没过来,吴元济让副将邹元标带领三千镇东军,暂时守卫大马士革,自己则带领其他唐军,带着大炮和辎重物资,开始出发。

在第三路军抵达巴士拉以后,李愬非常感谢张广孝的慷慨大义,感觉两个军团联手以后,再次进攻巴格达的胆气也壮了。

张广孝还带来了关于第一、第二路军进攻华氏城的一些情况,介绍了当时两军合作攻城的大体情况,当时第三路军虽然没有参加,但是各军都会把一些重要的情报相互通报,所以张广孝对攻占华氏城这样的大战役前后经过还算清楚。

李愬认为严秦的指挥方式是对的,没有把握就不轻易开打,跟帕拉军搞持久战,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后等友军过来,再联合攻城,最终取得了成功。

相比之下,自己有些急躁了,连城市的外围都没有扫清,就急于攻城,后面攻城不顺,拜占庭的援军又过来了,补给线也被切断,导致第六路军陷入困境,自己有很大的责任。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自己完全可以先不攻城,一方面召唤友军过来,一方面先扫清城外的大食军,这样才会更稳妥一些。

第三路军来了之后,两军进一步准备,很多伤员也逐步恢复了,各项物资源源不断运送过来。陈弘岭和孔文侃也已经完成任务,第一路军补充了大批的战马,巴士拉周边上百里内区域内的大食军全部被肃清,唐军的实力大为增强。

过了几天,范希朝的信件终于送到,李愬开始履行三军总指挥的身份,对三支部队进行分工,准备开打第二次巴格达战役。

李愬认为,这次进攻巴格达,必须先彻底肃清巴格达外围的敌军,让巴格达成为一座孤城,然后唐军再以优势的兵力、火力攻城,确保万无一失。

李愬制定了一个作战方案,其中第五路军拿下大马士革以后,直接进发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地区,沿着幼发拉底河向巴格达方向挺进,消灭巴格达以北的大食军,阻断巴格达北部的外援,

第三、第六路军分别沿着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向上游推进,一路上彻底消灭沿途的大食军,保障补给线的畅通。两军到达巴格达以后,首先扫清城市的外围,断绝其外援,而后再集中兵力攻城。

张广孝同意李愬的方案,认为只要第五路军能够在北面阻挡大食军的外援,单凭第三、第六路军也能拿下巴格达。

李愬雷厉风行,一边派人给第五路军送信,一边指挥部队向西进发。

这次两支部队呈扇形展开,沿着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向上游扫荡过去,只要遇到大食军全部予以消灭,保证唐军后路的绝对安全。在吴元济收到李愬的信件时,两军已经向巴格达推进了不少路程。

在第一次巴格达战役后,黑衣大食哈里发马蒙一方面庆幸自己指挥得当,击退了唐军的进攻,一方面也对未能歼灭西路唐军,感到非常懊恼,留下了后患。

马蒙花了巨大代价从拜占庭请来的援军似乎没有发挥重大作用,在攻城战役和追击过程中,表现都很一般,让马蒙感觉有些不满。但是此时是用人之计,也不敢将他们赶走。

马蒙不想让这些拜占庭军进入巴格达,于是就将他们安置在巴格达以北的小城巴古拜,与巴格达互为掎角之势,可以相互支援。

拜占庭军主将安条克,以前靠着战功成为拜占庭的一员大将,但是在与唐军对战以后,发现唐军的火器非常强大,拜占庭军非常吃亏。

安条克从重装骑兵那里获得灵感,派人集中城内的所有铁匠,打造了一批铁甲战车,这种战车外面全部包上很厚的铁皮,只有在前面留出一个观察射击口。在战车内有三个人,其中有两个人靠后,负责推动战车,一个人在前面负责观察、指挥、射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3章再攻巴城(第2/2页)

安条克认为,在野战中,拜占庭军根本无法抵挡唐军的火力,在城中唐军以步兵为主,用这种战车可以挡住唐军的子弹,拜占庭的士兵在车内发射弓弩,就可以击退唐军。

大食军知道唐军肯定还会来进攻巴格达,所以忙着修复工事和城墙,进一步调派兵力,加强巴格达的守卫力量。

大食军内有个工匠,从石油里蒸馏出轻油,制做成***,交给大食军将领。大食军试验以后,觉得效果很好,重赏了这个工匠,然后大批量制作,准备在守城时使用。

两路唐军接近巴格达时,感到大食军明显增多,特别是大量的大食骑兵游弋在唐军附近,威胁着唐军的安全。

李愬先是命令第六路军的骑兵去攻击大食骑兵,但是大食骑兵被打了两下就跑,唐军很难将其歼灭。

李愬决定先不理会这些骑兵,两军抵达巴格达附近后,开始分头包围巴格达城。其中,第三路军从底格里斯河以北包围过去,第六路军从河南包围过去,计划先断绝掉城内外的联系。

马蒙看出唐军的围城企图后,立即命令大食军反击,阻止唐军围城,两军在城外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大食军虽然数量多,但是在野战中根本不是唐军的对手,在遭受了较大伤亡以后,被迫撤退,唐军最终成功包围巴格达。

唐军包围巴格达以后,开始构筑工事,阻止城内外的联系,准备将巴格达先围困起来,然后再逐步消灭城外的大食军和拜占庭军。

李愬在唐军构筑工事的同时,派出斥候对巴格达周边进行侦查,准备搞清情况以后,再开展下步行动。

斥候经过连续几天的侦查后,结合以前掌握的一些情况,向李愬进行报告。

第一次巴格达战役后,大食军和拜占庭军均有损失,但是后面大食军补充了一些,目前拜占庭军约有4万,驻守在巴格达以北的巴古拜。大食军约有14万人,其中有2万人守卫在巴格达以西的费卢杰,10万人守卫巴格达,另有2万骑兵在城外机动支援。

李愬算了一下己方的兵力,总共有镇西军、镇海军,外加四个契胡团,但是两军都已经过多**战,各损失了好几千人,目前加起来只有六万多人。相比之下,对方则有十八万人之多,唐军在人数人仍处于劣势。

李愬不敢再迷信火力优势,决定稳扎稳打,先逐个消灭两个外围城镇,然后再集中兵力攻打巴格达。

李愬的计划是先由第六路军围城,由第三路军集中力量进攻巴古拜,然后第三路军回师守城,第六路军军再分兵攻打费卢杰。

张广孝认为,自己的部队因为前面有战损,外加留一些水师在巴士拉,目前只有2.5万人,但是对于打四万人的巴古拜还是有信心的,就将围城任务交给第六路军,自己率军北上前往巴古拜。

镇海军很顺利的抵达了巴古拜,那些大食骑兵不愿为了拜占庭军挨子弹,没有阻挠镇海军的行动。拜占庭军知道在城外不是唐军对手,将兵力全部龟缩在城市,根本不管唐军在城外的行动。

张广孝按照常规的配置,派出一半兵力围城,一半兵力攻城,将主攻方向选在城南。

由于大食人的严密封锁,拜占庭军根本无法接触到火器,安条克干脆就在冷兵器上下功夫,除了建造铁甲车外,安条克还让人准备了一批大弩,放在城内的制高点上,准备痛击入城的唐军。

张广孝做好准备以后,就开始命令炮兵轰城,经过半天的射击,炮兵成功在城南轰开一个较大的缺口。

张广孝一声令下,三千前锋部队率先从缺口处攻入城内,唐军入城后,发现只有少量的拜占庭军在缺口处阻挡唐军进城,唐军用火力进行打击后,很快将缺口处的拜占庭军驱散,扩大攻击范围。

唐军继续往里攻击后,从街道中突然出现一批铁甲车,这些铁甲车沿着街道向唐军冲来,唐军赶忙用火枪射击,没想到子弹根本无法击穿铁甲。

铁甲车接近唐军后,里面的弓弩开始射击,有的唐军被射中,产生了伤亡。在后续的对战中,唐军居然拿这些铁甲车没办法,反而被拜占庭军的铁甲车持续杀伤。

唐军为了减少伤亡,只能到处躲避,尽量不被铁甲车内的弓弩射击到。此时,又有高处建筑物的大型弓弩射过来,一些唐军躲避不及,当场被射死。

在拜占庭军铁甲车和大弩的配合攻击下,唐军的伤亡越来越多,带队的唐军将领看到形势不利,继续呆在城内只会更加被动,果断命令唐军撤离。

张广孝在城外惊奇的发现唐军居然被打出来了,而且伤亡比较大,赶紧向出城部队问明情况。

经过先锋部队的描述,张广孝才知道城内做了充分准备,觉得前锋部队出来是对的,避免了进一步的伤亡。

张广孝将两个副将召来,一起商讨后续的应对之策。

张广孝说:“本以为我们唐军占据火力优势,打下巴古拜不成问题,没想到这里的拜占庭军准备的很充分,搞出了一些新战法,你们看有什么好的破解之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