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14章 刘辟之叛

世界江山一统志 第14章 刘辟之叛

簡繁轉換
作者:唐风万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1 05:27:49 来源:源1

第14章刘辟之叛(第1/2页)

在唐朝中后期,藩镇跋扈惯了,地方上的节度使死后,要么是儿子,要么是属官,直接上表自任留后,过一年再直接自任节度使,在朝廷那里就是走个过场,相当于自立门户。

李纯和几个心腹大臣商议了一番,大家都认为此风不可助长,一定要派朝廷信任的人去西川,将刘辟召入朝中。

李纯也认为,藩镇问题是唐朝此时最大的问题,如果继续放任藩镇的自立,国家将会陷入分裂的状态,必须采取强硬的手段。李纯根据几个宰相的推荐,下旨任命袁滋为西川节度使,征召刘辟入朝任职。

在唐德宗时期,朝廷对藩镇用兵多次失败,经常采取姑息纵容的方式,一些藩镇自任官员已经形成惯例。

刘辟觉得李纯刚登基,比德宗皇帝也强不到哪里去,胆气十足,拒不接受朝廷的征召,还派出军队列境布防,展开防卫的架势。

没想到袁滋是个软骨头,非常害怕刘辟,不敢前去西川,李纯非常生气,直接把袁滋贬为吉州刺史。

刚上来,就被人搞了一个下马威,李纯气得半死,真想立即派兵灭了他,但是仔细一想,觉得自己刚即位,地位还不稳固,还不熟悉情况,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了解,朝廷可以动用的直属兵力不多,讨伐难度不小,李纯决定就先采取一些怀柔措施,暂不出兵,任命刘辟为西川节度副使,代理节度使的事务。

看到李纯这样处理乱臣,有人不满了。

右谏议大夫韦丹上书:“现在放任刘辟而不惩治,就是在姑息养奸,以后将会遗患无穷。”

翰林学士卫次公也上书说:“对于刘辟这种狂妄之人,陛下应施以严惩,不然其他藩镇都会效仿。”

李纯看了也只是苦笑,目前朝廷的家底经不起折腾,拳头打出去收不回来就难堪了。

李纯认为,此事要做两手准备,如果刘辟领情服软还好,如果继续胡来,再出兵讨伐也能赢得更多人的支持。

所以,在任命刘辟以后,李纯也在了解情况,考察军队和将领,为可能发生的战事进行提前准备。

不觉间就到了新的一年,按照规矩,去年为永贞元年,今年就要用新的年号“元和”,所以新的一年为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李纯已经28岁了,心中筹划着很多事情要做。

在这个时候,太上皇李诵病情加重,在正月下旬去世了。不管怎样,李诵也是自己法理上的父亲,李纯令礼部举办隆重的葬礼,自己也披麻戴孝,履行皇帝的礼仪。

进入二月,刘辟因拒绝征召入朝而被任命为西川节度副使,直接行使节度使职权,他觉得朝廷还像德宗时期那样软弱可欺,不但不收敛,反而更加骄横。

韦皋曾经要求兼领三川,当时朝廷没答应,此时刘辟的胃口更大,旧事重提,竟上书要求朝廷让他兼领三川。

李纯看出来了,刘辟就是一个喂不饱的狼崽子,单纯对他退让,只能激发他更大的野心,绝对不能答应,直接下旨拒绝!

刘辟也是个狠角色,一不做二不休,朝廷不给,就自己动手抢,直接出兵攻打东川。

东川节度使李康无能,平时放松军备,难以抵挡西川的军队,刘辟带兵一路东进,势如破竹,只用一个多月,就打下好几个州,并包围了李康所驻守的梓州。

刘辟属下的推官林蕴,忠于朝廷,多次反对他出兵,刘辟居然把他套上枷锁,关入牢中,这明显就是谋反了。

李纯怒了,决心派兵讨伐,于是召集公卿大臣商讨出兵事宜,没想到大多数人居然不支持出兵讨伐。

原来,德宗一朝,藩镇多次作乱,朝廷屡次讨伐无功,反而还被藩镇搞得灰头土脸。最典型的是泾原兵变,德宗被叛军打的连长安都丢了,兵乱平息后,德宗也从此心灰意冷,开始对藩镇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4章刘辟之叛(第2/2页)

久而久之,各地有实力的藩镇拥兵自重,骄横跋扈,只要不过分,朝廷多数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在讨论中,很多朝臣认为,蜀地险固,难以攻下,一旦讨伐失败,危及朝廷稳定,所以不赞成大规模出兵。

关键时刻,宰相杜黄裳挺身而出,力排众议说:

“刘辟这个人骄狂自大,色厉内荏,打败他没有那么难,你们不要被他吓怕了。关于征蜀,我有一员大将推荐,神策军使高崇文有勇有谋,胆略非凡,如果把军事大权交给他,不派监军,一定能够打败刘辟,为朝廷解难。”

李纯已经下定决心出兵,对杜黄裳的支持非常感激,于是问道:“杜相如此推崇高将军,他是什么来头?”

杜黄裳答道:

“这个高崇文,在贞元五年曾率甲士三千在陇右佛堂原与吐蕃军激战,打的吐蕃军阵亡过半。贞元十四年,夏州士兵发生哗变,杀死大将王栖岩,时任都虞候的高崇文诛杀了带头哗变的人,平定了此次兵变,证明他是个敢打硬拼的狠角色。”

听了杜黄裳的介绍,李纯心里有了底,为了表明决心,不顾一些大臣的反对,当即任命高崇文为征蜀招讨使。

为了慎重起见,李纯第二天将杜黄裳和高崇文召到宣政殿议事,商讨征蜀事宜。没想到高崇文是一员老将,年近六十,但是气势刚猛,步履矫健,颇有大将风度,李纯心里稍安,有了一些信心。

两人行礼完毕后,李纯让人赐坐,一起讨论出兵相关事宜。

众人坐定后,李纯说:

“朕也并非是好战之人,即位之初,也想先安定一阵,对那刘辟多次隐忍,没想到他竟领兵作乱,如果继续绥靖,藩镇之乱更甚,所以朝廷必须要出兵讨伐。”

杜黄裳跟李纯观点一致:

“藩镇问题从安史之乱闹到德宗皇帝,一直无法解决,很多人已经不抱希望。但臣以为,陛下要兴我大唐,必须要对敢于作乱的藩镇出手,打掉敢于挑头闹事的,否则朝廷将永无宁日。”

李纯颇为赞许这个说法,就说:

“杜相所言极是,朕即位称帝,是要做中兴之主,不会做昏庸之君,所以对刘辟必须讨伐,但是如何讨伐,采取什么策略确保成功,我还想听听两位的意见。”

高崇文起身拱手道:

“承蒙陛下垂爱,任命末将为征蜀招讨使,末将自当尽心竭力,拼死奋战,剿灭刘辟的叛乱军队。”

杜黄裳底气十足:

“刘辟跟韦皋比差多了,根本不在一个档次,靠着韦皋留下的家底,就起来闹事,有些部属并不和他一心,就是靠着几个心腹撑着,有高将军出马,我有信心打赢这场仗。”

李纯仍然有些谨慎:

“有决心、有信心当然是好事,我还想听听两位对具体情况的分析,比如敌我形势对比,用哪个部队出征?”

杜黄裳从容说:

“要说藩镇问题最严重的,当属河北,河南次之,大唐靠南、靠西的区域相对稳定,西川在西南地区,一直以来是比较服从朝廷的。以前韦皋时期,西川实力很强,都不敢犯上作乱,这个刘辟就是个愣头青,以为自己可以掀起大的风浪,胆敢逆流而动。其实西川周边的藩镇还是忠于朝廷的,西川势力单薄,只要朝廷集中军队打击,完全可以剿灭。高将军勇谋兼备,手中就有一支五千人的部队,加上其他地方兵力的配合,完全可以讨平刘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