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36章 治夷方略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136章 治夷方略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136章治夷方略(第1/2页)

李纯道:“各郡、各领的衙门可以尽量利用夷人原来的城市,各路的首府原则上全部选址重建,不要利用夷人的城市,甚至要避开夷人较多的地方。”

韩愈有些不解,问道:“陛下这样设计,有什么重要考虑吗?”

李纯道:“首府都是各路的统治中心,原则上以汉襄两族为主,如果利用夷人原来的城市,里面的夷人又不能驱赶,混杂在一起容易出矛盾,不如另起炉灶重建,就像夏原一样。”

元稹说:“陛下深谋远虑,这样一来以后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在空旷地区征地建城也方便很多。”

李纯道:“以后各路的首府,只要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就可以,核心是要便于发展工商业,以后都要发展成为富庶的经济重镇,所以要尽可能的吸引汉襄两族人员过去,只保留一些当地的土著夷人,要严控其他地区的夷人进去。”

元稹说:“陛下,关于对夷人地区的治理,我们是严格按照朝廷制定的政策执行,还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

李纯道:“前期朝廷经过多次讨论,形成了一些治理夷人地区的意见,可以作为基本框架,你们到了夷人地区以后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变通。如何治理夷人目前没有绝对的标准,你们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摸索出治理夷人地区的合适办法,为以后在其他夷人地区设立的机构提供经验。”

元稹说:“臣打算近期就到海防召集官员,组建符真路,臣推荐李德裕做符真路布政使,外事部这块也需要人来接替一下。”

李纯道:“前面人事部做方案时,已经将李德裕考虑进去了,但是李德裕任刺史才两年,还要历练一番,可以先去代理布政使,定为从四品,一年后再转正,葛元礼原来在外事部干过,就由他来接替你。”

慕青雨说:“陛下,臣听说南洋一带有些地方荒蛮,有的岛屿还是原始部落,组建郡、领估计有些难度。”

李纯道:“南洋一带总体相对落后,可以参照以前开发边疆地区的政策,制定一些鼓励措施,朝廷也储备了一些资金,会往落后的地区多投入一些,争取早日把那些地区发展起来。”

韩愈说:“当年为了开发襄人地区,朝廷投入了不少资金,这次征服夷人地区估计又要花费不少经费,怎么感觉有点像扶贫。”

李纯道:“夷人地区整体相对落后,前期肯定是投入大于产出,等以后逐步发展起来,华、襄、夷三族才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

吕元膺说:“臣听很多人说,这次征服夷人地区要从那里给华襄两族争取利益,按照陛下的说法则是三族都要获利。”

李纯道:“目前夷人地区相对还比较落后,直接掠夺肯定容易生变,前期还是主要想办法发展经济,只有把总的利益做大,让华、襄、夷三族都能受益,朝廷在夷人地区的统治才会稳固,当然在排序上肯定是优先华族,然后是襄族,最后才是夷族。”

元稹说:“听陛下这么一说,我们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要让三族都受益就要把经济做大做强,臣一定会想尽办法把符真路发展起来。”

李纯道:“这次朝廷大规模向外扩张,既是发展的机遇,也将面临挑战,我们必须需要用更好的制度和政策,把夷人地区发展起来,只有产出更多的利益,华人过去才能多赚钱,襄夷族跟着分享发展带来的红利。朕对你们寄予厚望,希望你们能够解决各自面临的难题,各路实现全面发展。”

次日,朝廷就正式下旨,任命3个路和29个郡的官员,至于领一级的襄人官员,则是由各道推荐,由人事部分配给三个路,具体的职务和任职地点,由各路、郡根据需要来先分配,后面再正式任命。为了谨慎起见,人事部先按照每个郡8个领来配置襄人官员,以后如需增加,再由各路申请。

朝廷正式下旨以后,新任命的三个路官员就开始行动起来,与接任官员办理好交接手续后,就分别向海防、琼州、归化汇集,做好到夷人地区赴任的准备。

元稹将外事部的事务跟葛元礼交接以后,就乘船往南进发,一路上还接上一些其他顺道的符真路官员,于5月初来到海防。海防的原镇南军大营正好空出来,元稹提前跟军事部接洽,决定将此处作为符真路的临时落脚地,在这里调配去符真路的官员和公职人员。

按照朝廷的安排,符真路临时设置在海防,由总督负责,但是在苍望城设置一个分部,由按察使负责,元寿铭从川蜀道布政使升为符真路按察使以后,直接从成都前往苍望城。

不久,李德裕也从琼州赶到海防,代理布政使,然后学政蒋文辉也赶过来了,都统一职则是空缺,按照李纯的意思是后面从出征部队的军官中提拔。

至于所属11个郡的官员,其中有4个郡的官员直接到达苍望城,由元寿铭调配进入符真路靠西的几个地方任职,其他7个郡的官员则是来到海防,由元稹统一调配,在符真路中东部地区任职。

元稹等人到达海防后,又持续来了不少各郡、领的官员,尤其是各领的襄人官员还带上了民兵营和少量家属,都先来海防落脚。元稹让蒋文辉接待前来海防的符真路官员,让李德裕打探前方征讨的情况,好及时分派官员和属员。

元稹得知林邑一带已经被彻底征服,就让林邑郡的官员乘船到因陀罗赴任,又雇了一批船把属于林邑郡的8个领的官员、属员、民兵、家属,也送到因陀罗,由郡里的官员进行分配。

元稹作为外事部尚书,对中南半岛一带的情况还算熟悉,觉得有必要将所属11个郡的名称确定一下,边界划分一下,省的后面再有纠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36章治夷方略(第2/2页)

元稹认为骠国稍大,可以设为两个郡,既然其位于伊洛瓦底江流域,北部以瓦城为中心,称为伊洛郡,南部马圭为中心,称为瓦底郡。直通稍小,可以设为一个郡,就称为直通郡,以仰光为郡城。

哈利奔猜更小,原国都清迈偏僻,可以将郡城设在来兴城,将堕罗钵底北榄城以北的地方补过去,设为哈利郡。堕罗钵底北榄城以南地域设为一个郡,吞武里靠南临海,可以作为郡城,境内位于湄南河,可设为湄南郡。

林邑国设为林邑郡,就以因陀罗为郡城,因陀罗为名字不雅,可改为岘罗城。文单国可设为南掌郡,郡城仍称为文单城。

吴哥国较大,可以设为三个郡,在吴哥城设吴哥郡,在乌汶城设扶南郡,在金边城设真腊郡。马六甲一带设为马来郡,仍以马六甲为郡城。

大体了设了11个郡以后,华襄官员于6月份也基本到齐了,这时候中南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都基本被征服了,元稹和元寿铭持续往征服地区派出官员。到了7月份,手里的官员大部分都派出去了,元稹觉得符真路也该移到西贡一带,方便掌握符真路的情况。

元稹一行在7月下旬到达西贡城,元稹还命人将元寿铭接过来,算是正式成立符真路。元稹到了西贡城以后,将最后一个郡的官员派往马六甲,开始了全面治理符真路的阶段。

元稹认为,西贡为吴哥旧称,决定将西贡及其周边地区改为隆安府,符真路的官员暂时在西贡城内办公,后面准备西贡以南建立新城,待新的府衙建好之后,再搬过去。

慕青雨带着朝廷的诏书,乘船一路接上按察使程维循和总督冯庆业,在5月初到达琼州吉阳。吉阳以西的空地,原来是镇海军出征的集结地,还算有点基础,冯庆业就决定将那里作为巽他路的临时落脚地。

正好南征元帅府也在吉阳,情报搜集比较方便,冯庆业也就根据部队的进展情况,先派出了渤泥郡的官员。冯庆业久在南方任职,对南洋一带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也对巽他路的各郡范围进行简单的区分。

渤泥国小,就设为渤泥郡,郡城仍在文莱城。室利佛逝比较大,除了马来半岛可以设为4个郡,加里曼丹岛南部设为马辰郡,苏门答腊道南部设为巨港郡,北部设为棉兰郡,爪哇岛西部设为万丹郡。

马达兰虽然国家不大,但是人口数量不少,可以设为三个郡,在爪哇岛中部立垄川郡;在爪哇岛东部以苏腊巴亚为中心设立泗水郡,将苏腊巴亚改为泗水城;将爪哇以东的众多岛屿设为百屿郡,将郡城设在巴厘以东的马塔兰岛上。

吕宋国可以设为一个郡,称为吕宋郡,郡城就选在奎松城。吕宋岛以南的岛屿可以设为一个郡,称为苏禄郡。苏威拉西岛及附近岛屿可以设为一个郡,称为苏威郡。

让冯庆业比较头疼的是,苏禄郡、苏威郡,甚至百屿郡东部还是处于原始落后状态,根本没有城镇,选择郡城和领的驻地都是难题。

正当冯庆业为这个事发愁时,王之孝率军也来到了吉阳,向范希朝反映南洋很多岛屿荒蛮,根本无法征服。南洋属于巽他路的地面,范希朝于是召来冯庆业,共同商议应对之策。

王之孝首先说:“朝廷要求我们顺带征服吕宋以南的群岛地区,但是那里很多地方都是荒蛮之地,连个国家都没有,总不能让我们去打那些土著部落吧。”

范希朝说:“没想到南洋地区有些地方还如此落后,打仗都找不到对手,冯大人是南洋的父母官,你看如何处理才好?”

冯庆业说:“敝人久在南方,那里的情况也是基本知晓,那些地方荒蛮,不劳朝廷大军征讨,可以用朝廷配属各郡的襄人团讨平即可。”

王之孝说:“我们镇南军配的既有僚越团,又有骆瓯团,前面都配出去了,冯大人看要怎么调配,我再把他们运过去。”

冯庆业说:“镇海军的7个襄人团已经配在西部地区,镇南军配属的4个骆瓯团可以配在东部地区,具体是吕宋一个团,吕宋以南一个团,苏威拉西岛一个团,巴厘岛以东一个团。”

王之孝说:“我们在中南半岛还有两个骆瓯团,我可以尽快将他们运过去,具体的地点怎么定?”

冯庆业说:“我也没有到那边实地去过,你可以将四个团都集中在奎松城一带,我后面结合选择郡城,然后让各郡的官员带过去。”

范希朝说:“这样甚好,对那些荒蛮地区的征服活动,就由巽他路的襄人团独立完成,还有配属的民兵营,也可以一并参加。”

冯庆业说:“范大人,此次襄人团的船只都是临时雇佣的民船,巽他路一带都是岛屿,襄人团也需要自己的船只,还请范大人想办法给我们巽他路的11个襄人团也正式配上船只,这样征讨夷人也方便一些。”

范希朝说:“这个已就在朝廷的考虑范围,后面两个造船厂还会造出一批新的战船配给水军部队,军事部可以把退役的旧战船优先配到巽他路的襄人部队,不够的也可以采购一些民船,确保每个襄人团都有自己的船只。”

处理好这个难题以后,南洋一带基本完成征讨,冯庆业决定转移到巽他路那边。

冯庆业命慕青雨带领东部四个郡的官员到奎松城汇合,待四个骆瓯襄人团抵达后,带领其他三个襄人团选择郡城的位置,然后三个襄人团分别再征服附近的土著部落。冯庆业则带领其他属员,直接到古晋城,在那里开始了对巽他路的治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