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功名只向马上取 > 第22章 射论

功名只向马上取 第22章 射论

簡繁轉換
作者:是水煮大白菜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20 21:59:06 来源:源1

沈云的箭术,其精髓半承自他那威严的仲父,另一半则是在军中习练的。

这些年禁军中的操练日益松懈,就他这样的箭术在众将士中已属佼佼者了。

当然按照仲父薛讷的说法,沈云的箭术只是花架子,用来校场习射还可以。

但若置身于战场之上,恐怕就不管用了。

本来薛讷也要对沈云进行箭术训练的,只是这不是得到调令出征了吗。

这些日子沈云除了每日去制糖作坊巡视,隔三岔五的也会到莫侯府上习练射艺。

只是自己那老师走的是文官路子,于排兵布阵之道上可谓是信手拈来,但在武艺尤其是军中实战技艺的传授上,却显得力不从心。

所以沈云练来练去也没有什么提升。

思及此,沈云不禁感慨,世间将才之稀缺实非偶然。

一位真正的猛将需得文武双全,既要能在马背上驰骋如风,箭矢离弦百步穿杨。又要精通十八般武艺,刀枪棍槊得样样精通。

以上每一项技能的掌握,都需得名师言传身教,弟子勤学苦练方能有所成就。

这也是为什么寒门子弟难出头的缘故,家境贫寒难以延请名师指点迷津,学问武艺皆难以登堂入室。

北魏禁军中的训练体系也是宣武皇帝一手勘定的。

而仲父薛讷,更是一代技击宗师,然而即便如此沈云也只堪堪触及了皮毛未能得其精髓。

所幸沈云也不是要立刻要上阵打仗,他只是要参加雍王府的入幕选锋罢了。

靶场上,沈云取出一把长弓。

这把弓是沈云父亲留下来的。

即使在兄妹俩最为拮据的时候都没有将弓卖掉,这也是除了沈家宅子之外,沈父留下来最贵重的东西。

如同量体裁衣,一把上好的弓需要量身定制,这把弓就是沈云的父亲就任校尉之后,由将作监的大匠给他量身定制的。

弓胎是精选自山林深处的上等苗竹,韧性十足。弓面则是取自牯牛坚韧的角,弓弰之处则是黄桑木以及檀木所制的弝,这样一来极大减轻了弓身的重量。

这四种材料制作出弓之雏形后,还需自然风干一年以上,直至每一寸木质都干透,每一寸角材都达到最佳的韧性。

而粘合弓的胶更是匠人们的的不传之秘。将弓的各个部分粘合之后,还要在经过长达一年的风干期。

在此期间,弓匠如同呵护婴儿般,需要不断的揉捻弓体,调整每一处细微的不合理之处,直至弓身达到完美的状态。

沈云的身高体型与父亲差不多,这把弓他用起来也确实得心应手,远不是军中那些劣弓能相比的。

就连莫侯景第一次看到这把弓时也是眼睛一亮,叫道:“好弓!”

紧接着沈云又从箭袋中取出了一支羽箭。

沈云正欲引弦满弓,却被一旁的莫侯景拦住。

“沈兄且慢,你这箭不对。”

“箭不对?”

沈云闻言目光微凝,审视起手中之物。

此箭,乃取自深山中笔直的老箭竹,箭尾雕翎以稠胶细心黏合,至于那箭簇,更是以精钢锻造,小巧而锋锐足以穿透重重铠甲,较之于军中制式之箭可要强出不少。

莫侯景见状,笑容中更添几分玩味:

“沈兄所执,乃是专为战阵而生的武射之箭,其箭尖犀利专为穿透敌甲而设,用以对付靶心岂非大材小用暴殄天物?”

沈云闻言,恍然大悟,随即哈哈一笑将箭轻轻放回箭袋。

这小子,就是老师给自己找的射术老师。

莫侯景就如同一个偏科严重的学生,他的武艺稀疏,刀枪棍槊更是平平。

就连兵法一道也勉强及格,但此子却在射术上有超乎常人的天赋,一旦弓弦在握百步之内是指哪射哪。

莫侯景掏出一支箭簇宽大的箭递给他说到:“沈兄参加入幕选锋,是校场比试用的,应该用比箭。”

呐!这个就叫专业!

这些知识可都是将门子弟家传的绝学,譬如眼前这一支箭,其背后蕴含的学问竟如此繁复细腻。

莫侯景过完年十六,就要行冠礼了。

北魏的官制之下,加冠之礼不仅是成年的象征,更是通往仕途的钥匙。听说已经有中正来评定过品级了,不过真要授实官恐怕还得排阙。

沈云立于一旁,心中虽有波澜,却无丝毫嫉妒之色。他深知这世间万物各有其时,各有其命。

莫侯景之幸,在于家族的荫庇与个人的努力并行不悖,而自己虽无显赫门第可依,却拥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

莫侯景又说道:“沈兄,你比试之时,最好换一把弓。”

沈云闻言,虚心拱手道:“还请莫侯兄赐教。”

在见识过脑海里那片光怪陆离的世界后,沈云的心境已是大变,昔日的狂妄与自负被深深埋藏。

他深知自己的不足之处,取而代之的是对未知的敬畏。

故而虚怀若谷,即便是面对年岁比自己还小两岁却见识不凡的莫侯景,亦能坦然求教。

见沈云态度诚恳,莫侯景也收起嬉笑之色,正色道:

“沈兄过谦了,你这把家传宝弓是大弰弓,此弓身形修长弹力惊人,持之沉稳如山矢出则如龙腾九霄,实乃战阵之弓!然则,若论及射艺之较,小弟却以为小弰弓更为相宜。”

沈兄面露疑惑之色,追问道:“哦?这是为何?”

莫侯景沉吟了一会,说道:“大弰弓重在力量与射程,于精准与速度上或有不及。射艺之比,讲究的是心手合一箭无虚发,小弰弓轻巧灵活更便于操控,能在瞬息间捕捉风向调整力度,使箭矢如臂使指直指靶心。”

没想到射箭竟然也有这么多的学问,以前仲父所授乃是军中射艺,皆是战场上立命安身的硬功夫。

说白了就是实用主义强弓硬箭,讲究一箭破甲。

而今听罢莫侯景所论,方知射箭之道亦能细腻如丝,这倒不是仲父教的不对,实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领风骚。

射靶之事,历来被视为权贵阶层的雅趣,那些繁复的技艺与讲究本就不是寒门子弟能接触的,多数寒门子弟终日为生计奔波,连拥有一把趁手好弓都成了奢望,更遑论深谙其中诸多门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